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的种祛湿中成药不看会后悔哦
中医祛湿中成药功效

中医祛湿中成药常见祛湿中成药与功效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祛湿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中以中成药最为简便有效。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祛湿中成药及其功效,包括六神丸、湿毒清胶囊、肠胃宁片和补中益气丸。
1.六神丸六神丸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对于心火旺盛、胃火上炎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用六神丸,运动员慎用。
此外,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应严格按医嘱使用。
2.湿毒清胶囊湿毒清胶囊具有养血祛风、除湿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因湿毒所致的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
它还对由于环境因素如冷热刺激、过敏原等引起的皮肤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服用湿毒清胶囊时,需注意孕妇忌用,同时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湿毒清胶囊宜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3.肠胃宁片肠胃宁片具有健脾益胃、除湿止泻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等病症。
对于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等情况,肠胃宁片也有一定的疗效。
孕妇在使用肠胃宁片时需特别谨慎,哺乳期妇女慎用。
此外,肠胃宁片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应遵医嘱用药。
4.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祛湿等功效,适用于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它对于慢性疲劳综合症、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疗效。
补中益气丸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需慎用。
另外,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总之,对于祛湿中成药的选择和使用,首先要明确病因和症状,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在服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同时,要注意与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药效。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清热除湿的药物有哪些

清热除湿的药物有哪些
中医学觉得每一个人体内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体内湿气,可是假如体内湿气过多便会影响身心健康,由于许多病症都是由于体内湿气造成的,因此湿气太重的人要想办法祛除湿气,湿浊是最非常容易侵害身体的,可是要去除也是较为艰难的,空气中的水份、服用寒凉食物和饮品、吹中央空调都是造成体内湿气侵入,去湿实际效果最好是中药方剂有什么呢?下边出示几类给大伙儿参照。
1、香连丸
这类中药方剂的的去湿气实际效果是很好的,它有清热解毒利湿,理气止疼的功效,能够清肠道湿热,非常适用大肠湿热造成的各种各样症状,能够医治痢疾和肠炎。
它的主要成分有黄芩、甘松,全是去湿气清热解毒的中药材。
2、木香顺气丸
这类中药方剂是常见的祛湿药物,它有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的作用,湿气太重的人能够应用,它的主要成分有赤芍(炒)、甘松、枳壳(炒)、白蔻、绿皮(炒)、槟郎、茯苓、醋香附姜厚朴、甘草、姜片等中药材,大伙儿能够发觉,全是一些健脾养胃的药品,搭配应用有
十分强劲的去湿气作用。
3、三金片
主要成分:金沙藤、积雪草、菝葜、羊开口、金樱根。
作用:清热解毒、作用、去湿、有利排尿。
能够医治下焦湿热过盛造成的膀胱炎、尿道炎、小便艰难等症状。
4、四妙丸
这类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去湿药品。
它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功效。
对下焦湿热造成的症状有非常好的功效,能够医治湿疹、寒湿痹痛、丹毒等症状,也可改进脾胃虚寒、食欲不佳、大便糖稀等病症。
看了以上的详细介绍,坚信大家都知道去湿的中药方剂有什么,假如感觉体内湿气很重,能够挑选这种药品开展医治,但是,每个药品都是有各有的适用范围和忌讳,大伙儿在应用以前要掌握清晰,另外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那样才能够恰当应用药品去湿气。
目前国家公认祛湿最好的药介绍七款祛湿中成药

