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及在儿童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儿科的应用

接 受抗 生素治疗后 一段 时问 内出现腹 泻 , 不能 以任何 明确 且 病 因解 释时 , 均应 考虑 A D。轻度 A D不用 特殊治疗 , A A 只要 停 用抗 生素 , 当对症 治疗 , 适 多能 自行恢 复 。对不能停 止使用 抗 生素而出现的 A D患者 , A 给予保 护肠道黏膜 和适 当补 充益 生 菌制剂。应用益生 菌 的作 用是改 善肠 道菌 群的组成 , 拮抗 肠道致病菌 , 阻止 由病原 体引起 的上皮 细胞 支架 和紧密 连接 蛋 白的破坏 , 提高 黏膜屏 障功能 J达到恢 复。 , 2 2 预防和治疗过敏 性疾病 : 敏性疾病 是儿科 常见 疾病 。 . 过 循证 医学资料倾 向于环境 因素的重要 性 ,卫 生假说 ” “ 认为 , 儿 童在生命早期 缺 乏微 生 物接 触是 导致 过 敏性疾 病 的 主要原 因 。流行病学调 查资 料和实验 室研究 结果 均认 为 , 童生命 儿
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7.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张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石家庄050051)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逐年增高,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往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过敏性疾病的表现和发展。
目前研究表明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小儿免疫形成初始化过程有关,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 益生菌概述Probiotics(益生菌)最初认识是指能刺激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能促进微生物繁殖的组织提取物。
历经多次的反复修改在2001年修订为“含有足够数量的活菌,组成明确的微生物制剂或产品,能通过定殖作用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
”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1、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宿主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参与吞噬功能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
乳酸菌体外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和IL-6产生刺激非特异性免疫。
益生菌产生的蛋白酶可降解牛奶产生多肽,这些多肽能抑制淋巴细胞活动。
临床发现经乳酸杆菌降解的牛奶可使IL-4的产生减少,益生菌通过修改有害抗原的结构改变它的免疫原性,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免疫反应发生。
故益生菌在稳定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过敏患儿吞噬细胞活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高于健康儿童,益生菌可减缓过敏反应,益生菌调节不同个体吞噬细胞的活动有所不同,对健康个体起到免疫刺激作用,对病人起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大量证据证实益生菌可恢复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强屏障功能,避免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2、促进sIgA分泌sIgA是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肠道正常菌群起到保护和调节作用。
肠道微生态失衡时,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等获得优势,降解肠道sIgA,使肠道的免疫排斥功能减弱或消失,促进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和过敏性抗原物质对肠黏膜的侵入,使机体易遭受感染和过敏,所以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是预防发生感染性和过敏性疾病的前提保障。
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_张琳

、 预 防和治疗 ,J ) L 过 敏性疾病
1
肠道 菌群与过 敏性疾病的认 识 St r a c h a n 提 出 卫 生 假说 认 为工 业 国家近 几十年 来过敏性疾
“ ”
,
病 大幅增 加的 原 因不仅 与发现 新的过敏 风 险 因素有关
于 卫 生 条件 改 善
、
而 且 与环 境和 生活方 式 的改变 密切 相 关
糖渗 透吸 收实验 (
周
,
l
0
a c
t
u
l
o s e
/m a n n i
,
t o
l t
e s
t
,
L / M)
观察肠 道 的通透 性 研 究对 象是
.
,
7 5 例孕 龄 26一 3 6
出生体重 <2 0
,
: 克 的早产儿 随 机 分两组 服 用早产 儿 奶粉 加双 歧杆菌
l
a C
.
