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欣赏

合集下载

写端午节的唐诗

写端午节的唐诗

写端午节的唐诗
1、《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4、《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很多的习俗和风俗,比如说吃粽子、龙舟竞渡、挂艾草、赛鸭子等等。

古人们也对端午节有着深刻的感悟和诗意,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十首五言绝句的端午节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古人的智慧和诗意。

1. 端午(唐)白居易艾花香里说丰年,信是龙舟向北边。

五月谁知道,大雨不曾闲。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在写作中通过艾草的香气、龙舟竞渡、五月的雨水等意象来描绘传统习俗,展现出端午节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2. 车过山溪(唐)高骈这里草原多竹叶,五日蒲江许马蹄。

多少水边飞锦翅,整衣归去欲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以及比赛结束后人们整装归家的情形,比较符合端午节的古风古韵,也深深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龙舟竞渡的热爱和追求。

3. 长沙草堂(唐)刘禹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首诗歌描述了端午节的采莲活动,顺便提到了莲花和莲子,这是端午节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也说明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

4. 山行(唐)白居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是其中的“枫林晚”和“霜叶红”等自然描写,把我们带到了秋天和端午节,让人感到一阵淡淡的意境。

5. 端午日作(唐)郑谷雄樯断樯愁不展,孤帆半帆飘荡。

赤壁平江风雨中,一日三度过楚疆。

这首诗歌中的“雄樯断樯”、“孤帆半帆飘荡”等词句,画面感比较强烈,描绘了端午节上汹涌澎湃的江河和舟楫竞渡的景象。

6. 端午日赏荷(唐)杜牧荷叶风吹翻作舟,石榴裙带自相留。

芦花深处鸿声起,散入蒹葭望渡头。

这首诗歌中出现了“荷叶”、“石榴裙带”等象征端午节的元素,以及江南特有的风景和鸟鸣之声,颇有地方风味。

7. 稻田风光(唐)白居易平稳扉情洒涟漪,半亩禾场半亩移。

绿蔬迎风单不损,红稻开花亦未稀。

这首诗歌不是单纯描绘端午节的场景,而是通过“禾场、绿蔬、红稻”等良种画面,表现出了祥和、丰收的节日气氛,让人倍感温馨。

关于端午节的著名古诗四句

关于端午节的著名古诗四句

关于端午节的著名古诗四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吃粽子、赛龙舟,在欢声笑语中迎接这个美好的节日。

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古诗词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首著名的端午节古诗,并解析其中的寓意。

1. 《端午》:唐代王之涣浴兰汤武,远祀龙图;雄居楚岫,英魂何在?钩弋高翥,弦歌振发;方驾云车,俯窥白璧。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如何庆祝端午节,其中暗含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先祖的敬仰。

浴兰汤武指的是用浸泡过菖蒲与艾草的酒水来斩羊祭祀,表示向祖先祈求平安和纪念。

远祀龙图则是指向中国的远古历史中出现的各种图腾,表现了祖先崇拜的一种形态。

雄居楚岫的图景,着眼于楚国的地理环境,将楚国的傲慢、英雄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飞鹰走犬、弦歌振发,伟岸的英雄形象在每个人的心中浮现,让人倍感敬仰和热爱。

2. 《九江搭棹》:唐代杜甫九江天外来,美人过处清江水。

步摇鸭揭棹,扶桑半日归。

这首诗以江南九江为背景,描绘了赛龙舟的情景。

九江是一个清幽的地方,这里有清澈的江水和美丽的风景。

在层层的绿树、雅致的小桥之中,精心制作的龙舟在江水上飞跃着。

船上的美人们,穿着美丽的汉服,在水上翩翩起舞。

同样赛龙舟,北方和南方的风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风景和气息,杜甫在这首诗中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个美好的场景,令人感受到端午节的欢乐与热闹。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杜甫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沉吟放怀旷,萧散触机非。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当时被左迁的朋友王昌龄的一首草书,是一首写“思乡情”的诗。

第一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表达的是对离别后原来伟大的情感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淡化的感觉。

这个节日对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有些人为了工作而远离家乡,或是长年在外打拼,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妻子和朋友的相思之间的情感交织。

在这个节日里,他与远方的亲人相思相望,思念之情深深浓厚,对他来说,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放纵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这也是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关于端午节的唐诗三百首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唐诗三百首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唐诗三百首诗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午日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为了祛病驱邪,求平安吉祥。

而唐诗三百首诗集中,也有许多描写端午节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几首。

1、《端午节》作者:白居易诗句:“佩香兰而步稳,告别去何时见。

辇轮卷而心险,归来礼求谁说。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佩戴着香兰花,稳稳地走着,告别之后心中充满了不安,回来之后要求从哪里能知道礼物的求取情况。

