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荧光粉研究报告

荧光粉研究报告
2. 蓝色LED芯片+绿色或红色荧光粉,通过芯片发出的蓝光与荧光粉发出 的绿光和红光复合得到白光。(显色性较好,但是,这种方法所用荧光 粉有效转换效率较低,尤其是红色荧光粉的效率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
3. 紫光或紫外光LED芯片上+三基色或多种颜色的荧光粉,利用该芯片发 射的长波紫外光或紫光来激发荧光粉而实现白光发射。(该方法显色性 更好,但转化率低且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粉多为硫化物 体系,这类荧光粉发光稳定性差、光衰较大)
TMR-500650254530
oxynitride 4.6g/cm3
D50(V)-10µm X=0.660/y=0.338
red
650nm 254-530nm
绿色荧光粉
绿色荧光粉既是组成白光LED三基色的一个重要组分,同时也可以直接与 LED封装制得绿光LED.目前制作高亮绿色LED的重要方式就是这种方式。目 前LED用绿色荧光粉主要有:MN2S2:Eu(M=Ba,Sr,Ca;N=Al,Ca,In)、 Ca8Mg(SiO4)4Cl:Eu,R、BaMgAl10O17:Eu,Mn等。其中MN2S2:Eu·的发光效率最 高,发光的波长也可以通过调整其中碱土金属离子比例在507-558nm之间变 化,但是含硫元素的缺点较大的限制了其发展。近来有文献报道硅基氮氧 化物的绿色荧光粉,如β—SiAlON:Eu、SrSi2O2N2:Eu等,它们同样可以 被紫外、紫光或蓝光LED有效激发,且无硫的污染,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两款LED用绿色荧光粉参数见表6。
Phosphor type materials Material Density Particle size CIE(1931) Emission color Emission peak Excitation range

[精品]实验六 荧光粉Y2O2SEu的高温合成

[精品]实验六 荧光粉Y2O2SEu的高温合成

[精品]实验六荧光粉Y2O2SEu的高温合成实验目的:合成荧光粉Y2O2SEu,探究荧光粉的发光机理。

实验原理:荧光粉是一种能将激发能转化成可见光的发光材料,其发光机理为有机、无机染料或其他材料受激后发生电子跃迁,将能量散发出去,使得物质发出光线。

荧光粉的制备过程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掺杂材料等,以达到理想的荧光性能。

本实验为一步法高温合成法,Y2O2S是一种晶体结构紧密的氧化物,能提供网格化点阵稳定的Eu3+离子,其能级结构的特点很适合作为激子激发的荧光材料。

实验步骤:
1.精确称取所需的Y2O3、S及Eu2O3,其中Eu2O3用稀盐酸溶解成氯化物。

2.将Y2O3和S粉末混合均匀,加入恰好的量的EuCl3,搅拌均匀。

3.将混合物置于已预热至1000℃的炉中,升温至1200℃,维持1h,然后立即降温至室温。

4.取少许样品放在紫外光灯下或激光光源下进行发光实验,观察是否有红色荧光。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需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反应物及其挥发物。

2.操作时需注意炉内温度过高,应注意安全。

3.最好使用激光光源测光,不要用白光。

4.确认备好所需的所有物资。

实验结果:
通过一步法高温合成荧光粉Y2O2SEu可以得到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材料,该材料的基质红色荧光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Eu3+离子的特殊能级结构,能够使能量转化成红色可见光,在荧光显示技术、荧光分析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24荧光粉Y2O2S∶Eu的高温合成(精)

实验24荧光粉Y2O2S∶Eu的高温合成(精)

