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点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面粉加工设备出现晃动的解决方法

面粉加工设备出现晃动的解决方法

面粉加工设备出现晃动的解决方法
面粉加工设备出现晃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磨面粉机的电动机本身引起的振动,可能是转子动平衡不好,轴承不良、转轴弯曲,或端盖、机座、转子不同轴,或者电动机安装地基不平、安装不到位,紧固件松动等。

也可能是因为传动装置不良,或者是机械负载端传递过来的。

针对这些可能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面粉加工设备晃动的问题:
1. 检查磨面粉机的电动机:如果电动机引起的振动,可能是由于转子动平衡不好、轴承不良、转轴弯曲、端盖、机座、转子不同轴等原因。

需要对电动机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转。

2. 检查传动装置:如果传动装置不良,需要检查传动装置的紧固件是否松动,是否需要更换损坏的零件。

3. 检查机械负载端:如果机械负载端传递过来的振动,需要检查机械负载端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零件。

4. 调整设备螺栓:如果面粉加工设备的振动是因为螺栓松动引起的,需要将设备螺栓拧紧。

5. 维护保养:技术人员需要养成良好的维护保养习惯,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如果无法自行解决问题,应寻求专业工程师的帮助,以免导致设备出现更严重的故障。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力称为机械,简称振动。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

局部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局部振动作业,是指主要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的作业;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

振动的不良的影响及危害 1.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肪博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骨组织、听觉器官等都可能受到损伤。

了解振动病振动病属于职业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

早期表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

主拆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

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奕。

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如何预防振动造成的伤害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生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6、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7、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8、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9、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体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10、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静力作业成分;11、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解析

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解析

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解析【摘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发生工件变形问题,将会降低产品的成品率,影响到企业生产质量,还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率,无法保障企业的利润。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预防机械加工中的工件变形问题,提高产品生产质量。

本文分析了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机械加工水平,保障企业生产质量。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件变形;原因;预防措施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零部件实际尺寸和设计尺寸之间存在误差,最终无法利用成型工件,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

机械加工行业需要重视工件变形问题,根据机械加工工件变形的原因,开展重复性试验,提高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保障行业整体生产水平。

1.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原因1.引入不同工件结构和材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材质是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主要成因。

结合加工加工经验可以确定,工作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那么很难发生变形。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如果工件材质不符合标准,无法抵抗外在压力,因此增加了工件变形发生率,如果变形问题过于严重,无法正常使用生产的工件。

此外需要合理选择工件结构,因为工件结构也是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的影响因素,如果横截面发生突变问题,或者壁厚缺乏均匀性,这些问题都会引发机构设计问题,在加工之后集中应力,在撤去外力之后将会引发工件变形问题。

【1】1.工件装夹和加工在装夹工件的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装夹操作要求,导致定位面和夹紧点缺乏科学性,因此引发加工工件变形问题,甚至会报废工件。

如果工件变形抵御能力在夹紧力以内,那么在加工之前工件将会发生变形问题。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刀具和切削面不断发生摩擦,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并且向工件表面传达产生的热能,因此引发热应力。

如果工件强度超过限额,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将会产生抗力,工件的附加力因此增加,引发工件变形问题。

1.残余应力和内应力在外力的影响下,金属材质工件将会发生变形问题,在相互作用下,内部晶相组织中产生内应力,因此抵抗再平衡外力作用,维持工件形态。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振动不当使用或者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振动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振动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物体的传递和传播。

当人体暴露在较大振动环境中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健康反应。

首先,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和损伤,从而引发振动病。

其次,振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此外,振动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的振动暴露还会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2. 对环境的危害振动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巨大的振动力量可能导致地震,给地球造成破坏。

振动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经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建筑。

此外,振动还会对水体、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振动对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振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振动的预防1. 对人体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工程措施:在设计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时,要考虑减振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悬挂系统,减少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于机械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振吸震等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2)人身防护: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振动防护装备,如耳塞、手套、靴子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轻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工时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振动环境中。

