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治疗打嗝中药偏方
急治打嗝验方

云
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
39(
3):
93
G
96
[
:
张丽丽 中药除口臭[
17]张会,
J]
中国民间疗法,
2
0
1
6,
2
4(
1
0)
6
5
[
18]孙红艳 口臭中医证治相应关系的研究[
J]
世界中西医结
合杂志,
2014,
9(
2):
126
G
129
[
19]奚肇宏,夏军权,滑永志 中药 治 疗 幽 门 螺 杆 菌 相 关 性 胃 炎
J]
口腔材料
器械杂志,
2011,
20(
4):
202
G
204,
211
[
4]赵 瑞 泉 口 臭 的 中 西 医 治 疗[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
30):
126
G
128
[
5]付淑媛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口 臭 研 究 进 展 [
J]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急治打嗝验方
岳 华 ,慕常松
时陈皮味辛,辛 能 散 滞 气、利 水 谷、下 气,气 行 则 痰 行,
助半夏燥湿之效.枳实 为 血 分 气 药,可 破 气 消 积、化 痰
散 痞,«本 草 衍 义 补 遗»记 载:“枳 实 泻 痰,能 冲 墙 倒 壁,
滑窍泻气之药也.”薏 苡 仁、茯 苓 健 脾 渗 湿,«用 药 心 法»
言:“茯苓,淡 能 利 窍,甘 以 助 阳,除 湿 之 圣 药 也.”湿 邪
打嗝的原因?打嗝的中医治疗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打嗝的原因?打嗝的中医治疗法
导语:如果新生儿打嗝的原因是由于乳食停滞不化或不思乳食,打嗝时可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轻柔按摩以引气下行或
如果新生儿打嗝的原因是由于乳食停滞不化或不思乳食,打嗝时可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轻柔按摩以引气下行或饮服山楂水通气通便,食消气顺,则嗝自止。
打嗝的原因-打嗝的中医治疗法
打嗝的原因
打嗝又称为呃逆,是指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
平时生活中吃的过饱会引起打嗝,吸进凉气也会打嗝,有时候很急促一个接一个让然很难受。
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
膈肌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膈肌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因此膈肌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
打嗝时,横膈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什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
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
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
也有外界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
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幽门痉挛)、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而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时则发病率频繁且治疗时不易改善。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呃逆的中医疗法

呃逆的中医疗法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呃逆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给人带来不适和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呃逆的发生有着多种原因,相应地也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呃逆的发生主要与胃气上逆有关。
而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则多种多样,比如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正气亏虚等等。
饮食不当是引起呃逆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暴饮暴食,或者食用了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就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生呃逆。
这种情况下,常常会伴有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等症状。
情志失调也容易引发呃逆。
比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
中医讲,肝气郁结会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从而出现呃逆。
此类呃逆往往在情绪波动时加重,还可能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等表现。
正气亏虚也是呃逆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年老体弱,或者久病之后,导致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也会使得胃气失于和降,从而引发呃逆。
这种呃逆通常声音低微,持续时间较长,还会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腰膝酸软等症状。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呃逆,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饮食停滞型呃逆,可以选用保和丸加减,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对于肝气郁结型呃逆,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对于脾胃虚弱型呃逆,多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对于肾阳不足型呃逆,则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降逆止呃。
除了中药,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呃逆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膈俞等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降逆止呃的效果。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呃逆起效较快,尤其是对于急性呃逆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理气机,缓解呃逆症状。
比如,顺时针按摩腹部,重点按摩中脘、天枢等穴位;按摩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位,都有助于改善呃逆。
治病小短方、中药小偏方、实用小处方

