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实验报告表
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报告1. 引言实验二旨在探究某一特定现象或者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验证或者推论相关理论。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X现象,并且分析X现象与Y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该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 实验设计2.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XXXX装置来模拟实验环境,并利用XX测量设备来获取相关数据。
2.2 实验步骤1) 步骤一:准备实验装置,按照实验要求设置相关参数。
2) 步骤二:开启实验装置,记录初始数据。
3) 步骤三:对实验环境进行一定的处理或者改变,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4)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采集足够的数据。
5) 步骤五: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X现象的特征是......通过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3.2 结果二对于不同的实验环境参数,我们发现X现象与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3.3 结果三进一步的实验数据表明......这与我们之前的推测相符,同时也与X 理论一致......4.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 讨论一实验结果验证了X理论,并且揭示了X现象的某些特征......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X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4.2 讨论二实验中发现的X与Y之间的关联性,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进一步探究X与Y之间的机制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5. 结论通过实验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可重复性,验证了X理论的正确性。
5.2 结论二实验进一步揭示了X与Y之间的关联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6.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设计与实施,详细研究了X现象,并探究了X与Y 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3.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U=0。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
(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直流稳压电源 1 台2.直流数字电压表 1 块3.直流数字毫安表 1 块4.万用表 1 块5.实验电路板 1 块四、实验内容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按图2-1接线。
图2-1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接线图(1)实验前,可任意假定三条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
图2-1中的电流I1、I2、I3的方向已设定,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和FBCEF。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表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一系列物理实验的结果,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直尺、弹簧测力计、滑块、光箱、凸透镜等。
2. 实验材料:各种物体、各种光学元件等。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包括力的平衡、重力、弹簧的弹性、光的传播等。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记录1. 实验一:力的平衡步骤: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结果记录:物体质量(kg)-弹簧测力计示数(N)2. 实验二:重力步骤: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质量。
结果记录:物体质量(kg)3. 实验三:弹簧的弹性步骤:将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滑块挂在弹簧上,拉动滑块使弹簧伸长,记录下滑块位置与拉力的关系。
结果记录:滑块位置(cm)-拉力(N)4. 实验四:光的传播步骤:在光箱中放置凸透镜,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观察透镜的成像效果,并记录下透镜的焦距和物体位置的关系。
结果记录:透镜焦距(cm)-物体位置(cm)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实验一:力的平衡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物体质量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 实验二:重力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不同物体的平均质量,并绘制出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曲线。
3. 实验三:弹簧的弹性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滑块位置与拉力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4. 实验四:光的传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透镜焦距与物体位置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出透镜的折射率。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力的平衡实验中,物体质量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呈线性关系,根据斜率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 重力实验中,质量与重力呈线性关系,通过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物体的平均质量。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第一篇:化学探究实验报告2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B)实验名称:白醋中的鸡蛋实验目的:探究鸡蛋泡在白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实验过程:1,将一枚鸡蛋放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约3/2的白醋,观察现象,标记鸡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观察鸡蛋壳发生的变化和鸡蛋在杯中位子的变化。
取出鸡蛋,清洁鸡蛋壳的表面,重新放于被子中。
3,连续操作,观察一周,鸡蛋发生了甚么变化。
4,两周后,取出鸡蛋,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实验现象:第一天,将鸡蛋放入白醋中的时候,鸡蛋沉于杯底,完全浸没于白醋中,但一会儿,鸡蛋的表面冒出了许多的气泡,之后,鸡蛋便开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在白醋上,气泡消失了,也有气泡在上升。
第二天,鸡蛋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白醋的表面有棕色,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到浸没在白醋里的鸡蛋壳比没有浸没的要白。
气泡减少了一些。
用手触碰鸡蛋的表面可以感到鸡蛋已经变软,鸡蛋壳变薄了。
第三天,鸡蛋表面的气泡明显变少,鸡蛋壳好象有薄了一层。
整个鸡蛋都膨胀了起来,鸡蛋的长度已有杯子的直径了,增长了原来的一半还多。
第五天的早上,鸡蛋壳沉到了玻璃杯的最底部,白醋表面气泡的数量明显变少,鸡蛋体积再次变大,蛋壳又薄了一些,整个鸡蛋看起来十分有弹性。
一周后,把鸡蛋洗干净后,可以看到整个鸡蛋的表面只剩下一层嫩白色的薄膜,几乎没有气泡了,鸡蛋依然是沉底的。
第二周初,把鸡蛋洗净,鸡蛋变得透明,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球状的黄色的物体,那应该是软黄。
在阳光的照耀下,想的十分美丽。
实验收获:鸡蛋壳含有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思:观察记录的天数偏少,有可能会错过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第二篇: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姓名:曾鑫合作者:刘添翼、周思迈、程睿滢班级:九年级十二班日期:九月七日实验名称: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实验目的:第三篇: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姓名:XXX 班级:XXX探究实验的名称: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目的:研究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实验二 实验报告表(1)

