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_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2、用“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在法庭上2、用“”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_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6日的早晨,我正在家中做功课,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父亲的秘书宋先生。

他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低声对我说:“李大钊同志被捕了!”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父亲被敌人带走了。

从那天起,我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

母亲强忍着泪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我和弟弟妹妹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

几天后,我们被允许去狱中探望父亲。

他看起来瘦了许多,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告诉我们,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是正确的。

然而,敌人的残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927年4月28日,父亲和其他20位革命同志一起被押赴刑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高昂着头,坚定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失去了父亲,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用生命捍卫了真理和正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受审、牺牲过程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作者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从容和勇敢。

父亲的眼神、话语和行动,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也有对敌人的愤怒和控诉。

尤其是对父亲最后时刻的描写,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对理想的坚守,令人震撼。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

《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

《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引言《十六年前的记忆》是一部关于友谊、成长和团队合作的课本剧。

本文档将介绍该剧的概述、角色设定、剧情梗概和舞台布景。

概述《十六年前的记忆》是一部由学生们创作和演绎的校园课本剧。

它讲述了一群小学同学在校园中度过的十六年时光,通过回忆和展现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成长。

角色设定1. 小明:主角之一,聪明而勇敢,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

2. 小红:主角之一,善良而乐观,与小明一直是好朋友。

3. 李华:小明和小红的朋友,温和而友好。

4. 老师:负责指导学生们的老师,关心他们的成长。

5. 其他学生: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扮演小明等角色的同学在校园中的伙伴。

剧情梗概故事以小明、小红和李华的首次见面为开始,他们在小学的花园玩耍,并成为了好朋友。

剧中通过回忆和场景交替,展现了他们一起度过的十六年时光。

他们一起上学、参加活动、克服困难和助力彼此成长。

在剧的部分,小明遇到了研究困难,但通过小红和李华的帮助和支持,他克服了困难,并成功地取得了进步。

剧目的结尾揭示了小明、小红和李华即将分别上不同的高中,但他们承诺将保持联系,并继续为彼此的未来提供支持。

舞台布景剧的舞台布景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进行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花园:小明、小红和李华初次见面的地方,用鲜花和绿植装饰。

2. 教室:学生们上课的地方,有桌椅和黑板。

3. 活动室:学生们进行校园活动的地方,有舞台和道具。

4. 其他场景根据剧情需要设置。

结论《十六年前的记忆》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校园课本剧,通过展现友谊和成长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和重要性。

希望这部剧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创作能力,并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中难忘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1

十六年前的回忆1

学一学
jí tì bù chǒu mó pàng xíng








(书籍)(抽屉) (恐怖) (瞅见) (魔术) (肥胖) (刑法)
hēng jùn cán fěi
kěn jiù








(哼哈) (峻峭) (残忍) (土匪) (窝火) (啃东西) (舅舅)
这个难不倒我!
书籍 含糊 尖锐 拘留 宪兵 抽屉 恐怖 啃完 瞅见 严峻 粗暴 魔鬼 残暴 匪徒 僻静 军靴 肥胖 苦刑 哼唧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 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 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 非常悲痛(被害后)。
3/19/2014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 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 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 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首 后尾 照呼 应 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 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 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慈祥 军阀
窝窝头 张作霖
阎振三

十六年前的回忆1

十六年前的回忆1
• 梅花象征着努力拼搏, 顽强地盛开在寒冷的冬 天里开得是这麽美丽, 李大钊前辈您就像这梅 花一样。
• 伟大的革命先烈,您悲壮的死 唤醒 了沉睡的中国人;您的血殷红而绚 烂.映照着被涂炭的大地与山河;您 的不屈精神,鼓舞着千万个炎黄子 孙,您的美名,永远铭刻在我们一代 又一代的人心中,您就像雪中的梅 花,傲然独立,香飘四野,挺拔坚韧,美 丽芬芳。您安息吧!祖国已经强盛, 人民正走向繁荣!
吉 鸿 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 此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他用树 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这首豪气冲天的就义诗, 然后对拿枪的刽子手们厉声说道:“我为抗日而死, 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 我得坐着死!”他巍然坐在椅子上像泰山一般。接着 他又向拿枪的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 不能在背后挨枪,你们在我眼前பைடு நூலகம்枪,我要亲眼看到 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 前举起枪时,他扬眉瞪目,高呼:“抗日万 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 天——1934年11月24日!这一天,吉鸿昌英勇就义, 时年39岁。
• 象征英雄的花,应该送给英 雄。 您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 革命,以自己的生命奠定了 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 您 就像君子兰的名字一样,是 个不折不扣的君子。 安息吧, 愿仁慈的地母的环抱里,用 安您的灵魂……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 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 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 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 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 业的信心。
刘 胡 兰
• 铡刀旁只剩下了刘胡兰一个人,铡刀的座子也被鲜血染红了,铡 刀的刀刃已经被崩卷了,刽子手们的手在瑟瑟发抖。一些村民不 忍再看,偷偷背过身去。这时,大胡子走到刘胡兰面前,问: “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 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 不投降!” 寒风中,刘胡兰站在刑场中央,她慢慢地把头转向母亲和小 妹妹爱兰子的那个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似在人群中寻找 着父亲刘景谦的身影。 匪兵强行把刘胡兰的头扭转过去,不让她回望自己的亲人们。 刘胡兰愤怒地瞪着大胡子,喝道:“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恶狠 狠地指指那6位身首分离的烈士说:“一个样!” 敌人再次威逼村民充当刽子手,但是依然没人响应,于是他 们再次架起机枪,企图伤害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 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说罢,腾!腾!腾地走到铡刀跟 前,从容地躺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冰冷的铡刀上。刘胡兰面朝东, 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深情地望向她的亲人们,叛徒害怕 了,他抓了把稻草,盖在刘胡兰的脸上,但被刘胡兰扯了下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完美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完美版)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
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昨天是你爸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昨天是你爸被害的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1幻灯片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 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 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 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
导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

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

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

),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

“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J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

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6。

练读第三段。

(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

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

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H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

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

“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预习《夜莺的歌声》。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