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它的运行中会带来许多噪音和震动问题,给周围居民带来不便和不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机理和措施,并对当前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及其影响1. 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轨道结构可变变量以及轨道不平顺等。

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造成的弹性振动是主要的振动源。

此外,轨道的几何形状和轨道结构的可变变量(如轨道温度变化等)以及轨道不平顺也对振动产生重要影响。

2. 振动对居民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会对周围居民带来噪音和不适感。

较大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疲劳,甚至造成破坏。

此外,振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隔振减振机理研究1. 隔振减振机理的基本原理隔振减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振动吸收和振动隔离来减少振动传递。

振动吸收通过增大能量耗散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幅值。

振动隔离则通过引入垫层或隔离物体来阻止振动传递。

2. 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重要途径。

目前,钢弹簧、橡胶垫、聚合材料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隔振减振领域。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振和隔振性能,能够有效减小振动传递。

三、隔振减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1. 地铁线路的设计与改善地铁线路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陡峭下坡和急刹车等行驶方式,减小振动源的产生。

另外,加强轨道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能够降低振动产生。

2. 隔振降噪设备的安装在轨道、列车和车厢等部位安装吸振隔振装置,如减震器、隔振垫、隔振弹簧等,能够有效吸收和隔离振动,降低噪音。

3. 建筑物的隔振设计对于地铁站等周围建筑物,可以采用隔振设计,即在建筑基础上设置隔振层,减少地铁振动传递到建筑物中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具有载客能力大、运行速度快、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

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和运营量的增加,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振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轨道减振是指通过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和设备,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传播,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的目标是达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乘客因振动引起的不适和危险;其次,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和振动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降低车辆和设备的振动,减少对轨道交通系统本身的磨损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是减振的基础。

通过改变轨道的材料和结构,减少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弹性轨道、轨枕和轨道路基的材料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

2.减振装置: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的振动主要来自于车轮与轨道的接触。

通过安装减振装置,在车轮和轨道之间加入缓冲材料,减少振动传播。

例如,采用减振垫、减振橡胶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

3.噪声控制:轨道交通系统不仅会产生振动,还会产生噪声。

噪声控制是减振设计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改善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的设计,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减噪材料、减噪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

4.环境评估: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需要对振动和噪声影响进行环境评估。

通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减振设计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例如,通过监测周边居民对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和噪声感知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居民对振动和噪声的敏感程度和容忍度,为减振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涉及结构改善、减振装置、噪声控制和环境评估等多个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道 的振 动起 源、 传播方式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 调查研究 目前常用 的几 种轨 道减振结 构等相关 资料 。 研 究结果 : 总结 了轨道减振 的设计原则及设计 方法 ; 研究 各种轨道 减振结构 型式 、 结构 特征 、 减振效果 及 工程 造价 等 ; 对轨道减振结构及减振 效果 进行 了细化分类 ; 对轨道减振新结构 、 新材料 、 工艺 提出了建议 。 新 研究 结论 : 轨道减振是一项 系统工程 , 为满足 国家环保要求 , 除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外 , 还应进行综合治理 。
Absr c Re e r h pur s s:Th s p pe ic se h o e bo tt e ta k d mp n e in o r a alta i. t a t: s a c po e i a rd s u s d t e prblms a u h r c a i g d sg fu b n r i rnst Re e r h t ds Th spa e nay e h rg n,t e r dit y,a h o tol t d o r c i r to s a c me ho : i p r a l z d te oi i h a a i wa ng nd t e c n r li meho f ta k vb a in, ng t n i v sia e o r c a i g sr t r s d a e e t he n e tg td s me ta k d mp n tucu e u e tpr s n . Re e c r s ls: i a e umma z d t e d sg rncp e n sg t o so r c a s ar h e u t Th sp p r s i r e h e i p n i i l sa d de i meh d fta k d mpig;And a ay e he n n n lz d t

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列车轮对减振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列车轮对减振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列车轮对减振技术研究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系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高效和安全的方式。

而列车轮对作为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减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减振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列车在高速运行中会受到各种扰动和振动的影响,如道路不平整、轨道不平整、车轮与轨道的摩擦等,这些振动会传导到列车内部,给乘客带来不舒适感,甚至影响到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运行寿命。

因此,减振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列车轮对减振技术是针对列车轮对产生的振动而研发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减少或消除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提高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在列车轮对减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减少列车轮对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摩擦力会引起列车轮对振动,进而影响到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因此,减少轮对与轨道之间的摩擦是减轻列车振动的关键。

目前,轨道交通领域中普遍采用的减少摩擦力的方法主要包括轮轨润滑技术、轮轨材料的改进和轮轨几何参数的优化等。

通过降低轮对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减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列车振动,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其次,通过改善列车车体和底盘结构来减振。