t i
s
为益 生菌组
,
。
由
甚 至 过度改善 家庭 小型 化 以及大量 使用 抗生 素和 疫苗 通过 感染 和 微 生 物刺 激 达 到预 防作用 的机 会 明显 减少 发展 中国家 婴儿 的感染 性疾病的发 生率高而 过 敏性疾 病 的发 生率 却
。
、
很低
,
发达 工 业 国家状 况 正 好相 反
。
,
表 明儿 童 早期感 染与发 生过 敏风 险呈 反 比关系 为
使机体 易遭 受感 染和 过敏
s
所 以保 持肠 道 微 生 态平 衡 菌 能体外 促进 工 叭 产生 障功能
3
、 ,
维护肠 道 屏 障功 能是预 防发 生感染 性和 过敏 性疾 病 的前 提保 障
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陆惠钢【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儿科治疗的61例小儿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再次腹泻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76.67%明显上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2.6±1.1)d、腹痛消失时间(2.4±0.8)d、呕吐消失时间(1.6±0.6)d、退热时间(1.4±0.8)d、饮食恢复正常时间(3.5±0.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0.8)、(3.7±1.0)、(2.4±0.5)、(2.2±0.6)、(4.6±0.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利于腹泻症状的早期缓解,保护肠道黏膜功能,恢复肠道生态平衡,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29【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效果观察【作者】陆惠钢【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 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小儿慢性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在我国小儿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已成为威胁小儿健康的主要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部分小儿急性腹泻迁延至慢性腹泻,导致患儿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生态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组成、功能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而儿童微生态学则是针对儿童人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的疾病。
在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研究内容是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着影响。
研究发现,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新生儿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婴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组成,而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肠道微生物群落逐渐丰富多样化。
这些微生物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可以对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给儿童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预防和治疗儿童腹泻、过敏性疾病等疾病。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还研究了微生物群落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肥胖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富含某些菌株,而缺乏其他有益菌株。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帮助儿童减肥和控制体重。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还探讨了微生物群落与儿童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关系。
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改善儿童的神经发育状况,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成果尚不够充分和可靠。
因此,在进行临床应用时需要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微生态制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颠茄合剂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比较

颠茄合剂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排便困难是指婴幼儿在排便时出现困难、疼痛或频繁便秘等情况,给婴幼儿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
在月龄<6个月的婴幼儿中,排便困难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
颠茄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气、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便秘、腹泻等症状的治疗中。
微生态制剂则是一种利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制剂,对于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改善排便问题有一定作用。
目前对于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比较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两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该人群中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颠茄合剂与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中的疗效,以探讨哪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以便在实际治疗中选择更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评估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时的安全性,以确保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次研究的目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 正文2.1 颠茄合剂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颠茄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婴幼儿便秘问题。
