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通过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初探

通过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初探

后 ,热岛效 应得 到 明显 的削弱 。覆盖
率大 于 5 %, 地 对 热岛 效应 削 减作 0 绿
城 市 热 岛效 应 , 指 由于 城市 化 发展 ,太 原 市 城 市 热 岛效 应 逐 步 显 是不够 的 。因此 ,通过 大量 地增 加城 是 的发展 , 市 中心 的 气温 高 于外 围郊 现 , 城 主要 表 现 在对 气 温 、 气 湿度 、 空 降 市绿 地 来增 加 自然 下垫 面 , 就成 为最
区的现象 。强度较 大 的热 岛效应 不仅 水 量 的影 响上 。有 关 资 料 显示 ,9 7 为行之 有效 的方 法 。 19
仅会 产 生 高温 , 还 会 阻 断城 市 和 年 ~20 年 7 平 均 气 温 有 上 升 趋 而且 05 月
城 市 绿 地 是 城 市 中 的 主要 自然
成 因、 太原 市城 市热 岛效 应 的主 要表 现 以及 减 缓城 市热 岛效应 的主 要途 径 。
【 关键词 】 热 岛效应 ; 绿化
【 中图 分 类号 】 ¥3 . 71 2 【 献标 识 码 】 C 文
1 热 岛效应 的概 念及 成 因
由于 近 年来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迅 猛 两条 途 径来 削弱 热 岛效 应 , 显然 力 度
由于 城 市 中 一 般 拥 有 数 量 庞 大 原 历来 冬 季少 风 , 以 这种 烟 雾 迷 蒙 量 5 所 0%左右 , 一 步抑制 了升 温 。 进 的机 动 车辆 和 工业 工 厂 ,氮氧 化 物 、 的 天气 将会 持 续 很久 , 除非 有 外 部气
二氧 化 碳 、 尘 排 放 量 极 大 , 室效 流 打 破 热 岛 效 应 的边 界 层 ,形 成 对 岛 强度 成 反 比 ,绿 化 覆 盖率 越 高 , 粉 温 则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一、概述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省会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全市地处温带冷半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总体呈现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等特点。

下面详细介绍太原市的气候特点及气象资料。

二、气候特点1. 季节特征太原市春季从3月中旬开始,夏季从6月中旬开始,秋季从9月中旬开始,冬季从12月中旬开始。

四季温差显著,春秋温和,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2. 年降水量太原市年降水量为450毫米左右,入夏后7、8月份为主雨季,雨量占全年约60%。

3. 年平均气温太原市年平均气温为10.5℃左右,冬季平均气温为-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25℃左右。

4. 日照时数太原市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左右,大部分集中在春夏季节。

5. 风力特点太原市风力较强,多数月份平均风速大于3级。

春秋季节为最为明显的风季。

三、气象资料1. 温度太原市近期气温差异较大,气温波动较为频繁。

请市民及时增减衣服,以应对气温变化。

2. 降水近期太原市气温较低,雨雪天气较频繁,请市民注意防范路面结冰等安全问题。

3. 风力太原市风力较强,请市民注意加强物品固定,防止被风吹倒造成损失。

4. 空气质量太原市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居多,请市民注意保护好自身健康,并降低排放污染物。

5. 日照时数近期太原市日照时数较少,请市民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四、小贴士1. 多层衣服由于太原市气温波动较大,请市民适当增减衣服,以应对气温变化。

2. 防护雨具由于太原市降雨频率较高,请市民随身携带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3. 物品固定由于太原市风力较强,请市民注意加强物品固定,防止被风吹倒造成损失。

4. 关注空气质量由于太原市空气质量状况不佳,请市民注意关注空气质量指数,并采取有关措施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太原旅游区位特点及气候因素分析

