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古代服饰(修订)课件(共47张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衣食住行PPT精选文档

弁(皮弁、爵弁)
.
11
.
12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解字》
.
13
.
14
.15.来自16进贤冠.17
髫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潜《桃花源记》
.
18
总发
.
19
总角
.
20
(4)、平民的头衣
帻
.
21
陌 头
.
22
幞 头
.
23
宋代展脚幞头
明代乌纱帽
.
24
辽代和元代的. 交脚幞头
.
62
脔 脯 、脩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述而》 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炙
脍炙人口
醢
.
63
羹 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
五味是醯、醢、盐、梅和菜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64
3、酒
一般都是黍子或高粱(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
宋代开始,流行蒸馏提纯过的烈性酒。
.
40
裈——穷绔 犊鼻裈——短裤、裤衩
.
41
“乃令文君当炉,相如 身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 中。”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
42
3、足衣
屦、履、屩、屐、鞮
.
43
上古的屦→汉以后的屡
草屦 ——屩
.
44
屐——木鞋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45
春秋介子推的故事——屐的由来
第八讲 古代的衣食住行
.
1
1、衣着
功能角度——护身、御寒 道德角度——遮羞、礼貌 审美角度——吸引异性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 ppt课件

• 汉衣与胡服并存
唐代 孙位 《高逸图》
10
魏晋时期女子服饰:
大
贵
众
族
化
杂
衫
裾
裙
垂
髾
服
11
12
6、唐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圆领襕 衫、戴软角幞头
• 女子一般着艳丽大 袖衫,以穿男装为 时尚。披帛、帏帽 盛行。
• 女子面妆华丽繁复
唐代贵族男装
唐代贵族女装
13
男子幞头
• 是这一时期男于最 为普遍的首服
• 幞头两脚,初似带 子,自然垂下,至 颈或过肩
14
15
女子服饰
16
17
7、宋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右 衽襕衫,头戴 巾帽、硬角幞 头
• 女子一般着有 绶环的素雅儒 裙,披帛、花 冠,出现缠足
硬 角
阑
幞 头
袍
18
影视剧中的硬角幞头
19
• 禙子:褙子是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立领 对襟窄袖为主,下长过膝,左右两侧开衩。 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另外, 简单说,禙子去掉袖子就成了比甲。
•
20
8、元代时期
元 代
贵
族
服
饰
元 代 平 民 服 饰
21
22
9、明代时期
明
代
男
子
宽
袍
儒 巾 服
明 代 官
饰
服
和
乌
纱
帽
23
24
❖明代女子服饰:
凤冠霞帔
明末水田衣 25
• 明朝时,对襟的衣服流行,尤其是女装。明 朝的汉服,在影视剧中所能见到的最美丽最 正式的规制,莫过于中国内地在八十年代拍 摄的《红楼梦》。此剧的服饰,由对此深有 研究的沈从文先生指导操刀,堪称绝顶之作
唐代 孙位 《高逸图》
10
魏晋时期女子服饰:
大
贵
众
族
化
杂
衫
裾
裙
垂
髾
服
11
12
6、唐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圆领襕 衫、戴软角幞头
• 女子一般着艳丽大 袖衫,以穿男装为 时尚。披帛、帏帽 盛行。
• 女子面妆华丽繁复
唐代贵族男装
唐代贵族女装
13
男子幞头
• 是这一时期男于最 为普遍的首服
• 幞头两脚,初似带 子,自然垂下,至 颈或过肩
14
15
女子服饰
16
17
7、宋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右 衽襕衫,头戴 巾帽、硬角幞 头
• 女子一般着有 绶环的素雅儒 裙,披帛、花 冠,出现缠足
硬 角
阑
幞 头
袍
18
影视剧中的硬角幞头
19
• 禙子:褙子是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立领 对襟窄袖为主,下长过膝,左右两侧开衩。 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另外, 简单说,禙子去掉袖子就成了比甲。
•
20
8、元代时期
元 代
贵
族
服
饰
元 代 平 民 服 饰
21
22
9、明代时期
明
代
男
子
宽
袍
儒 巾 服
明 代 官
饰
服
和
乌
纱
帽
23
24
❖明代女子服饰:
凤冠霞帔
明末水田衣 25
• 明朝时,对襟的衣服流行,尤其是女装。明 朝的汉服,在影视剧中所能见到的最美丽最 正式的规制,莫过于中国内地在八十年代拍 摄的《红楼梦》。此剧的服饰,由对此深有 研究的沈从文先生指导操刀,堪称绝顶之作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ppt43页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ppt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古代服饰与饮食简介

传统美食的种类与特点
详细介绍饺子、粽子、月饼等传统美食的种类、特点及文化内涵。
古代饮食的传承方式
阐述古代饮食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服饰与饮食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
1 2
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分析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如汉服复兴 、传统服饰元素的时尚运用等。
饮食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肉食的获取与烹饪
古代人们通过狩猎、饲养等方 式获取肉食,并采用各种烹饪 技艺进行加工。
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酒 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古代饮食的食材与烹饪技艺
主要食材
烹饪技艺
古代饮食的食材包括谷物、蔬菜、水果、 肉类、鱼类等。
古代人们掌握了各种烹饪技艺,如烤、煮 、蒸、炒等,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古代饮食
通过介绍古代饮食的种类、制作 方法、饮食礼仪等方面,让学生 了解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生活 习惯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古代服饰和饮食的艺术美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
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古代服饰和饮食的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 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工艺精湛
古代服饰制作工艺精湛细腻, 包括刺绣、织锦、蜡染等多种
技艺。
装饰繁复
古代服饰注重细节装饰,如精 美的刺绣图案、华丽的饰品等
,彰显华贵气质。
技艺传承
古代服饰制作技艺通过师徒相 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02
CATALOGUE
古代饮食概述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火的发现与利用
详细介绍饺子、粽子、月饼等传统美食的种类、特点及文化内涵。
古代饮食的传承方式
阐述古代饮食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服饰与饮食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
1 2
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分析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如汉服复兴 、传统服饰元素的时尚运用等。
