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鉴赏辞典

合集下载

唐宋五代古诗词鉴赏辞典_唐宋古诗大全

唐宋五代古诗词鉴赏辞典_唐宋古诗大全

唐宋五代古诗词鉴赏辞典_唐宋古诗大全唐宋诗词的内容题材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现代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五代古诗词鉴赏辞典,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鉴赏辞典1登幽州台歌①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③,独怆然而涕下④!【注解】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②古人:指明君贤臣。

③悠悠:渺远的样子。

④怆然:悲伤。

涕:眼泪。

【赏析】诗人少怀壮志,力图报国,随军征战时,因献奇策,反被贬官。

他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思绪潮涌,遂作此诗。

诗中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诗人直吐胸臆,语言奔放,格调雄浑,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鉴赏辞典2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

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解】①金樽:华美的酒杯,并不是实指金色的酒杯,用“金”是为了与“银”相对。

绮筵:华筵,丰盛的筵席。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赏析】这首送别诗没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而是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

首联展示送别时两人相对无言的沉静;颔联借音乐的和谐比拟情意的深厚,离情的缠绵;颈联描写送行时的景致和难舍难分的情思;尾联流露出离人隐隐的哀愁。

古诗词鉴赏辞典3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①,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④,飞塞接云中⑤。

勿使燕然上⑥,惟留汉将功⑦。

【注解】①匈奴:此句暗用典故,汉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这里的“匈奴”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

②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这里指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③六郡雄:原指六郡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④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飞塞:即飞狐塞,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

⑥燕然:山名,今蒙古国的杭爱山。

⑦汉将:这里暗指东汉车骑将军窦宪。

《唐诗鉴赏大辞典》(970—1020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970—1020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970—1020卷)《唐诗鉴赏大辞典》(970—1020卷)目录:卷970 春怨赠卖松人劝酒江陵愁望有寄席上贻歌者菊淮上与友人别鹧鸪郑谷-海棠郑谷-中年杜荀鹤-春宫怨杜荀鹤-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山中寡妇杜荀鹤-自叙杜荀鹤-再经胡城县杜荀鹤-溪兴杜荀鹤-赠质上人杜荀鹤-小松罗虬-比红儿诗(百首录一)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崔涂-孤雁崔涂-春夕秦韬玉-贫女唐彦谦-采桑女唐彦谦-垂柳王驾-社日王驾-雨晴陈玉兰-寄夫齐己-早梅李洞-绣岭宫词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花蕊夫人徐氏-述国亡诗翁宏-春残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张泌-寄人捧剑仆-诗卷1020 孟宾于-公子行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

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66——127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66——127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66——127卷)简介:《唐诗鉴赏大辞典》收录唐代188位诗人921首诗作,明确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为界分四编;正文1460页,2800千字。

目录:早寒有怀留别王维与诸子登岘首晚泊浔阳望庐山题义公禅房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岁暮归南山春晓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宿建德江送杜十四之江南渡浙江问舟中人李颀-古从军行送陈章甫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古意送刘昱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送魏万之京綦毋潜-春泛若耶溪王昌龄-送魏二从军行七首(其一)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从军行七首(其二)从军行七首(其四)从军行七首(其五)出塞二首(其一)采莲曲二首(其二)春宫曲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长信秋词五首(其三)长信秋词五首(其四)青楼曲二首闺怨听流人水调子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湘驿女子-题玉泉溪安邑坊女-幽恨诗太上隐者-答人无名氏-初渡汉江金缕衣杂诗杂诗水调歌祖咏-望蓟门终南望馀雪王维-陇西行①送别青溪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夷门歌陇头吟老将行桃源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酬张少府送梓州李使君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抒情诗。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据《旧唐书。

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与诸子登岘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二十五首《对雪》(杜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二十五首《对雪》(杜甫)

【篇目】【作品介绍】 【注释】【译文】【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古风泊客一席谈】对雪【中唐·杜甫·五律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拼音版: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

zhàn kū duō xīn ɡuǐ , chóu yín dú lǎo wēnɡ 。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piáo qì luàn yún dī bó mù , jí xuě wǔ huí fēnɡ 。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shù zhōu xiāo xi zūn wú lǜ , lú cún huǒ sì hónɡ 。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duàn , chóu zuò zhènɡ shū kōnɡ 。

[作品介绍]《对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为叛军所羁押,而又听闻唐军新败,愁望着漫天飞舞的飘雪,感受着冷冽刺骨的寒意,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油然而发。

[注释]⑴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

新鬼:新死去士兵的鬼魂。

《左传·文公二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

”⑵愁吟:哀吟。

唐薛能《西县作》诗:“从此渐知光景异,锦都回首尽愁吟。

”⑶旋风。

《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⑷瓢: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

弃:一作“弄”。

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

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

⑸愁坐:含忧默坐。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1——66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1——66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1——66卷)颜渊山庄 2019-03-09 12:13:00简介:《唐诗鉴赏大辞典》收录唐代188位诗人921首诗作,明确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为界分四编;正文1460页,2800千字。