工作时长一般不宜超过每天8小时,并定期进行体检。

2. 对环境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环境评估:在选择振动源的位置时,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避免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确实存在一些特定的职业病危害。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的详细分析。

一、机械噪声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噪声。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引发聋哑或听力下降等职业病。

机械噪声对工人的职业安全、生产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机械振动机械加工工业中的机械设备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长期暴露在机械振动环境下,会引发手臂、手腕、脊柱等部位的振动损伤。

严重的振动损伤可能导致工人肌肉疼痛、麻木、血管病变等症状。

三、化学因素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使用一些化学品,如切削液、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品对工人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四、粉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肺部疾病。

特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还可能含有一些有害金属元素,如铅、铬、锰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五、紧张劳动和刺激性因素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强度较大,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操作和重复动作。

这种紧张劳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骨骼损伤等。

此外,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一些刺激性因素的影响,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机械加工工业的职业病危害,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有效减少职业病风险。

二、改进工作环境通过改进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环境,减少噪声、振动、化学物质等对工人的危害。

可以采取隔音、隔振、化学防护等技术措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三、科学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尽量避免重复性动作,采取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代替一些繁重、危险的工作。

四、加强个人防护对于机械加工工业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工人应戴好耳塞、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减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风险。

磨床操作危险源及防范措施

磨床操作危险源及防范措施

磨床操作危险源及防范措施磨床危险源辨识磨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的设备,其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源。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本文将详细介绍磨床的危险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机械故障磨床的机械故障主要包括传动系统异常和卡死等情况。

这些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以及操作人员受伤等后果。

预防措施:定期对磨床的传动系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异常及时排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材料。

2.电击危险磨床的电击危险主要来自于保护装置失灵、电缆损坏以及未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等。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触电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和电缆,发现损坏及时更换;使用磨床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3.噪音和振动磨床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振动。

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操作人员的听力、身体健康和情绪都有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使用减振降噪设施,如防震垫、消声器等;定期检查设备,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噪音和振动加剧。

4.磨屑和冷却液飞溅磨床上产生的磨屑和冷却液飞溅,可能会对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危害。

长期吸入磨屑可能导致尘肺病,而冷却液飞溅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化学灼伤。

预防措施:佩戴防尘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定期清理磨屑和冷却液。

5.操作失误磨床操作中可能出现失误,如关闭机床时出错、启动时忘记关电源等。

这些失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以及操作人员受伤等后果。

预防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磨床的操作规程;工作前检查设备电源是否关闭,操作完成后确认设备已关闭。

6. 防护不足磨床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可能带来危害。

比如操作者可能会被机器夹住或者卷入机器中,导致身体受伤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在机器的危险部位安装防护栏或者安全罩;操作者必须使用规定的而又经过检查的工具;在开启机器前,必须做好完整的检查工作。

7. 材料缺陷在磨床上使用的材料如果存在缺陷,比如断裂、脱落等,可能会引发事故。

机械加工中的安全隐患范本(2篇)

机械加工中的安全隐患范本(2篇)

机械加工中的安全隐患范本机械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过程,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需要加强对机械加工中的安全隐患的认识和预防。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机械设备故障机械设备可能存在设计缺陷、零部件磨损及老化等问题,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

故障可能引起设备的停机、工件的丢失甚至人员伤亡。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 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避免机械故障的发生。

- 建立设备故障报告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噪音和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受到噪音和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神经疾病等。

预防措施:- 在机械设备周围安装隔音和吸音设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 为工人发放防噪音耳塞,并定期检查耳塞的有效性。

- 减少机械设备的振动,使用减振装置等。

3. 电气安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存在漏电、过电压等安全隐患。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触电、火灾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

-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 进行安全电气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机械刀具伤害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刀具可能存在失控、折断等情况,造成工人的伤害。

刀具伤害可能导致切伤、截肢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刀具,确保其安全性能。

- 配备防护装置,避免刀具的飞溅和抛射。

- 进行刀具使用和维护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5. 机械设备的操作错误机械设备的操作错误可能导致工件的损坏和工人的伤害。

