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知识归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词语解析含糊: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句子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
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
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二、解词语被难|①遭受灾难。
②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①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②年纪小。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例句:对于老师的提问,小东回答得很含糊。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例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纷乱|杂乱;混乱。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例句:作为班长,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例句:这部电影有些恐怖,我实在不敢看。
宪兵|某些国家的军事政治警察。
本文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苦刑|残暴狠毒的刑罚。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这件事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爸爸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例句: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账。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例句:他朝我招手,我会意地朝他微笑。
三、近义词慈祥—和蔼幼稚—天真含糊—含混轻易—容易纷乱—杂乱恐怖—恐惧粗暴—粗野严峻—严肃沉着—冷静四、反义词慈祥—凶恶耐心—焦躁含糊—清楚严峻—温和残暴—仁慈沉着—慌张五、词语搭配(慈祥)的父亲(含糊)地回答(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六、词语拓展“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明不白不骄不躁“一~而~”式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 年写的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二、生字词1. 会认字:稚、避、峻、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啃、袍、执。
2. 会写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啃、袍、执。
3. 词语解释:-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严峻:严厉;严肃。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三、课文解析1.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开篇点明1927 年4 月28 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部分(2 - 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第三部分(8 - 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第四部分(18 - 29):写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
-第五部分(30 - 33):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2. 人物形象:-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李星华:对父亲充满敬仰和怀念,勇敢、坚强。
3. 写作特色:-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点明父亲的被难日,引起读者的兴趣。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运用对比的手法,如父亲的沉着镇定与敌人的凶狠残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父亲的高尚品质。
四、重点语句理解1.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这句话体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日夜操劳,工作十分忙碌。
2.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六下语文11课笔记

六下语文11课笔记
以下是人教版六下语文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
一、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二、文章结构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
三、重点内容
1. 文章开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父亲平时的慈祥和今天的严峻,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2. 文章通过描述李大钊被捕前后的情形,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面对敌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3. 文章通过法庭上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的精神。
4. 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四、语言特点
1.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2. 本文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 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二、解词语被难|①遭受灾难。
②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①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②年纪小。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例句:对于老师的提问,小东回答得很含糊。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例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纷乱|杂乱;混乱。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例句:作为班长,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例句:这部电影有些恐怖,我实在不敢看。
宪兵|某些国家的军事政治警察。
本文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苦刑|残暴狠毒的刑罚。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这件事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爸爸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例句: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账。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例句:他朝我招手,我会意地朝他微笑。
三、近义词慈祥—和蔼幼稚—天真含糊—含混轻易—容易纷乱—杂乱恐怖—恐惧粗暴—粗野严峻—严肃沉着—冷静四、反义词慈祥—凶恶耐心—焦躁含糊—清楚严峻—温和残暴—仁慈沉着—慌张五、词语搭配(慈祥)的父亲(含糊)地回答(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六、词语拓展“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明不白不骄不躁“一~而~”式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知识清单(统编版)一、了解作者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二、我会写:稚zh ì 避b ì 峻j ùn 啪p ā 瞪d èn ɡ 僻p ì 靴xu ē 魔m ó 刑x ín ɡ 哼h ēn ɡ 绑b ǎn ɡ 啃k ěn 袍p áo 执zh í三、听写词语:馒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四、近义词被难——被害 纷乱——混乱 恐怖——恐惧 会意——领会僻静——幽静 含糊——模糊 占据——占领 轻易——随便残暴——残忍 粗暴——粗野 严峻——严厉 果然——果真幼稚——稚嫩 慈祥——和蔼 沉着——冷静 含糊——模糊一拥而入——蜂拥而至五、反义词含糊——清楚 恐怖——安宁 幼稚——成熟 粗暴——温和严重——轻微 暂时——永久 沉着——慌张 紧张——轻松苍白——红润 残暴——仁慈 严峻——和气 僻静——喧闹六、词语意思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本课指被杀害。
幼稚:年纪小。
本课指见识浅薄,缺乏经验。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便衣:穿着平常衣服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警察等。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恐怖:惊慌、害怕。
严峻:严肃而厉害。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纷乱:杂乱,混乱。
七、句子理解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母亲没有在悲痛中倒下,她要“ 我” 记住敌人欠下的血债。表 现出母亲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11、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 月 28 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五、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 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 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 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 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2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领导了 北方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1927 年 4 月 6 日,奉系军阀张作霖 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逮捕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大钊 同志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气概。反动军阀 竟不顾社会舆论 和人 民义忿,悍然下令于 4 月 28 日用绞刑杀害 了李大钊同志。当时,在绞架面前,大钊同志作了最后一次演讲, 宣传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真理,然后从容就义。遗著有《李大 钊选集》等。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 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 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 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 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 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作者介绍: 李星华( 1911 一 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 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我会写: 稚:幼稚 童稚 稚气 稚嫩 避:避免 退避 避暑 避雷针 避而不谈 峻:严峻 峻峭 冷峻 峻拔 陡峻 险峻 啪:啪嚓 劈啪 噼啪 砰啪 啪啦 瞪:目瞪口呆 瞪眼 迷瞪 眯瞪 僻:僻静 僻陋 僻野 僻远 穷乡僻壤 瞅:瞅见 瞅空 瞅准 让我瞅瞅 靴:马靴 皮靴 隔靴搔痒 战靴 脱靴、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笔记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笔记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文章通过记叙李大钊同志被捕、被害的经过,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以下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文笔记:
1. 文章开头强调了1927年4月28日这一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点明了李大钊被害的具体日子。
2. 文章通过父亲早出晚归、行踪可疑、母亲含糊其辞的表现,暗示了当时局势的严重性。
3. 李大钊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泰然自若地工作,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
4. 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让敌人无可奈何。
5. 李大钊被害后,他的遗言是“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6. 文章中通过描述家人和李大钊同志的相处,展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家人的关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7. 文章最后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以上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文笔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扩展:
ABCC式:
怒气冲冲兴致勃勃人心惶惶得意扬扬风尘仆仆
喜气洋洋神采奕奕含情脉脉大名鼎鼎文质彬彬
课内词语:
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
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
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归纳
作者介绍:
李星华( 1911-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段落大意:
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我会写:
稚:幼稚童稚稚气稚嫩
避:避免退避避暑避雷针避而不谈
峻:严峻峻峭冷峻峻拔陡峻险峻
啪:啪嚓劈啪噼啪砰啪啪啦
瞪:目瞪口呆瞪眼迷瞪眯瞪
僻:僻静僻陋僻野僻远穷乡僻壤
瞅:瞅见瞅空瞅准让我瞅瞅
靴:马靴皮靴隔靴搔痒战靴脱靴、
魔:魔鬼恶魔妖魔病魔魔王
刑:苦刑判刑量刑徒刑缓刑刑期
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绑架绑腿捆绑松绑
啃:啃声啃气啮啃啃啮啃嚼
袍:旗袍袍子长袍同袍睡袍紫袍
执:执行执笔执着执迷不悟
形近字:
避(避暑)僻(偏僻)屉(抽屉)届(hú糊涂hù糊弄
冲chōng怒气冲冲chòng冲着
近义词:
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会意—会心
反义词:
慈祥——凶狠幼稚——成熟含糊——肯定
坚决——犹豫暂时——长期沉着——慌乱
理解词语: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
【一拥而入】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