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合集下载

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诗中的幽怨

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诗中的幽怨

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诗中的幽怨“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在家庭和社会沦为男子的附庸和所有物,受到了许多不平等的待遇。

由此产生了无尽的幽怨、寂寞、冷清之情,闺怨诗成了表达这种情感的最好载体。

我国古代的闺怨诗主要指宫怨诗和闺怨诗。

它们的抒情主体主要是古代帝王宫中宫女和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

一、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的怨恨。

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当年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

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宫女被禁闭的哀怨、凄寂令人叹怜。

白居易的《新乐府?上阳白发人》描述了宫女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理。

诗中的女主人公,十六岁入选即被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年已六十还不曾见得君王一面。

一生中都过着被幽禁的凄怨生活,作者这样写道:“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更令人悲悯的是,这样一位痛苦的女性竟还是当年“同时采择百余人”里的唯一幸存者!則广大宫女的悲惨命运及怨尤之情于此可见。

然而,那些少数曾经得到君王恩宠的后妃美女,命运也同样凄惨。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乐府歌辞《怨歌行》)“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刘长卿《长门怨》)陈阿娇和班婕好,一个曾被汉武帝“贮之黄金屋”,擅宠骄贵;一个本是汉成帝的宠妾,恩幸无比。

然最终仍逃不掉失宠遭弃的厄运。

唐代宫怨诗诗歌艺术研究

唐代宫怨诗诗歌艺术研究

前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社会处于以自给自足为主体的封闭型农耕文化阶段,此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太在乎社会是否公平正义,只要有规则可以依附.就是治世、太平盛世,因为被层层剥削之后还可以勉强糊口;很少耽于空想,很少关心超验的东西,更多的是注重功利实效的实现。

在这里,缺乏起码的个体自由发展和民主体制的要求,宗法集权专制和伦理纲常体系所构成的扼杀个体生命自由的罗网,使个体生命欲求几乎完全为社会责任和伦理义务所压抑。

由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尊严、自由、爱情等人类平等意义上的权利的漠视似乎也就成了必然。

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人虽然长期处于匮乏状态,但却己丧失了“饥饿”的感觉。

在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几乎丧失了一切权利的宫女妃嫔的恒定存在就是这一荒唐性格的最为直接的表征物。

幸运的是,无论如何古人也曾对这些人的存在表现出了关注,在历史的文学殿堂中也竟然为这些人留下了一席之地,产生了不少宫怨诗。

不管它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对关于中国女性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作产生浓厚兴趣。

但遗憾的是,虽然我的兴趣最初缘自了解我们先人社会结构、生存哲学和情感思维的企图,但由于受自己的文化素养等条件的限制,还没能真正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哲学高度的思考(否则恐怕也只能是对“哲学”二字的亵渎),就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更多的发挥我们民族所长,并借鉴西方新批评的细读法,继续进行了一些或许称之为形而下的琐细解读,不知道这是不是对自己的莫大嘲讽,但无论如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更何况这些诗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本身确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研究价值。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始终作为一个次等人种而存在着,如果说男性是作为奴隶的存在,女性则是奴隶的奴隶,虽然她也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一母系氏族时期。

在那时,妇女不仅居于较自由的地位,而且受到高度尊敬.是两种生产一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维持人的生命、繁衍人种的核心和中坚。

王昌龄《闺怨》赏析

王昌龄《闺怨》赏析

王昌龄《闺怨》赏析《闺怨》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王昌龄《闺怨》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闺怨作者: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

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3、凝妆:盛妆,严妆。

4、翠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5、陌头:路边。

6、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7、悔教:后悔让8、觅封侯:觅,寻求。

从军建功封爵。

【白话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创作背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闺怨”也是一种传统题材。

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

黄莺始咔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边塞哀愁与闺中幽怨融合的典范——浅析王昌龄诗作的风格美

