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宪法学》解读51页PPT

合集下载

《宪法学第一章》课件

《宪法学第一章》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民主权原则与其他宪法原则的 关系
基本人权原则
尊重人权:宪法 规定尊重和保障 人权,保障人民 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
平等保护:宪法 规定对所有人平 等保护,不因种 族、性别、宗教 等因素歧视或排 斥
法治原则:宪法 规定以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保障法 律的统一和尊严
权利义务:宪法 规定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强调权 利和义务的统一 性
特别行政区制度
特别行政区 的设立背景
特别行政区 的政治体制
特别行政区 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 的经济制度
宪法实施保障
宪法解释程序
宪法解释的定义和目的
宪法解释的原则和程序
宪法解释的主体和客体
宪法解释的效力及其与宪法修 改的关系
宪法修改程序
提案提出:需 获得三分之一 以上全国人大
代表的提议
提案审议:由 全国人大常委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定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 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 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特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政治制 度的四大基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
宪法基本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和规则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国根本法,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根本制度的总章程,是国家权力运行和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宪法是一种法律形式,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原则的法律。

●宪法是一种政治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依据。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依据,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都无效。

●宪法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不容易被修改或废除,修改宪法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和高度的共识。

●宪法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国家各级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

●宪法具有最强烈的权威性,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1.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也称为《共同纲领》。

●我国第二部宪法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54年宪法》。

●我国第三部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5年宪法》。

●我国第四部宪法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8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82年宪法》。

该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和2021年六次修改。

2. 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坚持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国根本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基本制度的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权力的产生、行使和制约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依据和准绳。

●宪法是国家主权和人民权利的保障,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最高性、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最高性:宪法是一国最高的法律规范,其他任何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必须服从和符合宪法。

●根本性:宪法是一国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根本任务。

●全面性:宪法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

●稳定性:宪法不是随意变更的,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条件,以保证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指导性:宪法具有指导作用,对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等活动提供方向和目标。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1.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也称为《共同纲领》。

●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54年宪法》。

●我国第二部正式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5年宪法》。

●我国第三部正式宪法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8年宪法》。

●我国第四部正式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和2020年六次修正而成。

2. 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宪法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课件目的二、课件内容本课件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宪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和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宪法的实施和保障●学习宪法的意义和方法1. 宪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1.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国根本法,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的总章程,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准则。

●宪法是一种规范性法律,具有最高的效力、最广泛的适用范围、最严格的制定程序和最稳定的修改条件。

1.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最高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指导性。

●最高性:宪法是一国最高的法律规范,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都必须服从宪法,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全面性:宪法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国家各项事业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稳定性:宪法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法律,不随时代变化而轻易修改。

修改宪法需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宪法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指导性:宪法是一种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法律,指明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为其他各级各类法律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指导。

1.3 宪法的作用●宪法具有规范作用、保障作用、教育作用和调整作用。

●规范作用: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职能分工、相互关系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提供了基本准则。

●保障作用:宪法赋予了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公民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确保这些权利和义务得到有效实施和维护。

●教育作用:宪法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文化水平等具有重要影响。

2. 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和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2.1 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1-1949),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等,但都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比较宪法学》解读

《比较宪法学》解读

确定当选的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多数当 选制、比例代表制、多数当选制和比例 代表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三章 各国选举制度
第四节 中国的选举制度 一、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选区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划分与选民登记 四、选举程序
五、罢免制度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一节 人权与公民权概述 一、人权的涵义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正常健全的人都应当 具有的权利,因此人权也称“自然权 利”。 二、人权提出的意义 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资产阶 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提出 “公民权”和“人权”口号,其目标在
由于陈晓琪冒名上学后滕州教委帮助陈克政伪 造体格检查表,滕州八中帮助陈克政伪造学期评 语表,济宁商校违反档案管理办法在陈晓琪毕业 时让其自带档案,方给陈克政提供了撤换档案材 料的机会,才使陈晓琪冒名上学至参加工作,从 而使侵权能够延续。该侵权是由于被上诉人陈晓 琪、陈克政、滕州八中、滕州教委的故意和济宁 商校的过失造成的。这种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其 实质是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 育的基本权利,各被上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章
地方制度
第三节 中国地方制度 一、中国地方制度概述 二、中国普通地方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八章
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节 宪法的司法适用性 一、西方国家宪法的司法适用 (一)宪法的直接法律效力 (二)外国宪法司法适用性的理论与实践 司法机关适用宪法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宪法在私法领域内适用,即适用于 在公民之间、公民与组织之间; 另一种是宪法在公法领域内适用,即适用 于国家与公民之间。
第五章
政府(行政机关)
第三节 中国的行政机关 一、中央国家行政机关 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委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比较宪法学