目前国家公认祛湿最好的药介绍七款祛湿中成药如果人体内湿气太大那么对身体危害是相当打的,而且也十分难以攻克。
特别是女性特殊日期呢,湿气更容易侵入到人体,那么女人湿气太重应该怎么办?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目前国家公认祛湿最好的药,仅供参考。
目前国家公认祛湿最好的药1、五苓散五苓散解表祛湿效果是特别好,它的主要成分是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等,这些中药成分不仅可以加强体内祛湿力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湿气太重引起的水肿。
2、三金片三金片的主要成分是积雪草、金沙藤、金樱根等,这些中药成分可以改善尿路感染引起的小便不利,尤其是湿气重产生的湿热水肿有一定疗效。
3、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主要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等成分组成,能起到很不错的调和脾胃作用,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恶心呕吐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如果长时间因为脾胃虚寒导致的湿气太重那么就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
4、湿热片湿热片是很不错的祛湿中成药,因为女性湿气太重很容易引起虚胖,这个时候服用湿热片有助于减少体内湿气,也能够减少湿气带来的腹痛,水肿等。
5、清热祛湿颗粒清热祛湿颗粒可以缓解湿气重带来的口干舌燥、身体燥热、四肢无力等,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苍术、黄芪、陈皮以及野菊花等,服用清热祛湿颗粒期间还需要清淡饮食。
6、午时茶颗粒午时茶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苍术、红茶、羌活等,这些药材可以起到祛湿健脾之功效,尤其是对于湿气引起的胸闷胸涨等都有不错的功效作用。
7、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祛湿效果特别好,它的主要成分含有砂仁、木香、陈皮、茯苓、半夏等,这些中药成分不仅可以调和脾胃,还能缓和胃痛胃胀。
湿气重可以通过服用这些中成药来改善,不过每一种的除湿中成药成分不同,产生的除湿效果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正确服用。
清热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热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体内湿气重会导致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首先最常见的就是湿疹、皮炎,还有就是没有食欲、精神疲倦,所以要及时把体内的湿气清除,这样才可以恢复健康,中药祛湿效果非常好,大家可以选择中成药服用,这样不用煎煮,服用更方便。
中医认为每个人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湿气,但是如果湿气过多就会影响健康,因为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湿气引起的,所以湿气重的人要想办法祛除湿气,湿邪是最容易侵犯人体的,但是要祛除也是比较困难的,空气中的水分、食用寒凉食物和饮料、吹空调都会导致湿气入侵,除湿效果最好中成药有哪些呢?下面提供几种给大家参考。
1、香连丸这种中成药的的祛湿效果是非常好的,它有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清肠道湿热,特别适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各种病症,可以治疗痢疾和肠炎。
它的主要成分有黄连、木香,都是祛湿清热的中药。
2、木香顺气丸这种中成药是常用的祛湿药物,它有健脾化湿、行气和胃的作用,湿气重的人可以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有苍术(炒)、木香、枳壳(炒)、砂仁、青皮(炒)、槟榔、陈皮、醋香附厚朴、甘草、生姜等中药,大家可以发现,都是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配伍使用有非常强大的祛湿功效。
3、三金片主要成分:金沙藤、积雪草、菝葜、羊开口、金樱根。
功效:清热、通淋、除湿、利尿。
可以治疗下焦湿热过盛引起的膀胱炎、尿道炎、小便困难等病症。
4、四妙丸这种中成药是很好的除湿药物。
它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对湿热下注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治疗湿疹、湿热痹痛、丹毒等病症,也可改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
看完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如果觉得湿气很重,可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不过,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大家在使用之前要了解清楚,同时要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才可以正确使用药物祛湿。
健脾利湿的中成药都有什么

健脾利湿的中成药都有什么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对药物选择上,要先对药物进行各方面认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也都是可以知道它对自身疾病治疗有没有帮助,健脾利湿的中成药有很多,对这样药物使用,都是可以放心进行,它对身体没有太多影响,那健脾利湿的中成药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
健脾利湿的中成药都有什么:1、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2、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脘腹冷痛,肢冷便溏3、健脾丸:健脾开胃,食少便溏4、参苓白术片:健脾益气,体倦乏力,食少便溏5、霍香正气丸(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健脾祛湿食疗:1、白菜薏米粥材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
先将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时不加盐或少加盐,每日2次。
功能健脾祛湿,清热利尿。
适用于急性肾炎之浮肿少尿者。
2、健脾祛湿汤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3、和中化湿汤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4、清热去湿汤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在对健脾利湿的中成药认识后,选择健脾利湿的中成药的时候,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都是有很好作用,但是这些药物不能长期选择,因此对健脾利湿的中成药吃的时候,时间也是要掌握好的。
脾虚湿重,绝佳10种中成药