操作错误可能包括操作不当、操作疲劳等。

预防措施:- 建立操作规程,规范机械设备的使用。

- 进行操作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操作疲劳导致的错误。

对于机械加工中的安全隐患,必须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锻造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锻造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锻造的危害及预防范本锻造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在高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然而,锻造过程中存在一些危害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锻造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一、锻造的危害因素:1. 热风和热辐射:在锻造过程中,高温会产生大量热风和热辐射。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体温过高、中暑等热应激症状。

2. 噪声:锻造过程中,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运作会产生噪音。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3. 振动:锻造设备和工具的振动会对工人的手臂、手部和全身产生震动。

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部和背部疼痛、肌肉痉挛等问题。

4. 金属粉尘和废气:锻造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和废气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害气体。

吸入或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肝脏和肾脏等造成损害。

5. 火焰和火花:锻造中使用的火焰和火花可能对工人的皮肤、头发和眼睛造成伤害。

二、锻造的预防范本:1. 确保工人的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眼镜、安全帽、防护手套和耳塞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对热风、噪音、振动和火花等的暴露风险。

2. 提供足够的通风系统:为锻造车间提供足够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

3. 控制噪音和振动:使用低噪音设备和工具,并定期对设备和工具进行维护保养,以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对于无法消除的噪音和振动,可以通过佩戴防噪耳塞和减振手套等措施来降低对工人的影响。

4.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锻造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职业病。

5. 加强工人的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人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装备,识别和应对紧急情况。

6. 确保紧急救援设施的完善:设置紧急停机装置、消防设备和急救箱,并确保工人清楚使用方法和位置。

总结:在锻造过程中,工人暴露于高温、噪音、振动、金属粉尘和废气等危害因素,并面临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点及预防措施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工件的表面质量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工件的使用性能,进而影响到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中各项工序的影响会产生振动,由此影响到刀具的加工质量,降低工件的表面质量。

为了保证工件的表面质量,要对引起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解决的措施,减少振动的发生几率,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

标签:机械加工;强迫振动;自激振动;预防措施
引言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振动,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最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在正常情况下,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距离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固定的,如果产生振动,将会对刀具产生附加的动荷载,由此在工件的表面会出现振痕,影响到工件的表面品质以及使用性能。

此外,这种振动会严重的磨损到刀具,从而降低刀具的精度和刚度,缩短刀具的使用寿命。

振动还会导致机床各连接部位的松动,从而加大间隙,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加工的持续。

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所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振动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机械加工振动的表现和特点
1.1 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是物体受到一个周期变化的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

如在磨削过程中,由于电动机、高速旋转的砂轮及皮带轮等不平衡,三角皮带的厚薄或长短不一致,油泵工作不平稳等,都会引起机床的强迫振动,它将激起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对振动幅值,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精度,如粗糙度和圆度。

对于刀具或做回转运动的机床,振动还会影响回转精度。

强迫振动的特点是:①强迫振动本身不能改变干扰力,干扰力一般与切削过程无关。

干扰力消除,振动停止。

②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周期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它的整倍数。

③干扰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的比值等于或接近于 1 时,产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值。

1.2 自激振动
是由振动系统本身在振动过程中激发产生的交变力所引起的不衰减的振动,就是0激振动。

即使不受到任何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振动也会发生。

如在磨削过程中砂轮对工件产生的摩擦会引起自激振动。

工件、机床系统刚性差,或砂轮特性选择不当,都会使摩擦力加大,从而使自激振动加剧。

自激振动的特点是:①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

按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颤振及低频颤振。

②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及其振幅的大小,决定于每一振动内系统所获得的能量与阻尼消耗能量的对比情况。

③由于持续自激振动的干扰力是由振动
过程本身激发的,故振动中止,干扰力及能量补充过程立即消失。

2 振动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振动的原因复杂多变,根据机加工行业出现的振动现象及两种不同类型振动的表现形式,分析原因,大致如下:
2.1 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
①机床上回转件不平衡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的离心力。

