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合集下载

【杂文是议论文杂文和议论文的区别】杂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修改版]

【杂文是议论文杂文和议论文的区别】杂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修改版]

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和杂文的区别?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

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

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

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

小度写范文【散文随笔杂文的弋区别 游曳和游弋的区别】 0弋模板

小度写范文【散文随笔杂文的弋区别 游曳和游弋的区别】 0弋模板

【散文随笔杂文的弋区别游曳和游弋的区别】 0弋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杂文”和“随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或许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懂散文和杂文的定义。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上可以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散文并不单指我们现在的白话散文,先秦便有许多古代散文。

杂文,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古代杂文的历史也很早,现代杂文的兴盛期在民国。

散文广义上包括杂文,但是两者绝对不相通,可以说天壤之别。

散文有散文的语言,杂文有杂文的语言。

文体的语言是灵魂所在,这个语言不可言喻,在于写作者对文章的体悟,也就是感觉,对任何事物要敏感,特别是色彩。

我们常讲文人悲天悯人、多愁善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敏感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

每一个敏感的写作者,其精神世界里都有一个王国。

这是写作者在无意中构建的,可以无限大,包罗万象,但是写作中又时常困惑在自己的王国,因为总在里面,头脑不新鲜。

这时候对世界的敏感就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敏感是个灵感的来源,有心的敏感会记住每一个需要的东西。

比如火车站的房子、马路的汽车、水果摊的桔子、小吃店的老板,成衣店的布招、天空的云,秋天的玉米,荒地的野河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灵感。

写作者的敏感会在一瞬间知道想要的东西,并且用心记住。

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你除了多读书,还要多走路,并且多用心看风景。

拿散文来讲,散文的语言是安静的,写散文一定要静下心来。

因为散文太好写,也太难写。

或说散文好写,写好难。

特别对于年轻的写作者,人生的旅程才开始,很难静下心来写作。

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这个东西比较玄,很难刻意把握,讲究无为而生。

我们看一些老作家的散文,像贾平凹,虽然没有一些青年写作者的散文语言那样优美,叙述也比较平淡,仿佛乱写,但是细心读下来却是平淡和平静,文章信手得来,没有刻意表现,这是艺术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几十年积淀来的。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杂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与传统的散文相比,杂文更加独特和自由。

它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格式,可以随意发挥,展现作者的个性和观点。

杂文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杂文具有思想性和观点性。

作者通过杂文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及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在杂文中,作者可以探讨各种话题,包括政治、文化、历史等,展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其次,杂文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杂文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可以是散文、小品、评论、随笔等形式。

它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和语言,可以是幽默的、讽刺的、感伤的、理性的等等。

杂文的多样性使得它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再次,杂文具有启发性和反思性。

杂文并不局限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杂文,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杂文可以让人们思考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杂文还具有情感性和个性化。

在杂文中,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

杂文可以是作者的自传,也可以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杂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总之,杂文是一种自由而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具有思想性、观点性、多样性、启发性、反思性、情感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通过杂文,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思考。

在杂文中,读者可以获得启示和思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

杂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第三讲鲁迅的散文和杂文

第三讲鲁迅的散文和杂文

• “杂文”这两个字,现在是成为一种短文 的专名了,含义里面已经没有什么恶意, 但在首先用这名辞的人,这原是一个 不 好的名字,因为这个“杂”字,在中国的 历史上是一向居于被蔑视的地位的,“杂 户”、“杂流”、“杂家”、“杂种”、 “杂技”、“杂学”……都不是正牌子的 东西。后来到得正人君子们手里,这更成 了一个“恶谥”。对于鲁迅,早年北京的 正人君子们曾送过“杂感家”的名称,因 为那时他常写“随感录”。
• 又说: •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 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 之前作证。” • 最后是: “去吧,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 这写在1927年,正是大革命的年代。他彻底的否 定,“过去的生命”,连自己的《野草》,连着 这《题辞》也否定了,但是并不否定他自己,他 “希望”地下的火速喷出,烧尽过去的一切;他 “希望”的是中国的新生,在《野草》里比在 《狂人日记》里更多的用了象征,用了重叠,来 “凝结”,来强调他的声音,这是诗。
•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 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 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 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 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 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 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 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 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 “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 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 “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 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 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 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 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 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 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 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 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 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 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