.实验二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
学号1120172270 姓名刘江班级:02041703 实验时间:2017年10月16日
实验报告表2-1 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实验记录表
说明:本实验对计算机内存数据的存放拟定为:①整数用两个字节存储,并负数只考虑原码;②实数用4个字节存储,其中阶码部分占一个字节。
实验报告表2-2 其他进制数据与二进制转化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3 数据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4 二进制算术运算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5溢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6浮点数的小数点浮动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考表2-7 表示浮点数的二进制串中阶码位数改变实验记录表。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 实验二 实验报告表答案精编版

实验二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
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表2-1 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实验记录表
说明:本实验对计算机内存数据的存放拟定为:①整数用两个字节存储,并负数只考虑原码;②实数用4个字节存储,其中阶码部分占一个字节。
实验报告表2-2 其他进制数据与二进制转化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3 数据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4 二进制算术运算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5溢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6浮点数的小数点浮动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考表2-7 表示浮点数的二进制串中阶码位数改变实验记录表。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章

氧气中:
5、取少量硫放入燃烧匙中,加热到硫燃烧,观察现象。再将燃烧匙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6、用坩埚钳夹住螺旋状的铁丝,并点燃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杆将燃尽时,将它们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7、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章实验报告
一、完成表格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
4、将一小块木炭用坩埚钳夹住,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二级实验(2)

二级实验(主要记忆步骤和表格)问题解决题1 物理课上,老师建议大家自己想办法测牛奶的密度,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可乐瓶、茶杯、水、石块,还有一些线绳。
(1)推导出测量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说明测量步骤。
(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答案:(1)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F浮=ρ液gV排∴G- F1=ρ水gV排G- F2=ρ牛奶gV排∴ρ牛奶= (G- F1)ρ水/(G- F2)(2)①用绳系好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②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③再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将石块浸没在牛奶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2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只已知密度的铜块,测出一杯液体的密度。
(1)推导出测量液体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说明测量步骤。
(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答案:(1)铜(2)将铜块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拉;(3)V排=V铜=m铜/ρ铜= G铜/ρ铜g F浮=G铜-F拉;F浮=ρ液gV排即:ρ液gV排=G铜-F拉得:ρ液=(G铜-F拉)ρ铜/ G铜3 弹簧测力计,足量水,细线,测石块密度。
(1)推导出测量石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说明测量步骤。
(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答案:(1)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记为G石;(2)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拉;(3)G石=m石g,V排=V石;F浮=G石-F拉;F浮=ρ水gV排得G石-F拉=ρ水gV石V石=(G石-F拉)/ ρ水g m石=G石/gρ石= m石/V石= G石ρ水/(G石-F拉)4轻质泡沫塑料块,弹簧一根,水,胶带,试管。
已知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测量油的密度。
(1)推导出测量油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说明测量步骤。
(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答案:(1)用胶带将弹簧的一头粘在泡沫塑料块上,将弹簧的另一头粘在试管的底部,如右图:(2)用刻度尺量出未放入液体时弹簧的长度,记为h0;(3)在试管中倒入水,并使水完全浸没泡沫塑料块,量出弹簧的长度h1;(4)将水倒出,在试管中倒入油,并使油完全浸没泡沫塑料块,量出弹簧的长度h2;(5)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泡沫塑料块的体积为V,则在水中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浮1=k(h1 -h0)=ρ水gV ……………①在油中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油1=k(h2 -h0)=ρ油gV ……………②①式与②式之比得:ρ油=ρ水(h2 -h0)/(h1 -h)5.量筒、足量水、要测量一块橡皮泥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计算机中数据表示与计算
学号:1120151112 姓名:鲁金昆班级:05011501 实验时间:2015年10月19日
实验报告表2-1 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实验记录表
说明:本实验对计算机内存数据的存放拟定为:①整数用两个字节存储,并负数只考虑原码;②实数用4个字节存储,其中阶码部分占一个字节。
实验报告表2-2 其他进制数据与二进制转化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3 数据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4 二进制算术运算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5溢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6浮点数的小数点浮动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考表2-7 表示浮点数的二进制串中阶码位数改变实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