边塞哀愁与闺中幽怨融合的典范——浅析王昌龄诗作的风格美

现含蓄之美。如著名 的《 从军行七首》 其一 :
烽 火城西百尺楼 , 昏独 坐海风秋 。 黄
更吹 羌 笛 关 山月 。 那金 闺 万里 愁 。 无
上。” 但作为读者 , 我们必须要有 扎实 的文学 、 史
学知识 , 理解诗 中的典 故 。 掌握诗歌创作 的时代
背景 . 这样才能挖 掘“ 不尽之意 ” 而领 略 、 享受诗
明的时代性 .将边塞哀愁 和闺中幽怨有机地 加
以融合 。 体现 出独特 的风格美。

长信 宫 中秋 月明 。 阳殿下捣衣声。 昭
白露堂 中细草迹 。 罗帐里不胜情。 红
这首诗选取 了 “ 长信宫 ” “ 、 昭阳殿” “ 、 白露 堂 ” “ 罗帐 ” 几 处生 活环 境 , 、红 等 又通 过 “ 秋月
1 6 ‘
笺嚣 誊 萼 鬟
现 出来 的

个 出塞者 都 能 获得 功 名 而 封侯 . 昌龄也 没 有 王
他 王 昌龄 诗 中抒 情 形 象 的情 感 . 有愁 和怨 之 成 为众 多 出塞 者 队伍 中 的幸 运 儿 两 次 出塞 的 具
把功业难成 的 特征 . 这一特征是王诗幽远深沉的情感美的感情 结果只是留下 了颇有价值 的诗篇 ,
文学作 品中的情感有 两种 ,即作 品中主人 无论是 以及幽幽的愁绪 。从“ 万里愁 ” 可知其 思念和哀 公的情感 和作者 的情感 。王 昌龄的诗作 ,
愁之深远。其实 。 这是用深层反 衬的手法 , 同 抒情主人公 的情 感还是作者流露 出的情感都具 如
诗坛 巨匠杜甫 的< 月夜 》 以妻子对 自己的思 念反 有 幽远深 沉之美 .并且往往 通过诗歌所表 达的
二、 在情 感表达上 。 现的是 幽远深 沉的情 体

王昌龄闺怨诗的幽怨美

王昌龄闺怨诗的幽怨美

王昌龄闺怨诗的幽怨美摘要王昌龄素有“七绝圣手”之称,他的闺怨诗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首先,在内容上体现了女性不同的“怨”。

其次,在艺术上也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闺怨诗的幽怨美。

关键词王昌龄闺怨诗怨情艺术手法幽怨美众所周知,妇女的命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是比较不幸的。

因此,同情妇女被摧残的命运,反映她们的不幸已经成为一大批诗人笔下抒写的内容。

这批诗人大多数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以女性的角度深入揭示她们的内心世界,表现她们生活中的孤独寂寞、相思苦闷,青春怨旷以及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

这种带有“怨”的情感基调的妇女题材作品就是闺怨诗。

在王昌龄的作品中也有这类题材的闺怨诗,共有14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怨的存在使王昌龄的闺怨诗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王昌龄以女子的内心世界作为切入点,通过她们微妙细腻的心理变化和感情起伏,来刻画她们寂寞悲惨的命运。

使平静的情感显得含蓄而意味深长。

他笔下的闺怨诗并不重在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而侧重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心理,表达女性的愿望和理想。

通过一系列的心里描写,把她们的心里的悔、怨、忧愁,痛苦都描写的很真切,使人不得不为之感叹,哀叹她们的命运。

她们以真情迷人,以怨情动人,以哀情感人。

在诗中,王昌龄大多数运用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反衬,典故等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幽怨美。

(一)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长信秋词》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以景衬情,描写了深宫寒夜的萧瑟冷寂,烘托出一个孤眠不寐,卧听宫漏的女子的凄清心境。

在凄清寂寞的深宫中,她形单影只,周围的一切均“无颜色”,影射了女主人公暗淡的心情。

深宫寒夜的萧瑟冷清与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相互融合,诗中虽然没有怨字,但处处却有怨的存在,诗中用较多的笔墨在描写环境,将怨情掩藏在景物之中,含而不露,回环婉曲,语近情遥。