月龄<6个月的婴幼儿由于肠道功能未发育完全,排便困难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颠茄合剂内含有颠茄、木香、枳实等成分,具有清肠通便、润肠止泻的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颠茄合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婴幼儿便秘症状,尤其适用于月龄<6个月的患儿。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泄,减少排便困难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排便问题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 , 传统手术方法是开腹胆总管切” 取石 T管引流术 , 3个月后行胆管镜再次取石 , 手术创伤大 , 平
均住 院时间 长(5d 2 )且刀 口易感染 , 1 一 0d , 恢复慢 , 结石 易复 发 。自上世纪 9 0年代以来 , 随着腹腔镜 、 十二指肠镜 、 胆管镜器
1 资料 与 方 法
疗 儿 童 功 能 性便 秘 的 效果 。 方 法 8 例 功 能性 便 秘 患 儿 随 机 9
分 为 2组 , 治疗 组 4 例 , 照 组 4 。 对 照 组 采 用饮 食 调 整 、 6 对 3例 定 时排 便 、 量 运 动 的 一 般 疗 法 ; 疗 组 在 上 述 基 础 上 采 用 微 适 治
缝 合固定 ,并行注水试验 ,排 除胆瘘 , 自右锁 骨中线肋缘 下 Toa 引 出。 除胆囊 自剑突下 Toa 取出 , Wis w孔处放 rcr 切 rcr 于 nl o 置腹腔 引流 管 自右侧腋 前线肋缘 下 Toa 引 出。 腔弓 流管 rcr 腹 l 3d 7d 除,  ̄ 拔 T管 1 ~ 5 0d 1 d后造影 ,无残 留结石可直接拔除 , 残 留肝 内胆管结石者可再次行胆管镜取石 ,结石 大于 1 m者 c
总之 , l 2 世纪的外科正在进入微创外科 的时代 。腹腔镜 、
胆管镜 、 十二指肠镜技 术的成熟及联合应 用 , 开辟了微创外科 的新篇章 , 三种技术联合治 疗胆囊结石合并 胆管结石 , 以达 可 剑安全 、 有效 、 微创的 目的, 真正实现出“ 以人为本 ” 的微创治疗
人文理念 。
一 嘧国目爨国
有 炎 性 水 肿 或 下 端 欠 通 畅 , 肝 内胆 管 残 留 大 结 石 , 入 T管 或 置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升温,微生态制剂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微生态制剂是由活菌或生物活性物质制成的,其作用是保护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稳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它们在儿科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微生态制剂,防止滥用产生副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中的使用情况,探索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一、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主要被用于治疗婴幼儿的胃肠疾病、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等,对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保护胃肠道健康非常有效。
另外,儿童肝损伤时,微生态制剂也能在辅助治疗中发挥出不错的效果。
此外,微生态制剂也被广泛用于提高孕妇的自身免疫力和胎儿的体质,从而降低母婴传染病的发生率。
二、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也存在滥用的问题。
滥用特别是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人们盲目自行选择微生态制剂作为保健品使用,容易出现不适和不良反应。
滥用还容易导致微生态制剂中细菌的变异和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了其治疗效果。
因此,在儿童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充分考虑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孩子的体质情况等。
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微生态制剂处方审核建议1.严格控制处方: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上,应严格控制处方。
保证任何微生态制剂都必须在医生的诊断、指导和建议下使用,并根据病情进行剂量和时间的调整。
2.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较多,因此在儿童的特定病例上,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比如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双歧杆菌制剂。
3.严格控制使用量:根据病情绝不能过量使用微生态制剂,并严密监测病情的变化,以及孩子反应,提高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
4.避免同时容纳:微生态制剂不应该同时与某些药物一起使用,特别是含有抗生素的药物一起使用,因为有可能与微生态制剂发生抗药性,最终会丧失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儿科相关的微生物组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妊娠期
代谢状态:胰岛素抵抗 感染
儿童早期
感染 过敏-特应质 自身免疫
青春期-成人期
婴儿期
感染 免疫发育 脑发育 过敏-特应质
微生物组在哺乳动物生理发育 中具有越来越复杂的作用,包 括肠道、免疫、血液、代谢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尽 管作用的细节还未完全明了。
感染 代谢状态:肥胖-糖尿病 过敏-特应质 IBD 自身免疫
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 (diversity)随年龄而增 加,并受重要的生活事件 (如分娩方式、抗生素应 用、固食引入)及个体健 康状态有关
生命早期微生物多样性的 减弱与发生疾病的风险增 加相关
McCoy KD, et al. Clin Immunol, 2015;159(2):170-176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依赖于三要素
Concentration log CFU/g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2 1
1 2 3 4 5 6 7 8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结肠
直肠
乳酸杆菌在小肠末端最多 双歧杆菌在大肠末端最多
不同Rose Ⅱ菌株在不同pH条件下孵育30min 的存活率
常用益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屎肠球菌)在pH=2时, 几乎均不能存活,故建议餐后服用
机体免疫状态
呼吸道微生物群
(microbiota)
相关致病原
Pettigrew MM, et al. BMC Infect Dis, 2016;16:317
人体微生态系统
口腔 胃肠道 人类 微生态
胃肠道微生态学是最主 要的,它最为复杂,研 究得最早、最多,也最为 深入。
泌尿生殖道 皮肤
机体内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
营养功能 -肠道微生物产生
Vit K, Vit B12, Vit B6, Vit H(生物素), Vit B1, 叶酸、烟酸
-乳糖酶阳性益生菌菌株能有效缓解乳糖不耐受
-产生促进健康复合物
肠道微生态这种作用巨大,可与肝脏媲美,甚至超过后者。如
* 双歧杆菌属、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可产生共轭亚油酸 *将植物雌激素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同类物质
梭杆菌 肠球菌
大肠杆菌
嗜酸乳杆菌 链球菌 某些真菌 双歧杆菌 类杆菌
Adapted from: Gibson GR. J Nutrition 1995;125:1401-1412.
