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病机十九条记忆与释义

合集下载

关于《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理解

关于《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理解

关于《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理解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我们都在说发生了疾病之后要先找到原因,然后就可以对因治疗,说的就是《黄帝内经》所阐述的“病机十九条”的内容了。

找准疾病发生的机理即病机,对症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困扰,而且同时也是体现中医医生治疗疾病的能力高低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黄帝内经》阐述的病机十九条有哪些内容呢?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其中的含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fen)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mao)瘛(chi),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我们将这十九条病机按照五脏六腑病机、上下病机、六淫病机进行一个分类并进行详细解释。

1.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气病多化风。

肝主藏血,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有病变则木失滋养,伤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则见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功能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故筋脉拘急,肢体蜷缩,关节屈伸不利。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故气之为病,首责于肺。

肺病宣降失常,气壅郁于胸或上逆,则见呼吸喘息,胸中窒闷,痞塞不通。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则见脘腹胀满,四肢浮肿。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疡,包括痈、疽、疔、疖、丹毒等,肿痛是其主要症状。

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

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

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原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病机十九条学习资料(原文、译文及生僻字注音)

病机十九条学习资料(原文、译文及生僻字注音)

病机十九条学习资料(原文、译文及生僻字注音)帝曰:愿闻病机何如?——黄帝说:希望听您说说病机是什么。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晕,都属于肝。

注:掉:抽动;眩:眩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

注:收引:指痉挛、拘急。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

注:膹:(fen4)胀满、气喘;郁:郁积。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肿胀满,都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注:瞀(mao4)指目眩眼花、心绪烦乱;瘈:(chi4)抽搐之意。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是疼痛、搔痒、疮疡,都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

注:厥:逆也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是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

注:痿:指痿弱无力。

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都属于火。

注:禁:指牙关紧闭;鼓:鼓颔;栗:战栗。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

注:痉:指痉病,如身热、足寒、颈项强急、头热、面赤、头摇动、背反张等。

项:脖子后为项,前为颈。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

注:暴:指突然发作。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凡是病而有声如肠鸣,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

注:胕肿:即浮肿。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水液浑浊,都属于热。

注:转:指转筋;反戾:即拘挛。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凡是排出的水液感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一、《黄帝内经》原文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二、对原文的理解
膹(fèn):同贲,指气逆喘急,即呼吸急促、喘息困难的症状。

郁:拂郁,指胸部胀闷,即胸部感到满闷不适的症状。

合起来,“诸气膹郁”描述的是一系列与气机不畅、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相关的病证。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这句话的意思是,多种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气机方面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可以归结为肺脏的病变。

这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且通过宣发和肃降两个功能来调节全身的气机。

当肺脏功能失常时,首先会影响到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与气机不畅相关的病证。

三、中医理论解释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气体的更新。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至体表、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同时也有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

此外,肺还通过肃降作用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轻清部分,向下向内布散至其他脏腑。

【转载】[转载]病机十九条浅释

【转载】[转载]病机十九条浅释

【转载】[转载]病机十九条浅释《内经·至真要大论》篇讲述了著名的病机十九条.是以六淫及五脏分类疾病的病机和鉴别诊断的经验,对辨证施治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现结合自己愚见分别浅释介绍,供讨论学习参考。

为便于理解打乱原来顺序分别以六淫、五脏逐条简述:(一)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一般病人有热昏闷,视力不清,烦闷不悦,及肢体抽搐等症状时,病机为火。

(二)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病人闭口不开,哆嗦,面颊振动,口齿叩击,腮部肌肉跳动寒战时,还有神识衰弱而心无所主,思维难以集中专一和健忘,神识恍惚等症状时,因热扰神明而丧神守者,病机为火。

为何寒战属于火呢?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一方盛极,而壅郁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不能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之复杂的症状。

