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泊秦淮》诗歌赏析

《泊秦淮》诗歌赏析

《泊秦淮》诗歌赏析《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详细赏析,主要从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诗歌主题《泊秦淮》的主题是描写秦淮河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寓言了晚唐社会的衰败和没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

二、艺术手法1.寓言和象征:诗人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细腻的描绘: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细腻描绘,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形象地表现了秦淮河夜景的美妙和神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十分强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对比和反衬:诗人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景的繁华与社会的衰败没落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

三、语言特点1.简练明快:杜牧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直接和有力。

2.平易近人:杜牧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贴近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3.韵律和谐:杜牧的诗歌语言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好的听觉效果。

四、文化内涵《泊秦淮》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诗歌。

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衰败和没落,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命运的关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

同时,《泊秦淮》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总之,《泊秦淮》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元。

李白诗句赏析

李白诗句赏析

李白诗句赏析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对李白诗句的赏析: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绘敬亭山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极富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深沉与情感。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黄鹤楼和扬州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向往。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月亮和云彩比喻成天镜和海楼,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故乡水送自己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及时行乐的看法,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豪情,认为自己天生必定有所作为,即使失去千金财富也会重新崛起。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礼法和功名利禄的蔑视,认为钟鼓馔玉这些世俗之物不值得珍贵,但愿能够长醉不醒,远离世俗纷扰。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大展宏图,而不是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草野之间。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美的唐代古诗赏析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小传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年轻时很有侠气,喜欢击剑、打猎,生活放荡不羁,后来折节读书,以诗歌博取了很高的声誉。

关于王之涣的诗歌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有一则旗亭画壁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到酒楼小酌,正巧梨园主管带着十几名弟子也来会饮,三位诗人便悄悄避开,在旁边偷看她们的歌舞。

三位诗人约定:“我们都是诗坛名人,但一直不分高下,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她们唱谁的诗最多,谁就算第一。

”先有一名歌女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便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的诗。

”第二名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的诗。

”第三位歌女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这还是我的诗。

”王之涣自以为成名已久,见没人唱自己的诗,便对王昌龄、高适说道:“这些歌女都是潦倒乐官,所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之词,而阳春白雪之作则不是这等庸俗脂粉胆敢接近的。

”于是便指着歌女中最美的那个道,“咱们等着听她唱什么,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一辈子不再与你们二位争胜;如果是我的诗,你们二位就该拜我为师。

”很快,便轮到那名头上梳着双鬟的最美的女子歌唱,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便揶揄起王昌龄和高适来,不觉大笑出声,惊动了那些伶人。

三位诗人便把来龙去脉讲述一遍,伶人们竞相礼拜道:“俗眼不识神仙,请三位加入我们的宴席!”三人依言,饮醉竟日。

唐代诗歌及其文学评价

唐代诗歌及其文学评价

唐代诗歌及其文学评价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其中诗歌成为该时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唐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唐代诗歌及其文学评价展开论述。

一、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形式多样,包括绝句、律诗、长篇叙事诗等;3.语言简练明了,表达清晰;4.艺术形象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5.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唐代诗人以崇尚自由的思想精神为基础,热爱生命,关注人类情感和生活,传达诗人对生活、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和反思。

唐诗不仅为后世所传颂,并且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文学创作。

二、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分为盛唐和中唐两个时期。

盛唐时期,又称为“盛唐之后”,是唐诗鼎盛的时期。

大量的优秀诗人和诗歌作品出现,如李白、杜甫、王之涣、孟浩然、王勃等,代表作品有《将进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山行》、《将谓少壮不努力》等。

中唐时期,诗歌成熟度达到了新的高峰,其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夜泊牛渚怀古》、《阁夜》等。

三、文学评价唐代诗歌因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比较早的文学评价出现在明代的《唐人品藻》中,该书对唐代文学特别是诗歌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其中,孔颖达评价李白诗,认为他是“骚人之大摆手也”;蒋士铨评价王之涣诗,称其为“言外之味”;郑思肖评价岑参诗,认为他的诗“清俊隽秀”等。

近代学者对唐代诗歌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中对唐诗作了笔墨的评价:“唐代诗歌,是世界上的珍宝,它的数量,质量和成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相比。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结果之一,不能不为之自豪。

”总之,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部分唐诗三百首的译文及赏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无,黄河水入大海流。

想要看尽万里情,高登一楼更精神。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沧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揭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赏析:春天醒来不知天,到处听到鸟哭声。

昨夜风雨吹门外,花儿落下多少情。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春天的醒来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思考。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赏析:窗前明亮月如光,怀疑地上覆霜霜。

举头望见高悬月,低头怀念故乡乡。

这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心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冷冽的寒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及赏析:花间一壶酒,独自喝,无同伴。

举杯邀明月,与影成三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独自饮酒,借喻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思考。

酒、明月和影子成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5.《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幕,黄河水流进大海。

想看尽万里情况,再爬登一楼更开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山幕,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以及优美的语言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李白《古朗月行》诗歌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诗歌赏析

李白《古朗月行》诗歌赏析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此诗对月的咏赞中,以美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乱象的深深忧思。