可能的益生菌 类细菌
(食用时)
代谢与 营养吸收
胃肠 免疫屏障
生物化学屏障
肠道菌群
生物拮抗作用
维持 内环境稳定
抑癌作用
促进微生态平衡及保护宿主健康的作用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生理功能 -增强肠道运输能力 -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气体产生 -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吸附功能 -降低胆盐毒性、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仅限于胆盐水解酶阳性的益生菌) -降低肠道内有害成分
旅行者腹泻
-LGG -布拉氏酵母菌 -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效差/无效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IBS
成人海量文献,儿童资料有限
乳杆菌(OR 1.17; 95%CI 0.62-2.21)
50名儿童及年轻成人6周LGG与安慰剂对照,除LGG可减轻腹胀外 ,均为阴性结果 另有报道,LGG减轻了IBS患儿腹痛的频率及严重度,并改善了肠 道通透性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科学组合
人体微生态简介
微生态制剂功效及在儿科临床的常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人体微生态简介
微生态制剂功效及在儿科临床的常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微生物定植动力学
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梭 菌属、肠球菌、瘤胃球菌 属、乳杆菌属、Blautia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
部位都有正常菌群。
包括:皮肤、黏膜、胃 肠道、呼吸道、眼和耳 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 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
人体微生态系统
1g 10g 20g 1000g •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和体表寄居着各种 细菌:
(78%)
1)菌群种类达1000余种 2)数量达100万亿,是体细胞10倍 3)重量约1271g,相当于人肝脏重量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永清
顾盼皆是益生菌
什么是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Microbe
preparation)是在微生物理论指导 下,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促生长 物质制成的制剂。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一种在适当剂量下摄入时有益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FDA/WHO
不可消化的、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20g
•主要集中在胃肠道系统中,占人体总微生物 量的78%。 •肠道菌群中约99%以上是专性厌氧菌(双歧 杆菌),其余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 厌氧菌。
200g 20g
出生至2~3岁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 并达到平衡的关键期,保证人体以后的 免疫应答和代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每 对克 数大 值便 )含 活 菌 数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 2016;1238
人体微生态简介
微生态制剂功效及在儿科临床的常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削弱有害菌势力,抑制肠内腐败(小肠:乳酸杆菌;大肠:双歧杆菌) 治疗便秘和腹泻(有机酸加强肠的消化作用,促进蠕动;对各种原因的腹泻,
染色分类 种类 产物 繁殖高峰 定植部位 时间
长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 粪肠球菌
G+
G+ G+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
醋酸、乳酸
乳酸 乳酸
48小时
24小时 12小时
结肠
小肠回盲部 消化道广泛存在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器官:
心脏、肝脏、脑、肌肉和生殖器官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组织和其他部位:
血液、脑脊液、受检测的精液 在肾脏中的尿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HP感染
体外试验: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某些菌株能杀灭HP 机制
-释放细菌素 -产生有机酸 -抑制HP粘附到上皮细胞 -减少细菌载量、改善免疫反应
临床研究
-不能清除HP -可降低定植密度(维持胃内HP低水平) -联用抗生素后,某些益生菌可协助提高清除率(达10%) -多数细菌性益生菌及酵母菌均有助于提高清除率,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 (尤其是儿童腹泻)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急性感染性腹泻及胃肠炎
预防社区、日间看护点获得性腹泻,中等效力。 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LGG及其他鼠李糖乳杆菌; -罗伊氏乳杆菌; -嗜热乳链球菌; -嗜酸乳杆菌 列益生菌可用于儿童急性胃肠炎(按字母排序)
益生菌应具有下列特点
非致病性 不被机械消化过程所破坏 不被胃酸和胆汁消化 可粘附于肠道上皮或在肠道内形成暂时细菌集落 对宿主有益处
Teitelbaum JE and Walker WA. Ann Rev Nutr 2002;22:107-138.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酵母菌
11 10 9 8 7 6 5 4 3
专性厌氧菌属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a
革兰染色 G+
兼性厌氧菌属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i
革兰染色 G+
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a
真细菌属 Eubacteria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G+
G+ G-
肠球菌属 Enterococci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i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i
止泻
培菲康
醋 乳
酸 酸
恢复正常排便 维护肠道健康
肠渗透压增大 保留水分
软化 大便
便 秘 解除
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正常排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LGG -双歧杆菌 -布拉氏酵母菌* -嗜热乳链球菌
* 对老年人无效 仅此对梭状芽胞杆菌病有效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Gueimonde M, et al. Neonatology, 2007;92:64-66
肠道菌群: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可能有害的细菌
• 腹泻/便秘 • 感染 • 毒素产生
假单胞菌
变形菌 葡萄球菌
可能有益的细菌
• 抑制外源和/或有害细菌 • 刺激免疫功能 • 有助于消化和/或吸收 • 维生素合成
*包括霉菌毒素,外源性有害物质,食物制作过程 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等 *机制:吸附、降解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免疫功能 -激活局部巨噬细胞 -调节局部及全身IgA产生 -改变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比例 -调节对食物抗原的反应
好的产品包含1-4个菌种
*乳酸杆菌主要在小肠中,双歧杆菌主要在大肠中。它们占人 体肠道微生态菌的95%以上,相辅相承,是一对金牌搭档; *嗜酸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在人体中使用非 常安全,属卫生部颁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