佩着香兰花,是端午节女子们必做的事情之一。

2、《端午考试南阁策》作者:杜甫诗句:“清晓府前观楼阁,龟舟竞过五湖壑。

吕布初临武丘陵,运筹决胜崇汉业。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考试”场景,杜甫将政治家、文学家的竞争比作屈原与周穆王的对立,展现出了他对唐代士人思想品德之辈的关注,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社会发展的关切。

3、《节日南浦送客》作者:王勃诗句:“五月五日天晴通,南浦阳城别墅中。

独携戎袍下阳台,高歌满座皆惭终。

”这首诗写出了端午节南浦阳城别墅的景象。

王勃把五月五日天气晴朗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描绘了自己带着戎装来到阳台,独唱歌曲,场上的人们都感到自己不够好,因而皆为之自惭。

4、《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写出了大草原上野草的生命和死亡。

随着时光流转,生命不断的变化,一枯一荣,仿佛人生的经历。

这里描写了草在火中受到炙烤,却依然勇往直前的生命力。

5、《寄友人·端午节宿荷香传壑》作者:白居易诗句:“端午拜山求道,灯节上水酬神。

楼台铺锦千官,林岫扇声百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端午节祈福的场景,在山上祭神。

诗句里出现了很多端午节之余的场景,如灯节和官员们的楼台。

这首诗的描写笔调幽雅,意蕴深远,让读者难以忘怀。

以上是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部分,这些诗句生动地传达了端午节的盛况和神韵。

端午节的古诗词5首

端午节的古诗词5首

端午节的古诗词5首端午节,即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除了会强调卫生防疫以及采摘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等特殊活动外,还会吟诵诗词来庆祝和祈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许多经典的端午节诗词也逐渐成为经典的文学佳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五首有代表性的端午节古诗词。

1.唐朝诗人杜甫《端午》:“红颜未老恩先断,斗酒不惯愁常满。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杜甫的这首诗,以端午节作为题材,表达对年少时的爱情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用“红颜未老恩先断”来描述一段年轻的爱情已经结束,而“斗酒不惯愁常满”则表达出他沉重的心情。

接着,“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句更是盖棺定论,传达出人生短暂,美好却难以维持的主题,打动了很多读者。

2.宋朝诗人苏轼《赤壁引》:“客亭荐涮羊,柳色轻分影。

东篱折花稳,南陌芳草结。

呜呼六朝未有事,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它却以此为背景。

苏轼在这里所描绘的是一个春夏交替的时节,景色怡人,令人神往。

他用“不废江河万古流”来点明端午节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3.唐朝诗人白居易《饮中八仙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须愁春去,莫管事如何,更销落,几重阴。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别强调端午节,但却是一首经典的跨时空诗歌。

白居易以饮酒寓意人生,表达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格言意义,令人感慨良多。

其所提到的“须愁春去,莫管事如何,更销落,几重阴”一句,则深深打动了诗爱好者的心。

4.唐朝诗人孟浩然《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并非端午节,但它对生命和离别的审慎表达,以及将愁苦交织在美丽景色之中让人心醉。

这首诗以“一岁一枯荣”揭示了人生短暂的事实,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人看到生命的无尽回归。

这种博大精深的表述,使这首诗成为不容错过的古代名作。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句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句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句端午节即为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习俗,以纪念屈原、纪念龙舟竞渡等。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艾草和菖蒲,食用粽子和赛龙舟等,历史文献中也有关于端午节的描写,现在就给大家介绍10首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

1、《端午节谒献武陵山陵之碑》(唐代杜甫)“融融端午露,参差彩舟移。

飒飒清风来,嫋嫋荷花饰。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诗歌中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景象,清风拂面,荷花盛开,人们坐在船上,竞渡于清澈的湖水中,气氛热烈,欢声笑语。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六月乱山深,处处蝉声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季节的景象,烈日炎炎,蝉声不断,江水绿如蓝,一幅春夏的画卷展开在我们眼前。

3、《端午》(宋代杨万里)“端午千家艾叶香,澄江钓艇皆来狂。

欲识神机风浪便,试看龙骧凤阁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欢乐景象,千家艾叶香,人们载歌载舞,或钓鱼或竞渡,热闹非凡。

更有龙骧凤阁,神秘古老的味道。

4、《曲江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绿野新荷千家雨,红枫远叶一枝霜。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时期的战争和爱情,在红枫远叶的背景下,战士们为了荣誉和国家献身,而美人们则在帐下唱歌跳舞。

5、《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李白)“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时期夜间的景象,思乡之情浓烈,彷徨不定,揭露了生命力的无穷。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虽枯萎却化作春泥,为花儿护航,同样代表着农耕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的韧性。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白居易)“天桥霜后月,南岸橘生云。

枫叶杂于飞,何处觅秋香。

”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后的秋季景象,南岸的橘林郁郁葱葱,天桥上霜后的月色皎洁,彩叶纷飞,一幅秋色如荡漾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有一种离愁的情感。