饮食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肉食的获取与烹饪
古代人们通过狩猎、饲养等方 式获取肉食,并采用各种烹饪 技艺进行加工。
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酒 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古代饮食的食材与烹饪技艺
主要食材
烹饪技艺
古代饮食的食材包括谷物、蔬菜、水果、 肉类、鱼类等。
古代人们掌握了各种烹饪技艺,如烤、煮 、蒸、炒等,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古代饮食
通过介绍古代饮食的种类、制作 方法、饮食礼仪等方面,让学生 了解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生活 习惯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古代服饰和饮食的艺术美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
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古代服饰和饮食的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 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工艺精湛
古代服饰制作工艺精湛细腻, 包括刺绣、织锦、蜡染等多种
技艺。
装饰繁复
古代服饰注重细节装饰,如精 美的刺绣图案、华丽的饰品等
,彰显华贵气质。
技艺传承
古代服饰制作技艺通过师徒相 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02
CATALOGUE
古代饮食概述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火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

平民多为汉族,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
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 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 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 渐多起来。
42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 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 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 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 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 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 范围内普及。
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
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
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
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
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
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
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
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
“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
30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 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3
深 衣
《四库总目提要》
深衣是起
源于虞朝
的先王有
虞氏,
把衣、裳
连在一起
包住身子,深衣解:一卷/(清 休宁)戴
分开裁但 震撰.—影印本.—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
是上下缝
4
深衣通俗地说,
就是上衣和下
裳相连在一起,
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 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 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 渐多起来。
42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 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 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 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 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 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 范围内普及。
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
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
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
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
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
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
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
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
“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
30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 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3
深 衣
《四库总目提要》
深衣是起
源于虞朝
的先王有
虞氏,
把衣、裳
连在一起
包住身子,深衣解:一卷/(清 休宁)戴
分开裁但 震撰.—影印本.—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
是上下缝
4
深衣通俗地说,
就是上衣和下
裳相连在一起,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ppt课件

21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釜
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 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 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 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 身。
22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器具
• 由于南北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西商贸通道的畅通, 使得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文化面貌上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外 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对隋唐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1
少数民族餐具举例
佤族妇女在舂米
湘西苗族瓦罐饭
32
谢谢大家!