列车的车体和底盘结构对列车振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列车车体和底盘结构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优化车体和底盘的结构,减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列车振动的传导,提高列车的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另外,应用主动减振技术来改善列车的减振效果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主动减振技术是指通过主动控制系统对列车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降低列车振动的技术手段。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常用的主动减振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悬挂技术和主动减震技术等。

通过应用主动减振技术,可以及时减少列车振动,提高列车的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其带来的噪音和振动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列车、轨道、结构、环境等。

在列车方面,采用隔振悬挂、轮轮鉴定和轨道直线度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

在轨道方面,采用高弹性复合轨道垫、减震板、轨下垫层、地铁隧道衬砌等减振降噪措施,可以减少轨道的噪声和振动。

在结构方面,采用抗震减振技术、结构隔振技术等措施,可以减少建筑物结构传递的噪音和振动影响。

在环境方面,采用隔音屏障、绿化带、水池等景观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隔离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目前,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国内某些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开始采用轨下垫层、减震板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降噪效果。

同时,国内外也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减振降噪技术,如新型减振垫、空气弹簧隔振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减振降噪效果,还可以减少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干扰,提高运行效率。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耐心的实践,这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大投入和合作力度。

其次,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系统和运营环境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振降噪方案。

此外,有效的减振降噪技术也需要通过标准化和认证,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技术,以实现更加环保、舒适、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db344572-202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评价标准

db344572-202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评价标准

db344572-202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评价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其高效、便捷、环保等特点,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轨道减振设计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和降低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保障公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轨道减振设计标准1. 设计原则:轨道减振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轨道工程的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

2. 振动源控制:在车辆设计和轨道结构设计中,应采用减少振动产生的技术和材料,如使用弹性轮对、轨道吸振材料等。

3. 传播途径控制:通过设置隔振层、隔振沟、隔振墙等措施,阻断或减弱振动的传播。

4. 受振对象保护:对于敏感建筑或结构,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其抗振性能。

5. 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振动监测网络,定期对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进行监测和评估。

评价标准1. 振动水平评价: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特性和振动敏感程度,设定不同的振动限值标准。

例如,住宅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振动限值应更为严格。

2. 减振效果评价:通过对比实施减振措施前后的振动水平,评价减振措施的效果。

3. 长期影响评价:考虑轨道交通运营的长期累积效应,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

4. 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对轨道交通振动影响的感知和满意度。

实施与监管1. 规划阶段:在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减振需求,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

2.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减振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减振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运营阶段:运营商应建立健全的振动监测和维护体系,确保长期的减振效果。

4. 监管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轨道交通振动影响的监管,确保各项减振措施得到贯彻执行。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评价标准是确保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浅谈地铁轨道减振技术

浅谈地铁轨道减振技术

浅谈地铁轨道减振技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交通业也相应发展起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城市机动车辆拥有数量迅速增加,从而造成污染、能耗、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

因此,污染低、容量大、能耗低的城市轨道交通就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

但是,城市交通轨道特别是地铁轨道经常建立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重要建筑物下。

从而对沿线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振动引发的噪声给沿线的建筑和居民带来很大的破坏和困扰。

文本对地铁轨道的减振技术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铁;减振;降噪;探讨一.地铁振动产生原理地铁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地铁列车在行驶时,速度非常高。

地铁列车的动力系统和轮轨系统是地铁振动的两个主要发生源。

具体如下:1. 地铁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重力荷载会对地铁轨道产生冲击,从而造成轨道结构与车轮的振动;2. 地铁列车行驶的时候,由于车轮比较多且与钢轨在同一时刻发生作用,其产生的作用力,导致钢轨结构以及列车上同时发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造成车辆与钢轨结构(包括道床、扣件以及钢轨等)上的振动。

实际测量表明振动源处振级高达103db;3. 当车轮经过钢轨接缝处的时候时,由于轮轨的相互作用而产钢轨结构与地铁车轮的振动;4. 轨道不平顺或者地铁车轮的粗糙损伤作为随机性激励而产生的振动;5. 由于车轮偏心等产生的周期性激励造成的地铁列车的振动。

二.地铁轨道振动的产生和传播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变通振动。

在车辆运行当中,车辆自身会引起机构振动,这一振动会通过地下或地面等周围的底层向外传播出去,从而造成临近建筑物包括室内家具在内以及地下结构的二次振动以及噪声。

地铁振动的传播形态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地铁是由振动产生的横波、纵波以及表面波合成的复杂波动。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近场的振动波型主要以弯曲波形式传播,远场主要以表面波形式传播。

