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药物治疗选择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药物治疗选择
• 对于HRCT呈不典型UIP改变, 诊断不清楚,没有手术禁忌证的 患者需考虑外科肺活检
•HRCT: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U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是病理学的诊断术语,是IPF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2011年IPF指南中, 依据HRCT的表现特征可分为典型UIP、可能UIP和不符合UIP。若出现典型UIP特征,不需要外科肺活 检可做出确定的UIP诊断
IPF的定义
•ATS/ERS/JRS/ALAT 2015年特发性 肺纤维化声明:诊断和管理询证指南
•“IPF是一种呈特定形式的原 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 维化性成人间质性肺炎”1
Idiopathic (特发性)
Pulmonary (肺) Fibrosis (纤维化)
原因不明 和肺部有关 出现疤痕组织
• 淋巴管肌瘤病(LAM)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 药物相关 ILD • 其他暴露性 ILDs • 血管炎和肉芽肿性 ILDs • 其他罕见 ILDs
•*Not an established clinical diagnosis. •1. ATS/ER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5:277-304. 2. Travis WD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188:733-48.
•1.Nalysnyk L, et al. Eur.Respir.Rev. 2012; 21(126): 355-361.. •i CC,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2; 10•161(11): 1566.
流行病学特征:患者在IPF诊断后的平均存活时间约 为2-3年1,2
•Raghu G et al, Am J Resp Crit Care Med 2015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治疗及泼尼松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治疗及泼尼松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 定义、临床表现和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和治疗及泼尼松药物治疗应用和注意事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

20世纪90 年代初日本学者首次提出AE-IPF, 2007年IPF国际专家组对AE-IPF 进行定义,2016年国际专家组再次对AE-IPF进行修订,我国2019年也对 AE-IPF总结。

本文结合国内国外指南及共识,对做一总结。

AE-IPF定义一种有临床意义的急性呼吸系统病情恶化,主要特点为广泛的新发肺泡异常证据。

AE-IPF临床表现和体征AE-IPF 典型表现为数天至数周内(通常不超过 1 个月)出现的呼吸急促和运动耐力降低。

其他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许白色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痰量增多或黄色。

体征: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和口唇发绀,肺部查体可闻及双肺基底部爆裂音(Velcro 啰音);若合并心功能不全,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等。

AE-IPF 影像学特征胸部 X 线检查可排除气胸或其他需要立即处理的胸部异常情况。

胸部 HRCT 可准确显示肺实质异常的形态及部位,并可进一步对 AE-IPF 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

AE-IPF 患者 HRCT 显示在典型 UIP 型[如网状影、牵拉性支气管和(或)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改变] 的背景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GGO)和(或)实变影。

AE-IPF 患者胸部 HRCT 新增异常阴影可表现为 3 种类型:弥漫型、多灶型和周边型,三型具体特征如下图:A.弥漫型表现:双肺弥漫性 GGO、斑片状实变和胸膜下蜂窝影;B. 多灶型:在胸膜下蜂窝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背景上出现双肺中心和外周多处分布斑片状 GGO;C. 周边型:双肺外周分布 GGO 和胸膜下蜂窝影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对于已经诊断或当前诊断 IPF 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可做诊断 AE-IPF:(1) 常在 1 个月内出现了临床上显著的急性呼吸系统症状恶化;(2) HRCT 证实在原有 UIP 型表现背景上新出现双肺GGO 和/或实变影;(3) 排除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导致的恶化。

201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解读

201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解读

影像和(或)组织病 理形态学类型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机化性肺炎(OP)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 症(PPFE)
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关于IIPs的国际多学科分类
二、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 动后明显。
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 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 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 能不全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三、UIP的HRCT特点


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
药物治疗(一)吡非尼酮




吡非尼酮是一种多效性的吡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纤 维化和抗氧化特性。 在动物和体外实验中,吡非尼酮能够抑制重要的促纤维 化和促炎细胞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 吡非尼酮能够显著地延缓用力呼气肺活量下降速率。 副作用包括光过敏、乏力、皮疹、胃部不适和厌食。 推荐轻到中度肺功能障碍的IPF患者应用吡非尼酮治疗 。 重度肺功能受损的IPF患者服用吡非尼酮治疗能否获益 ,以及药物服用的疗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IPF治疗不推荐药物及治疗方案
泼尼松、硫唑嘌呤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
疗。 抗凝药 西地那非 波生坦和马西替坦 伊马替尼
IPF急性加重的治疗
虽然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临床上仍然应用激素冲击( 甲泼尼龙500~1 000 mg/d)或高剂量激素治疗(泼 尼松≥1 mg/kg/d) 。 激素的剂量、使用途径和疗程尚没有形成一致的意 见。 也可以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氧疗、机械通气和对症治疗是IPF急性加重患者的主 要治疗手段。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特发性肺纤 维化诊疗最 新指南要点
前言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 疾病(ILD),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为特征。
▪ IPF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以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 容易发生气胸和纵隔气肿,预后差。因此,IPF一直以来都是呼吸 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图2 旁间隔肺气肿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过敏性肺炎相关UIP(HP-UIP)影像学特点 ▪ 此外,UIP并非IPF所特有的,纤维化性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
关ILD也会表现为UIP,在放射学上难以和IPF-UIP区分,需要警惕。 ▪ 纤维化性过敏性肺炎在放射学上除了表现为UIP外,还可能出现过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IPF的诊断流程更新 ▪ 新版指南建议,对于HRCT表现为UIP型或可能UIP型的患者可以在
多学科讨论(MDD)后诊断为IPF,而无需进行肺活检。 ▪ 对于未确定UIP型患者,经支气管肺冷冻活检(TBLC)可以代替外
科肺活检(SLB),TBLC结果阴性时再考虑SLB。 ▪ 从最新IPF诊断路径图可看出,HRCT表现为可能性UIP型的患者,
▪ 但是,不少IPF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为此,指南定义 了四种HRCT类型,分别为UIP型、可能UIP型、不确定UIP型和其他 诊断(表2、图4)。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表2 UIP相关HRCT类型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图4 UIP相关HRCT类型: • A UIP磨玻璃密型,伴上叶间隔旁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UIP的影像学特点 ▪ 蜂窝影:定义是聚集的厚壁囊性空间,直径相似,在3-10mm之间,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原因不明的肺泡纤维化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均为其同义词。