治病小短方1、胃胀打嗝:1)、喝养胃茶2)、异丙嗪、四消丸3)、开胸顺气丸4)、枸橼算比价5)、西沙比利2、治颈椎病:用葛根、生麻黄、姜片各30克煮熟,用此水泡脚30分钟,每晚一次。
3、声带息肉治疗:1)、用安溪想定薄荷醑或碘化钾苏打水喷雾2)、用洗必泰或含碘喉片含化3)、服用“巴特日七味丸”加“喉舒宁”。
4、治肺经蕴热症:黄芩15克桑皮40克连翘15克栀子12克赤芍9克玄参15克全瓜蒌30克僵蚕9克炣子9克餑荠15克5、治痰湿结滞症:(单位:克)胆南星9 制半下12 石菖蒲15 茯苓30 陈皮15 僵蚕9泽泻12 海浮石20 白术20 生薏苡仁30 桔梗9 白芥子15 穿山甲10 白蔻仁206、治肺脾气虚症:(克)党参30 白术20 茯苓20 苍术15 生薏苡仁30 陈皮15制半夏12 炣子9 全瓜蒌20 僵蚕9 生牡蛎24 浙贝母15桔梗6 甘草37、治脾湿健忘、湿邪上结:陈皮10 茯苓10 半夏10 甘草6 苍术9 白术90 枳实9、白芥子9 (每日一剂,日服2次)8、治肝气上逆、停滞咽喉:柴胡12 白芍12 当归10 栀子12 枳实12 桔梗10 射干12蝉衣9 苏子15 半夏12 前胡10 白芥子9 甘草109、身上起水泡(过敏):口服“氯雷他定”,擦“尤卓尔软膏”。
10、清热凉血(手足口病、发烧、疱疹):1)、凤尾草(口服和全身洗)、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2)、龙胆泻肝片(肝火旺者);3)、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脾虚湿困者)。
11、清除便秘偏方:1)、喝西梅汁2)、魔芋+蜂蜜:将魔芋榨汁煮成糊浆,加蜂蜜,每早空腹2勺3)、早起喝一杯冷开水,4)、饭后吃梨5)、做卡捷运动:像控制不让放屁或排尿那种收缩运动,一张一弛,做10轮(每轮三次收缩)6)、揉腹部7)、飮醋。
12、治失眠:桂圆100克+西洋参5克+冰糖5克炖服13、治脚心发烫:处方(一):(克)黄芪50 鳖甲25 地骨皮10 秦艽15 紫菀10 党参20 茯苓10 柴胡10 半夏10 玄参20 山栀子6 生地15 白芍25 天冬30肉桂5 桔梗10 桑白皮20 石斛10 甘草6 服2-3服处方(二):当归20 怀膝30 蓖解20 防己25 龟板30 苍术10 黄柏15 秦艽20 忍冬藤30 (注:此药伤胃,有胃病者慎服)14、治疱疹(俗名“蛇缠腰”):1)、用灯火烧2)、口服:阿昔洛韦片3)、外用获利碘擦4)、去痛:去痛片、消炎痛、扑炎痛都可5)、敷药:醋酸铝、阿昔洛韦软膏或云南白药加醋擦(先挑泡,后消毒,再擦药)15、治美尼尔氏综合症:吴茱萸10 制半夏15 茯苓20 竹茹15 夏枯草20 钩藤30 代赭石30(先煎30分钟)甘草6(加生姜两大块一起熬)16、治皮炎、润肤:内服女贞子,外敷:甘油润肤水(开塞露)(用1:2凉开水稀释后用)。
打嗝的治疗

一、打嗝中医治疗方法胃中寒冷症状: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药:丁香散。
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高良姜、甘草温中散寒。
若寒气较重,胸脘胀痛者,加吴莱萸、肉桂、乌药散寒降逆;若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莱菔子、槟榔、半夏行气导滞;若寒凝气滞,脘腹痞满者,加枳壳、厚朴、陈皮;若气逆较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以理气降逆;若外寒致呃者,可加紫苏、生姜。
·胃火上逆症状: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药:竹叶石膏汤。
方中竹叶、生石膏清泻胃火,人参(易沙参)、麦冬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调养胃气。
可加竹茹、柿蒂以助降逆止呃之力。
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用小承气汤通腑泄热,亦可再加丁香、柿蒂,使腑气通,胃气降,呃逆自止。
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可用凉膈散。
·气机郁滞症状: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方药:五磨饮子。
方中木香、乌药解郁顺气,枳壳、沉香、槟榔宽中行气。
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栋子、郁金疏肝解郁。
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黄连泄肝和胃;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若痰涎壅盛,胸胁满闷,便秘,苔浊腻者,可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若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脾胃阳虚症状: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毗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药:理中汤。
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干姜温中散寒。
可加吴茱萸、丁香温胃平呃,内寒重者,可加附子、肉桂。
若嗳腐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神曲、麦芽;若脘腹胀满,脾虚气滞者,可加香附、木香;若呃声难续,气短乏力,中气大亏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若病久及肾,肾失摄纳,腰膝酸软,呃声难续者,可分肾阴虚、肾阳虚而用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呃逆,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和消化液长时间逆流至食管和喉咙的一种症状。
这种病症常常伴有胃酸灼烧感、反流食物或胃酸的感觉,严重时可能导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问题。
传统中医认为,呃逆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原因导致食物无法正常下行而引起的。
因此,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正常消化和运行,从而缓解呃逆症状。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用于治疗顽固呃逆。
1.保和汤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生姜功效:益气健脾,调和胃气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呃逆,胃气不和引起的胃酸逆流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此方剂。
2.五灵脂组成:竹茹、沉香、乳香、没药、半夏、麦芽功效:行气降逆,调和胃气适应症:呃逆伴有嗳气、腹胀、胸闷等症状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用药10-15g,每天3次3.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功效:燥湿化痰,和胃止呃,平肝化湿适应症:湿热化痰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4.太和汤组成:白术、党参、茯苓、柴胡、川芎、生姜、甘草、大枣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胃气,疏肝解郁适应症:肝胃不和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5.逍遥散组成:白芍、蔓荆子、枳实、泽泻、莪术、苏梗、木香、陈皮、厚朴、茯苓、川楝子、远志、牛膝、甘草功效:行气津液,调和胃气,降逆止呃适应症:胃气上逆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用药10-15g,每天3次以上方剂都是针对呃逆的不同病因和病理机制进行调理的,具有调和脾胃、疏肝理气、化痰利水等功效。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
此外,中药治疗呃逆应与饮食、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中药治疗呃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理:避免过冷、过热、过油腻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定时定量进食。
老人打嗝不止怎么办六个偏方帮你解忧

