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知我者,二三子什么意思
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

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导读: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

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就,此时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中的典故。
《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
古诗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翻译赏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前言】《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手,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已经四年。
全词在一个个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表达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浊酒。
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引《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卫风·氓》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卫风·氓》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涉淇,⾄于顿丘。
匪我愆期,⼦⽆良媒。
将⼦⽆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
尔⼘尔筮,体⽆咎⾔。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 ⽆知农家⼩伙⼦,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媒⼈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墙,⾯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忧伤泪千⾏。
情郎忽从复关来,⼜说⼜笑喜洋洋。
你去⼘卦问吉祥,卦象吉祥⼼欢畅。
赶着你的车⼦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情太痴。
男⼈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若是恋男⼦,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落下了,⼜枯⼜黄任飘零。
⾃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淋淋。
我做妻⼦没差错,是你*刁缺德⾏。
做⼈标准你全⽆,三⼼⼆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忙外⾮⼀朝。
你的⽬的⼀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来想⼀想,独⾃黯然把泪抛。
⽩头偕⽼当年誓,如今未⽼⽣怨愁。
淇⽔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盟⼜海誓,哪料反⽬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注释 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实的样⼦。
2、布:货币。
⼀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的住地。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翻译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翻译: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
原句: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翻译:春季,曹操下令说:“从前,孟公绰做晋国赵、魏两家贵族的家臣首领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的职务。
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使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
作品出处简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经典诗句】“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贺新郎》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全词翻译赏析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当世能理解我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了![出自]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此“邑中园亭”,当指作者游历过的境内亭园。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期思山上。
稼轩慕渊明,渊明有《停云》诗四章,其序云:“停云,思亲友也。
”稼轩意在套用其旨,抒发对亲友的怀念。
“甚矣吾率矣”:用典出自于〖论语-述而-第七〗: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甚矣:到极点了。
甚:极。
不复:不再。
周公:姓姬,名旦,鲁国的始祖。
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
孔子崇拜的圣人。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问何物能令公喜:经查考是源于〖晋书-列传第三十七-温峤-郗鉴(子?/?子超/?弟昙/鉴叔父隆)〗: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
温迁大司马,又转为参军。
温英气高迈,罕有所推,与超言,常谓不能测,遂倾意礼待。
超亦深自结纳。
时王?为温主簿,亦为温所重。
府中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辛弃疾宋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宋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译文及鉴赏《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
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láo):浊酒。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原文、赏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原文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知我者,二三子什么意思
知我者,二三子什么意思?
当世能理解我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了!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落职闲居江西农村时的作品,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瓢泉跟带湖一样,这里青山秀水,茂林修竹,词人在这里过着沉寂的日子。
这首词前的小序能帮助我们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东晋诗人陶渊明历经十多年仕途生涯,始终不愿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
他曾写过一首《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诗前有序:“停云,思亲友也。
”辛弃疾“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成此篇,反映了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境和对时局的深刻怨
恨。
词的上片叙述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
词一开篇即引经用典:“甚矣吾衰矣。
”出自《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孔子当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但四处碰壁。
他的恢复周礼的理想一直到老也未实现,故而孔子发出如此浩叹,感叹年老身衰,时不我与,壮志成空。
词人引用了前一句,但也含有后一句的意思。
在平静的叙述中隐含极深怨愤和无限感慨。
接下来“怅”字领贯以下三句:“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其实令词人最感怅然最觉遗憾的是抗金复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
到了此特定的时刻,一直萦怀的忧愤情感在面对白云青山时便骤然一起涌现:平生猛志常在,如今身体老去,知交零落,白发空垂,莫可奈何!当年少日,铁马渡江,而“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西江月》),而今事业无成,平生交游所剩无几,不免因而生恨。
其中一句又化用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辛增一“空”字,则青出于蓝。
李谓三千丈缘于愁之多;辛则言愁有何用,我一生都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一切于我都成泡影都成空幻了,故而“一笑人间万事”。
悲愤中含有无限苍凉意。
这里“空”、“笑”二字突出强调了词人内心对时局的极深的怨恨,流露出强烈的孤独感无奈感。
接着词人用一设问句“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结束上片。
表面上看,辛氏
这里好像笔锋转向:要寄情山水,亲近大自然;忘却人间万事,忘却心中的烦忧怨愤。
而实质上,这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更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感怨愤感无奈感。
词人这样说,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