在诗人李白的笔下,月亮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他以儿时对月亮的懵懂认知为开篇,将月亮描绘成白玉盘,又疑是瑶台仙镜,飞在青云之上。

这种童真和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对月亮深深的向往和好奇。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玉兔在月宫中捣药,向人们展示了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而“问言与谁餐”则引出了诗人对世道乱象的忧思。

这一段中,诗人的想象力再次展现无遗,他以蟾蜍蚀月影射世道乱象,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深忧虑。

最后,诗人以羿射九乌、天人安宁的传说来表达自己对世道清明的向往。

而“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则再次表达了他对世道乱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深深忧思。

整首诗中,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将自然现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通过瑰丽神奇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对世道乱象的深深忧思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

他的诗歌风格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和思想启迪。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情感,常常表达自由、狂放、豪迈的情感和想象力。

以下是几首李白的著名诗歌赏析: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霜,以及思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述了壮丽的庐山瀑布景色,通过比喻把瀑布比作银河,形容了它的雄伟壮观。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3.《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通过对艰难困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诗中的“行路难”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诗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对坚强意志的赞美。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月亮和自己影子的互动,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情感。

以上只是几首李白的著名诗歌赏析,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白居易的诗歌赏析1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歌赏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各种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岑参等人代表的边塞派,如以杜甫代表的“民生”派也称忧国忧民派等等,这些诗人凝结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同时代历史的变迁写下这些留骸千古的诗作,为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人生杂陈留下了思考和感慨。

在今日我们读这些先辈们的诗作,在诗作里感受曾经过往的那段艰苦岁月,以及诗人乐观的生活信仰,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际遇;为曾经大唐的强大而欣喜,为李白笔下那壮阔的祖国山河而唏嘘不已。

其实在这段时间的课程后,对原来的唐诗的朦胧认知有了比较系统了解。

以下是我对唐代诗歌的赏析。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讲的不仅是唐代诗歌的数量多,而且还有唐代诗歌的风格多,从塞北边疆到宫苑小树下都有诗人的涉猎。

同时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

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

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

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

单就按流派风格可唐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民生诗、宫廷诗等体裁。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
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等。

从总体而言,唐代的边塞诗是纵贯初、盛、中、晚整个过程的。

边塞诗的作者一般都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亲历的见闻和经验来进行边塞诗创作,还有一些诗人则利用间接的材料,用一些乐府旧题进行旧调翻新的创作,这类乐府诗题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也各不相同。

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等。

岑参的诗主要展现边塞的奇异风光,歌颂战士的英雄气概,抒发个人的抱负与情绪,构成了他边塞诗的主体,新奇俊逸,奇丽俊爽,豪迈挺拔,以慷慨报国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代表作是《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此诗几乎是每一句展现给我们的都不一样,在这最后一句中,当我们随着诗人指的方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戈壁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见了作者的所有的感情都慢慢地弥散在沙漠中了。

作者将他的感情都投射到了沙中。

王昌龄的诗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歌颂将士们慷慨悲壮的精神,反映战争艰苦和战士们的情绪,善于融合情景,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

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对这样的兵士的悲剧怀著一种悲凉的感伤,《出塞》中“秦”,“汉”
这两“点”可谓将诗人的炼字之功尽现无余了。

而高诗有许多同情人民生活。

体现强烈的报国愿望和建功立业的思想,描写士卒艰苦生活,反映他们的厌战情绪,大大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

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

代表作是《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写边塞将士生活,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表达了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民生诗也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民生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不平与黑暗,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

唐朝民生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白居易、戴叔伦等。

白居易的诗主要反映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表现尖锐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反映浓重的赋税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语言通俗,平易,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主题专一和明确,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的对比,叙事和议论结合。

代表作是《代邻叟言怀》“人生何事心天定,宿昔如今意不同。

宿昔愁身不得老,如今恨作白头翁。

”以沉痛与恻隐的心情,表达了一位老翁艰难困苦,难以忍受的心态与控诉。

对于结句的“如今恨作白头翁”可能会有多种理解,但处于战乱、贫困之中的“恨老”心态还是取“几欲辞世以求解脱”的意思为妥。

唐朝的宫怨诗的抒情主人公大多是女性,又叫闺怨诗、思妇诗,
思征夫词,怨商人语。

感情多为闲愁,也有对游子的思念。

唐朝宫怨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杜牧、李商隐等。

李商隐的诗前期表现政治抱负和揭露社会现实,借咏史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

后期更多地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

他的爱情诗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

语言绮丽精工,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

杜牧诗表现爱国忧民的思想,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表达了对宫中妇女的深切同情之情,既有清丽,又有华丽,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

其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作是《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其实总结来说,唐代诗歌的流派种类众多,且各自风格独具特色,是古典诗的鼎盛时期,其诗歌风格对唐朝及其以后历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直到今日,我们依旧为曾有过这样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唐诗是一个瑰宝库,在今而言,唐诗不仅为我们广为传诵,而且也是各类学者研究唐代的重要依据。

唐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也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为曾有过这样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