老人打嗝不止怎么办六个偏方帮你解忧
老人打嗝不止怎么办
一、开水调醋
食醋、开水各30毫升,调和在一起,随意饮用。
适用于胃寒型打嗝。
二、粟米白面粥
粟米100克.白面100克,白糖适量。
将粟米淘净,注入清水800毫升,烧开后,慢熬至粥将成时,倒入白面和白糖,烧开后搅匀。
每日服3次,每次1碗,空腹服。
适用于胃热打嗝。
三、蒂刀豆汤
柿蒂5个,刀豆子20克(切碎),生姜3 片,加水煮,去渣加红糖适量服食。
适用于打嗝。
四、梨藕荸荠汁
鲜梨、荸荠、鲜藕、芦根、麦冬等量,切碎取汁。
多次饮用连服7天。
适用于胃热型打嗝。
五、柿饼蒂生姜汤
柿饼蒂10个、生姜10克。
上两味用水1碗煮熟。
饮汤。
能止打嗝。
适用于突然打嗝不止。
六、芦根竹茹汤
鲜芦根100克,竹茹30克,二者同煮加蜜糖适量。
温服,1日2次。
适用于打嗝。
胃寒打嗝者不宜用。
中医治疗打嗝的小诀窍

中医治疗打嗝的小诀窍1、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2、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3、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4、用指甲或火柴头、牙签按压耳轮脚刺激1~3分钟。
5、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内,轻轻刺激咽部。
6、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7、以软质纸搓成细捻,送入鼻腔轻轻捻转,打个喷嚏,即可止嗝。
8、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9、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
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10、用按摩法治疗打嗝也会有较好的疗效,病人仰卧,按摩者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眉毛中点处,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局部可按揉,病人有酸胀感。
按摩时,病人要用力憋气,再用力呼出,反复二三次,即可停止打嗝。
如不见好,24小时以后再进行一次。
此法病人也可自行使用。
一次不要超过2分钟,时间过长会引起心率过缓。
1、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2、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
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3、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
4、不过如果宝宝频繁地打嗝,同时并有食欲变差、体重减轻或频繁呕吐,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个治疗打嗝中药偏方
中医认为诱发打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气不和所导致的遥而引起胃气不和的因素,又有外感风邪尧饮食不当尧情志不遂等多种原因。
为您收集民间六个治疗打嗝中药偏方,如下:
沉香蔲仁汤
【组成】沉香、白蔻仁、紫苏各3克,柿蒂6克。
【做法】先将沉香、白蔻仁和紫苏共研成细末;柿蒂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成汤,备用。
【用法】每次取1克沉香蔲仁紫苏粉,用柿蒂水送服。
每日3次。
【功效】用于治疗胃冷所致的打嗝。
竹茹陈皮汤
【组成】竹茹、陈皮各10克,半夏6克,生姜3片。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40分钟。
【用法】适量服用。
【功效】理气,和胃,降逆,用于治疗顽固性打嗝。
陈皮人参汤
【组成】人参12克,陈皮3克。
【做法】将人参和陈皮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至汤浓时即可。
【用法】适量饮用。
【功效】用于治疗顽固性打嗝和脾胃虚弱所致的打嗝。
枳壳木香方
【组成】炒枳壳15克,木香3克。
【做法】将炒枳壳和木香共研成细末,混合均匀。
【用法】每次服3克,每日2次。
米汤送服。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伤寒性打嗝。
芭蕉花方
【组成】芭蕉花10克,白酒1小杯。
【做法】将芭蕉花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10分钟,取其汁,待其温后,加入白酒,混合均匀。
【用法】每日1剂。
【功效】用于治疗打嗝。
南瓜蒂方
【组成】南瓜蒂5个。
【做法】将南瓜蒂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30分钟。
【用法】代茶饮。
【功效】和胃降逆,用于治疗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