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兰花 季明阅读附答案
一盆兰花阅读答案

⼀盆兰花陈灿富 单位年轻的男男⼥⼥,经常到阿京的⽼屋聚会。
并⾮只因为阿京是顶头上司,他们说阿京喜爱花卉,与这样的领导交往有意思。
年轻⼈中有个叫阿让的,阿京对他的印象相当不错。
周末,阿让驾驶摩托车送来⼀盆兰花。
这盆兰花属名贵的⼀类。
阿京直接说:“拿回去!你知道我的性格的吧?” 阿让解释:“我⼀个⽼同学送的,我家⾥没有地⽅摆放,我想到了你的花园……”阿京再次品评着兰花:“⽼同学送你的贵重礼物,我怎么可能收下?” 阿让疑惑地说:“不会吧,这也算贵重礼物?我⽼同学的花卉场有不少哩。
”阿京态度坚决:“阿让,不是我不信任你。
我收下了,从此以后摆脱不了嫌疑。
” 阿让为难:“这……我不可能退回去吧?”他反复打量⼩花园⼏眼,“兰花暂时放在花园这⼉,⾏吗?”阿京犹豫稍许:“这……你将来有机会给我拿回去呵!” 阿让感激:“谢谢领导!要你替我这盆兰花操⼼了。
” 阿京爱花,浇⽔、杀⾍、剪枝、施肥,阿京下⾜了功夫。
兰花,越发显出了⾼贵与绮丽。
半年后,阿京提拔阿让担任办公室主任。
过了⼀段⽇⼦,单位却有些⼈反映说阿让性情变了,还说阿京之所以如此重⽤阿让,是阿让送了阿京⼀盆名贵兰花。
阿京拍案⼤怒:“把我阿京扯到哪⼉去了?!”冷静下来后,阿京始终觉得阿让是个办实事的⼈才,就找了阿让谈话。
阿京叹了⼝⽓说:“阿让,你赶紧将兰花搬⾛,毕竟这兰花仍在我家中的花园呵!” 阿让笑容可掬:“领导,嘴长在⼈家脸上呢,由他们说去……我家⾥地⽅窄⼩,过些时候我⼀定搬⾛!” ⼀年了,兰花依然留在阿京的花园⾥⾯。
阿京终于退休了。
次⽇⼀⼤早,阿让出现在阿京的⽼屋门前,恭敬有加:“我……我家刚刚搬了新居,有地⽅了,我想这兰花……” 其实,阿京对这盆兰花已有了深厚感情,很是不舍。
但他的脸上仍保持着微笑:“应该应该!”兰花被搬⾛了,阿京⼼⾥空荡荡的。
这天,接任阿京职位的年轻领导,给阿京来了电话,请⽼领导到他家⼀叙。
阿京知道这年轻⼈很务实,⾃然乐意。
阿京⾛近新领导楼下,恰好看见对⽅将⼀盆花扔向垃圾堆。
2020年厦门市华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厦门市华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州水恋褚水敖温州境内的名山胜水,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不风流倜傥。
这些山水,我邀游多次,每一次都增添新的喜爱。
不过如果有人问起:温州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倾向温州的水。
是怎样多姿多彩的温州之水呢?举其大端,首先想到的是素有“中国山水画摇篮”之称的永嘉楠溪江,其次是天下瀑布中我认为最有层次感的文成百丈漈;再次,是小得不能再小却美得不能再美的仙岩梅雨潭;还有一处,则是立在洞头望海楼上望见的联结着群岛的海水。
经常梦魂萦绕的楠溪江,我到过多少回了。
每一回,总是在江上或江畔流连忘返;每一回,总有新的感触,新的领悟。
最近到楠溪江,热情的主人要陪我们乘着竹筏漂流。
既是漂流,就贴得江水很近很近。
我的心帆便鼓胀起来,随着竹筏的行进,心帆也行进得特别欢畅惬意。
这欢畅惬意是由惊讶而引起的。
我特别惊讶于江水的无比清冽。
清晰得见得到江底是不用说了,江底那形态不一极为可爱的卵石,那嫩绿异常随水飘曳的水草,自然历历可数。
这江水之清,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清润,清朗,清新,清丽,清婉……怎么形容,也难以表明对这绝清之水的喜爱啊!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
楠溪江的清水激起的是我心头浓浓的情,而文成的百丈漈,那秋阳下闪着银光的飞瀑,则足牵动我肺腑深深的理了。
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百大海的石级拾级而上。
在一阵汗水淋漓,饱览全景之后,我脑子里掠过一个念头:我见过天底下的瀑布不少,可谓声势不同,各有千秋。
但几曾见过百丈漈这样的瀑布啊!且不说百丈漈和大地上的大小瀑布有共性,比如都是飞流直下,气势宏伟,让人一晤面便有惊心动魄之感:就论个性吧,百丈漈可谓独领风骚,与众不同,别的瀑布可能气象万千,却常常没有层次,都是单一的,即一片瀑布直泻到底。
季明《一盆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盆兰花季明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
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
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
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
①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
一盆兰花阅读题答案(2)

⼀盆兰花阅读题答案(2) 《槐花》阅读原⽂ 季羡林 ①⾃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出门向西⾛,总是清⾹飘拂,溢满⿐官。
抬眼⼀看,在流满了绿⽔的荷塘岸边,在⾼⾼低低的⼟⼭上⾯,就能看到成⽚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直开到⾼空,让我⽴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是⾮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位印度朋友参观北⼤校园。
⾛到槐花树下,他猛然⽤⿐⼦吸了吸⽓,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圆。
我从前曾看到⼀幅印度⼈画的⼈像,为了夸⼤印度⼈眼睛之⼤,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
这⼀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位印度朋友瞪⼤了的眼睛扩张到了⾯孔以外来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多得很。
”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次见到它,⾮常陌⽣,⼜似曾相识。
我在它⾝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云天的⽊棉树时,也曾⼤为惊诧。
碗⼝⼤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棉花。
”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到处都有。
” 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
我的眼睛瞪得多⼤,我⾃⼰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个⼈)瞪⼤眼睛了。
在⽇常⽣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2019-2020学年嘉兴市秀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嘉兴市秀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家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虽有学术担当,也不乏人文情怀,却没有科学精神。
比如,理学家们将“天地”解释为尊卑等级关系,宇宙万物也都有尊卑等级,如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羊羔跪乳等都反映尊卑等级,然后依据“天人合一”论证三纲五常符合“自然之理”。
这种缺失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了“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
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古代文明却从鼎盛走向衰落。
在应对民族内争或外敌入侵方面,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与时俱进、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的欲望、能力和进程都受到四书之学的严重抑制。
当西欧的精英们致力于创新文化、发展科学、变革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却把“为往圣继绝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当作“为万世开太平”的灵丹妙药,大大延误了中国的发展。
当下,有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怀有余、科学素养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证据,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逻辑上经不起分析,至于历史逻辑、辩证逻辑就更谈不上了。
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素养,一些观点明显简单化,一些观点甚至可以说有害无益。
可见,缺失科学素养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多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和学校一直强调人文情怀的培养、道德的培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只是强调道德教育、国学教育,而没有把培养科学素养摆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那就会出现很多偏差。
就立人而言,立德无疑是最重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德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德。
科学素养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
