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4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的复习题

古代文学的复习题

古代文学的复习题第一册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古代神话与远古歌谣1、记载神话比较多的书有:P5答:《山海经》、《楚辞》、《淮南子》。

2、名词解释:神话。

答: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P53、我国比较著名的神话:P6答: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4、简要说明中国原古神话的特点:P9—P11答:(1)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3)我国的神话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4)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

第二章诗经4、简述或名词解释赋、比、兴。

P28—P29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这是叙事的基本手法,在《诗经》中是大量运用的。

运用这种手法,如果能在选材和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是可以写出很优美的诗篇的。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有隐喻,目的都在于要把所写的对象的本质或形状形象具体地刻画出来。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带有引起联想的意味。

5、名词解释:诗学四家(毛诗、鲁诗、齐诗、韩诗)。

P33毛诗:秦汉间鲁人毛亨(大毛公)作诂以传赵人毛苌(小毛公),其书称《毛诗故训传》是《诗经》现存最古的解释本。

由于这是用先秦时的古文写的,故属古文学派。

鲁诗:汉初鲁人申公对《诗经》的解释。

齐诗:汉初齐人辕固生对《诗经》的解释。

韩诗:汉初燕人韩婴对《诗经》的解释。

作品:《将仲子》P98、《蒹葭》P101。

第三章屈原与楚辞1、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最早的注本。

P362、一般认为屈原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招魂》和《九歌》。

P36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诗史上的一篇最早的长篇。

P364、《九歌》有多少篇诗歌流传?《九章》有多少篇诗歌流传。

答:《九歌》有11篇诗歌流传;《九章》有9篇诗歌流传。

5、简要论述屈原作品的悲剧美。

P42—P43屈原作品抒情中内涵着一种悲剧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4.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的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起的豪放词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辞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微物。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与线条是构成绘画的两大要素;色彩给人的美感,既是最直接、最大众化的,又是最强烈、最独特的。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色彩鲜艳是一种美,本色自然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如果能把握其度,浓淡适中,则又是一种美。
1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追溯一下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并且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先秦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因为杨柳和离别的关系密切,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其次,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与“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淇中有的是作为实物来歌咏春天风景或伤春惜春之情的。如晏殊《诉衷情》词中有旬日:“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但是,宋词中写到杨柳的,更多的还是承袭了唐诗和前人诗中“杨柳”意象的本意,即跟离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很多,柳永惜别名篇《雨霖铃》中有名旬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关于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杨柳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以明清为主,比例大概是明40分,清40分,近代20分。

题型:一、填空题(文学常识、诗句) 10’二、不定项选择题 15’三、判断题 15’四、简答题 2×10’=20’五、论述题(论述+例子) 1×20’=20’六、赏析题(上课讲过的诗词) 1×20’=20’明代一、诗1、高启:明代第一诗人 P32、李东阳:茶陵派领袖 P7(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李梦阳:前七子领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P8(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何景明:前七子的第二领袖 P115、李攀龙:后七子领袖 P19(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余曰德、张佳胤)6、王世贞:后七子中影响最大 P207、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公安派领袖,“三袁”中成就与影响最大公安派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P22(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

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

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二、文8、宋濂 P289、刘基:《郁离子》;“郁离”二字乃文明之意。

P3210、唐顺之: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学习唐宋古文。

P36(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____时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A. 西周B. 东周C. 春秋D. 战国答案:A2. 《楚辞》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作者是____。

A. 屈原B. 陶渊明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3. 下列哪个朝代不是唐朝“诗仙”李白的创作高峰期?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CD4. 下列哪个词牌不属于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A. 水调歌头B. 青玉案C. 满江红D. 念奴娇答案:C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

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蒲松龄答案:A6.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创作的杂剧?A. 《汉宫秋》B. 《西华山陈抟高卧》C. 《赵氏孤儿》D. 《东篱乐》答案:C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____时期的文学特点。

A. 春秋B. 战国C. 唐朝D. 明朝答案:C8.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的作者是____。

A. 施耐庵B. 罗贯中C. 曹雪芹D. 蒲松龄答案:A9. 下列哪个词牌不属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A. 如梦令B. 武陵春C. 声声慢D. 水调歌头答案:D10. 下列哪个作品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纂的短篇小说集?A. 《喻世明言》B. 《警世通言》C. 《醒世恒言》D. 《西游记》答案:ABC二、填空题1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