4. Y2O2S : Eu的合成
取 一 份 煅 烧 后 的 产 品 , 按 (Y,Eu)2O3 : S : Na2CO3 : K3PO4=100:30:30:5 的质量比配料,在玛瑙研钵中混磨均匀, 装入石英坩埚或者刚玉坩埚中压紧,覆盖适量的硫磺及次 料(即不合格的成品),加盖,于1150~1250℃下恒温15 min, 高温出炉,冷至室温。用水或浓度2~4mol· L-1的盐酸浸泡 后再用热水洗至中性,抽滤、烘干,即得白色的Y2O2S : Eu 红色发光粉。
2. 制备路线
原料制备,提纯
原料要有很高的纯度。含量极小杂质会使发光材 料发光性能有明显变化。按杂质作用性质可分为:激 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猝灭剂和惰性杂质.所以, 荧光粉的基本原料要经过特殊处理。 发 光 材 料 的 表 示 式 一 般 都 只 写出基质 和激活剂 ,如 Y2O2S:Eu,激活剂的用量很少,一般为基质的10-5~10-2。 除此外,常加有助熔剂,用量为基质的5%~25%,有时还加还原 剂、疏松剂、电荷补偿剂等,配料一般分干法、湿法、半干 湿法等。 基质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某一晶体的基质; 激活剂进入基质,使它处于基质晶格的间隙或置换晶格原子。 灼烧是形成发光中心的关键步骤。灼烧条件 ( 温度、气氛、 时间等) 直接影响着发光性能的好坏。 包括选粉、洗粉、包裹、筛选等工艺。这 些环节常常直接影响荧光粉的二次特性.
本实验合成的发光材料,是以Eu3+为激活剂离子,其电 子结构能基图、发射和激发光谱见下图,它是发射位于红 色区域的窄带光谱。
Y2O3:Eu3+的发射光谱的吸收光谱(Ex)和 发射光谱(Em) Eu3+的电子能级
Y2O2S:Eu是目前国内外彩色电视机的显像屏采用的

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 II引言11 材料与方法 (2)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原理与合成方法 (2)1.2 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3)1.2.1 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能概述 (3)1.2.2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3)1.3 钨钼酸盐的常见的合成方法 (4)1.3.1 高温固相法 (4)1.3.2 共沉淀法 (4)1.3.3 水热合成法 (4)1.3.4 溶胶-凝胶法 (5)1.3.5 微波辐射法 (5)1.4 实验材料 (5)实验药品 (5)仪器设备 (6)1.5 实验过程 (6)1.5.1 纯基质钨酸锌的合成 (6)1.5.2 ZnWO4:x mol%Eu3+〔x = 0.01, 0.1, 1, 2,3,4,6〕的合成 (7)1.5.3 ZnWO4:x mol%Bi3+〔x = 0.001, 0.01, 0.1, 1, 2〕的合成 (7)1.5.4 样品ZnWO4:x mol%Bi3+ , 3 mol%Eu3+共掺钨酸锌的合成 (8)1.5.5 纯基质CdWO4的合成 (9)1.5.6 CdWO4:0.04%Bi3+的合成 (10)1.5.7 纯基质钼酸锌(ZnMoO4)的合成 (11)1.5.8 用共沉淀法合成纯基质钼酸锌(ZnMoO4)111.5.9 ZnMoO4:x mol%Eu3+(x=5, 6.667, 10, 15, 16.667, 18,20,22,25,30)的合成 (11)1.5.10 ZnMoO4:10 mol%Eu3+,x mol%Bi3+(x=2,4,6,6.667,8,10,12)的合成121.5.11 ZnMoO4:10 mol%Bi3+,x mol%Eu3+(x=3, 6.667, 9, 10, 13, 16.667,19, 22)的合成 (12)1.5.12 ZnMoO4:16.667 mol%Eu3+,x mol%Bi3+(x=0, 4, 7, 10, 13, 16,16.667, 18, 20, 22)的合成 (12)1.5.13 掺杂Bi3+,Eu3+与电荷补偿剂(Li+,Na+,K+)的ZnMoO4的合成 .. 132 结果与分析 (13)2.1 XRD表征 (13)2.2 激发发射光谱 (17)2.3 色度图 (30)2.4 形貌和结构分析 (30)致谢 (34)参考文献 (35)ZnM(M=W, Mo)O4: Bi3+, Eu3+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材料化学许晓燕指导教师师进生中文摘要:本课题的目的是定向制备LED用钨钼酸盐荧光粉。

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

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

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1 研究背景 (1)2 荧光粉合成方法 (1)3 稀土元素及其发光性质 (3)4荧光粉发光机理 (3)1 研究背景白光LED因其具有工作电压低、发光响应快、耗电量少、体积小、寿命长、性能稳定、耐震性强等优点,目前以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灯饰、光源及检测、医学、化学、生物等领域。

此外,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能源的枯竭、资源的紧缺,这种兼备诸多优点的白光LED更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众多公司的高度重视。

白光是一种复合光,人眼可视范围的白光需要至少两种波长以上光组合而成。

白光LED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荧光转换型、多芯片组合型,单芯片多量子阱型。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可行性、使用性和商品化方面考虑,荧光转换型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至今,采用蓝光、紫光或UV-LED配合荧光粉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但用于LED的红色荧光粉仍然存在发光强度低、不稳定、光衰大等缺点,从而导致显色指数不高、寿命短等问题,一种更为理想的红色荧光粉还有待研发。

