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十九条

合集下载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中医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病机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以下是中医病机的十九条内容。

一、寒凝内停:指由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凝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痛经、胃痛、腹痛等。

二、热盛内蕴:指由于外感邪气或内部疾病引起的热证,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三、湿邪内阻:指由于湿邪滞留在人体内部,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如湿热黄疸、湿病、痰饮等。

四、燥邪内伤:指由于干燥的气候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疾病,如干咳、燥喉、口干等。

五、风寒犯肺:指风寒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六、风热犯肺:指风热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痰喘、肺热喘促等。

七、痰湿困脾:指由于痰湿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胀满、腹泻等。

八、火热伤阴:指由于内部火热侵袭人体阴液而引起的阴虚症状,如日晒脱皮、口燥咽干等。

九、津亏营衰:指消耗了人体津液和气血,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十、五志不调:指由于情志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妇科疾病等。

十一、气血失和: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等。

十二、血虚阳亢:指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引起头痛、失眠、耳鸣等。

十三、痰热壅肺:指由于痰湿和火热相结合,阻塞了肺部气血运行,引起各种疾病,如痰喘、肺气肿等。

十四、肝郁气滞:指由于情志不畅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引起头痛、胸痛、失眠等。

十五、脾虚湿盛: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聚,引起各种疾病,如脾虚泄泻、痰饮、水肿等。

十六、肾气虚亏:指由于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肾脏功能减退,引起各种疾病,如腰痛、遗精、头晕等。

十七、心脾不交:指由于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心悸、胸闷、腹泻等。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1。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一、《黄帝内经》原文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二、对原文的理解
膹(fèn):同贲,指气逆喘急,即呼吸急促、喘息困难的症状。

郁:拂郁,指胸部胀闷,即胸部感到满闷不适的症状。

合起来,“诸气膹郁”描述的是一系列与气机不畅、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相关的病证。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这句话的意思是,多种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气机方面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可以归结为肺脏的病变。

这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且通过宣发和肃降两个功能来调节全身的气机。

当肺脏功能失常时,首先会影响到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与气机不畅相关的病证。

三、中医理论解释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气体的更新。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至体表、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同时也有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

此外,肺还通过肃降作用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轻清部分,向下向内布散至其他脏腑。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人人讲病机,却少有人知道病机是个啥。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1980年代,先师陈功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病机十九条”的规则性》,揭示了“病机十九条”的本义。

至今,说读懂了的寥寥无几。

想必是茶壶装饺子,语言表达的不到位。

笔者试着再重新编排一下语言,看能不能表达得清晰明了一些。

为什么这么劳神费力呢?因为它太过重要了,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读不懂“病机十九条”,也就不知病机。

病机十九条出处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摘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