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优质教案.pdf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猜谜导入,初识燕子1.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

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谜底是什么?对了,是美丽的荷花。

2.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

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

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

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

花柱呈杯状,里面有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

藕可以作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叶、花梗、莲心、莲须可以入药。

3.欣赏荷花图片。

4.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满池的荷花吧。

学习任务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学习提示:(2)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走近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一粒种子》等。

3.检查字词。

挨挨挤挤莲蓬饱胀姿势翩翩起舞舞蹈重点提示:“蓬”是后鼻音,二声。

在词语“莲蓬”中“蓬”读轻声。

“胀”是翘舌音。

4.学习多音字“挨”。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在“挨着、挨挨挤挤、挨门挨户”中读“āi”,表示表示仅靠或者一个接着一个;在“挨打、挨饿、苦日子总算挨过去了”中读“ái”,表示表示遭受、困难地度过或者拖延时间的意思。

5.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1)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重点指导:“瓣”左中右结构,偏旁部首是“辛”,跟老师写笔顺。

书写时要注意: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的紧凑,注意各部分的避让和笔画的穿插。

(3)重点指导:“蓬”,上下结构,共13笔,跟老师写笔顺。

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扁长,盖住下面的“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

荷花一、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小节。

2、体味白荷花的种种姿态,感受白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1、同学们见过荷花吗?看。

(映示)这是什么样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2、播放录像。

这么几朵荷花就给同学们带来这么美的感受,如果有一池的白荷花呈现在你们面前,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欣赏。

3、谈感受。

欣赏了这一池活生生的白荷花,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揭示课题。

是啊,著名作家叶圣陶就把这一池的荷花描写了下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课文,去观赏,去感受这一池美丽的白荷花。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指名读。

好,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读通读顺。

哪些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三、研读课文:1、读了课文,同学们说说看那些小节具体描写了美丽的荷花?2、自主学习。

那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荷花的美读出来吗?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好好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你们读给大家听。

3、大组交流。

第2节:(1)(映示语段)▲“荷叶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为什么这么读?(图文对照)点拨:理解挨挨济济(叶子多很美)还有呢?(色美,形美)▲“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图文对照)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非常了不起了。

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冒”字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

(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得、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指名朗读。

▲“有的才------。

有的花瓣儿全都------。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花》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花》部编版
2.新课讲授:在讲解荷花的基本特征和文化象征时,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美好事物。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荷花文化意义的理解。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团队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6.课堂氛围:整体来看,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并改进。
7.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我也意识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荷花的自然特征、文化象征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荷花美丽和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观察和创作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引导要了解荷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这涉及到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教师简要介绍荷花的象征意义,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美好寓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段落理解:通过分析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外貌特征以及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掌握段落大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举例:让学生复述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出荷花的生长环境,从而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3.《荷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

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

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

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

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

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

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一)激趣导入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

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一至3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写作背景】《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作者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荷花》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荷花》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点、难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

以杨万里的《小池》导入,对比学习,引入所学。

课件(或一师一优课调资料),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读结束后)师:这首诗里,哪一句写了荷花?这里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你?(生说一说)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荷花,一起去感受它的美!请同学们翻开第三课——荷花。

(老师适时板书3 荷花)二、读课文,想象画之美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生说一说这段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

3.同桌分享,交流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指名回答。

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评价——试着再读。

多种方式读,体会。

老师适时抓住挨挨挤挤像........比喻等来体会,以及“有的......有的.....有的......”排比)(板书:荷叶挨挨挤挤像...... 比喻荷花形状姿态有的......有的.....有的...... 排比)5.配乐朗读,想象画面美,读出喜爱之情。

女生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三段。

三、研读文,想象化荷之美1.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写了什么?2.指名说一说。

适时抓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呢?(生说:因为荷花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荷花》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荷花》教案

3.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

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②挨挨挤挤③清香④饱胀⑤破裂⑥姿势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探究交流。