比较宪法学

• “历史上的每一发展都是由许多同时发生, 相互影响的因素决定的,而且要衡量其中某 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往往也是很困难的。”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 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4:25.) • “各种社会演变通常均非——以实践可 得证明的——单向的发展方向,其毋宁经常 与其它社会演变处于交互作用的关系。” ([德]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M].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2:80.)
• 主权由谁代表?
布丹 →卢梭→黑格尔 人民主权与民主的距离? 民主理念 程序因素:求同存异 多数人统治&保障少数 人利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少数派) • 实质(价值)因素:自由、平等 • 人民主权如果是一种“实权”,那必是一个 不受限制的权力,企图以一人一派代表国家 的专制权力。 • • • •
• 现代主权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三权分立(美国):民选总统与人民代表相 互制约&以司法权约束人民的绝对权力 • 民主派(杰斐逊)VS联邦派(汉密尔顿) • 议会至上(英国):议会的绝对权力与民主 的冲突 • 结论 • “主权”概念不能作为一般性分析概念应用 于思想史研究。所谓“主权理论”,实际上 是试图构建出不受限制与制约的统治者(政 治权力)的一种政治设计,洛克等否定主权。
比较宪法学
• 宪法词源:constitution • “宪法”由日本引入中国 • 不仅在词源意义上,在内容、意义、思 想、价值观上,宪法都是西方语境中的词 汇,是西方国家的政治语言。
宪法在法学及法律体系中的 地位和价值
• 宪法与其实行法——行政法一道,作为公 法的根基,作用在于限制公权力的范围,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私法更大的任意性和 自主性,以维护私人自治领域。 • 权力法定(有限),权利推定(无限)的 法学基本理念即可由此导出。 • 此即为私法文化之核心。

宪法学习ppt课件

宪法学习ppt课件
准和经验。
法治原则
法律的至上性
01
宪法规定,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
律的权威性得到了保障。
法律的公平公正
02
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了保障

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03
宪法规定,公民有权获得政府的公开信息,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过程也应当透明和可预测。
联邦制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这些权 利的行使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
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的法律保障措施,包括司法独 立、公正审判等,这些措施有助
于实现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的国际标准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时,不仅考虑了国内实际 情况,还借鉴了国际上的人权标
联邦制的基本特点
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它 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各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行使自己的权力。
联邦制的权力分配
在联邦制下,各地方政府拥有一定 的权力,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权力,这些权力的行使有助于实现 地方自治。
联邦制的协调机制
在联邦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之间需要协调合作,以实现国家的 统一和发展。
宪法。
中世纪宪法
中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宪法, 如英国的《大宪章》、法国的 《三级会议条例》等。
近代宪法
近代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宪法,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 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等。
现当代宪法
现当代各国的宪法,如中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

《学宪法讲宪法》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课件

✓ 1988年——“私营经济写入宪法 首次确定法律地位”;

✓ 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改革进入新纪元”;

✓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法治成为国家意志”;

✓ 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彰显以人为本、民生

至上”;
✓ 2018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助
权利实质上是获得利益的一种资格,义务是一种满 足利益实现的负担。 国家通过法律对利益的分配来达到调控人们行为的 目的,从而来规范整个社会的秩序,维护国家的统 治秩序。
第五个问题: 实施的保障
——法院、军队、警察


修正案生效
宪法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制定
修改
➢ 宪法: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 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 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 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 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
➢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 人大代表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 体代表的过半数(相对多数)通过。
✓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和宪法相抵触, 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 宪法明确规定:
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 “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全国人 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
《学宪法讲宪法》
宪法
宪法作为一个法的部门,也叫宪法法或国家法,是规 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 对比关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根本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