答案:李白1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____的《鹊桥仙》。

答案:秦观13.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的作者是____。

答案:罗贯中1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

答案:文天祥1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B.格调说
C.性灵说
D.肌理说
22.“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剧是__B___。 A.《长生殿》 B.《桃花扇》 C.《清忠谱》
D.《冬青树》
23.南宋格律派词人中常见的题材是__A_。 A.咏物词 B.抒情词 C. 怀古词 D.送别词
24.《水浒传》的类型属于___D__。 A.历史演义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A.陆游的诗歌风格是自然风趣。
B.两宋时期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辛弃疾。
C.姜夔是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
D.“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评价的是李清照的词。
4.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____B_______ 。
A.吴文英 B.翁卷 C.朱敦儒 D.王沂孙
5. 钟嗣成的 ______B_____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
小说
E.才子佳人
25.《红楼梦》的结构形式是__D___。 A.线形结构 B.“串”字结构
C.扇形结构
D.网状结构
26.“以文为词”的词人是_D____。 A.苏轼 B.李清照 C.韩愈
D.辛弃疾
27.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概括为___C__二字。 A.义理 B.神理 C.义法 D.理法
28.“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作者是 B A. 范成大 B. 文天祥 C. 陆游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D. 富家小姐
8.在众多著名元曲作家中,有一位天资很高,被誉为 “曲状元”的作家是
_______A____ 。
A 马致远
B 张养浩
C 张可久
D 乔吉
9.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
时人称他的诗歌为______C_____。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带答案(完整版)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带答案(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填空题1.《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卷九。

2.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

现有文献中,的神话学价值最大。

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

3.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4.神话流为寓言,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5. 解释“黄帝四面”神话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6.《诗经》原名或,《诗经》的名称始自代。

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

关于其成书,历史上有说、说和说。

7.《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国风,共有篇。

其中以诗最为精彩。

8.《诗经》章法最明显的特色是:。

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诗句。

10.在汉代,《诗经》的传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人、齐人和燕人;此外有古文的毛诗,由鲁人、赵人毛苌所传。

后来三家诗相次亡逸,毛诗独传。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1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

第一部文学选集是《》。

12. 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13.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______》。

”它们被称为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14.《左传》是____________的简称。

15.《__________》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16.《国语》和《战国策》都是体的史书。

17.《战国策》的说辞最显著的特点是18.《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以为主的游士说客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谋议与说辞。

19.《战国策》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道理,其主要手法是巧于比喻,善用和博引史事。

20.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和;道家的代表人物有;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和。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下一句是:。

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复习题

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复习题

古代文学(四)台阁体:是指明永乐到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

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代表作如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但台阁体内容单一、形式刻板,很难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无艺术生命力,后来逐渐走向了衰退。

茶陵诗派:兴盛于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诗派。

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等。

代表作李东阳的《茶陵竹之歌》。

茶陵派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广阔的生活视角,抒写真情实感。

李东阳提倡“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影响了后来的“前七子”的创作。

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受公安派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看重向古人学习,锺、谭合作编选《诗归》。

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客观上纠正了明中期复古派的拟古流弊。

但他们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徐渭《四声猿》:徐渭的《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作为一组杂居,《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多为讽世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善于讽刺,在明杂剧剧坛上独树一帜。

澄道人的《四声猿引》谓徐剧“为明曲之第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钗记》四部传奇。

因作者是临川人,且剧中写人物梦境,所以称为“临川四梦”。

展现了他的“至情”论,包括“真情”和“矫情”两方面。

前二梦属于儿女风情戏,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属于官场现形戏,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影响了后来的临川派。

古代文学史四考试题库

古代文学史四考试题库

古代文学史四考试题库
1. 古代文学史的起源和演变有哪些关键节点?
2. 古代文学史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哪些?它们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学特点和价值观?
3. 古代文学史中的哪些作品被称为经典?它们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4. 古代文学史中有哪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和学派?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5. 古代文学史中的文学批评和评论有哪些重要代表人物和理论?他们对文学发展有何贡献?
6. 古代文学史中的女性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品和特点?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
7. 古代文学史中的文学与政治、社会有哪些关联?作品中的政治和社会观点如何体现和传达?
8. 古代文学史中的文学与宗教有哪些关系?有哪些作品是宗教主题或受宗教影响的?
9. 古代文学史中的文学与哲学有哪些关联?有哪些作品涉及哲学思考和哲学观点?
10. 古代文学史中的文学与传统文化有哪些联系?作品中如何反映和传承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美学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低潮期,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博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内容大多是“颂圣德,歌太平”,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格调雅丽雍容,作品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无艺术生命力可言。

代表作: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2.茶陵派:李东阳,是明初的台阁重臣,由于他政治地位显赫,又注意奖掖后进,一时诗人奉以为宗,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文学流派,因他为茶陵人,被称为“茶陵诗派”。

其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节奏法度的掌握,其诗多表现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书写个人的真实情感,上乘三杨台阁体,下启七子复古派,在明代中叶文坛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代表作《茶陵竹枝歌》。

3.《四声猿》:是明代徐渭的杂剧剧本集。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狂》、《玉》是对黑暗政权的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雌》、《女》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和哀叹。

《四声猿》一扫明代杂剧陈腐的伦理说教,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的倾向,采取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标志明代杂剧的转变。

4. “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曲》:即清朝戏剧作家李玉写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其中《一捧雪》、《占花魁》的成就较高。

这些作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描写统治阶级丑恶的精神面貌相当深刻。

表现的是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着重讽刺鞭挞的是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道德高尚者倒是出自微贱中人。