太原旅游区位特点及气候因素分析

太原旅游区位特点及气候因素分析
任健美;常琳宁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6)003
【摘要】太原是一座具有2 500年历史的古城, 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旅游资源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太原市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可开发的客源市场充足;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日臻完善;地处山西省疆土的中央,以太原为中心2 h~3 h路程的"大太原"旅游格局逐渐形成,太原又位于北京与西安两大国际旅游城市连接线的中点,形成北京--山西--陕西旅游黄金通道.太原气候条件优越,文章利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计算分析了太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得到结论:可以开展旅游的天数可达270 d,适宜旅游天数210 d,适宜于旅游、休闲、渡假、疗养天数为180 d.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任健美;常琳宁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太原地铁1,4号线太原南站区间首开段详细勘察技术特点 [J], 刘水生
2.影响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十大因素分析(三)--气候,场地装备,偶发因素分析 [J], 林青
3.从考古材料看西汉时期太原手工业发展情况——兼论太原出土的西汉器物特点[J], 左正华
4.太原气候变暖特征及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 [J], 张军;周晋红
5.太原市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J], 薛朝霞;梁执群;卢莉;张涛;荆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原市近56年气温变化分析

太原市近56年气温变化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8 年 第 18 卷 第 3 期
文章编号: 1005- 6033( 2008) 03- 0153- 03
收稿日期: 2007- 12- 04
张峰水库一干 1 号至 4 号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评析
冬 季 平 均 气 温/℃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1951
1959 1967 1975 1983 1991 1999 年份
图 5 太原市冬季历年气温变化曲线
2007
3 结语
通过对太原市气温资料的统计分析, 可以得出: 太原市年平均温度 近 56 年 以 来 以 每 10 年 0.26 ℃的 趋 势 变 暖 , 春 季 、秋 季 和 冬 季 的 平 均 温 度都呈线性上升趋势, 其中冬季的变暖趋势最为突出, 夏季气温变化不
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太原市 20 世纪 50 年代最冷且四季气温均为同期较低值,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偏暖事件的概率越来越大。
( 实习编辑: 薛占金)
───────────────
第一作者简介: 茅 彧, 男, 1962 年 4 月生, 1989 毕业于北京气象学
院, 工程师, 山西省气候中心, 山西省太原市平阳路 80 号, 030006.
Analysis on Taiyuan’s Temper atur e Var iation in Last 56 Year s
MAO Yu
ABSTRACT: By using Taiyuan’s temperature dat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1- 200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average annual, uarterly and monthly air temperatur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aiyuan City in last 56 years is warming with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0.26 ℃ in every ten years. KEY WORDS: temperature variation; warming trend; Taiyuan City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原的气候特点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

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

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

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

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太原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

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地形地貌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

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

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太原的景点中国煤炭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汾河公园的西岸,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这里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

煤炭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

森林公园太原森林公园东临大同路,西濒滨河东路,公园内除了大面积的`树木之外,还有一个占地386亩的人工湖,湖上有桥梁8座。

太原市近百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太原市近百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15-0032-04太原市近百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周静(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2)摘要:通过1910—2010年太原逐日气象资料,运用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平均风速变化密切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年际变化特征比较。

结果表明,太原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明显升高趋势的时间早于夏季,夏季气温升高趋势的时间最晚;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2年和4年准周期,夏、冬季气温存在显著的2年和4年准周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存在显著的4年和8年准周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2年准周期,夏、冬季降水量存在4年和8年准周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准2年周期震荡比较显著。

研究可以看出,20世纪太原市气温总趋势在上升,而降水量在减少,干旱化趋势比较明显。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变化;突变现象中图分类号:P468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9.15.011近年来,全球增暖已成为共识,并且引来中国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4],探讨全球增暖背景下各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已日益成为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

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内陆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暖干化趋势。

气候暖干化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中国北方地区气温在波动中升高,有些地区的降水在波动中减少,有些地区有微弱的增加。

近年来灾害性天气、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化在其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要增强对气象灾害的抗御能力,不仅要掌握天气的变化,还要对当前大的气候背景有所认识。