33
18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敦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 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 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 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 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19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豆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 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豆,汉族古代盛食器和礼器。
17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诸国纷争的时代。但是 随着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反映在饮食器具方面,虽然质地上与 前代相比没有变化,但社会的需求量更加增多, 而且每一个诸候国的饮食器都有不同的特点。
• 中下阶层仍然使用陶器,贵族阶层却还是以青铜 器为大宗,漆木器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
• 在贵族阶层开始盛行青铜饮食器具,饮食器在礼 制、葬俗、祭祀等社会功能中更加显得重要,并 且在周代形成严格的礼仪制度。
10
常见的古代青铜饮食器具
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 于饮酒的容器。爵在
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
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釜
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 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 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 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 身。
22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器具
• 由于南北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西商贸通道的畅通, 使得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文化面貌上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外 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对隋唐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1
少数民族餐具举例
佤族妇女在舂米
湘西苗族瓦罐饭
32
谢谢大家!
33
18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敦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 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 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 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 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19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豆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 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豆,汉族古代盛食器和礼器。
17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诸国纷争的时代。但是 随着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反映在饮食器具方面,虽然质地上与 前代相比没有变化,但社会的需求量更加增多, 而且每一个诸候国的饮食器都有不同的特点。
• 中下阶层仍然使用陶器,贵族阶层却还是以青铜 器为大宗,漆木器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
• 在贵族阶层开始盛行青铜饮食器具,饮食器在礼 制、葬俗、祭祀等社会功能中更加显得重要,并 且在周代形成严格的礼仪制度。
10
常见的古代青铜饮食器具
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 于饮酒的容器。爵在
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
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全文

汉服的配饰
•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 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
• 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
• 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帔、香囊(香包)、剑、印、笏、牙牌、革带、玉带、腾蛇等。
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佩印 扬州玉雕、北京玉雕、象牙雕刻、金石篆刻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 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 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 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
法 服
常 服
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 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 筒靴等
清朝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 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 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汉服运动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 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 山装。
儒学家夏震武束发着深 衣。
大收藏家王季迁身着汉 服游遍美国,宣传汉文 化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 音韵学家、中国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 名思想家钱玄同,在出 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科 员时,亲自穿上自制的 “深衣”、“玄冠”, 腰系“大带”前去上班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 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 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普通的短曲裾不 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 银人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特点: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主 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 男子: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 女子:发饰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
第三章-中国古代饮食器具PPT课件

石器 时代
社会形态 经历朝代
原始社会 人类诞生 — 文字产生之前
饮食具发 展阶段
发生及初 步发展期
标志性事件
人类第一件饮 食具陶器诞生
青铜器 奴隶社会 夏、商、西 发展、勃 青铜文化高
时代
周、东周
兴时期 度发达
铁器 时代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 — 清朝灭亡
成熟定型 时期
铁质饮食具真 正普及;瓷器 大量进入饮食 领域
15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二、进 食 具 三、盛 食 具 四、贮 藏 具
16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 具
☆ 炊具:通过烹、煮、蒸、炒等手段,用以
将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物品的器具。
☆ 炊具的种类: 1、灶 2、鼎 3、釜
17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炊具
1、灶
3
复习
5、中国食物结构(以汉族为例) 有哪些特点?
