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考点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方程式:2.注意事项:①用的是直流电,通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②正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气体的体积比是,质量比是。
③正极的气体检验方法是:;负极气体用点燃的方法,现象是。
3.电解水实验说明:①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水是由组成。
4. 氢气的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火,发出尖锐爆呜声,表示氢气不纯。
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反应原理:考点二:水资源1.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消毒(除消毒是化学变化其余都为物理变化)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也可消除异味。
(明矾是利用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把小颗粒吸附形成大的颗粒沉降下来;活性炭疏松多孔,把杂质异味颗粒吸附到自己体内)都是变化。
沉淀:水中不溶性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的过程。
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操作为:一贴,二低,三靠。
煮沸:将冷水烧开,能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消毒:利用化学反应杀死水中微生物2.硬水和软水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试剂鉴别方法:硬水的软化的方法:3.水资源保护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任意倾倒。
爱护水资源的方法:一要节约用水,二要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1.物质2.化合物和单质的比较定义实例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考点四:分子和原子1.分子:最小粒子;原子:最小微粒。
2.区别: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分子的特点:①②③4.从微观角度观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第四单元考点一:原子和离子1.原子结构(画出10,11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结构的规律①决定原子种类。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基本性质是: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它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水蒸发和水结冰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因而属于物理变化,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水分子发生改变,原子没有变。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3、分子、原子是微观粒子,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讨论分子的构成时,所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可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
如:汞、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它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它的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它的原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
如:冰水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液态空气、净化后的空气、海水、雪碧饮料、矿泉水、汽水、糖水、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医用酒精……5、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和中子(中子不带电)构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这样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注意: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核中无中子)6、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为Ar)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它只是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kg)×1/127、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初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精华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这些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2、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的实质,都是粒子间的间隔的变化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课题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组成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4C:4个碳原子2Ar:2个氩原子4、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只具有宏观含义5、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五位:氧、碳、氢、氮、钙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课题四、离子1、元素周期表①行为周期(七个),列为族(主族、副族)②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③电子排布的规律:a、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b、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④元素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精选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精选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知识点三:水的组成(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2) 实验装置(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
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1) 物理性质: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³,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 化学性质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识点五:氢气简介(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前言初中化学第三单元主要涵盖了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式以及原子结构等重要知识点。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化学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化学式–化学式用于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式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分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数目,离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比例。
3.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4.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
5.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6.原子外层电子–原子外层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外层电子数目和元素的周期表分组有关。
结尾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了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原子结构等基础概念。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这也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一.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 色 味的透明液体。
在101 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 ,沸点是 。
1.电解水实验:(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它是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 ,它是 。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反应方程式: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4.氢气(1)氢气是一种 色、 臭、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 ,燃烧产物是水(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物质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氧气。
练习题1、按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① 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 ②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③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2、请你用实验鉴别蒸馏水与自来水,按照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填表:3.现有下列物质:a.氧气b.河水c.液化空气d.铜e.氢气f.镁粉g.过氧化氢。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4.电解水的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2:1,但实际值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5.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
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填序号)。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质量为中子的1.007倍,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的1/1836.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由能级和轨道组成。
能级越高,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越远。
轨道则是电子在能级上的运动轨迹。
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
二、原子的性质⒈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的序号。
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⒊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层结构。
原子通过失去、获得或共享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形成分子。
三、原子的应用原子在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核能发电、同位素标记、放射性医学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课题1 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组成,其中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类比其他物质)2.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无法保持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无法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随着温度升高间隔增大,降温则缩小。
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3.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

会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那么书写化学式即可。
记忆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采纳口诀: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钙镁钡锌氧
三价铝,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假如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那么一般只有微观意义。
看到一种元素的名称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符号,看到一种元素符号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名称。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不是混合物。不要把化合物当作混合物。
元素影响人体安康,在人体内哪种元素的含量过多或缺,都不利于身体的安康,所以要合理膳食,均衡养分,不要偏食,不要挑食
2、驾驭技巧学习化学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要留意总结一些学习技巧,比方大家在记忆化学元素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顺口溜或者口诀歌记忆,记化学反响方程式的时候可以留意总结酸碱盐反响的规律等等。
另外大家还应当高度重视化学试验,化学试验许多细微环节都可能是考试的考点,只有将这些小细微环节都留意到,考试的时候才可能得高分。
依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状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
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问导学
在对元素的理解中,必须要强调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从而体会到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表达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表达水的化学性质,在表达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行再分的,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表达水的化学性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微粒构成物质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 、原子 、离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氧气由 氧分子 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金刚石、石墨由 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
3.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正 电荷. (1)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 电荷.
(2)核电荷数= 质子数 = 电子数 = 原子序数
(3)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4.结构示意图
项目
特点 原因
例(填序号)
原子结构 不带电
核电荷数 = 电子数
A 离子结构
阳 带 正 电 核电荷数 > 电子数 B 阴
带 负 电 核电荷数 < 电子数
C
5.水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理由是水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理由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氧分子。
6.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7.元素的种类由 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核内 质子数和中子数 之和来决定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前四位是氧、硅、铝、铁。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2.
分子
原子
离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 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9.物质分类(混合物) 金属单质:Mg、Zn、Fe、Cu (单质) 非金属单质:O2、N2、S、P、H2
稀有气体单质:He、Ne、Ar
氧化物
酸
(纯净物) (化合物) 碱
盐
依据物质
种类不同
依据元素的种类不同
10“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是B、C,表示化合物的是D,表示单质的是A。
11.符号和数字表示含义
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Fe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单质。
2H 两个氢原子、 2H+两个氢离子
Mg2+ 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2.下表中的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最高、最低化合价。
原子序数与原子的质子数在数值上相等。
请帮助他再找出两条规律:
①同一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②同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③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④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A B C D
1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
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是: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3
B .该元素的符号 Al
C .该元素名称 铝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14.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列举出2种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O 2 、 H 2 ,化合物的化学式H 2O 、C O 2 。
(2)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
”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分子很小。
(3)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按右图实验,
烧杯A
烧杯B
烧杯C
现象 溶液变红 无变化
无变化
原因 浓氨水有挥发性,
分子不停运动
酚酞难挥发
作用: 作对比
(4)酒精跟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
等质量的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体积不同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
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 增大 遇冷 缩小 的缘故。
15.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糖块怎么没有了?分子不停地运动。
(2)刚加糖时,液面上升;
糖溶解后,液面为何降低?分子间有间隔 16.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的联系 17.氧元素和硫元素是不同元素,原因是质子数不同。
氧元素的原子和硫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水蒸气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原因是分子相同。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不同。
种类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在化学反应中
小结
金属元素 < 4 易 失 电子,形成 阳 离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
子数。
非金属元素 > 4
易 得 电子,形成 阴 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8 (氦为2个) 稳定
13 Al 铝 26.98
18.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证明蜡烛的组成: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原因: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蜡烛不一定含氧元素。
19.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试判断碳酸的组成:一定含有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原因: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20.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在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的是(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宏观)元素种类。
一定变化的是(微观)分子种类、(宏观)物质种类。
可能变化的是分子数目、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