2019-2020学年茂名市电白县东城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茂名市电白县东城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赖一条邮路陈忠实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
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
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
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
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
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
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
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
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
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
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糨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导语】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
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
机会只不外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
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机会,而高考就是你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个机会。
逍遥右脑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忙!【一】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长期以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的立场比力一致,而中、俄的立场往往。
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与交流,就能达到双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存,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老少无欺,。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不雅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不约而同一诺千金莫衷一是B.不约而同出言如山各不相谋C.不约而同出言如山各不相谋D.不约而同一诺千金莫衷一是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大运河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
▲,▲。
▲,▲。
①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②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发灵感,启迪心智并指引未来③这是中国人用了2500年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不雅④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穿,支流多到难以估计⑤中国大运河还包罗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⑥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看到无数智慧、勇气、决心,还有温情。
A.③①④②⑤⑥B.④③①⑤⑥②C.③④①⑤⑥②D.④①③②⑤⑥4.下列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拙作奉上,望哂笑之余,不惜赐教。
B.近悉教躬违和,*特此致候。
C.阁下拜候寒舍,我深感荣幸。
D.此事我须权衡利弊,方可作出钧裁。
5.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2020-2021学年昌吉州回民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昌吉州回民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巷韦名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
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
1960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1960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
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
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
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
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
“大家听我的。
”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夭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
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后晌午,挑担人来了。
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
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
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
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
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
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
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
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
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
①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
②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
③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④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
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
⑤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⑥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
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
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
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
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11.(1)答案: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给分。
(A李致宁送给老安画,不是为了酬谢,应是感谢;C年轻人认为老安是被人家骗了,不是惋惜兰花没有卖到好价钱;E兰花不是线索,作者也不是为了讽刺老安咎由自取)
(2)答案: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性格形成的原因;为下文展开关于兰花的故事作了铺垫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环境之静、喜好之雅与后文唯钱之俗对比强烈。
(每点2分,3点6分)(3)答案: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又财迷心窍的农民形象。
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2分)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2分)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
(2分)
(4)答案:作者如此安排,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1分)①②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③④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对画家的愤怒,⑤⑥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3分)二是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2分)三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