2001年IPCC第三次最新评估报告显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0.6~0.2℃,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还将上升1.0~3.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各地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并不完全相同,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极不均匀[5]。

太原市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太原市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正常
偏旱
大旱 重早
表 3 年降水 量旱涝等级
C ≥ 20 1 . . . 1 9一15 . . 10 10 一11 9一15 .— . .~一14 一15 . .一一19 . ≤ 一20 .
括本 月的基本气候 概况 、 主要 气候事件及 影响评价 、 下月气候 预评估 等
类型 重 涝 大涝
大涝
正 常
偏 旱
大旱
重旱
2 季年气候 条件评价 - 3 气候 条件评 价的定量模式是要 客观评 价季 、 年气候 条件是“ 正常” 还
是 “ 常” 异 。气候具有明显的年 季变化 , 一地气候 的多年平均状态就可 以
气温 、 降水量 、 照 时数等进行计 算外还 涉及各种评价指 标 的计算 和 比 日
16 5 ≤ 1 4 ≤ 10 7 .4 . 5 6 . 3 Z≤0 5 2 r 0 5 2 . 4 <一 、 4 一10 7 . 4 . 3 16 5
1 气 候影 响评 价 介绍
气候影响评价主要有月气候评价和年气候评价 , 月气候评价 主要包
类型 重涝 大涝
偏 涝
以, 系统朋气 温、 该 降水 . 日照作为评价季年气候条件的因子 。
单站季气候条件评价的定量模型: A }[ l1 li l 1 + + o


全市季年气候条 件的定 量评价 模型:= ∑ [ lf ll 1 A j 1 + + ]
… i: 1
气 温和 日 的月 、 . 平均值分 布一般服从 正态分布 , 照 季 年 经检验 . 太 原各气 象站的年 降水量 亦服 从正态分布 , 应用 世界气象组织推荐 的判别 要素异常的指标 , c ( — p c , 巾 y 和 分 别为该要素 的常年平 有 - y Y )r 其 , 。 均值和标 准差 。月、 年 降水量异 常度标 准见表 l 季、 。

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

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36·2017年第16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6-0136-03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李强(山西省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山西吕梁033000)摘要:环境是影响交通工程的重要因素。

对山西省不同区域进行了划分,调研分析了不同区划内各县市的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山西省区域划分按照土质特性、地形地貌等特征分为6个区域;②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现由南至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研究成果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区划;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P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16.136随着我省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气候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山西省公路建设的方方面面。

白永清等[1]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钱莉等[2]分析了乌鞘岭高速公路路段多发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王磊等[3]研究了不利气象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影响及对策,李岚等[4]开展了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曹明庆[5]浅析了恶劣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对策。

综上所述,气候环境已成为公路交通领域不可忽略的因素。

本文从工程调研出发,探讨了山西省区域划分问题,分析了各个自然区域的气候指标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山西省自然区划划分根据山西省湿陷性黄土特点和山西省黄土分布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中的划分方案和公路自然区划,对山西省湿陷性黄土进行分区,山西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划分为6个区,其中,1区为汾河流域区,2区为晋东南区,3区为晋东区,4区为晋西南区,5区为晋西区,6区为晋西北区。