◆ 以谷物和熟食为主; ◆ 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 讲究五味调和。
4
复习
6、烹调发明有哪些重大意义?
1)、使人类最终区别于动物 2)、促进智力、体力发展 3)、改变生存环境 4)、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5)、形成生活礼节
5
中国饮食文化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35
第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进食具—— 筷子
筷子的功能与规范执法 1、筷子的功能 ①物理功能:夹、拨、挑、分、搅、拌、刺、剥、
剃、切、 拆、撕、捞、卷、托、放、压、穿、 运。 ②生理功能:训练手的灵活性,发展智力。
(圆型三足、方形四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
➢ 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国西北 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也 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
➢ 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土神或祭祀土神的地方, 稷为谷神。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 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 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 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 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 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 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 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 之宝。
➢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 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即 全部礼器皆可曰“尊”。另一种是“小共名 之尊”,即壶、卣、罍等之总称。
尊
二、古代器用
古代酒器(尊、觥、罍、壶等)
➢ 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 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 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 作罚酒,
➢ 冕,从月,即古帽,字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 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 旒(liú),天子有十二旒。
➢ 弁,也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有皮弁、爵弁之分。皮 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由几块拼接而成,缝制的形式类似后代 的瓜皮帽,皮块相连接处缀以许多五彩玉石,称为綦(qí)。
古代食器
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古代炊具
尊、觥、罍、壶等
古代酒器
筵席、床、几、屏风、椅、柜等
古代家具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 案: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 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 这是食案。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 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
➢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
一、古代饮食
五谷(麻、稻)
➢ 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黂 (fēn,分)、苴(jǖ,居),又叫枲(Xǐ,喜)。
➢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 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 黏的叫秔(同梗、粳),又叫稴(Lián)、秫(shú) 等等。黏稻适于做酒。“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 事。
叁 古代服饰
目
CONTENTS
录
三、古代服饰
头衣
➢ 古代的头衣又称元服。因为元本指头。头衣,元服,都是统 称。细分起来,上古贵族男子的头衣有冠、冕、弁。
➢ 冠,是一般贵族所戴的普通帽子。男子长到二十岁要行冠礼。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古人不戴冠的 只有四种人:小孩、罪犯、异族人和平民。
➢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 的家具。
➢ 《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 《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
二、古代器用
古代家具(筵席、床、几、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几: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 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 几。 ➢《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 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 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尊敬老的用 具。
➢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
盂,均为盛物之器。 ➢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 着吃。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 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 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 头为“筷”,沿用至今。
➢ 裘:古人最常见的冬服。裘是皮衣,毛向外,用以做裘 的皮毛多种多样,例如狐、虎、豹、熊、犬、羊、鹿、 貂,后来还有狼裘、兔裘等。其中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 为达官贵人所服,鹿裘、羊裘则最一般。狐、貂、貉所 制的裘既然名贵,所以在古代作品里就拿来做富有的象 征。
三、古代服饰
胫衣
➢ 裤子 :“裤”字古代写作绔、袴。纨(Wán,丸)袴为 有钱人的服装,所以后来专用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 子弟。因为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
➢ 第二类鼎是设食鼎,或曰正 鼎,有的学者命名为升鼎。 其主要功用,是盛放镬鼎煮 熟的肉食。
王子午升鼎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第三类鼎是羞鼎,又称陪鼎。 镬肉及盛到正鼎内的肉是无 滋味的,所以食用时还需要 以羞鼎内的羞味调和裹汁。
二、古代器用
➢ 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短裤。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 司马相如在市场上大穿其犊鼻裈,也是为了显其贫贱以 出老丈人卓王孙的丑。
➢ 蔽膝:顾名思义,这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方 言》:“蔽膝,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
三、古代服饰
体衣(衣、裳)
➢ 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为衣短裳长,裳 就加衣上。
➢ 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滢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陌上 桑》:“紫绮为上褥”的“褥”是小衣;《羽林郎》:“长裙连理 带,广袖合欢襦”则是短袄。
➢ 当衣与裳并举时,衣指上衣。短上衣叫襦(rú,如);长襦称褂,僮仆 的长襦叫裋(Shù,树),短襦又叫腰襦。襦是一般人(包括奴仆)平时 所服,深衣(中衣,长衣)则是贵族上朝和祭祀时穿的,庶人以深衣为 礼服。
➢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 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 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 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
一、古代饮食
五谷(黍、稷)
一、古代饮食
五谷(黍、稷)
一、古代饮食
五谷(麦、菽)
