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一)-散文13教学案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侧重考查对作品思想性的体会,“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侧重考查对作品艺术性的品味。
“重要语句”一般指对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情感态度或脉络层次产生关键性影响的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精辟凝练的语句(如抒情句、议论句),含蓄隐晦的语句(如象征句、比喻句)。
“丰富含意”是指语言的思想内容。
所谓“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指语言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地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特定语句的“词语选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色,进行玩味、欣赏,并能指出其精妙之处和表达上收到的艺术效果等。
须要特别注意的是,从考查的实际情况看,“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指其在文中的动态意义和动态效果,而不是固定的词条意义或者僵化的名词术语。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与“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内涵有别,但高考往往将二者合并到重要语句赏析试题中进行综合考查。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散文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散文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散文文本阅读中的“分析综合”侧重于把握写作思路、归纳文意,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初步赏析及评价。
这是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
“探究“侧重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这三大项在高考散文阅读题中具体体现为以下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2)概括段意或主题;(3)分析文章结构思路;(4)赏析散文的形象;(5)鉴赏作品表达特色;(6)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探究。
纵观这些年高考散文文本的考查,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
其中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难点剖析】一、理解语句内涵1.重要语句的考查角度句子的分析理解是阅读的关键,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设题的热点。
高考对句子的考查有“三考”,一考作用,二考赏析,三考含意。
第三考是重点,其它二考可参阅突破二、三。
文中重要句子主要包括: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重要语句的理解方法理解语句内涵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扣关键,关注句中重要词语;第二,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段中含义;第三,找位置,判定内容或结构作用;第四,析技巧,明了句子的表达效果;第五,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和语言优美在优化探究这本复习书中,核心考点探究把散文分为四个个考点,分别是鉴赏散文的形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和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等。
每一类型下设有知能精要、一题高考真题典例分析和解题方法等三个模块。
学情分析:在上一个专题小说中,句子分析已经出现过。
具体如何去分析也已经基本上有所思路。
本大周第一节课已经系统讲授了散文和小说的区别,虽说学生能够区分文体的不同,但是对于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把握还是不够准确,所以这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是以写情为主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也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法和问答法,揣摩和分析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和作用;2、通过教师的逐段逐段分析,把握文章思路,养成圈圈画画的良好习惯,领悟作者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3、通过启发诱导,感受文章,认识到考点在文题中的体现方式,逐渐消除害怕心理,慢慢养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且敢于动笔答题。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形象的作用;3、分析语段的作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复习散文的形象(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问:散文中,常见形象答:人、事、物、景(二)导出新课——散文各形象常见表现手法景——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人——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物——托物言志——主旨在物人相通处哲理——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二、主题探究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深层含义之别。
句子的基本含义即表层含义,往往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有深层含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
这样的句子须要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三、本课所分析的文章(书本215页)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
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散文鉴赏答题规范复习教案

1.请对……进行探究
2.谈谈你对……的看法
理清文脉+整合提炼+提出独特意见.
关注文本的重点和疑点,文眼和关键句,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作品意蕴和人文精华,合理联想推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P217.2009全二卷8”光与影的对比”指什么筛选本质信息
3.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P232.3”记住回家的路”这一标题的含义
7.景物特点和人物形象
1.简析景物特点
2.简析人物形象
1.景物特征+情感内涵+象征意义
2.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性格特征+形象的社会意义
1.要有理有据,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
2.要有条有理,宜用总分式(或分总式)句群表达.
P218.2009湖北高考4作者为什么着意描写古墙和疏竹
P218.7写大院子
11.修辞手法
1.用了什么修辞
2.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揭示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1.描绘类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作用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2.结构类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作用是强调突出.
3.表达类手法,如设问/反问等,作用是增强语气
P218.2009全二卷4结尾段的修辞手法和好处
12.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使用的手法+内容+效果/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有:联想/想像/烘托/渲染/象征/讽刺/悬念/照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寓褒于贬/寓贬于褒等.要熟悉这些手法的作用.