分区界线见图1.2不同自然区划气候特征调研与分析以山西省不同地区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为判别标准,将山西黄土划分为6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气候情况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了不同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指标,分析了不同区域各个指标的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表 Fig 3 Taiyuan region on July average thermal conductivity strength fig
娄烦县
古交市
太原
图 4 太原地区七月 2 时等温线分布图 Figure 4 Isograms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f July 2
图 2 太原市四季气温差值 3
Fig 2 Taiyuan region temperature seasonal change fig
3.2.3 城区与郊县气温日变化
太原地区 2011 年七月日平均热岛强度见图 4.由图可知,太原地区一天中 4 个时次热岛效应均存 在,并且很明显,同时各时次热岛强度变化较大 。其中,热岛强度在 20 时最大,为 4.85oC;第二高 为 02 时,为 4.80oC;第三高为 08 时,为 3.11oC;相对最弱的时次为午后 14 时,为 2.85oC。太原地 区的日平均热岛强度的变化大体与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即随着气温的升高,热岛强度减弱;相反 随着气温的降低,热岛强度增强。
站点的年均温,算出各站点的温度距平值 △T。太原市区各站点年均温距平值见表 2.从气温距平值 分析得出太原市全年气温存在明显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在这 18 个站点中再选取 B6523 站和 B6525 站作为市区站,B6518 站作为郊区站,分析太原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
表 2 太原市各站点年平均气温距平值 Table2 Statistic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Taiyuan city
海拔 800 793 789 802 1265 1310 1340 1165 1293 1838 1485 1178 691 1132 1550 1106
2.2 方法 本文在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时,选取太原市 31 个站点 2011 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因部分站点海拔高度 明显高于其他站点,而且海拔较高的站点往往分布在郊区,为了避免海拔因素对热岛强度的加大, 本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部分站点按照干绝热直减率,即每上升 100m 气温下降 0.65oC ,将其订正到 太原市平均海拔 800 米高度。计算各站 2011 年 1 月、4 月、7 月、10 月气温月均值和 7 月 02 时、 08 时、14 时、20 时气温均值。选取太原市 19 个站点(B6520 站因为降水数据监测存在误差未采用) 2011 年 7 月、8 月降水量分析太原市区雨岛效应。利用 Grads 软件绘制太原市等温线分布图,分析 太原市温度分布和变化。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将城市站的平均温度记作 T u, 郊县站的平均温度记作 T c,城郊热岛强度定义为同时刻城区温度与郊县温度的差值,记作 T h。即 T h=T u-T c 差值代表区域热岛强度。在城市站点中将 B6523 站气温记作 T1,B6525 站气温记作 T2,,B6518 站气温记作 T,将 T1、T2 与 T 的的差值定义为太原市城市热岛强度,分别记作 ΔT1、ΔT2。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太原地区的总面积 6988 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 1460 平方千米,下辖 6 个区(小店区、迎 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晋源区、万柏林区),3 个县(阳曲县、娄烦县、清徐县)和 1 个县级 市(古交市)本文采取太原市城郊 32 个站点 2011 年的全年数据作为材料,此 32 个站点中西起 110°77′E,东到 112°66′E,南抵 37°65′N,北到 38°13′N,主要包括迎泽区、杏花岭区、晋源区、万 柏林区和娄烦县与古交市。选取迎泽区、杏花岭区、晋源区和万柏林区的 20 个站点作为城区站,选 取娄烦县、古交市 11 个站点作为郊县站。在城区的 20 个站点中根据气温变化的强度变化又选出 B6523 站点代表城区站,B6518 站点代表郊区站。各站点分布见表一,太原市各气象观测站分布区 域图见图一。
in Taiyuan region
娄烦县
古交市
4
太原市
图 5 太原地区七月 8 时等温线分布图 Figure 5 Isograms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f July 8
in Taiyuan region
娄烦县
古交市
太原市
图 6 太原地区七月 14 时等温线分布图 Figure 6 Isograms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f July 14
Table 1 Inform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aiyuan region
经度/E 海拔 区站号
纬度/N
112°48′ 799 B6525 37°85′
112°38′ 813 B6526 37°84′
112°47′ 790 B6527 37°84′
造成太原地区热导强度动画及高于夏季的原因主要有:①太原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 年温差大,冬季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干冷的气团控制,天气干燥、晴朗,湿度小,云量少, 利于热岛的形成;②冬季气温低,大气层结较稳定,下垫面以辐射冷却为主,此时地表裸露的郊区 辐射冷却要明显高于地表人工硬化的城区,温度自然要比城区温度低;③城区人口、商业、交通分 布密集,尤其是冬季取暖,城区废热和固体尘埃颗粒要明显高于郊区,大气逆辐射作用明显高于郊 区,有利于城市热岛的形成。相反,夏季城区认为热的排放和大气逆辐射比冬季相对减小,所以夏 季热岛强度要比冬季小些。