➢ 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 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
➢ 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 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 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 簋: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 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
➢ 簠(fǔ):长方形,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 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 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 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 的。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
二、古代器用
古代家具(筵席、床、几、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 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 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 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 故有“床榻”之称。
一、古代饮食
八珍
➢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 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 “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 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 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 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 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贰 古代器用
目
CONTENTS
录
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鼎有三类:一是镬鼎,系用 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商 代甲骨文中已有镬字。著名 的后母戊鼎便是镬鼎的代表, 该鼎通高133厘米,长110 厘米,宽78厘米,重达 875公斤。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 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 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 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 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 食物,水煮开后,蒸气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 古书上常以簋簠并举。簠、簋既同为盛食奉神之器, 须整洁,故古人将“簠簋不饬”当作指责为官不廉 的婉词(见《汉书·贾谊传》)。簠出现于西周, 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终于战国。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 盛肉酱与肉羹了。
五牲、六畜、五味
一、古代饮食
羹、脍炙
➢ 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 这是饮的。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 上五味煮烂。
➢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 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 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 颂叫做“脍炙人口”。
➢ 古代的裙和裳不同。如《尔雅》说:“绕襟谓之裙。”意思是说 所 以要从衣襟斜下通过右腋,往下绕至腰臀间,以至前膝。后代的裙 与古代的裳则接近。如《林黛玉进贾府》:“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 一样的装饰。”
三、古代服饰
体衣(袍、裘)
➢ 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如高中课文《无衣》:“岂曰 无衣,与子同袍。”汉以后成了朝服,不分衣和裳。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 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 水,即现代的蒸锅。
➢ 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国西北 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也 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
➢ 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土神或祭祀土神的地方, 稷为谷神。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 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 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 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 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 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 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 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 之宝。
➢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 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即 全部礼器皆可曰“尊”。另一种是“小共名 之尊”,即壶、卣、罍等之总称。
尊
二、古代器用
古代酒器(尊、觥、罍、壶等)
➢ 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 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 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 作罚酒,
➢ 冕,从月,即古帽,字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 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 旒(liú),天子有十二旒。
➢ 弁,也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有皮弁、爵弁之分。皮 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由几块拼接而成,缝制的形式类似后代 的瓜皮帽,皮块相连接处缀以许多五彩玉石,称为綦(qí)。
古代食器
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古代炊具
尊、觥、罍、壶等
古代酒器
筵席、床、几、屏风、椅、柜等
古代家具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 案: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 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 这是食案。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 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
➢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
一、古代饮食
五谷(麻、稻)
➢ 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黂 (fēn,分)、苴(jǖ,居),又叫枲(Xǐ,喜)。
➢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 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 黏的叫秔(同梗、粳),又叫稴(Lián)、秫(shú) 等等。黏稻适于做酒。“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 事。
叁 古代服饰
目
CONTENTS
录
三、古代服饰
头衣
➢ 古代的头衣又称元服。因为元本指头。头衣,元服,都是统 称。细分起来,上古贵族男子的头衣有冠、冕、弁。
➢ 冠,是一般贵族所戴的普通帽子。男子长到二十岁要行冠礼。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古人不戴冠的 只有四种人:小孩、罪犯、异族人和平民。
➢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 的家具。