杂文与其它文体比较论

杂文与其它文体比较论

杂文与其它文体比较论传统批评对杂文概念界定的混乱,导致杂文分类和归属十分模糊,或片面地把杂文隶属于文学艺术类,或隶属于散文、议论文、应用文、时评等,缺乏科学依据。

杂文的本质是批判性的思想政治文章,而不是文学艺术作品,也不是什么文艺性论文。

杂文与它们有着本质区别。

杂文文体区别一、杂文与文学的本质区别二、杂文与小品文的区别现代杂文和小品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两种新兴文体。

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对它们的区别十分模糊,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小品文就是杂文,或杂文是小品文的一种。

小品文的历史和杂文一样悠久,撇开古代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就现代小品文而言,它往往也被称为“美文”。

1932年冯三味认为小品文是针对内容单纯、外形短小的抒情的美文而言。

1933年周乐山罗列了周作人、冯三味、胡适、钟敬文、夏丐尊五家关于小品文的概念后,据其利弊,概括出较完美的结论“小品文是以精悍的谐趣的隽永的文字,轻快的技巧,表现人生之一角或片面的实感的短文。

”1932年至1935年间,林语堂创办了《论语》、《人间世》等刊物,并发表了一系列专论小品文的文章,定位小品文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把战斗性的特点排除了出去。

1947年,唐弢认为“闲散飘逸、偏于抒情的为小品文,凌厉峭拔、富于战斗性的是杂文。

”至此,杂文和小品文已各立门户。

三、杂文与文艺性论文的区别文艺性的论文主要借助政论语体抒发个人主张。

由于在阐述各种问题时要求具体的分析、系统的论述、严谨的论证、诉诸读者的理性思维,所以它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

同时,为了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往往要使用形象生动或幽默讽刺的言语表达形式,比喻、排比、用典、反问、反语、对偶等修辞手法常被采用。

尽管从现时大量的杂文来看,有些杂文是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是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但仍有许多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四、杂文与散文的区别古代散文,追其溯源,可以说范围相当宽广,它指的是与韵文相对的无韵的散体文章,它不仅包括了诗、词、曲赋等有格律韵调的所有文学作品的散体形式而外,还泛指一切非韵文的史、志、传、记、经、典、论著等文章体裁。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韵文:指有韵的文体。

与散文相对。

如诗、赋、词、曲和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

章炳麟《文学说例》:“韵文完具而后有散文,史诗功善而后有戏曲。

”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诗文;表意:就是指像诗一样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

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释义。

指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欧阳修的《生查子》、《蝶恋花》等等。

诗文一词泛指一切文学体裁。

诗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在诗文一词中,诗是指诗、词、歌、赋等,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旧体诗和新体诗;文是指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诸如元杂剧、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以及记叙文、论说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但通常具有文字华美,具有韵律等“诗”的特点。

分析高中语文中的散文小品与杂文

分析高中语文中的散文小品与杂文

分析高中语文中的散文小品与杂文高中语文中的散文小品与杂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小品与杂文是两种常见的文体形式。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对社会、生活等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中的散文小品与杂文进行分析,探讨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散文小品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散文形式。

它通常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散文小品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作者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亲切。

散文小品还常常以个人经历为素材,通过真实的故事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使散文小品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与散文小品不同,杂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形式。

它通常以批判、讽刺、调侃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观点。

杂文的特点之一是言辞犀利。

通过尖锐的语言和辛辣的讽刺,作者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和矛盾之处。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文,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对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谬和愚昧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杂文还常常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观点,通过调侃和夸张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笑声。

这种幽默化的表达方式使杂文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散文小品和杂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它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的散文小品和杂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其次,它们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散文小品和杂文常常涉及社会、人生等广泛的话题,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再次,它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散文小品和杂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独到的见解吸引着读者,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散文小品和杂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生对于散文小品和杂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或许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懂散文和杂文的定义。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上可以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散文并不单指我们现在的白话散文,先秦便有许多古代散文。

杂文,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古代杂文的历史也很早,现代杂文的兴盛期在民国。

散文广义上包括杂文,但是两者还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散文有散文的语言,杂文有杂文的语言。

文体的语言是灵魂所在,这个语言不可言喻,在于写作者对文章的体悟,也就是感觉,对任何事物要敏感,特别是色彩。

我们常讲文人悲天悯人、多愁善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敏感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

每一个敏感的写作者,其精神世界里都有一个王国。

这是写作者在无意中构建的,可以无限大,包罗万象,但是写作中又时常困惑在自己的王国,因为总在里面,头脑不新鲜。

这时候对世界的敏感就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敏感是个灵感的来源,有心的敏感会记住每一个需要的东西。