振动的传播途径是从轨道传到轨道扣件和道床,再传递到隧道和岩土,从而引发附近地面建筑物的振动。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凭借着快速、安全、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减少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地铁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环境影响,特别是振动带来的影响较为突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以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针对成都地铁减振地段采用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纵向轨枕道床、先锋扣件、轨道减振器扣件和GJ-Ⅲ型扣件进行现场测试,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比相邻地段普通整体式道床和减振地段测试断面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值,从时域曲线图、1/3倍频程曲线和频谱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减振措施的实际减振效果,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对于扣件减振措施,GJ-Ⅲ型扣件、轨道减振器扣件和先锋扣件地段隧道壁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别分布在50~70Hz与175~185Hz、30~50Hz、30~50Hz与130Hz~190Hz。

隧道壁的有效减振范围频段分别在50~200Hz、40~150Hz、31.5~200Hz,在隧道壁的减振量分别为7.38dB、6.99 dB、17.15 dB。

2.对于轨枕减振措施,纵向轨枕地段隧道壁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布在50~80Hz,隧道壁的有效减振范围频段为50~200Hz,在隧道壁的减振量为9.98dB。

3.对于道床减振措施,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地段隧道壁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布在80~110Hz,隧道壁的有效减振范围频段为16~200 Hz,在隧道壁的减振量为22.16d B。

4.减振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先锋扣件、纵向轨枕道床、GJ-Ⅲ型扣件、轨道减振器扣件。

无论何种减振措施,均表现为高频减振效果优于低频减振效果,且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低频处减振效果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摘要: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从轨道减振产品设计缺乏技术储备、缺乏统一的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环境评价工作局限性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存在问题;阐述加强轨道工程整体安全性、建立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研究切合实际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措施科研力度、探索减振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
引言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问题对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轨道交通振动产生机理、轨道减振原理入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设计及其减振措施。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
1、一般减振措施
2012年4月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对Z 振级插入损失作出定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减振措施与使用普通扣件(DT-Ⅵ2)线路,隧道壁Z振级之间的差值记为△VLZmax;单位为分贝,dB。

这里提到的普通扣件即一般减振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固定钢轨,以及在列车运行时为轨道提供必要的缓冲,包括广泛应用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DT-Ⅵ2型和DT-Ⅶ2型扣件、在上海地铁与北京地铁普遍使用的WJ-2型扣件及广州地铁普遍使用的单趾弹簧扣件。

2、中等减振措施
中等减振措施的减振能力(即使用减振措施与普通扣件线路隧道壁Z振级插入损失)为5-10dB,常用的中等减振措施主要有双刚度剪切型轨道减振器扣件(Ⅲ型、Ⅳ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压缩型轨道减振器扣件(ALT.1扣件、Lord 扣件)、Vanguard扣件、弹性短轨枕和弹性长枕式等。

3、高等减振措施
高等减振措施的减振能力为10-15dB,主要减振原理是在轨枕下或道床下铺设弹性垫层,形成质量弹簧体系,通过增加参振质量,降低轨道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得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高等减振措施有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见图1)和纵向轨枕轨道结构(见图2),以及橡胶浮置板道床和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

梯形轨枕由PC制成的纵梁和钢管制成的横向联结杆构成,轨枕下放置弹性垫层起缓冲减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铁;纵向轨枕利用横向混凝土纵梁代替梯形轨枕的混凝土钢管结构。

国内外常用的橡胶浮置板道床有整体支撑、线性支
撑与点支撑等支撑形式。

橡胶浮置板道床减振材料除了传统的橡胶材料外,还包括阻尼橡胶材料及聚氨酯微孔弹性材料,其减振性能和工作年限与材料性质密切相关。

图1梯形轨枕轨道结构
图2纵向轨枕轨道结构
4、特殊减振措施
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见图3)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公认减振性能最好的轨道形式,是现行唯一的特殊减振措施。

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利用液体阻尼钢弹簧隔振器支撑钢筋混凝土道床板,形成一个高质量、低刚度的“质量-弹簧”系统,其固有频率为5~7Hz,减振能力在15dB以上。

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成本和工程造价很高,不具备大面积铺设条件,目前大多应用于线路近距离下穿建筑物,以及对减振要求较高的古建筑、研究机构、医院、博物馆和音乐厅等场所。

图3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二、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的防治措施
1、轨道结构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
(1)采用较大半径曲线线路
资料显示,曲率半径在400m以下的线路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以减小列车的冲击振动与噪声。

(2)采用轨枕减振
弹性轨枕分为弹性长轨枕和弹性短轨枕。

弹性短轨枕因其结构较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较低,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用较广泛。