情与景极好的结合在一起。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 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 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 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 (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 之切。(2分)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 境等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绘。
通过写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现时序 变化。
作用:突出等候时间之久,为下文抒发惆怅之情 做铺垫。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 分析
答:刻画了痴情、娇羞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表现了 闺中女子的痴情而哀怨。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1)托物抒情,(2)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 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3) 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情宫怨诗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1、题目:宫、闺、怨、思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人物:女子形象
3、常见意象
1、工具类意象:书信、剪刀、边衣、征衣、 更漏、沙漏、水漏、回文机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古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

古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

古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宫怨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简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宫词朱庆余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词 _译文朱庆余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

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题解]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

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

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

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宫怨(唐)司马札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香儿倚在门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过了这个春分,又有一些调门的了。

可她总也撞不上,并不是她不够贴心,以前她主子还在的时候,她还是很得宠的。

只是现在人去楼空,不免又是冷清又是寂寞。

原来同她一道的姐妹夏莺也因为讨另外一个妃子喜欢,也喜气洋洋地归位新主子了。

于是这冷门儿便是越来越冷了。

她又怕沾上一个脾气暴的主子,又难以忍受现在的孤独。

夜半时分,她总会孤零零地倚在窗边,看星星看月亮。

可是最令她心酸的是,这天从来都想泼了墨一样,没星星,月亮也是残月。

这种时候她一般都会想起才被送进来的时候。

那个时候,她可是个冰清玉洁的小美人儿,还是选秀女时被招进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刘洁摘要」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旧_界和心理状态为卞,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r&怨关”的卞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关魅力且历久不衰的根本所在。

打情卞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关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r&怨关”的深层原因。

队键词」宫怨诗;闺怨诗;幽怨关;打情卞人公宫怨诗和闺怨诗是唐代诗坛的两枝奇葩,它们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样,也是唐人喜欢吟咏的题材,至今仍存有大量诗作。

唐代的宫怨和闺怨诗千百年来打动了历代读者一,这是因为它们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女性深沉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悲苦哀怨的心灵世界。

关十宫怨诗和闺怨诗的审美特征,古人早有认识:探情幽怨,b,旨微茫”沈德潜妍诗别裁集》卷十九),充分肯定了这两类诗歌所共同具有的‘幽怨美”,只是很少有人对此加以注息,更未对形成这种审美特征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木文试图从人的木性出发,通过对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的比较剖析,探究形成这两类诗歌‘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一、抒情卞人公的低贱地位,奠定了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基调唐代的宫怨和闺怨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朝历代,这一方ICI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ICI也与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直接相关。

唐代地域辽阔,征人戍边、商贾往来、文人求什等诸多情况,都会造成夫妇长期分离,而受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封建道德礼教的影响,唐代的女性依然没有摆脱依附男子而存在的卑贱地位。

所以,夫妻一旦长期分别,女子便失去了原有的依靠,她们不仅要承受丈夫远离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日‘要经受心灵上的痛苦折磨。

篷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一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一不见归!”葛鸦儿}'}("良人》)吸孤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风凰山。

”张潮红}4丁》)绷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早落,悲妾似花身。

”杜荀鹤春闺怨》)这三首诗中的抒情卞人公或为生不l一艰难而盼夫早归,或为游子行踪的难测而牵念,或为青春寂寞、红颜易逝而悲哀。

总之,这些闺妇们的喜怒哀乐,乃至整个心灵世界和命运都被远在他乡的丈夫所牵制,这是形成唐代闺怨诗幽怨基调的根木所在。

唐代宫怨诗的产生则直接与唐代的后宫制度相关。

统治全国近三百年之久的唐代辛帝为了满足淫欲和役使的需要,以至高无上”的特权,霸占了数以万('「的美貌女子。

这些女子中,有贵族千金、大家闺秀,但更多的是从民间抢来的美女,厌宝年中花鸟使,撩花钾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殡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酣醉直入卿士家,闺闲不得偷回避。

”元慎让阳自发人》)这些札鸟使”狐假虎威,蛮横凶悍,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

被抢的民女则忍泪含悲,与亲人生离死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们居易让阳自发人》)‘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元慎让阳自发人》)而入宫仅仅是她们痛苦生涯的开始,官门一入无由出,惟有宫莺得见人。