1. 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预测热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是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其含义是文本中特定的含义B级2017课标全国Ⅱ,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含意也是文本中特定的含意B级2017课标全国Ⅲ,5★★★★★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前者要求考生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特点;后者要求考生从所述具体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品的要旨C级2018天津,18、19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要求考生能从体裁的特点出发,准确把握作者是如何通过谋篇布局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使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并简要阐述这些艺术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C级2016天津,17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考生从语言角度鉴赏作品,体会作品中关键性语句的丰富含意,品评作品语言的艺D级2017课标全国Ⅲ,6★★★★★术表现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考生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语言表达等“角度”以及作品的意义、价值、审美等“层面”切入,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发现作品中再现的本民族的心理倾向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特质F级2018浙江,13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考生回溯作者的创作背景,探究作品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关系,进而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探究作者力图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以及寄寓于作品中的愿景F级2015湖北,18 ★★★☆☆分析解读从文学体裁上看,2018年课标全国卷的三套卷子考查的都是小说,2017年课标全国卷的三套卷子,课标全国卷I考查的是小说,卷Ⅱ、卷Ⅲ考查的是散文,由此来看,近两年的高考对散文阅读的考查偏少。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着茗,一脸的安详和惬意。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节选自寅公《同里的黄昏是一首歌》)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四、理解修辞句
1.知识梳理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努力探求其本义。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句子的修辞手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是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只有探原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实质性的内容。
现场答案:春天的什刹海极美丽。
探究问题:该答案把含意笼统化、表面化了。究其原因,是未理解句子中最关键词语的“浸透”。这个词语很简单,就是“到处都有”的意思,那么“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就说明了春意的无处不在。
探究方法:很多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实际上是对句中关键词语含义的考查。如果不能落实关键词语的含义,那么容易导致句子理解的表面化。因此,一定要把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透,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意。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一)-散文13教学案
科目: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如何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第周
教学目标
1、做题过程中如何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2、审题答题
教学重难点
3、做题过程中如何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主旨句是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即“文眼”。对此,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又要联系主旨,特别注意对感情、观点态度的把握。
六、审题
(1)分析语句含意题主要有下列类型:
①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某句的深刻含意。②谈谈你对某句话意思的理解。③某句,作者为什么这样说?④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解析 分析此句,先要明白它是一个暗喻句。符号是什么?就是记号、标记,村庄成了符号,失去了其本质意义。那么这样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呢?只成了农民们聚居的地方。这样返原探本,答案就出来了。
五、理解主旨句
知识梳理
(2)审题时应注意:
句子含意题的审题一般要审清以下几点:
①位置特点(文头、文尾、段首、段中、段尾),②相邻句,③句中关键词,④句子内部结构,⑤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等)。
上面五个方面是体会时极好的切入点。
答题
(1)原则
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是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从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现场答案:表现了作者对同里老者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利于修身养性的生活的羡慕之情。
探究问题:该答案在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很典型:答题片面,要点不全。究其原因,是对该长句的内部结构未把握清楚。原句有两层:第一层是“虽然……但……”,主语是“陶渊明们”;第二层是后半部分,重点放在“老者”身上。该答案只分析后一层的情感,未注意前一层的情感。
2.演练体悟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七、如何避免分析句子含意题中的表层化、片面化问题
1、阅读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并对“现场,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现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探究方法: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尤其是长句,先对其内部结构层次进行切分,分清有几个层次,然后对应层次分点作答,这是保证答题要点齐全,避免片面化的办法之一。
正确答案:(示例)通过“陶渊明们”与“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态的对比,否定了“陶渊明们”的没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隐隐于林”的生活,赞扬了“同里老人”们梅妻鹤子(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的“大隐隐于市”的悠然人生。
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2)模式
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另外,针对不同的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答法。如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抽象化,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修辞手法等)还原化(或由虚变实),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成几块,分层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