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题综合分类解析经典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经典计算题》解题方法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经典计算题》解题方法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经典计算题》解题方法分类总结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锂B.钠C.钾D.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计算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计算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综合计算题(一)1.(18某某)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1)46.7%t。

【解析】(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2)设理论上需要氮气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3460x6tx tt。

2.(18某某)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5OH+3O2。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答案】(1).506g(2).20【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设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 C2H5OH +3O28846968gxx=506g(2)968g÷48.4g=20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g;(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18某某)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__克.(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1)50(2)3.8%【解析】(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

100g×5%=(100g-x)×10%x=50g;(2)根据图像可知,当a为80g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计算题的综合题分类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计算题的综合题分类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小新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

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__________g.【答案】10.6 4% 120【解析】【分析】【详解】(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53%=10.6 g(2)解: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Na CO+Ca(OH)=CaCO+2NaOH23231068010.6g x106/10.6g=80/x 解得x=8 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8g/200g×100%=4%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200g ×4%=(200g-X) ×10%X=120g2.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4.0g-3.7g=0.3g(3)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生成的碳酸氢钙的质量为n()CaCO+H O+CO=Ca HCO32232100441625.3g m n10044162==5.3g m nm=2.332g n= 8.586g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586g100% 4.2% 4g+2.2g+2.332g+200g⨯≈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原因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3.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

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5.00g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8g沉淀。

化学常见计算题解析

化学常见计算题解析

化学常见计算题解析在化学学习中,计算题是一种常见的练习方式,通过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应用和掌握化学的各种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化学中常见的计算题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摩尔计算题在化学中,摩尔是一个重要的计量单位,用于表示物质的量。

摩尔计算题是指通过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和相关数据,计算物质的摩尔数、质量、体积等。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解析摩尔计算题:题目:已知氧化铁(III)的摩尔质量为159.69 g/mol,某个样品中含有0.3 mol的氧化铁(III),求该样品中氧化铁(III)的质量。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我们知道氧化铁(III)的摩尔质量为159.69 g/mol,样品中含有0.3 mol的氧化铁(III)。

要求质量,我们可以使用摩尔质量和摩尔数的关系进行计算。

质量 = 摩尔质量 ×摩尔数= 159.69 g/mol × 0.3 mol= 47.907 g所以,该样品中氧化铁(III)的质量为47.907 g。

二、溶液浓度计算题溶液浓度计算题是指通过给定溶液的容积和溶质的质量、摩尔数等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解析溶液浓度计算题:题目:已知某溶液中含有25 g NaCl,溶液总体积为500 mL,求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我们知道溶质NaCl的质量为25 g,溶液总体积为500 mL。

要求摩尔浓度,我们需要将溶液中的质量转换为摩尔数,然后除以体积。

首先,将NaCl的质量转换为摩尔数。

摩尔数 = 质量 / 摩尔质量= 25 g / 58.44 g/mol(NaCl的摩尔质量)= 0.428 mol然后,将摩尔数除以溶液总体积。

摩尔浓度 = 摩尔数 / 体积= 0.428 mol / 500 mL= 0.856 mol/L所以,该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856 mol/L。

三、气体计算题气体计算题是指通过给定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力等数据,计算气体的摩尔数、质量等。

(化学)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项习题及答案分析及分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向 13. 6g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淆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以下图。

计算:(1)固体混淆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巧完整反响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准至 0.1%)【答案】( 1) 10. 6 克( 2 )10%(3) 17.9%【分析】试题剖析:设固体混淆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y,反响生成NaCl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的质量为 z。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1062×.365 2×.58544x y z.4 4g得x=10. 6 克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恰巧完整反响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考点: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2.取24g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淆物,加136g水完整溶解后,再迟缓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和水的混淆物) 至恰巧完整反响,过滤获得4g 积淀和10% 的氢氧化钠溶液. 试计算反响中应加入石灰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答案】73.6g【分析】【详解】设: 2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Ca(OH)2 + Na2 CO3=CaCO310610080x4g y+ 2NaOHx= 4.24 g y = 3.2 g .获得的 10%NaOH 溶液的质量为 (24 g –4.24 g + 3.2 g) ÷10% = 229.6 g 加入石灰乳的质量为 229.6 g + 4 g - 136 g -24 g = 73.6 g答:应加入石灰乳的质量是73.6 g。