”顾况信词》)这些女子一跨进宫门,就息味着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自由,息味着从此沦为T-权的奴隶,也息味着从此便永绝人寰。

在令制淫威和森严宫律的欺压下,她们内心惶恐,处处谨慎,啥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朱庆徐佗词》)她们在禁宫的处境甚至不如笼中欢呼雀跃的鸟儿,连说话的自由都被剥夺了。

所以,宫怨诗中那些反映红颜女子幽闭之苦、索居之恨的诗歌,比起闺怨诗中怨女思妇的离愁别恨来,其幽怨之情更深更切,更具有撼人心弦的力量。

二、抒情卞人公的无奈处境,注定了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忧怨情调唐代宫怨和闺怨诗中的抒情卞人公,不是宫妃宫女,就是怨女思妇,她们都远离亲人,处境孤单,生活将她们置十无奈无助的境地,她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内心经受痛苦的煎熬。

竺千宫女胭脂1111,几个春来无泪痕。

”们居易ii u词》)作为普通的宫裨,她们何天要为帝王殡妃伺候起居,‘守门洒扫,弹奏歌舞,张颜欢笑。

t}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触处行。

”孔蕊夫人徐氏佗词》)转声总是君王唤,红烛台前著舞衣。

”压涯l} -i}J )))这些深宫女子黎明即起,严妆待发,陪侍flT-帝外出巡游;夜晚还得轻歌曼舞,娱悦flT-帝的耳目,满足flT-帝夜以继日的淫乐生活。

毋庸讳言,何个入宫的女子都在期盼着宠i--1-加身、夜夜伴君的恩遇,但封建时一代帝王大量征召美女入宫,是为了满足自己淫欲无度的生活,J一求感官上的刺激,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他们的木性。

这嗜恩无常”的现实,注定宫中女子必然遭受被冷落的命运,注定她们要饱受心灵的煎熬。

叹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洒宫秋怨》)传目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到天明。

”们居易ii宫词》)这两首诗歌入木三分地描摹出失宠女子长夜难眠时一的复杂心态和情感,不论是前一首中自矜貌美、痴情望宠的宫女,还是后一首中君恩已断、冷落孤单的宫妃,其长夜无眠的悲怨,皆因君王的薄十而起,皆以孤苦无奈的哀伤而终。

借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侍他人,能得几时一好?”李自接薄命》)由受宠到失宠,色衰而爱弛,甚至色未衰而爱已去,这就是宫人们无奈的命运。

唐代闺怨诗的抒情卞人公都是被抛出正常家庭生活的女性,无论是征妇,还是商妇、宦妇,都必须1111对独守空闺、寂寞孤单的现实。

征妇可以说是唐代边塞II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日‘还得时一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的感情折磨格外地沉币。

崎席春眠觉,纱窗晓梦迷。

朦胧残梦里,犹是在辽西。

”冷狐楚长相I,:;, }}}雏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

流照伏波营。

”沈如药们怨》)而何年为远方征人缝制的寒衣,也就成了征妇们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自仔夜吴歌》)吠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将夫》)征妇们未雨绸缪,一入秋就赶制冬衣,惟恐飞霜时一节自己的亲人遭受严寒之苦。

做寒衣时,她们也是思虑再三,征衣一信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

”陈陶} i}J词》)`} iifG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们居易们怨词》)她们一会儿担心边塞天寒地冻,所以征衣须得添绵加厚;一会儿又忧虑征人憔悴消瘦,寒衣须剪裁合体,不能宽大,其设想之周,思虑之细,充分体现出她们对远方亲人细致入微的关心与体贴。

而日来自前方的任何一点消息,都会牵动征妇们敏感的神经,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张仲素秋闺}}, )) )‘前日边使至,闻道交河ii}o坐想鼓孽声,寸心攒百箭。

