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宫怨诗和闺怨诗

合集下载

闺怨诗导读材料(教师版)

闺怨诗导读材料(教师版)

闺怨诗专题阅读材料闺怨诗以女性为描写对象,主要抒写宫女失宠后的怨情、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等。

闺怨诗就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与诗的主角是女性有关。

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使得闺怨诗充满了深婉悠长、含蓄无尽的韵味,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朵摇曳多姿的奇葩。

分类一、闺怨诗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较发达。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

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

妙就妙在这里。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

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

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二、宫怨诗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常见情感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赏析】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

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闺怨诗鉴赏用

闺怨诗鉴赏用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 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 “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请 说明理由。
同意。全词由写寂寞之愁, 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 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 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 赏析《征人怨》(柳中庸)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问:(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 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问:(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 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 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 解析:“岁岁、朝朝”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不满。
梦江南· 温庭筠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 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其词 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一派“花间词”香 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 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 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此诗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朴素自然,明 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 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
• 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 【唐朝】温庭筠《菩萨蛮》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 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简析】作者摄取了“梳洗”、“弄妆” 生活细节,表现闺妇幽怨孤寂心情和笃情 善感的形象。 • 三处反衬。以懒起弄妆反衬寂寞空虚;以 花面相映反衬命薄如花;以成双鹧鸪反衬 形单影只的孤独,表现对爱情渴望。

闺怨诗高考真题

闺怨诗高考真题

闺怨诗高考真题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闺怨诗高考真题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闺怨诗高考真题现在还没到冲击真题的时候。

还有时间看品鉴类文学作品。

剧烈推举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世人评价非常身高,我高三买过,读了点感觉对诗词力量有很大关心。

不像辅导教材那样公式化,比较耐读,闲时值得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湖北作文题就是从里面抽的。

闺怨诗词可看温庭筠、晏殊、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柳永。

后三个是高频,刷题时常常发现他们。

李商隐比较难懂,不过迎难而上,可以了解很多文人界的“常识”意像。

另外,间或也有其他派系玩这一风格,王昌龄写过《闺怨》,很是经典: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词除了表达独守空闺的孤独之情,有时候可以留意下,能引申到青春年华不再、岁月无情消逝、男女之爱易碎。

读懂诗词是做题第一步,关键词靠平常积累,是得分点之所在。

怎么把答案说的诗意化又切题,也往往被人忽视。

二.闺怨诗高考真题现在还没到冲击真题的时候。

还有时间看品鉴类文学作品。

剧烈推举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世人评价非常身高,我高三买过,读了点感觉对诗词力量有很大关心。

不像辅导教材那样公式化,比较耐读,闲时值得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湖北作文题就是从里面抽的。

闺怨诗词可看温庭筠、晏殊、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柳永。

后三个是高频,刷题时常常发现他们。

李商隐比较难懂,不过迎难而上,可以了解很多文人界的“常识”意像。

另外,间或也有其他派系玩这一风格,王昌龄写过《闺怨》,很是经典: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词除了表达独守空闺的孤独之情,有时候可以留意下,能引申到青春年华不再、岁月无情消逝、男女之爱易碎。

读懂诗词是做题第一步,关键词靠平常积累,是得分点之所在。

怎么把答案说的诗意化又切题,也往往被人忽视。

三.阅读《闺怨》诗,回答问题超急的立刻就要啊帮帮忙啊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肯定会联想许多。

闺怨诗代表作品合集【十首】

闺怨诗代表作品合集【十首】

【导语】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时期,其中⼜有特别的⼀类称为宫怨诗。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妇等)的忧伤,或者少⼥怀春、思念情⼈的感情。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闺怨诗代表作品合集【⼗⾸】,欢迎⼤家阅读。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花已尽,⽇晚倦梳头。

物是⼈⾮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秋⼣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卧看牵⽜织⼥星。

⼀剪梅·红藕⾹残⽟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 长安⼀⽚⽉,万户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

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数。

⽟勒雕鞍游冶处,楼⾼不见章台路。

⾬横风狂三⽉暮,门掩黄昏,⽆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双飞去。

明⽉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精选课件
10
❖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金龟婿”、“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 “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然是宦妇;“无 端”、“辜负”抒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 典型的“宦妇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 境都很好,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可谓兼备;加之居 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 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 庭生活的乐趣,精然选课而件 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11
精选课件
24
❖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不像 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 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 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 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 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 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精选课件
9
❖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因追求功名或国事繁忙, 造成 夫妻分离, 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 来, 金榜题名, 当官为宰, 官高禄厚, 成为人上之人, 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贵妻荣, 从此尽享幸福美 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 这些闺中宦妇, 衣食无忧, 表面风光, 但因丈夫囿于官身, 五更待漏, 案牍劳形, 致使空闺冷落, 青春流逝, 红颜消减。于是, 她们内 心的怨情在闺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精选课件
19
征妇怨诗
❖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 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 “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

王昌龄的宫怨诗《长信秋词》(其一)

王昌龄的宫怨诗《长信秋词》(其一)

【导语】《长信秋词》(其⼀)写⼀个被剥夺了青春、⾃由和幸福的少⼥,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下⾯就和⼀起来欣赏爱这⾸诗词,欢迎阅读! 《长信秋词》(其⼀) 唐•王昌龄 ⾦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枕⽆颜⾊,卧听南宫清漏长。