5. 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的统称。

由于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晚年归隐与临川玉茗堂中,且四部传奇都有人物梦境活动的情节,所以合成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现了他的“至情论”,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

“四梦”中,前两部属于儿女风情戏,女性占主体地位,儿女情往往是真善美的体现。

后两部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男子占绝对位置,揭露和批判封建官场的假恶丑。

6. 《剪灯新话》:明代瞿佑文言小说集,共4卷20篇。

内容多写男女情爱及灵怪故事,其中有部分篇章反映了男女青年追求婚姻幸福的良好愿望,揭露了封建黑暗统治对人民的迫害摧残。

这部小说集在文题意境方面规模唐人,艺术水平远逊于唐传奇中的精品,但在当时文网甚严、作品歉收的情况下,盛行一时。

《剪灯新话》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在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7.江左三大家:指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孽,因他们都是江左人而得名,三人文
学成就不同,钱谦益和吴伟业文学成就较高,龚鼎孽次之。

钱谦益是当时文坛领袖,他力排前七子的“世尊盛唐而文学秦汉”,转移当时诗歌创作的风气。

是从明诗到清诗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其诗作转益多师。

诗风接近晚唐和宋诗,技巧成熟。

吴伟业。

作诗取法盛唐及元、白诸家,早期作品风格绮丽,后期作品则激荡苍凉,多写明清之际时事和民生疾苦之作。

龚鼎孽,其诗声词婉丽,有苍凉之音。

8. 虞山派:受钱谦益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在清初诗坛与云间派、娄东派鼎足而三,影响很大,主要成员有冯抒、冯班等人,这个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反对前七子、竟陵,揭露严羽以禅喻诗之谬。

他的诗歌沉丽细密,锤炼藻绘,婉而多讽。

他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声名震动。

9.梅村体:清初诗坛,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而他最大的创作在七言歌行,在继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李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自成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梅村体”,风行一时。

代表作《圆圆曲》。

10. 钱王代兴:王士禛,顺治进士,有诗名。

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己而起,主持风雅,即“钱王代兴”。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神韵为宗,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12. 阳羡派:以陈维崧为宗的词派。

陈思想上尊崇词体,摒弃词为“小道”“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与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有“词史”之称。

风格上,导源苏、辛,以豪情抒悲愤,著有《迦陵词》、《陈迦陵文集》等。

该派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吏唯园、陈维岳等。

13. 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宗的浙西词派。

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认为注重锻炼字句,偏重格律和技巧。

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抒机杼。

但同时他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该派带来堆填弄巧的风气,代表词集《静志居琴趣》。

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14. 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

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

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

15. 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以前七子师法秦汉为反拨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故被成为唐宋派。

唐宋派宋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欧阳修、曾巩
等唐宋古文名家,而个人的趣味有所不同。

在创作主张上,强调文以明道,有不少宣扬封建道德观念和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作品,但也有少数信手写来,感情真挚,平易浅近的文章,这方面尤以归有光的成就最为突出。

代表作:归有光《项脊轩志》。

16. 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锺、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

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过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但也注重创造,推崇“各呈其奇”“互穷其变”,力图将文学引入幽静奇僻的境界,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代表作:锺惺《宿乌龙潭》。

17.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康熙年间,由方苞开创,刘大櫆、姚鼐继承发展的散文流派,因三人为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其论文主张向先秦、西汉及唐宋古文学家学习,讲究“义法”,强调义理、考据、词章合而为一,要求语言雅洁,并以阳刚、阴柔来分析文章风格,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代表作方苞《狱中杂记》。

明清之际词坛状况
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词在明清易代之际摆脱柔靡,出现了中兴的气象。

揭开清词帷幕的陈子龙于词推尊五代北宋,以“婉畅浓逸”为宗,其《湘真词》抒
写抗清复明之志和黍离亡国的哀思,突破闺房儿女的纤柔之态。

接着是遗民词,王夫之、
屈大均、今释澹归等为代表,他们多写爱国之词,纵横跌宕,风格豪放,触发身世和处
境之叹,感情凄婉,都有辛词的气骨。

清初词家可分为三派:
其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

陈思想上尊崇词体,摒弃词为“小道”“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与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有“词史”之称。

风格上导源苏、辛,以豪情抒悲愤,著有《迦陵词》、《陈迦陵文集》等。

该派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吏唯园、陈维岳等。

其二,以朱彝尊为宗的浙西词派。

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认为注重锻炼字句,偏重格律和技巧。

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抒机杼。

但同时他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该派带来堆填弄巧的风气,代表词集《静志居琴趣》。

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浙西词派投合文人学子有悲凉意绪转入安于逸乐的心态,也适合统治者歌颂升平的需要,故风靡一时。

其三,纳兰性德。

纳兰推崇南唐李煜,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

爱情词低回缠绵,是其词作的重要题材。

他的词以小令见长,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饰雕琢。

但其词多写个人情致,留与感伤。

纳兰的词未成一派,但颇有影响,王士禛、毛奇龄的词风都与之相近。

被《蕙风词话》的作者况周颐推为“国初第一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