端午节最佳10首古诗词

端午节最佳10首古诗词

端午节最佳10首古诗词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如果要说哪些是端午节最佳的10首古诗词,以下就是笔者的推荐。

一、《九江送粽子》——杜甫“暖峰几过客,高柳空依依。

南国岁时暮,客心何处归?从今属北海,枝叶满离披。

不是无归日,怀君泪满巵。

”这首诗讲述的是杜甫在九江赠送粽子,忧愁别离的心情。

以粽子为象征,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这种将食物和感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诗意深度。

二、《江阁重来》——杜甫“火叶飞花共庆时,芳香永驻二妃祠。

桃花争雨杏花飞,相见欢娱莫相遗。

春风十里追鞦韆,竞舞长扇动华衣。

舞罢还从高殿下,云泉陶陶硕力归。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叙述了以武则天与杨贵妃为代表的女性风姿,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褒扬和端午节喜庆的气氛。

三、《临江仙》——李白“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以描绘滕王登高远眺为素材,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物形象,表现了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的情感,表现了端午节之后的凄美。

四、《戍鼓断人行》——陆游“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送即京口,低首阙前飞。

郭麾分煖被,关塞共寒衣。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远行人的行程,描绘了送亲友赴远方的别离,表达了离愁别绪和不舍之情,激发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主题,表达了正义之利好胜、战乱之苦仇恨、国度之殇悲凉。

通过诗人的不舍之情,表达了对战斗英雄的赞颂。

六、《蜀道难》——李白“噫嘻嚱,楚风差两崖。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几时还?畏途无识,贪言惑世,心迷难自得。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10首诗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或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厚味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属于民间风俗的一种。

古人对端午节也有着许多的诗词,本文将介绍10首优美的古诗来领略端午节的浓郁韵味。

1. 白居易《清明前后/ 改元以来初一遇雨水而作》“但愧无东篱,葵藿夏葳蕤。

更无五月节,飘飘东篱雨。

”这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清明前后/ 改元以来初一遇雨水而作》,描绘了五月天气中的场景,文笔清晰明了,浑然天成。

2. 苏轼《端午日祝词》“柳外轻烟垂柳韵,兴来岂要少群杯。

田园觉属端初甸,酒沅空叹岷陇哀。

”这首诗来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端午日祝词》,诗中“柳外轻烟垂柳韵”,将端午节的婉约之美展现。

3. 王之涣《凉州词》之四“黄河落秋水,白云生秋旭。

凉风卷天白,素壁见秋服。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如梦想空虚。

”这首《凉州词》之四的诗是唐代王之涣所创作的,此时的端午已经成为了正式的传统节日,王之涣隐约地将端午与秋天的丰收联系在了一起。

4. 曹植《七步诗/ 青山横北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首唐代曹植所作的《七步诗/ 青山横北郭》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深入浅出地表现了端午节的孤独感。

5. 陆游《示儿》之三十一“举杯勿把离愁倒,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敢辞南浦已黄昏。

”这首诗来自南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之三十一,具有悲情色彩,与端午节的庆祝氛围有些不同。

6. 杜甫《赠王十二故人》“弱冠先迷岳阳楼,久赋横波短柯手。

沧浪发雪偏知时,鼓舞铜鱼满泪行。

”这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赠王十二故人》,将端午的律动节奏与古诗结合起来,充分显现了端午节的喜悦氛围。

7.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怀李白出门去,吟咏到南州。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酒温清月,不知何处是西楼。

”这首来自《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苏轼,将端午与他旅行中的见闻文学交织在了一起,呈现出了独特的诗意风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欣赏
2010-06-10 19:30 [查查吧] 来源: 点击: 次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过秦楼客中端午
年代:【元】作者:【朱唏颜】
水碧纱厨,月圆纨扇,悄悄午窗曾共。

祛愁楚艾,照眼安榴,节物把人传送。

无奈长昼如年,莺趁吟情,蝶迷乡梦。

怅归期多误,暮云凝望,乱愁如葑。

谁念我、闷对骚经,慵寻遗谱,冷落赴湘琴弄。

醒魂正渴,筒碧初乾,买健听人呼*。

不似归来故园,
同宴清都端午
年代:【元】作者:【梁寅】
带恨湘江水。

无柰远、楚云天际千里。

灵均一去,芳荪翠减,香篱青死。

龙舟鼍鼓声沸。

叹旧俗、空夸水戏。

乐少年、越女吴姬,□□王孙公子。

曾记南浦芙蓉,东湖杨柳,斜日歌吹。

彩舟载酒,纶巾挥扇,胜友同醉。

而今白头蓬卷。

但谙惯、独醒滋味。

好只把、兰佩荷衣,从今料理。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泛香蒲,频倾春瓮。

尽痴儿呆女,齐唱湖楼兴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