【赏析】 “⾦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两句写宫中秋夜情景,描摹了⼀个梧桐秋叶纷飞、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的萧瑟寂冷的秋景。

⾸句点明时令,同时起了渲染环境、烘托⽓氛的作⽤。

次句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把这⼀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

虽然没有提到⼥主⼈公,但读者读完全诗,⼀个⼼境清冷、愁怨难眠的深宫怨⼥形象跃然纸上,使⼈不由得被主⼈公深深的哀怨之情打动。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学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杜甫和⾼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

边塞诗可并⾼适、岑参⽽三,四杰以后,诗坛⼏乎没有边塞诗作。

唐⽞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

开元⼗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活体验,创作了⼤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适还没有开始边塞⽣活,后⼈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

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细腻的内⼼世界。

其诗歌意境开阔,语⾔圆润蕴藉,⾳调婉转和谐,耐⼈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均有很⾼造诣。

⽽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争胜,且其诗⽤意之深、写景之妙、⽐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

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地展现她们的⽣活和感情世界,揭⽰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的罪恶。

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情之污*,有⼒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风另⼀⽅⾯,就艺术表现⽽⾔,王昌龄⼜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法,继承了其形式美。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牵挂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 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 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 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怨恨之情。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 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 用丝罗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 用水晶做成的帘子。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 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②压金线:用金 线刺绣。压,用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试简要分析贫女的形象。(5分) (2)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 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你赞同此说法吗? 请简要分析。(6分)
7、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 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 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 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 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 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 “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 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 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 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 “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有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辛弃疾《摸鱼儿》等。

闺怨诗

闺怨诗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闺怨诗闺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

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

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

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

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2、是描写美人迟暮的,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长门怨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3、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答案:“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答案: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的宫怨诗和闺怨诗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咏诗书,十七为君妇。但一旦
入宫,一般事务性的宫女则往往要等到30岁才能出宫嫁人。至于那些与皇帝亲密接触过的
宫女,则不得出宫,直至发白命尽。如元稹《行宫》所说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时说宫廷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
宫怨诗有三类:
(一)诗人替怨。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五首。《西宫秋怨》云:“芙蓉不及美
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二)诗人观怨。如王建《宫词》 “往来旧院不堪修,教近宣徽别起楼。闻有美人新
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三)宫女自怨。玄宗天宝年间宫人《杏叶诗》云: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唐宣宗年间宫人《红叶诗》云:
“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唐诗纪事》卷七十八《开元宫人》条云:
开元中,赐边军纩衣,制于宫中。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阿落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梅妃不接受,诗云: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终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闺怨诗
担任官吏的情况如《孔雀东南飞》所描述的:“十七为君妇,心中长苦悲。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征戍边塞的的情况如高适《燕歌行》所描述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出外经商的情况如《琵琶行》所说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
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一是男性替怨:如金昌绪《春怨》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二是外在视角观怨。王昌龄《闺怨》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白居易《闺妇》诗云:“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三是闺妇自怨诗。葛鸦儿《怀良人》云:“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
种无人种,合是归时底不归。”
“蓬鬓”,用《诗经·伯兮》语:“自伯至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明代顾元庆《夷白斋诗话》云:“南方谚语有‘长老种芝麻——未见得’,余不解其意。
偶阅唐诗,始悟斯言其来远矣。胡麻即今芝麻也。种时必夫妇两手同种,其麻(籽)信收。
长老,言僧也,必无可得之理,故云。”

托闺意写己事。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绣腰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
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另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庭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的回答是这样一首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李白及其诗歌·生平
材料一:李白在《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末尾署名云:“酒仙翁李白辞。”
材料二:李白在长安城中曾以喝酒而名噪一时,是当时长安城内著名的“饮中八仙”
之一。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是这样描绘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材料三:至于后来人,也特意渲染李白“酒仙”的称号,人们还特意借用他的招牌为
自己的酒店做广告。比如,古代许多酒肆,往往会打一个招牌,上面写“太白遗风”四个
大字。

袁行霈先生在《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一文中认为: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以其精妙绝伦的诗歌作品,成为盛唐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文
化的象征。

李白名字有来历。相关材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
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李白又号青莲居士。之所以称为青莲,源于他幼年随父迁居蜀川绵州彰明县青莲乡。
居士指什么呢?按工具书《辞源》,“居士”释义如下:
一、指未做官的人。
二、梵语“迦罗越”的义译。隋慧远《维摩义记》云:“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
财之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后来专指在家奉佛的人。
李白之自称“居士”,应当是指“未做官的人”。
供奉翰林,在唐玄宗朝廷确实算不得正式的官职。清代王琦《李太白诗集注》引证宋
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与宋代程大昌《雍录》,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辨析:
马端临《文献通考》:翰林学士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置。初以中书务繁,乃选文学之士,
号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制诰书命;至是号供奉为学士,别建学士院,专掌内命,以
张 、刘克谦首居之,而集贤所掌于是罢息。自后给事中张淑、中书舍人张渐、窦华等相
继而入焉。其后有韩雄、阎伯玙、孟匡朝、陈兼、蒋镇、李白等皆在翰林,但假其名,而
无所职。
程大昌《雍录》:开元前北门本无学士,亦无职守,如李白辈供奉翰林,乃以其能文特
许入翰林,不曰以某官供奉也。俗传白衣入翰林者此也。又曰:上数欲命白以官,为宫中
所捍而止。是白在天宝竟无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