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_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2、用“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在法庭上2、用“”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电子课文_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6日的早晨,我正在家中做功课,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父亲的秘书宋先生。
他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低声对我说:“李大钊同志被捕了!”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父亲被敌人带走了。
从那天起,我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
母亲强忍着泪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我和弟弟妹妹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
几天后,我们被允许去狱中探望父亲。
他看起来瘦了许多,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告诉我们,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是正确的。
然而,敌人的残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927年4月28日,父亲和其他20位革命同志一起被押赴刑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高昂着头,坚定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失去了父亲,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用生命捍卫了真理和正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十六年前的回忆》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受审、牺牲过程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作者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从容和勇敢。
父亲的眼神、话语和行动,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也有对敌人的愤怒和控诉。
尤其是对父亲最后时刻的描写,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对理想的坚守,令人震撼。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激励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

《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十六年前的记忆课本剧引言《十六年前的记忆》是一部关于友谊、成长和团队合作的课本剧。
本文档将介绍该剧的概述、角色设定、剧情梗概和舞台布景。
概述《十六年前的记忆》是一部由学生们创作和演绎的校园课本剧。
它讲述了一群小学同学在校园中度过的十六年时光,通过回忆和展现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成长。
角色设定1. 小明:主角之一,聪明而勇敢,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
2. 小红:主角之一,善良而乐观,与小明一直是好朋友。
3. 李华:小明和小红的朋友,温和而友好。
4. 老师:负责指导学生们的老师,关心他们的成长。
5. 其他学生: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扮演小明等角色的同学在校园中的伙伴。
剧情梗概故事以小明、小红和李华的首次见面为开始,他们在小学的花园玩耍,并成为了好朋友。
剧中通过回忆和场景交替,展现了他们一起度过的十六年时光。
他们一起上学、参加活动、克服困难和助力彼此成长。
在剧的部分,小明遇到了研究困难,但通过小红和李华的帮助和支持,他克服了困难,并成功地取得了进步。
剧目的结尾揭示了小明、小红和李华即将分别上不同的高中,但他们承诺将保持联系,并继续为彼此的未来提供支持。
舞台布景剧的舞台布景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进行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花园:小明、小红和李华初次见面的地方,用鲜花和绿植装饰。
2. 教室:学生们上课的地方,有桌椅和黑板。
3. 活动室:学生们进行校园活动的地方,有舞台和道具。
4. 其他场景根据剧情需要设置。
结论《十六年前的记忆》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校园课本剧,通过展现友谊和成长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和重要性。
希望这部剧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创作能力,并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中难忘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1

学一学
jí tì bù chǒu mó pàng xíng
籍
屉
怖
瞅
魔
wō
胖
刑
(书籍)(抽屉) (恐怖) (瞅见) (魔术) (肥胖) (刑法)
hēng jùn cán fěi
kěn jiù
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
(哼哈) (峻峭) (残忍) (土匪) (窝火) (啃东西) (舅舅)
这个难不倒我!
书籍 含糊 尖锐 拘留 宪兵 抽屉 恐怖 啃完 瞅见 严峻 粗暴 魔鬼 残暴 匪徒 僻静 军靴 肥胖 苦刑 哼唧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 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 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 非常悲痛(被害后)。
3/19/2014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 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 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 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首 后尾 照呼 应 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 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 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慈祥 军阀
窝窝头 张作霖
阎振三
十六年前的回忆1

• 伟大的革命先烈,您悲壮的死 唤醒 了沉睡的中国人;您的血殷红而绚 烂.映照着被涂炭的大地与山河;您 的不屈精神,鼓舞着千万个炎黄子 孙,您的美名,永远铭刻在我们一代 又一代的人心中,您就像雪中的梅 花,傲然独立,香飘四野,挺拔坚韧,美 丽芬芳。您安息吧!祖国已经强盛, 人民正走向繁荣!
吉 鸿 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 此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他用树 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这首豪气冲天的就义诗, 然后对拿枪的刽子手们厉声说道:“我为抗日而死, 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 我得坐着死!”他巍然坐在椅子上像泰山一般。接着 他又向拿枪的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 不能在背后挨枪,你们在我眼前பைடு நூலகம்枪,我要亲眼看到 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 前举起枪时,他扬眉瞪目,高呼:“抗日万 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 天——1934年11月24日!这一天,吉鸿昌英勇就义, 时年39岁。
• 象征英雄的花,应该送给英 雄。 您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 革命,以自己的生命奠定了 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 您 就像君子兰的名字一样,是 个不折不扣的君子。 安息吧, 愿仁慈的地母的环抱里,用 安您的灵魂……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 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 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 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 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 业的信心。
刘 胡 兰
• 铡刀旁只剩下了刘胡兰一个人,铡刀的座子也被鲜血染红了,铡 刀的刀刃已经被崩卷了,刽子手们的手在瑟瑟发抖。一些村民不 忍再看,偷偷背过身去。这时,大胡子走到刘胡兰面前,问: “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 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 不投降!” 寒风中,刘胡兰站在刑场中央,她慢慢地把头转向母亲和小 妹妹爱兰子的那个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似在人群中寻找 着父亲刘景谦的身影。 匪兵强行把刘胡兰的头扭转过去,不让她回望自己的亲人们。 刘胡兰愤怒地瞪着大胡子,喝道:“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恶狠 狠地指指那6位身首分离的烈士说:“一个样!” 敌人再次威逼村民充当刽子手,但是依然没人响应,于是他 们再次架起机枪,企图伤害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 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说罢,腾!腾!腾地走到铡刀跟 前,从容地躺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冰冷的铡刀上。刘胡兰面朝东, 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深情地望向她的亲人们,叛徒害怕 了,他抓了把稻草,盖在刘胡兰的脸上,但被刘胡兰扯了下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完美版)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
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昨天是你爸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昨天是你爸被害的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1幻灯片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 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 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 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
导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
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
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
),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
“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J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
四、朗读第一、二段。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
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
6。
练读第三段。
(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
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
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H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
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
“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预习《夜莺的歌声》。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