临床诊断时应结合脉象、舌色等全面判断,避免假象而误诊。

(三)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气机升降为脏腑的正常功能。

如胃气下降,肺气宣降,该降不降反而上冲是为逆。

胃气上逆就呕、吐、呃逆、暖气;肺气上逆就咳嗽。

血随气行,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也有之。

病机属火。

(四)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病人手足乱动不安静,行为举止失常,一丝不挂不避羞耻奔走在街上,用狂而越过生活常规的底线者,呼喊乱骂,有的自伤,伤人,俗称疯病,病机为火。

还有《伤寒论》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用桃仁承气汤。

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煎服。

蓄血发狂也用此方。

(五)诸痛肤肿,疼痛惊骇,皆属于火因热盛于内,水随火溢,肢体出现浮肿。

由于酸疼,常心神不宁,易惊恐等症状。

病机为火。

(六)诸胀腹大,皆属于火一般指肚子鼓胀。

病机为热。

李东垣认为热胀少,寒胀多。

此话可信。

如肝硬化腹水、尿路结石小便不通的腹水、子宫肌瘤都有腹胀症状。

应注意鉴别诊断。

(七)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如听到肠鸣音有金属声为肠痉挛,病机为寒。

叩诊如鼓音多为气体充满肠道也为寒。

因气遇热可化为水,肠里的气化不成水是热不足。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记忆法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记忆法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记忆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要求我们: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每一个为医者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现在背下了,过几天又记不起来,我的记忆方法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归纳起来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注:1.关于数字十九:“关以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

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遂上鱼为溢,此阴乘之脉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为覆,此阳乘之脉也。

”这里的九分和一寸乃是关键的数字,其和为19,这个19干系重大,围棋棋盘,号称【纵横十九道】,【十九】这个数字,简称曰【章】,前九为阳应洛,后十为阴,应河,也即内河图外洛书结构。

实际上寸关尺三部,诊断时,用三指按之。

三指并排,共计一寸九分长度。

前九分为寸,后一寸(十分)为尺,中间即是关,关不占尺寸,也对应脐的位置(手厥阴心包经,有穴名【内关】手少阳三焦经,有穴名【外关】)。

常人前九分外延而浮,应天;后十分外延为沉,应地,以关为界恰好构成阴阳两部分野,由此而定太过不及种种病态,若为训练产物,实际上与驻波之奔机逗节有关,对应水平的进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痉项强(jiang),皆属于湿
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5条
诸热瞀(mao)瘛(chi),皆属于火(心)
【瞀:眩晕、郁闷、昏迷、视物模糊昏花】
【瘛:手指筋脉拘急抽搐】
神志昏蒙、抽搐痉挛
都与火邪有关。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慄;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气膹(fen)郁,皆属于肺
【膹:充、冒,喘急上逆】
【郁:痞塞(se)不通】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
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风寒
湿
病机
3条
诸暴强(qiang)直,皆属于风
【暴:突然发生】
凡突然发生筋脉挛急、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因风性善动,亦有内外之风,此处当指内风。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里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致项背强直发生。
诸病水液,澄(cheng)澈清冷,皆属于寒
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冷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因寒性凝滞,易伤阳气而生清冷收缩,亦有内外之分,此处多指内寒。由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唾液较多,恶心呕吐,小便清冷,五更泄泻。也有外感寒邪而致喷嚏流泪,或寒疽而脓液清稀等。
上下
病机
2条
诸痿喘(chuan)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胀满如鼓、肠鸣有声
诸转反戾(li),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戾:通"捩"。扭转,屈曲】
转筋反张、小便浑浊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呕吐泛酸、急泄下坠之证
《内经》-病机十九条记忆及解析------【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脏病机5条源自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振)掉,(震动)摇摆】
【掉,摇也。--东汉·许慎《说文》】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禁鼓慄(li),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慄”同“栗”
口噤鼓颔、战慄失神
诸病腑(fu)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腑:通“跗”,脚上、足背】
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气逆咳喘、呕吐上冲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烦躁狂妄、精神失常

病机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腹部胀满、大而拒按
都与热邪有关。由于脾胃损伤,肝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邪热炽盛,筋脉失养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急泄下坠等。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证,当予明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