典型的IPF,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经数月或数年逐渐恶化,多在出现症状3~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呼吸衰竭或死亡。

主要病理特点为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混合存在。

尽管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就其临床特征和病理足以说明这是一种特征性的疾病。

IPF的治疗尚缺乏客观的、决定性的预后因素或治疗反应,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仍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但不足30%的病人有治疗反应,且可表现毒副反应。

病理大多数间质性肺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过程。

初期损伤之后有肺泡炎,随着炎性-免疫反应的进展,肺纤维化泡壁、气道和血管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肺部瘢痕(纤维化)。

炎症和异常修复导致肺间质细胞增殖,产生大量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

肺组织的正常结构为囊性空腔所替代,这些囊性空腔有增厚的纤维组织所包绕,此为晚期的“蜂窝肺”。

肺间质纤维化和“蜂窝肺”的形成,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单元持久性的丧失。

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肺泡塌陷是失去上皮细胞的结果。

暴露的基底膜可直接接触和形成纤维组织,大量肺泡塌陷即形成密集的瘢痕,形成蜂窝样改变。

蜂窝样改变是瘢痕和结构重组的一种表现。

肺脏损伤后,修复的结果是纤维化还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取决于肺泡内渗出物及碎屑能否有效清除。

如肺泡内渗出物未清除,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细胞就会侵入并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经证实,在成纤维细胞灶里可发现蛋白聚糖、整合素、连结体等。

这些特点表明纤维化是一种活动性进展,而不是一种“旧”纤维组织的后遗症。

)从而使肺纤维化进行性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西医病因病机:胶原蛋白是肺组织的主要ECM蛋白,约占肺脏五分之一。

肺脏中何种类型的胶原蛋白与其他类型ECM成分等构成三维网状结构,作为肺组织结构的主要骨架,这些蛋白成分保持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课件

● 02
第2章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 床表现和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典型症状
进行性呼吸困 难
症状之一
胸痛
症状之一
早期症状不明 显
易被忽视
干咳
常见症状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体征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体征主要包括杵状指(趾)、双肺底爆裂 音等。这些体征的出现对于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1 蜂窝肺
典型影像表现之一
● 03
第3章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 疗策略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 抑制剂等。早期干预更为重要。
支持性治疗
氧疗、营养支持等支持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气管支气管疾 01 病时的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调整
02 对症治疗
关键
03
新治疗方法
结语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并发症和预后对患者 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 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 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进行多学科综合治 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有效管理和对症 治疗,能够让更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 果。
0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 视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心理支持。
03 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合不同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 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定期随访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 疗方案。 随访也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随访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是医患 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桥 梁。

ipf诊断标准理解

ipf诊断标准理解

ipf诊断标准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破坏肺部组织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慢性疾病。

对于IPF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多个因素,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

IPF 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有必要明确其诊断标准以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

IPF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引起的肺部纤维化。

IPF是一种特发性肺纤维化,排除其他已知的或可疑的病因如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对IPF的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IPF的诊断需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典型的IPF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临床上可能有远端肺底的啰音及指尖端红斑。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IPF诊断的关键检查手段,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包括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疾病(NSIP)或UIP (尤其是边缘和基底性肺纤维化)等。

HRCT有助于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引起的肺部纤维化,也能辅助确定IPF的诊断。

肺功能检查对IPF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IPF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虹膜肺活量(FVC)下降和弥散功能障碍。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也是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肺活检可以作为确诊IPF的最终手段。

肺活检可以提供直接的组织学证据,帮助确定IPF的诊断。

但由于其侵袭性和风险性较高,目前并不推荐作为常规诊断手段使用,一般只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才考虑。

IPF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明确IPF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了解IPF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对IPF的认识和理解。

【2000字】第二篇示例:IPF(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部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表现为进行性肺部纤维化和功能受损。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了“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近十几年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IPF)的自然病程、病因学、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抗肺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使IPF的治疗进人了新阶段。