如由于电机或卡盘、皮带轮回转不平衡引起的。

②机床传动零件缺陷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的传动力。

如因刀架、主轴轴承、拖板塞铁等机床部件松动或齿轮、轴承等传动零件的制作误差而引起的周期性振动。

③切削过程本身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的切削力。

如车削多边形或表面不平的工件及在车床上加工外形不规则的毛坯工件。

④往复运动部件运动方向改变时产生的惯性冲击。

如平面磨削过程的方向改变或瞬时改变机床的回转方向。

⑤由外界其他振源传来的干扰力。

在锻造车间附近,因空气锤的振动引起其他机床的强迫振动,甚至共振。

2.2 自激振动产生的原因
①切削过程中,切屑与刀具、刀具与工件之间摩擦力的变化。

②切削层金属内部的硬度不均匀。

在车削补焊后的外圃或端面而出现的硬度不均现象,常常引起刀具崩刀及车床自振现象。

③刀具的安装刚性差,如刀杆尺寸太小或伸出过长,会引起刀杆颤动。

④工件刚性差。

如加工细长轴等刚性较差工件,会导致工件表面出现波纹或锥度。

⑤积屑瘤的时生时灭,时切削过程中刀具前角及切削层横截面积不时改变。

⑥切削量不合适引起的振动,切削宽而薄的切削易振动。

3 预防措施
3.1 控制强迫振动的途径
3.1.1 因为强迫振动的原因来自外部环境,所以对于引起振动的源头要进行控制。

对于转速较高的工具,在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平衡检测。

像是砂轮等进行高速旋转的零件,因为其本身的砂粒分布不够均匀,加之在旋转的过程中,受到的不均匀磨损,致使表面平整度不均。

由此砂轮在旋转时就会产生振动,容易对主轴造成损伤。

所以在新砂轮使用之前,要对修整前后的砂轮进行两次检测,以保证砂轮的平稳性,减少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

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轴承以及传动带,以此来减少振动以及噪声的产生。

3.1.2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会有多个机械设备同时运转,如果相邻的两个旋转设备同时运转,并且由旋转而造成的振动频率又相同时,就会造成共振现象。

共振将会对机器造成较大的损害,加剧了磨损的范围。

为了解决这类现象,应该对振源进行调整,对相邻的部件调整振动频率,将激振力的频率与系统固有的频率调整开,防止共振的产生。

或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或者是主轴的转
速来进行调整,亦或提高结合面的平整度,这些都可以有效的减少振动的产生。

3.1.3 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件的旋转,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如果通过直接传播的方式,将会造成极大的振动,所以要采用一定的隔绝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比如电动机的振动较大,就可以在电动机和机床之间采用柔性连接,减少因电动机带来的振动。

在部件换向时,由于惯性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可以采用液压缓冲装置减少这种冲击力。

在机床的底部,用厚橡皮或者木材等垫在下面,与地基隔离开,防止其他振动通过地面传到机床上。

3.2 控制自激振动的途径
3.2.1 合理选用刀具的几何参数
在经过多次的试验和验证得出,刀具的几何参数与振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选择刀具时,应该对几何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

几何参数中的主偏角和前角与振动的关系最为密切,主偏角与振动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前角与振动成反比例关系。

所以合理的确定刀具的几何参数,可以有效的减少自激振动的产生。

3.2.2 提高工艺系统的抗振性
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能对于机器的震颤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震颤,应该改善工艺系统的性能。

对于机器中的接触面,要不断的提高刚度,并且进行研磨,严格控制主轴和轴承之间的空隙,增加预紧力改善顶尖孔的质量。

3.2.3 采用减振装置
如果在工艺系统中,采用多种方法都无法减小振动,那么可以在工艺系统中使用减震措施,将减震装置安放到系统中,以此来吸收振动所产生的能量。

减震装置对于强迫振动和震颤都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平稳性。

4 结束语
机械加工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方面,保证机械加工的质量是促进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振动,严重的影响到工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所以应该分析引起振动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振动的产生,提高工件的生产质量和性能,为工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前奎,黄平.浅析机床加工中的振动及控制措施[J].广东化工,2013.
[2]刘建新,杨庆玲.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
[3]王海珍,李玉平.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分析及控制措施[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