2 荧光粉合成方法目前工业上荧光粉的制备大多采用高温固相法,但该方法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团聚现象严重,难以获得粒径较小、分散性好的荧光粉体。

此外,煅烧后产物结团块严重,需机械研磨,从而导致荧光粉晶粒产生晶型缺陷,增加无辐射发光中心,也可能在晶体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型不发光薄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荧光粉的发光效率。

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做更多的研究。

众所周知,合成方法对荧光粉的理化性能影响很大,目前人们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微波辐射法、燃烧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解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等。

①高温固相法:目前为止,荧光粉的合成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高温固相法。

它是将合成物质的原料按一定化学计量比进行称量,往往一并加入定量的助溶剂、电荷补偿剂充分混合研磨均匀,然后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下进行焙烧而得的产品,再经粉碎、过筛等处理即可得所需产物。

此方法在原料配比、条件控制、助溶剂选择等诸多方面已日趋成熟,容易实现粉体的批量生产,也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LED用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LED用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LED用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目前,白光LED实现白光的主要方法是荧光转换法,即采用一个LED芯片和荧光粉组合复合成白光。

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能直接发射白光,与其它体系荧光粉相比,有颜色稳定,色彩还原性较高,成本较低等优点。

因此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新一代白光LED照明的研究热点。

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白光LED用荧光粉,包括RE(Eu3+,Tb3+,Dy3+)单掺杂Gd2MoB2O9荧光粉材料、Eu3+,Tb3+以及Eu3+,Dy3+共掺杂的单一基质Gd2MoB2O9白光荧光粉材料、Dy3+掺杂的Gd2(MoO4)3的白光荧光粉材料、Eu3+,Tb3+以及Eu3+,Dy3+共掺杂的单一基质Gd2(MoO4)3白光荧光粉材料,以及RE(Eu3+,Tb3+,Dy3+)掺杂的NaBaPO4荧光粉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SEM、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 Tb3+, Dy3+掺杂的Gd2MoB2O9荧光粉以及Eu3+,Tb3+和Eu3+,Dy3+共同掺杂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Gd2MoB2O9。

探讨了激活剂离子的不同掺杂浓度对其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及Eu3+和Tb3+, Eu3+;和Dy3+在该基质中的能量传递。

研究结果表明:Eu3+,Tb3+,Dy3+的掺入并不影响样品晶体结构的形成。

Gd2MoB2O9:Eu3+中Eu3+没有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Tb3+和Dy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20%和5%。

在Gd2MoB2O9基质中存在Tb3+→Eu3+和Dy3+→Eu3+的能量传递现象。

通过调节Eu3+, Tb3+和Dy3+的掺杂浓度,荧光粉的色坐标在白光区域内可以实现自由调控。

Gd2MoB2O9:Eu3+,Tb3+和Gd2MoB2O9:Dy3+,Eu3+是适用于白光LED的单一基质荧光粉。

《Cr3+掺杂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范文

《Cr3+掺杂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范文

《Cr3+掺杂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近红外荧光粉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Cr3+掺杂的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因其高亮度和高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这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发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主要包括:钙源、钛源、铬源以及其他必要的化学试剂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制备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3+掺杂的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

具体步骤包括:原料混合、预烧、研磨、再次烧结等。

3. 发光性能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谱仪等设备对制备的荧光粉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发光性能。

三、实验结果1. 制备结果荧光粉。

XRD和SEM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具有类钙钛矿结构,且颗粒分布均匀。

2. 发光性能分析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近红外区域具有明显的发光性能。

Cr3+的掺杂使得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半峰宽等参数也得到了优化。

四、讨论1. 制备条件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时间、原料比例等因素对荧光粉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得到具有更好发光性能的荧光粉。

2. Cr3+掺杂的作用机制Cr3+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

这主要是因为Cr3+的能级与基质材料的能级相匹配,有利于能量的传递。

此外,Cr3+还可以通过改变局部晶体场环境来影响发光性能。

3. 荧光粉的应用前景Cr3+掺杂的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具有高亮度、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和掺杂元素,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五、结论红外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具有高亮度、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高温固相反应制备荧光粉材料

高温固相反应制备荧光粉材料

高温固相反应制备荧光粉材料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报告共页,第页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温固相法制备荧光粉的工艺;2、了解影响荧光粉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荧光粉材料是指激发源(紫外光、阴极射线等)激发下能产生可见荧光的一类功能材料。