3.为测定某同样品中含杂质的含量,并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镁溶液。

进行以下实验:把 100g 的稀盐酸加入到 20g 含杂质的 MgCO3和 MgCl2的样品粉末中 (杂质即不溶于水,也不睦盐酸反响 ),完整反响后获得中性溶液,其操作过程如图。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1.6g B.3.2g C.6.4g D.12.8g【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依据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氧气的质量,依据钙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设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x=3.2g故选:B。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则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正确;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7C.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D.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3C+4NH3高温,催化剂2N2+3CH4。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已变,故A错误;B、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3∶4×17= 9∶17,故B错误;C、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的 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故D正确。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尿素CO(NH₂)₂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尿素的化学式为 CO(NH₂)₂,其中氮原子个数为 2。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12 + 16 +(14 + 1×2)×2 = 60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60×100% ≈ 467%解析: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用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再除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后乘以100%。

在尿素中,明确氮原子的个数以及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按照公式准确计算即可。

2、已知氧化铁(Fe₂O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求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铁原子个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氧化铁中,铁原子个数为 2,氧原子个数为 3。

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56×2)∶(16×3)= 7∶3解析: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同样要依据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

先分别算出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然后相比得出质量比。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加热分解 63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答案: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x。

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316 3263g x316 / 63g = 32 / xx = 064g解析:首先写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高锰酸钾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设出未知量氧气的质量为 x,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

2、实验室用 10g 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二氧化碳?答案: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综合化学计算典型例题评析

综合化学计算典型例题评析

综合化学计算典型例题评析【知识点睛】1. 选用化学反应进行关于混合物的计算,在近十年高考的最后一题或倒数第二题中出现的频率高达50%。

解有关混合物问题计算的关键是:①根据涉及的化学反应,找出关系列联立方程确定未知数,或根据已知条件直接确定一个或若干个未知数,然后逐一解决;②设未知数时,一般设组分的“物质的量”,因为这样“设”,找关系方便;解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关键是建立“关系式”,而关系式的建立,是基于熟练掌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将多步反应中始态物质和终态物质间建立关系。

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①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②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③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3. 有关混合物过量的计算,要注意由于反应物量的不同,从而导致产物不同,反应方程式也不同。

推算时不能仅用一种反应方程式考虑问题。

4. 计算确定某种盐的化学式时,要注意题中图像提供的隐藏的已知条件,挖掘出反应中需要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之间是否存在差量,以防导致分析判断失误。

5. 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熟悉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求出相关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防止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列比例式计算时相关物质上下单位不统一造成错误。

注意解题规范,合理使用单位和有效数字。

6. 进行混合物过量计算时,判断哪种物质过量是解题的关键,抓住不足量物质进行计算,找出质量关系和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守恒关系,列出多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必要时将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防止不分析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直接乱用数据进行计算。

7. 对于具有新信息的化学计算题,注意克服陌生感而带来的恐惧心理,细心找出各种有用物质对应的数量变化关系进行计算。

高考化学计算的发展新趋势在于从诸多量中找出有用的数据来计算某个量,并进行可能组合的分析,以及缺量分析,需要补足哪些量才能进行计算等,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题综合分类解析经典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探索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NH2+CO2+X=NH4HCO3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③2NaHCO3Na2CO3+H2O+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工业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取55g工业纯碱,向其中加入269.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求:①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答案】H2O 将混合物加热 96.4% 20%【解析】【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可知, X的化学式为H2O。

(2)NaHCO3在加热的情况下可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用将混合物加热的方法。