比如火车站的房子、马路的汽车、水果摊的桔子、小吃店的老板,成衣店的布招、天空的云,秋天的玉米,荒地的野河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灵感。

写作者的敏感会在一瞬间知道想要的东西,并且用心记住。

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你除了多读书,还要多走路,并且多用心看风景。

拿散文来讲,散文的语言是安静的,写散文一定要静下心来。

因为散文太好写,也太难写。

或说散文好写,写好难。

特别对于年轻的写作者,人生的旅程才开始,很难静下心来写作。

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这个东西比较玄,很难刻意把握,讲究无为而生。

我们看一些老作家的散文,像贾平凹,虽然没有一些青年写作者的散文语言那样优美,叙述也比较平淡,仿佛乱写,但是细心读下来却是平淡和平静,文章信手得来,没有刻意表现,这是艺术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几十年积淀来的。

形散神不散很难做到,很有一些写作者,由于受到作文的干扰,常把作文与散文混为一谈。

作文这个东西现在公认是祸国殃民,早在五十年代文学界就已经否定。

把作文写成散文的后果就是很生硬,也很僵化。

比如到了长城,首先要写今天怎么去的,天气如何,再写长城的构造,历史,夹带一点情感,最后是个感叹。

模式固定,中间或有一二变化,总体还是作文的老路子,放在散文中间,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散文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但是很随意的写作。

但是大多数写作者不能随意写作,因为难以掌控文章,就是随意地写了很难收回来。

所以当代杂志散文就渐有了文章结构格式,这个格式比较高明,变化较大,特别在语言上,是没有格式地。

但是散文中是放了故事的,说到这里,很多读者会有疑问,散文怎么可以有故事?散文当然要有故事。

但是散文和小说不同,小说的故事由小说语言叙述,散文的故事由散文语言叙述,讲得宽一点,诗歌中也是有故事的,特别是现代诗,用诗歌的手法叙述故事是很随意很平常的事。

《散文世界》杂志曾连续几期专门探讨了当代散文写作的问题,争论不一。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大众文体,国内地散文作者入门太低,几把散文当成随笔日记来写。

又有人说散文缺少一种精神结构,太乱太散。

还有一些散文作者表示在试探一种全新地结构方式,林林总总发言者甚多。

据笔者看来,散文嘛讲究一个散,又讲究一个随意,不能刻意去做,年轻时候写不了好散文,也无须着急,时间到了,经历到了,故事到
了,自然会写得出好文章。

这跟诗歌还不一样,诗歌需要激情,需要爱情,需要青春,年纪大了反而写不出好诗来。

至于散文上结构也好,文体也好,中文学者来研究,跟散文写作者没有太大关糸。

倘一个散文作者钻入此道,颇有些局中人的意思。

就像小说,故事是小说的核心,在故事里编故事,和站在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编故事,结果不一样的。

现在来讲杂文。

杂文这个东西需要巨大地信息量,没有信息写不了好杂文。

杂文写作者对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伦理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并且熟知各类新闻。

就当代而言,有心做杂文,对新闻要特别敏感,特别是延伸思考能力、逆向思考能力。

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条新闻,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连带就要想到股市地变化,老百姓地反应,金融机构地反应以及国际上的反应等等。

这是杂文写作者的本能。

对一个事件做评论时应熟知整个事件,而且习惯逆向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要往反的方面想。

当然逆向思考并不代表观点,思考是为了综合判断。

杂文也有杂文的语言,民国杂文是杂文典范。

打个比方,杂文嬉笑怒骂一切,像个喝酒地狂士。

我们看民国大文人论战,文章信息量极大,引用极多。

比如鲁迅的杂文,文笔犀利,极善引用。

再比如梁实秋地杂文,也是狂气十足,但是人家地狂建立文字和信息之上,可信,所以敢和毛泽东论战文学是否有阶极性,敢批评鲁迅的翻译是“硬译”。

作杂文同样需要感觉,杂文的感觉是对信息的敏感,以及需要表达的思想,即如何用信息引出表达的思想。

杂文不宜过长,亦不能太严肃,要有人间烟火气息,不然就成了学术论文。

杂文写作同样需要写作用心体悟,不能生硬模仿。

总的来讲,敏感是一切文体的灵感来源。

任何文体都需要写作者地敏感,或说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有一颗敏感地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