荧光粉材料的制备有很多方法,如高温固相反应、燃烧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法,燃烧法和微波辅助加热等。

其中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荧光粉材料的合成工艺比较成熟,能保证形成良好的晶体结构,而且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

高温固相反应制备荧光粉样品包括配料、混料、灼热还原、破碎、分级等几个步骤。

即将反应原料按一定化学计量比称量,并加入适量的助溶剂混合均匀,然后在高温下烧结合成(或还原),经粉碎、过筛得到一定粒度的荧光粉材料。

高温固相反应为多种固态反应物参加的多固态反应,反应的进行通过高温下各种离子之间的互扩散、迁移来完成。

扩散的助动力是晶体中的缺陷和各种离子化学势,扩散的外部条件是温度和反应物之间的充分接触。

因此反应之前应将反应物研磨至很碎的细颗粒,并使它们混合均匀,以期使反应物之间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和最短的扩散距离。

高的灼烧温度是为了加快反应物离子的迁移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将反应物碾碎至10μm,其中仍含有一万个晶胞,另一种反应物离子需要扩散迁移通过一万个晶胞才能反应。

为了促进高温固相反应,使之容易进行,可采用在反应物中加入助溶剂。

助熔剂熔点较低,在高温下熔融,可以提供一个半流动的环境,有利于反应物之间的互扩散,有利于产物的晶化。

本实验以ZnSiO4:Mn绿色荧光粉材料作为实验对象,ZnSiO4:Mn绿粉在紫外光激光下发光效率高、色品纯正,主要应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紧凑型荧光灯、CCFL荧光灯中。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报告共页,第页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设备:高温箱式炉、电子天平、混料瓶、刚玉坩埚、研钵和尼龙网筛等。

2.实验药品:氧化硅,氧化锌,碳酸锰和氟化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
1 研究背景 (1)
2 荧光粉合成方法 (1)
3 稀土元素及其发光性质 (3)
4荧光粉发光机理 (3)
1 研究背景
白光LED因其具有工作电压低、发光响应快、耗电量少、体积小、寿命长、性能稳定、耐震性强等优点,目前以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灯饰、光源及检测、医学、化学、生物等领域。

此外,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能源的枯竭、资源的紧缺,这种兼备诸多优点的白光LED更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众多公司的高度重视。

白光是一种复合光,人眼可视范围的白光需要至少两种波长以上光组合而成。

白光LED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荧光转换型、多芯片组合型,单芯片多量子阱型。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可行性、使用性和商品化方面考虑,荧光转换型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至今,采用蓝光、紫光或UV-LED配合荧光粉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但用于LED的红色荧光粉仍然存在发光强度低、不稳定、光衰大等缺点,从而导致显色指数不高、寿命短等问题,一种更为理想的红色荧光粉还有待研发。

2 荧光粉合成方法
目前工业上荧光粉的制备大多采用高温固相法,但该方法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团聚现象严重,难以获得粒径较小、分散性好的荧光粉体。

此外,煅烧后产物结团块严重,需机械研磨,从而导致荧光粉晶粒产生晶型缺陷,增加无辐射发光中心,也可能在晶体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型不发光薄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荧光粉的发光效率。

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做更多的研究。

众所周知,合成方法对荧光粉的理化性能影响很大,目前人们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微波辐射法、燃烧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解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等。

①高温固相法:目前为止,荧光粉的合成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高温固相法。

它是将合成物质的原料按一定化学计量比进行称量,往往一并加入定量的助溶剂、电荷补偿剂充分混合研磨均匀,然后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下进行焙烧而得的产品,再经粉碎、过筛等处理即可得所需产物。

此方法在原料配比、条件控制、助溶剂选择等诸多方面已日趋成熟,容易实现粉体的批量生产,也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团聚严重、颗粒粗大,机械研磨时容易引入杂质、破坏晶型,以致降低发光效率。

②溶胶-凝胶法:它是一种能够在较低温度下,以液相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有效的软化学合成方法。

基本原理为: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相应的溶剂中和水发生反应,通过水解、缩聚过程逐渐胶化,再经干燥、烧结等处理即得所需产物。

这种方法制备的粉体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等优点,能够达到传统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要求。

但是,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荧光粉时,所需的有机原料相对其它合成方法成本较高,且反应条件(如溶液PH值、粘度等)不易控制。