表一 太原各气象观测站相关信息
1
区站号 B6509 B6510 B6511 B6512 B6513 B6514 B6515 B6516 B6517 B6518 B6519 B6520 B6521 B6522 B6523 B6524
纬度/N 37°78′ 37°65′ 37°72′ 37°88′ 37°88′ 37°85′ 37°86′ 37°81′ 37°89′ 37°83′ 37°94′ 37°87′ 37°88′ 37°91′ 37°85′ 37°85′
112°66′ 1285 B6535 37°74′
112°55′ 821 B6536 38°13′
112°61′ 939 B6537 37°94′
112°57′ 848 B6538 37°84′
112°57′ 812 B6539 37°80′
112°55′ 814 B6540 37°99′
经度/E 112°53′ 112°56′ 112°54′ 112°59′ 112°03′ 111°88′ 112°20′ 112°19′ 112°08′ 112°12′ 112°38′ 111°88′ 111°77′ 112°02′ 112°31′ 112°09′
1 太原市自然环境概况
太 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 ,太 原盆地的北端 ,东 屏太行 ,西 障吕梁 ,北 依系舟 ,南 临沃野 ,东 西两 面群山夹峙,中部为汾河冲积扇平原,汾河自北而南穿市而过,把全市化为东西两半。 太原市地理 坐标为东经 111°30′~113°09′,北纬 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 144 公里,南 北纵约 107 公里,面积 6988km2。太原为四季分明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 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 12°C,年均降水量 468 毫米,年均日照 2388 7 小 时,无霜期年均 202 天。
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研究
山西晋中 毛永涛
摘要 采用太原市城郊 31 个气象站和太原师范学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 2011 年全年气温、降水数据, 统计分析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强度,指出太原市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显著, 太原地区月平均热导强度最大为冬季,最小为夏季;太原地区日平均热导强度在凌晨 02 时最高,午 后 14 时最弱。太原地区的雨岛空间分布大体与热岛空间分布呈相反趋势 。太原市区的热岛区域出现 在火车站、迎泽公园、太原师范学院附近。 关键词 城市气候,热岛效应,热岛强度,雨岛效应,太原市
2
娄烦县
古交市
太原市
图 1 太原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Fig 1 Isogram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f July
in Taiyuan region
3.2 城区与郊县气温对比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太原市市区年平均气温值 T u=10.32oC,郊县年平均气温值 T c=6.36oC,Th=T u-T c=3.95oC,最强时热岛强度可以达到 6oC 以上。城市热导效应明显,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 热导强度还有变化。
3 太原市城区与郊县气温分布特征分析
3.1 城区与郊县气温的总体分布特征 太原市的气温分布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受地形和河流等自然要素和其他要素影响,太 原市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中部位置,所以在东部地区的中部位置形成了气温明显的高值区域, 并且形成了高温闭合中心。从市区向西与郊区的过度地带等温线比较密集,温度变化梯度较大。在 西部地区,即古交和娄烦地区,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的闭合低温中心。太原地区各 月气温总体分布趋势大体是一致的,现以太原市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为例说明,见图二,太原七月 等温线分布图。
引言
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始于 19 世纪初英国化学家 Lake Howard 对伦敦城区和郊区的气温对比分 析,得出伦敦市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温度。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 Manley 于 1958 年首次提出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 UHI)的概念。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在我国起 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其对象大多集中于东部地区 ,尤其是上海、北京、天津、广州、 厦门等大城市,而对于中部省份比较少,主要集中于兰州、西安等城市。随着太原市近年来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气候效应逐渐凸显,本文利用太原 市 31 个气象站和太原师范学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 2011 年全年数据,分析了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的 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