➢ 《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 《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
二、古代器用
古代家具(筵席、床、几、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几: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 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 几。 ➢《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 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 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尊敬老的用 具。
➢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
盂,均为盛物之器。 ➢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 着吃。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 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 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 头为“筷”,沿用至今。
➢ 裘:古人最常见的冬服。裘是皮衣,毛向外,用以做裘 的皮毛多种多样,例如狐、虎、豹、熊、犬、羊、鹿、 貂,后来还有狼裘、兔裘等。其中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 为达官贵人所服,鹿裘、羊裘则最一般。狐、貂、貉所 制的裘既然名贵,所以在古代作品里就拿来做富有的象 征。
三、古代服饰
胫衣
➢ 裤子 :“裤”字古代写作绔、袴。纨(Wán,丸)袴为 有钱人的服装,所以后来专用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 子弟。因为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
➢ 第二类鼎是设食鼎,或曰正 鼎,有的学者命名为升鼎。 其主要功用,是盛放镬鼎煮 熟的肉食。
王子午升鼎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第三类鼎是羞鼎,又称陪鼎。 镬肉及盛到正鼎内的肉是无 滋味的,所以食用时还需要 以羞鼎内的羞味调和裹汁。
二、古代器用
➢ 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短裤。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 司马相如在市场上大穿其犊鼻裈,也是为了显其贫贱以 出老丈人卓王孙的丑。
➢ 蔽膝:顾名思义,这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方 言》:“蔽膝,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
三、古代服饰
体衣(衣、裳)
➢ 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为衣短裳长,裳 就加衣上。
➢ 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滢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陌上 桑》:“紫绮为上褥”的“褥”是小衣;《羽林郎》:“长裙连理 带,广袖合欢襦”则是短袄。
➢ 当衣与裳并举时,衣指上衣。短上衣叫襦(rú,如);长襦称褂,僮仆 的长襦叫裋(Shù,树),短襦又叫腰襦。襦是一般人(包括奴仆)平时 所服,深衣(中衣,长衣)则是贵族上朝和祭祀时穿的,庶人以深衣为 礼服。
➢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 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 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 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
一、古代饮食
五谷(黍、稷)
一、古代饮食
五谷(黍、稷)
一、古代饮食
五谷(麦、菽)
➢ 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 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
➢ 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 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 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 簋: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 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
➢ 簠(fǔ):长方形,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 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 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 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 的。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
二、古代器用
古代家具(筵席、床、几、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 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 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 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 故有“床榻”之称。
一、古代饮食
八珍
➢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 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 “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 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 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 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 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贰 古代器用
目
CONTENTS
录
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鼎有三类:一是镬鼎,系用 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商 代甲骨文中已有镬字。著名 的后母戊鼎便是镬鼎的代表, 该鼎通高133厘米,长110 厘米,宽78厘米,重达 875公斤。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 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 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 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 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 食物,水煮开后,蒸气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 古书上常以簋簠并举。簠、簋既同为盛食奉神之器, 须整洁,故古人将“簠簋不饬”当作指责为官不廉 的婉词(见《汉书·贾谊传》)。簠出现于西周, 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终于战国。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二、古代器用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 盛肉酱与肉羹了。
五牲、六畜、五味
一、古代饮食
羹、脍炙
➢ 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 这是饮的。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 上五味煮烂。
➢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 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 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 颂叫做“脍炙人口”。
➢ 古代的裙和裳不同。如《尔雅》说:“绕襟谓之裙。”意思是说 所 以要从衣襟斜下通过右腋,往下绕至腰臀间,以至前膝。后代的裙 与古代的裳则接近。如《林黛玉进贾府》:“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 一样的装饰。”
三、古代服饰
体衣(袍、裘)
➢ 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如高中课文《无衣》:“岂曰 无衣,与子同袍。”汉以后成了朝服,不分衣和裳。
二、古代器用
古代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 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 水,即现代的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