一、概念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在临床上,IPF的概念需要与以下疾病概念区分。

1.间质性肺疾病(ILD):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的总称。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lIPs):即目前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属于ILD 疾病谱的一组疾病。

IPF是主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

二、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

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

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2.胸部HRCT:胸部X片诊断IP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

UIP的胸部HRCT特征性表现为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格影和蜂窝影,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其中蜂窝影是诊断确定UIP型的重要依据。

当胸部HRCT显示病变呈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但只有网格改变,没有蜂窝影时,为可能UIP型。

当胸部HRCT示肺部病变分布特征和病变性质与上述情况不符时为非UIP型,如广泛微结节、气体陷闭、非蜂窝状改变的囊状影、广泛的磨玻璃影、实变影,或沿支气管血管束为著的分布特点,均提示其他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在临床上,IPF的概念需要与以下疾病概念区分。

1间质性肺疾病(ILD):
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的总称。

临床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
即目前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属于ILD疾病谱的一组疾病。

2013
年发表的有关IIPs的国际多学科分类,将IIPs分为主要的IIPs、罕见的IIPs和未分类的IIPs (表1)。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

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

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2胸部HRCT:
胸部X片诊断IP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

UIP的胸部HRCT特征性表现为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格影和蜂窝影,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 (图1,2),其中蜂窝影是诊断确定UIP型的重要依据。

当胸部HRCT显示病变呈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但只有网格改变,没有蜂窝影时,为可能UIP型 (图3-5)。

当胸部HRCT示肺部病变分布特征和病变性质与上述情况不符时为非UIP型(图6),如广泛微结节、气体陷闭、非蜂窝状改变的囊状影、广泛的磨玻璃影、实变影,或沿支气管血管束为著的分布特点,均提示其他疾病。

如UIP型改变合并胸膜异常,如胸膜斑、钙化、显著的胸腔积液时,多提示为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UIP。

IPF患者可见轻度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短轴直径通常<1.5>
图1,2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患者男,74岁,轴位高分辨率CT肺窗(图1)示双下肺胸膜下网格影及蜂窝影(箭头所示);冠状位重组像(图2)示网格影及蜂窝影,双下肺分布
图3~5 可能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患者男,78岁,轴位高分辨率CT肺窗中间支气管层面(图3) 显示双肺胸膜下少许小叶间隔增厚;冠状重组像(图4) 显示双肺外周胸膜下线状及网状影,双下肺分布;两侧肺底层面(图5) 显示双侧下叶后基底段网状影,无蜂窝影图6 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患者男,62岁,淋巴瘤化疗后,冠状重组像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内见多发小含气腔,病变以双上肺分布为主,双肺含气腔不是蜂窝影,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基础上的实变影和磨玻璃所致
3肺功能:
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降低伴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
衰竭。

早期静息肺功能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运动肺功能表现P
(A-a)O
2

加和氧分压降低。

4组织病理学:
对于HRCT呈不典型UIP改变,诊断不清楚,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需考虑外科肺活检。

IPF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是UIP,其主要病变为
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及分布不均一。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可见伴有蜂窝肺改变的瘢痕纤维化区域和病变较轻甚至正常的肺组织区域 (图7)。

病变通常以胸膜下和间隔旁肺实质为著。

炎症较为轻微,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间质浸润,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

纤维化区域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可见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灶 (图8)。

蜂窝肺区域由囊性纤维化的气腔组成,通常衬附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腔内有黏液和炎症细胞填充。

肺纤维化区域和蜂窝肺病变区域中的肺脏间质可见平滑肌增生。

图7 病理组织学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显微镜下可见斑片状肺纤维化,病变分布不均,有残存正常的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周边部肺膜下HE染色低倍放大
图8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病变中的纤维母细胞灶。

显微镜下可见纤维母细胞灶位于肺泡壁一侧,常呈梭形,微隆起,其内见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及蓝染的间质HE染色高倍放大
UIP的病理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病相关性ILD、慢性过敏性肺炎、药物性肺损伤和石棉肺等。

5诊断标准:
(1)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ILD(例如家庭或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毒性)。

(2)HRCT表现为UIP型(此类患者不建议行外科肺活检)。

(3)已进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根据HRCT和外科肺活检特定的组合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鉴别诊断流程:
IPF的临床诊断过程采用排除法,对疑似患者均需要详细采集现病史、既往史、治疗经过、职业和环境暴露史、吸烟史、个人史、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此外,以下辅助检查,如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经皮穿刺肺活检、经支气管淋巴结穿刺活检以及外科肺活检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等,均有助于与其他ILD相鉴别。

2其他辅助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略):
IPF的自然病程与急性加重
1自然病程:
IPF是一类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肺功能逐渐恶化,因呼吸衰竭或合并症而死亡。

IPF患者的自然病程呈现异质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缓慢渐进性病程,几年内病情稳定。

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少部分患者经历一次或几次急性加重,进展为呼吸衰竭或死亡。

这些不同自然病程的IPF患者是否代表着不同的临床表型以及影响自然病程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合并肺动脉高压和肺气肿可能影响IPF疾病病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