脾虚湿重,绝佳10种中成药湿气重对身体影响巨大,不仅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消化不良、腹胀、大便黏腻,还让人气色不好,乏力容易困倦,对生活和工作都有消极影响,因此祛湿势在必行。
就来介绍脾虚湿重吃什么中成药,10种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1、健脾丸对于脾胃虚弱,肚子胀不消化,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的人群有很好效果。
像有人舌苔发白、经常有口臭问题,也是属于脾虚湿重的症状,也可以服用健脾丸来进行调理。
2、参苓白术散对脾胃虚弱、容易食欲不振、疲惫乏力、气短咳嗽的人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像有人经常大便粘腻不成形,消化不好,一吃油腻的食物就拉肚子,就多半属于脾虚湿重,适宜用进行调理。
3、六君子丸脾胃虚弱、食量小、气虚痰多的人都可以服用,对于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藿香正气丸像胸闷头昏、以及患有风寒感冒、暑湿感冒、胃肠道感冒带有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症状的人群都可以服用。
能调理脾胃,治疗腹泻呕吐,茯苓、厚朴能去湿气。
5、泰渭散能健脾养胃也能化湿顺气,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不适、腹胀、不思饮食、胸闷的人群服用。
对于很多有胃病的人都是需要服用调理的,适合长期调理服用。
6、归脾丸对于心脾两虚,容易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头食欲不振的人群是很适宜糖尿病、高血压和感冒发热的人群不适合服用7、木香顺气丸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和作用能用于治疗脾胃失调造成的胸闷嗳气、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8、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改善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和受凉后腹痛腹泻、呕吐的人群服用。
可能会引起上火,可以通过减少药量,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来缓解。
9、黄芪建中丸主要功效作用是补气散寒、健脾和胃。
像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容易心悸气短等症状的人群适宜服用。
10、肠胃益生菌金免幽能补脾也能修复胃肠道,主要功效就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补充有益菌群。
所以常用于脾虚引起的腹泻、肠炎,有腹泻腹痛、腹胀腹鸣等症状的人群适宜服用。
结语:虽然这些药都有健脾祛湿的疗效,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辩证后再有针对性的区别用药。
除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除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关于《除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身体常常会出现一些体内湿气,这有可能是气温原因造成的,假如人湿寒太重,就很有可能长出许多湿疹,要想祛除人体内的寒湿就务必选用一些用药治疗,中药材除湿热的功效要比药物好许多,因此最好是采用除湿热的中药方剂。
下边就给大伙儿实际介绍一下除湿热的中药方剂有什么?1、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菏叶。
关键有清热去火,升发心阳,散瘀活血的作用。
用以炎热渴不欲,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月经崩漏。
菏叶炭用以出尿症和生完孩子血晕。
2、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金钱草。
具备清热利湿退黄,利尿通淋,祛毒消肿之作用。
常见于寒湿黄疸,胆胀肾区疼痛,石淋,淋症,小便涩痛,痈疮疖痈,蛇虫咬到。
3、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柴胡。
以根当药,味道微苦、寒性,有清热解毒化湿、祛火祛毒、活血、养胎等作用。
主冶温热病、呼吸道感染、风热咳嗽、寒湿黄胆、肺炎、痢疾、咯血、眼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疮疖疮等症。
柴胡的临床医学抑菌性能比黄芩好,并且不造成耐药性。
4、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苦参。
为豆类植物苦参的干躁根,春、秋二季采收,去除根头和小支根,清洗,干躁,或趁鲜切成片,干躁。
其苦,寒。
有清热解毒化湿,除虫,有利排尿之功。
5、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白术茯苓。
白术茯苓有补气血健脾胃、治腹泻及化湿利湿的作用,生用能化湿利湿,炒用能补气血健脾胃,炒焦用能健脾胃治腹泻。
可熬汤、熬粥或煮茶食用,每日取取1~3克生白术煮茶食用对去湿气有协助。
6、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白茯苓。
白茯苓有健脾养胃和芳香化湿之作用,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强烈推荐的去湿之圣药,特别是在合适皮肤湿疹病人常常服用,最普遍的食用方法便是用白茯苓熬汤。
7、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茨实。
伏苓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性治腹泻,可用以脾虚湿热或久泻不愈等症的医治,常与白术茯苓、薏苡仁和荷兰豆等健脾胃药品同用,可熬汤或熬粥服用。
8、除湿热的中草药材有藿香。
一湿百病生!最全11种祛湿中成药盘点

一湿百病生!最全11种祛湿中成药盘点湿气是人体万邪之源!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滞,如油入面”。
中医湿邪为“阴邪”,脾为至阴之脏,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如饮食不当、生活无律等损伤脾胃,水湿之邪就不能及时排出,常常与体外的邪气里应外合,从而引发多种疾病!简单3招,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第一、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薄薄的舌苔,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则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中医中药白术黄芪苍术茯苓第二、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或者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第三、看精神状态早上起床后还觉得很困,打不起精神,觉得头上有种东西裹着,小腿发酸、发沉,那么,就是中医里讲的“湿重如裹”,是体内有湿气的一种表现。
中医中药白术黄芪苍术茯苓盘点11种常见祛湿中成药,收藏备用!1. 香砂六君子丸:益气健脾,和胃祛湿。
适用于脾虚湿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恶心呕吐等症。
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2. 参苓白术散:补脾祛湿,益肺气。
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湿阻滞胃肠,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
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中医中药白术黄芪苍术茯苓3. 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
4. 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适用于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一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中医中药白术黄芪苍术茯苓5.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散寒祛湿。
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
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6. 四妙丸:清利湿热。
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口苦、口臭,目赤,湿疮瘙痒,足膝红肿,筋骨疼痛,女子黄带,痛风等症。
每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用的8种祛湿中成药,不看会后悔哦~
2017/3/30 15:21:0036176次导读:春季乍暖还寒,往往湿气重,容易带来各种“湿症”,人易疲倦、昏昏欲睡,感冒、肠胃不适和皮肤病等疾病也逐个现身。
因此,这个季节人们应顺应天气变化做些“祛湿行动”。
春季乍暖还寒,往往湿气重,容易带来各种“湿症”,人易疲倦、昏昏欲睡,感冒、肠胃不适和皮肤病等疾病也逐个现身。
因此,这个季节人们应顺应天气变化做些“祛湿行动”。
8种常用祛湿中成药推荐
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适应症: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丸功能主治:健脾开胃。
适应症: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
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症: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木香顺气丸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适应症: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香砂养胃丸功能主治:温中和胃。
适应症: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
保济丸功能主治:解表,祛湿,和中。
适应症: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藿香正气丸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应症: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2款祛湿汤,美味又健康
春日祛湿,汤为先,在煲汤时,还会放些祛湿药材,
更好地驱走身体中的不良因子,既饱口福,又利健康。
|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药10克,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30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用人群:脾胃功能差者。
和中化湿汤材料:木棉花15克,鸡蛋花15克,槐花15克,薏米15克,瘦肉50克,炒扁豆15克,陈皮或砂仁6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应人群:湿热脾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