弹性长轨枕所采用的轨枕与一般混凝土轨枕相同,通过在轨枕端部、枕端两侧和枕下3个方向设置弹性垫层,构成减振箱。

弹性长轨枕质量较弹性短轨枕大,因此,其减振效果相对更好。

(3)采用重型、无缝化的钢轨
重型钢轨在受列车冲击时稳定性好、振动相对较小,随着钢轨重量的增加,钢轨的垂向刚度增大,因而采用重型钢轨可有效抑制钢轨的垂向振动。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多采用60kg/m钢轨,以增大钢轨质量和截面刚度,减少振动。

无缝线路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长钢轨,减少钢轨接头数量,可大大减少钢轨接头冲击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钢轨接头处,轮轨噪声比非接头部位增加5-7dB。

(4)采用阻尼钢轨
阻尼钢轨对抑制钢轨的振动有一定效果。

阻尼钢轨是在钢轨两侧和轨底设置由高阻尼材料和约束层组成的阻尼复合板。

阻尼钢轨的原理是将钢轨振动能量转化成了热能,从而吸收消耗了振动能量。

(5)采用合理的轨道结构
如浮置板式轨道结构和减振降噪型钢轨。

浮置板式轨道结构是用扣件把钢轨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浮置板上,浮置板置于可调的橡胶支座上,浮置板两侧用弹性材料固定,形成的一种质量—弹簧隔振系统。

减振降噪型钢轨在钢轨腹部粘贴减振橡胶,最大限度地减小钢轨腹板振动引起的噪声,一般在钢轨腹部粘上橡胶后再粘上一钢板,以增加钢轨质量,起到衰减作用,达到降噪目的。

(6)采用减振型扣件
常见的减振扣件有先锋扣件、轨道减振器、洛德扣件、Z系列扣件等。

先锋扣件在轨头下颚及轨腰支撑钢轨,钢轨呈悬空状态,利用悬空钢轨和轨座底板缝隙,解决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

轨道减振器又称为科隆蛋,为硫化粘结型扣件,利用橡胶剪切变形提供弹性。

洛德扣件也是硫化粘结型,由2块上下黏贴在一起的铁垫板及弹条扣压件组成,利用橡胶压缩变形提供弹性。

Z系列扣件将洛德扣件的橡胶硫化工艺改为组合式安装工艺,即橡胶垫板与铁垫板分开,可适时更换橡胶,铁垫板可重复利用。

2、车辆上的减振降噪措施
(1)改善车身结构,根据空气动力学的理论,优化其流线型。

(2)进行车辆轻量化设计。

减小车辆自重,从而减小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噪声。

(3)改变车轮结构,改变噪声的发射性能,降低轮轨噪声。

如把制动盘放在轮辐上来减少噪声的发射。

(4)在机车车辆上使用新型减振器。

如采用金属—橡胶复合把制动盘放在轮辐上来减少噪声的发射减振器,它不仅可以象钢弹簧一样通过弹性形变来吸收、储存冲击能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分子链相对运动而大幅度地消耗能量。

(5)采用弹性车轮、充气橡胶车轮、阻尼车轮及弹性踏面车轮等技术。

(6)采用隔音、吸音材料。

(7)采用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技术排除了原来轮轨的粘着作用,使车体悬浮在导轨上面行驶,其速度快、振动小、噪声低。

3、传递、接收方面的减振降噪措施。

(1)采用铺设轻质吸声桥面和路面、在高架桥上安装吸声天棚,可以大大降低高架轨道振动的辐射噪声。

(2)设置声屏障也是降低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根据降噪目标值的不同,可分别采用吸声式、隔声式或组合式;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可设计成直立型、折角型、弧血型或全封闭型。

传统的屏障材料有透明夹层复合安全玻璃、卡普隆板,不透明的彩色涂塑钢板、wsR型吸声板等等。

声屏障的设置也与位置的选择有关,如:在线路两侧设置声屏障;在线路两侧大密度种植树木,形成树障,绿化减噪;设置车轮隔音罩和在车辆两侧设置下裙边;采用密封车体设计,减小噪声进入车内;在隧道内、车内以及声屏障靠近声源一侧采用吸音涂层,以减少声反射。

设置生屏障的方法现以被广泛采用,但是其降噪效果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其结构形式、材料品质、安装质量及高度、设置位置范围、使用环境等,如何最大化提高声屏障的效用,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结束语
轨道振动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引起振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决定了它的控制措施也是多方面的。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振动影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来应对、治理。

不仅要考虑合理有效的方法,也要考虑经济实用的方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环保的轨道交通运输这项研究势必将成为当代轨道交通建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勇.广州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0).
[2]张强,张建.地铁1号线又有新车运抵增“空气包”减震[N].四川新闻
网,2010.2.
[3]张勇.对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