•目录:卷1虞世南-蝉卷2王绩-野望卷3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卷4王梵志-吾富有钱时卷5王梵志-诗(二首)卷6寒山-杳杳寒山道卷7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卷8卢照邻-长安古意卷9 骆宾王-咏蝉虞世南-蝉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渡湘江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王勃-咏风王勃-滕王阁诗王勃-别薛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山中杨炯-从军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灵隐寺渡汉江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夜宿七盘岭独不见郭震-古剑篇李適之-罢相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感遇三十八首(其四)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晚次乐乡县送魏大从军春夜别友人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二首沈如筠-闺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说-蜀道后期送梁六自洞庭山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汾上惊秋-苏颋张敬忠-边词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感遇十二首(其四)感遇十二首(其七)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望月怀远归燕诗赋得自君之出矣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宴词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彭蠡湖中望庐山夜归鹿门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早寒有怀卷1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一十二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一十二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一十二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篇目】【作品介绍】【注释】【译文】【作者介绍】【赏析一~~赏析四】【古风泊客一席谈】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唐·杜甫·五言古诗】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拼音版:wán kù bù è sǐ ,rú guān duō wù shēn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zhàng rén shì jìng tīng ,jiàn zǐ qǐng jù chén 。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fǔ xī shào nián rì ,zǎo chōng guān guó bīn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fù liào yáng xióng dí ,shī kàn zǐ jiàn qīn 。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lǐ yōng qiú shí miàn ,wáng hàn yuàn bo lín 。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首《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首《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首《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篇目】[作品介绍][注释][译文][作者介绍][赏析一~~赏析三]【古风泊客一席谈】入朝洛堤步月【初唐·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拼音版:mài mài guǎng chuān liú ,qū mǎ lì cháng zhōu 。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què fēi shān yuè shǔ ,chán zào yě fēng qiū 。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作品介绍]《入朝洛堤步月》是唐高宗朝宰相上官仪在洛阳皇城外等候朝见时创作的一首短诗。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经过洛水河堤时的见闻观感,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显扬得意之情。

全诗精于筹划,巧于抉择,各种自然景观巧妙组合,气度从容,艺术上极见功力。

[注释]⑴洛堤: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候朝处,因临洛水而名。

⑵脉脉:原意指凝视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水流的悠远绵长状。

广川:洛水。

⑶历:经过。

长洲:指洛堤。

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

⑷曙:明亮。

[译文]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

乌鹊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地飞过,初秋寒蝉在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作者介绍]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

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

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

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

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

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唐诗鉴赏大辞典》

《唐诗鉴赏大辞典》

《唐诗鉴赏大辞典》
唐诗乃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盛美并臻、千古流传。

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诗鉴赏大辞典》从文学形态、文人心态、文化生态三种角度,全新阐释唐代初、盛、中、晚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更好把握唐诗全貌。

诗文鉴赏与文化解读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1——66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66——127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128——183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184——236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237——283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283——321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322——352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353——385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386——426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427——462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463——516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517——570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571——630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631——679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680——740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741——810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811——864卷)《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阅读(865——909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910—969卷)
《唐诗鉴赏大辞典》(970—1020卷)已完《唐诗鉴赏》(910—969卷)
《唐诗鉴赏》(970—1020卷)已完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歌鉴赏辞典
唐代诗歌鉴赏辞典
虞世南《蝉》鉴赏
王绩《野望》鉴赏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鉴赏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鉴赏
王梵志《诗(二首)》鉴赏
寒山《杳杳寒山道》鉴赏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鉴赏
卢照邻《长安古意》鉴赏
骆宾王《咏蝉》鉴赏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鉴赏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鉴赏
杜审言《渡湘江》鉴赏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鉴赏
王勃《咏风》鉴赏
王勃《滕王阁诗》鉴赏
王勃《别薛华》鉴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鉴赏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鉴赏
王勃《山中》鉴赏
杨炯《从军行》鉴赏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鉴赏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鉴赏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鉴赏
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鉴赏
宋之问《灵隐寺》鉴赏宋之问《渡汉江》鉴赏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鉴赏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鉴赏
沈佺期《独不见》鉴赏
郭震《古剑篇》鉴赏
李適之《罢相》鉴赏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鉴赏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四)》鉴赏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鉴赏
陈子昂《燕昭王》鉴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鉴赏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鉴赏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鉴赏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鉴赏
贺知章《咏柳》鉴赏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鉴赏
沈如筠《闺怨》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鉴赏
张说《蜀道后期》鉴赏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鉴赏
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鉴赏
苏颋《汾上惊秋》鉴赏
张敬忠《边词》鉴赏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鉴赏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鉴赏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鉴赏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鉴赏
张九龄《望月怀远》鉴赏
张九龄《归燕诗》鉴赏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鉴赏
王之涣《登鹳雀楼》鉴赏
王之涣《凉州词》鉴赏
王之涣《宴词》鉴赏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鉴赏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鉴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鉴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鉴赏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鉴赏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鉴赏
孟浩然《早寒有怀》鉴赏
孟浩然《留别王维》鉴赏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鉴赏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鉴赏
孟浩然《题义公禅房》鉴赏
孟浩然《过故人庄》鉴赏
孟浩然《舟中晓望》鉴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鉴赏
孟浩然《春晓》鉴赏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鉴赏
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鉴赏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鉴赏
李颀《古从军行》鉴赏
李颀《送陈章甫》鉴赏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鉴赏
李颀《古意》鉴赏
李颀《送刘星》鉴赏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鉴赏
李颀《送魏万之京》鉴赏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鉴赏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鉴赏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鉴赏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鉴赏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鉴赏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鉴赏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鉴赏
王昌龄《春宫曲》鉴赏
王昌龄《西宫春怨》鉴赏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鉴赏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鉴赏王昌龄《青楼曲二首》鉴赏
王昌龄《闺怨》鉴赏
王昌龄《闺怨》鉴赏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鉴赏
王昌龄《送魏二》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