另外,对前驱体进行热处理时容易引起粉体颗粒进一步团聚,使得最终产物分散性较差。

③微波辐射法:它是利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再通过吸收介质向反应体系传递,从而使温度迅速升高到所需温度,促使反应的进行,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微波辐射加热是反应物内部整体同时进行的,且温度上升很快,这就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也就避免了常规方法煅烧过程中出现的晶粒长大、团聚等不良影响。

但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反应的原料要具有吸收微波的作用,否则将不能充分发挥微波即加热又活化反应物的作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④燃烧法:将原料金属硝酸盐或有机酸盐溶解在酸性水溶液或者醇溶液中,加入适量络合剂、燃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以外部提供必要的条件来引发燃烧反应,利用反应本身放出的热量支持进一步反应。

反应热使前驱体分解时放出大量气体,减少前驱体因熔融引起的粘连,使得终产物粒径较小。

物料在燃烧时,瞬间能达到几千度的高温,反应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时间内完成。

同时,高温能使挥发性杂质蒸发而除去,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

燃烧法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使用该方法制备发光材料时,燃烧剂、助燃剂用量要适当,过量或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反应失败甚至出现爆炸危险。

⑤水热合成法:这是一种反应物在密闭系统中,以水为介质,在一定的温度和水自身产生的压强下,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的方法。

水热条件下物质中离子间迁移扩散加快,反应均匀,也可实现常压加热条件下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

利用此方法制备的粉体可达到微米和纳米级粒度,且形貌规则,不团聚。

但是,水热法对仪器要求较高。

如利用高温水热法,温度达到1000℃时,压力高达
0.3GPa。

目前水热法还多半限制在低温水热和中温水热条件下进行。

⑥喷雾热解法:其实现过程是将金属阳离子盐溶液经过雾化装置喷制成雾状,随后在载气的携带作用下进入预设温度反应室,在极短的时间内雾滴实现溶剂挥发、溶质沉淀、干燥、热分解等过程,从而得到粉末球状产品,随后收集即可。

利用此工艺制备的荧光粉体的大小一致、组成均匀,整个过程无需研磨,且原料配比容易控制,这样就保证了产物的纯度和活性。

此法可制备微米和亚微米级粉体。

但喷雾热解法对设备要求较高,工艺条件较难控制,不易普及。

⑦化学共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引入的沉淀剂在一定
的条件下逐步缓慢释放沉淀离子,从而控制了反应速率,使各组分能够均匀、充分地混合沉淀,然后对沉淀加热分解,获得目标产物。

不过想要得到形貌良好、组成均匀、分散性好的产物,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溶液离子浓度、沉淀剂选择、溶液酸碱度等,控制条件较多。

以上诸多方法中,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易行。

同时,化学共沉淀法具有分散性良好、不结团、粒径小、分布均匀、煅烧温度低等优点。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CaMoO4:Eu3+红色荧光粉,其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准确的分子设计,合成出具有预期组分、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前驱体,再在软环境下对前驱体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预期的材料。

其关键在于前驱体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3 稀土元素及其发光性质
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轧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和同属ⅢB族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它们大多都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和未充满、能级相近的4f电子层,这一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使得稀土元素具有其它元素无法比拟的光谱性质。

稀土的发光是由于稀土的4f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其光谱大约有30000条可观察到的谱线。

f组态内不同能级的跃迁称f-f跃迁,f和d组态之间的跃迁称f-d跃迁。

当稀土元素吸收不同能量光子后,4f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当它以辐射迟豫方式跃迁至较低能级时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两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越大,发射波长越短。

4荧光粉发光机理
发光是靠发光中心吸收能量后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完成的。

一般的,掺杂形成的发光中心可分为两类:分立发光中心、复合发光中心。

分立发光中心基本是独立封闭的,与基质晶格耦合作用较弱,光发射基本是在发光中心内部进行,发光特性主要由发光中心决定,晶格对发射波长等影响不大。

相对而言,复合发光中心是开放的,掺杂与基质晶格耦合作用较强,能量的吸收是在整个晶格内完成的,通过能量传递和碰撞激发将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发光特性与晶体结构和发光中心都有关系。

荧光粉所以用于白光LED,是利用其光致发光机理。

光致发光是激发光照射到发光体而引起的发光现象。

这一过程要经历光子吸收、能量传递和光发射三个
阶段。

当激发光被发光中心吸收时,会使发光中心处于一个较高能级的激发态,随后又会跃迁到基态能级或较低的能级,能量的释放是以光子发射的形式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