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

(自由读、指名读)(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认识“蓬、胀”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会写“瓣、蓬”等 11 个生字,会写“荷花、清香”等 18 个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读好“花瓣儿、 花骨朵儿” 等儿化词和 “莲蓬、衣裳” 等轻声词,背诵二至四自然段。
3.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体会这一池荷花是 “一大 幅活的画”。
(2)出示多音字“挨” ,引导学生辨析。
“挨”我们可以组词“挨着、挨挨挤挤” 。“挨”还有一个读音是á i ,我们可
以组词“挨饿、挨打” 。下面两个句子的读音,你能读准确吗?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②他考试不及格,怕挨打不敢回家。
(3)用不同方法识记重点的字
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蓬和篷、 稻和蹈, 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胀(月 +长)
确吗?(课件出示句子)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②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③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词语: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吗?像这样 AABB式的词语你
还会说吗?
“翩翩起舞” ,说说你在哪儿看见过谁翩翩起舞?像这种 ABCC式词语你会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等。
(三)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预习单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
们的预习情况。
1、生字我会认:
(1)课件出示生字:挨、蓬、胀、翩、蹈。
这几个生字你们记得吗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 在第一课《古诗三首》中已经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 意境。第二课《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结合本单元的语文 要素,承接前面两课的训练重点, 《荷花》这一课进一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 面,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 二、教学目标:
(1)读第一自然,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一……就……” “赶紧”“跑”体会作者急切的心情。
(2)指导学生练习用“一……就……”说话 5、交流优美的语句,感情朗读。 这篇课文, 作者用看似普通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美丽的画面。 同学们一定 圈画了好多优美的语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五)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写的 11 个生字,读一读。 2、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给他们分类(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3、本节课练习写 7 个字:姿 势 裂 瓣 蓬 仿 佛
翩 (扁 +羽)
2、词语我会读。
(1)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指名读。
荷花 清香 赶紧 圆盘 随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飘动 舞蹈
破裂 姿势 眼前 画家 本领
仿佛 停止
莲蓬 衣裳 花瓣儿
花骨朵儿
3、重点指导: “莲蓬”和“衣裳”要读轻声。 “花瓣儿”和“花骨朵儿”
这两个词语要读出儿化音。
4、生字词语都读对了。那么课文中还有这样几组句子,试试看,你能读准
第 1页
对了,我们可以用“含苞待放、亭亭玉立、姿态万千、出水芙蓉”等好多
词语来形容美丽的荷花。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叶圣陶笔下的荷
花。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得栩栩如生的。
(二)了解作者
关于作者叶圣陶,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适时补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1894 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 课文描写了“我”
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 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再现了如诗如画的 大自然美景。 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 “闻到清香 ---- 观察形 状 ----- 欣赏姿势 ---- 展开想象 ----- 回到现实” 这一过程, 思路非常清晰。 本篇 课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富有动感的词语, 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同时运用多种修 辞方法丰富了画面感,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重点指导瓣和蓬::瓣的左边撇不要写成竖, 蓬是上下结构, 草字头要盖住 下面的逢。
4、学生在习字本上,每个字工工整整写 3 个。 (六)课堂小结 回想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五个生字, 学会了一个多音字, 了解了课文主要写了 “荷 花姿态图”和“化身荷花图”这两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了优美的句 子。那么作者笔下的荷花到底有多美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说吗?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中,像这样优美生动的句子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
由地朗读一遍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画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语句, 然后用
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 2页
2、通过读文,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清早去公园闻到清香,第二、 三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 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 受。课文重点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这样两部分。 4、学习第一自然
4. 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 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三、教学重难点: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体会这一池荷花是 “一大幅 活的画”。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 会读“蓬、胀”等 5 个生字,会读“荷花、清香”等 18 个词语,会写“瓣、 蓬”等生字。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 读课文想象美好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二、教学重难点: 1. 认读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采莲曲》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 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那采莲姑娘在荷塘中若隐若 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优美意境, 让我们浮想联翩。 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 些美丽的荷花吧。 你们看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想一 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美丽的荷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