(3)根据题意可知: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已知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为①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1、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钠的质量关系,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进一步求出其质量分数。

2、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与氯化钠的质量关系,求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结合样品质量求出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具体过程如下:解:设①55g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②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22gx=53g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y=58.5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答:①工业纯碱中碳酸的质量分数为96.4%。

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某化学学习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步骤1:取1片胃药研碎放入锥形瓶中,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 溶液; 步骤2:配制100g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步骤3:取步骤1中的溶液20g 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加上述稀盐酸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 ,当pH 等于7时恰好反应,消耗稀盐酸10g (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NaHCO 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用18.25%的浓盐酸配制100g0.365%的稀盐酸需加水_____mL(3)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NaHCO 3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_____ 【答案】1:4 98 0.42g 【解析】 【详解】(1)NaHCO 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

(2)设用18.2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 , 100g×0.365%=x ×18.25%,得x=2g 。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2g=98g ,即98mL 水。

(3)设每片胃药中NaHCO 3的质量为y ,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8436.5x 10g 0.365%58436.5=x 10g 0.365%5x=0.42g⨯⨯↑答:每片胃药中NaHCO 3的质量为0.42g 。

3.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 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1)NaOH 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0 65.1 16.0% 【解析】 【分析】(1)根据化学式量为化学式中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所得溶液的质量;(3)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NaOH 的化学式量为23+16+1=40;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0g +20.0g−4.9g =65.1g ; (3)设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 4+2NaOH =Cu (OH )2↓+Na 2SO 4 160 98 x 4.9g160984.9x g= x =8 g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100%16.0%50gg⨯=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0%。

4.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氯化铁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 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 g ,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测得加入NaOH 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2)请按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2.14g NaOH+HCl═NaCl+H2O FeCl3+3NaOH═Fe(OH)3↓+3NaCl 29.2%【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

(2)酸首先要和氢氧化钠反应,当酸反应完后,氯化铁才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FeCl3+3NaOH═Fe(OH)3↓+3NaCl。

(3)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2.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解得y=29.2g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29.2%故答案为:(1)2.14;(2)NaOH+HCl═NaCl+H2O;FeCl3+3NaOH═Fe(OH)3↓+3NaCl;(3)29.2%。

5.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 蓝色沉淀。

请计算:(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80g5%【解析】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80 98 142x 4.9g y80/98=x/4.9g x= 4g142/98=y/4.9g y=7.1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5%=80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80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6.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

① 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 mol。

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③ 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答案】①0.05 ②83.3% ③盐酸的质量分数【解析】① 试题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量之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2.2g÷(44g/moL)=0.05mol设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 mol。

CaCO3+2HCl→CaCl2+H2O+CO2↑1 1x 0.051/ x=1/0.05 x="0.05" mol②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0.05×100)/6×100%="83.3%"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③通过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那么就需要知道盐酸的质量分数。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7.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将94.4g稀盐酸加入到15g石灰石样品中,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用足量的NaOH 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友情提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时间(min)t1t2t3t4t5t6t7t8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g) 1.52 2.53 3.54 4.4 4.4求:(1)最终生成CO2的质量;(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质进行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可以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

【答案】(l)4.4g (2) 66.7% (3)11g【解析】试题分析:(l) 氢氧化钠溶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使质量增加,由于吸收二氧化碳不形成气体或沉淀,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表格可知,最后的时间里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即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 由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求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CaCl2的质量为y。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100 111 44x y 4.4g解得,x=10g则CaCO3的质量分数==66.7%(3) 利用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再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稀释时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解得y="11.1g"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z则有×100%=10%解得,z="11g"答;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66.7% ,所需加水的质量为11g。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利用表格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的化学反应,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表格中的多组数据,找出有用数据,结合方程式中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的质量比进行求解计算,解题要规范。

8.实验室有化学实验考试后留下混有少量食盐的小苏打( NaHCO3)样品。

现称取样品10克,加入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90克,至充分反应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称得剩余溶液质量为96.04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