”端龟蒙}1烛怨》)部队的移军,前方的.I事,都会使她们坐卧不安、忧心如焚。

与征妇怨不同的是,商妇、宦妇的怨绪更多地集中在对丈夫远离、空闺独处的无奈上。

环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IJ采春}} An曲》)鲸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李益红南曲》)闺妇们因丈夫的久去不归,心中生憎生悔,或怨江船无情,造成夫妻分离;或悔身为商妇,青春年华虚度。

寂寂长夜,她们与孤灯相伴,不由地忧愁暗恨全都涌上心头。

牧半衷绸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消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火灯。

”们居易攘闺夜》)咋民钥开金闺,金台点夜灯。

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郑虔}}J'rn )))这些正当盛年却独卧空房的闺妇,被无情地剥夺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形影相伴的孤单寂寞,使她们坐恨金闺,愁肠百结。

与征妇相同的是,她们也在殷切盼望丈夫的归来,嗅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望江II,错认几人船。

”刘采春锣啧曲》)此诗虽语含悔怨,但以钗占卜,朝朝相望,错认船只的行为,却流露出她们的望归之切,思念之深,期待之久。

所以说,情悲息苦是闺怨诗的卞要特征。

三、抒情卞人公的美好愿望,增添了宫怨诗与闺怨诗的悲怨色彩唐代的宫怨诗和闺怨诗,除了以抒情卞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叙写怨情愁思外,还通过对女性细微心理和情感变化的描写,反映出她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宫中女子最涡望的是恢复自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闺妇们则把夫妻团圆当成人生的最大,I --福。

因而这种美好愿望与冷酷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很自然地为唐代的宫怨诗和闺怨诗蒙上悲怨的色彩。

辛宫深院能锁住宫女的身体,却锁不住她们涡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愿望,‘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孔蕊夫人徐氏信词》)为了得到外界的消息,宫女们不惜花费金钱,争相向扫地夫打听询问,她们多么向往人世自由的生活啊!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她们就会不顾一切地追求自由,大胆表达积压在心底的真情。

u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仄宝宫人fji洛苑梧叶上》)梳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酬J氏题红叶》)御沟是深宫与外界相连的通道,沟中的流水引发了宫女们的无限遐想,她们红叶题诗,借水传情,以寄托自己的一片痴情。

唐代还盛传着有关宫女与将士、文人终成眷属的佳话,而这难得姻缘的红线,据说来自宫女为士兵缝制的寒衣,钞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i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怠多添线,含情更著棉。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盯元宫人}}}i诗》)木来表现情欲是违反宫规的,但是为了争得人的权利,这个宫女甘冒风险,在寒衣中大胆缝进坦露求偶热望的诗歌,借此表达来生结缘的美好愿望。

据说唐明辛得知此事后,怜悯写诗的宫女,破例将她嫁给那个得诗的士兵。

可这类传诵久远的怡-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却不知包含了多少宫人的辛酸和眼泪,因为如此的‘T-恩浩荡”,在上千年中,它的i--1-运者一恐怕也不过一二。

对十闺妇们来说,生活中最大的i--1-福莫过十丈夫的平安归来,炸夜裙带解,今朝蛤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莫砧归。

”权德舆压台体》)诗歌生动地描绘出闺妇看见蛤子猜度丈夫将归时一的喜悦心情。

而闺怨诗中更多的是那种由‘盼”生‘怨”的诗歌,佣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火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李端们情》)盯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一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年燕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l}L肩吾樱夫词》)这几首诗中的闺妇,或慎怪喜鹊,或迁怒黄莺,或怨恨桥头的卖卜人”,看似没有来由的怨气,实则都是好梦难成、盼夫不归时-内心失望沮丧的表现。

U }I ,抒情卞人公的不十命运,增加了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哀怨深度宫怨诗中的抒情卞人公是封建时一代T-权压榨下最孤弱最无助的女子,{纲囚的生活,帝王的淫威,后妃的嫉妒,同辈的倾轧,注定了她们一生都要挣扎在无边无尽的苦海中。

她们的悲剧命运,可以说从她们入宫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白居易的业阳白发人》就讲述了一个位卑命贱的宫女的悲惨遭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