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企业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及组织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等方面。

从20世纪60年代起,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下面将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20世纪60年代,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重点在于设计有效的衡量工作绩效的管理工具,实现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管理问题的目的。

1970年代,全球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绩效评价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研究重点转变为实现企业绩效持续改善的目的,例如: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激励机制、提高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等。

20世纪80年代,企业绩效评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聚焦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到强调企业对外绩效报告,投资者、客户等公众开始关注企业的绩效。

当时出现了关于财务绩效报告、战略管理、投资回报率的新理论及新方法,进一步深入探讨企业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与全面性评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绩效评价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施,企业绩效评价从短期的目标考核逐渐转变为长期的战略目标考核。

绩效管理 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 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绩效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

其早期主要侧重于以生产效率为核心,通过时间研究和工艺研究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设定目标、监督执行和评估结果来实现绩效管理,但缺乏员工自主性和参与度。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绩效管理开始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素质。

企业开始引入考核和评价机制,强调员工能力的提升与岗位要求的匹配。

这时期的绩效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开发。

到了20世纪80年代,绩效管理进一步从单纯的考核评价转向以目标管理为核心。

企业开始强调员工的目标设定和达成,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目标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绩效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并衡量和评估员工的绩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绩效管理开始运用数字化工具,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企业引入绩效管理软件和系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

数字化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目标和调整绩效管理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和反馈。

绩效管理不再仅仅是管理层的事情,而是全员的共同责任。

企业开始推行360度评价,通过员工自评、同事评价、上级评价和下级评价来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

同时,企业也注重员工发展和培训,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绩效管理从最初的效率导向到目标导向,再到全员参与和反馈的模式,不断适应着企业的发展需求。

绩效管理的目的始终是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绩效管理也将不断演进和创新,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刘永刚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01期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界定及涵义绩效管理一词由研究者比尔和鲁提出,他们将绩效管理定义为“管理、度量、改进绩效并增强发展的潜力”。

一方面研究者认为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强调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战略。

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员工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个过程”。

二、绩效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在国外,有关绩效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社会里,劳动者普遍忠于于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他们认识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被周围人和上帝认可。

然而推动绩效管理发展真正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由美国学者泰勒首先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明确指出,员工的发展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励其最快并最高效的获得自身自然能力允许的最高水平。

绩效管理的研究最初是对绩效评估研究开始的,在美国梅隆大学心理学家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科学家们对特征心理学设计了专门的评估表格,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更好的挑选更加适合从事销售的人员。

20年代初期,图解特征法变的日渐流行起来,这种评估法可以更好的客服上面方法的评估局限性。

这种绩效评估方法,不是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而是要进行对员工绩效相关的特征进行绝对的评价,评价以数字的评定尺度进行记录。

20世纪40年代,塞拉来根和伯恩斯共同创立了关键事件记录法,关键事件法首先要通过一些专业的人员找出在工作中有效和无效的关键事件,然后用绩效多维表的方式将这些被描述的事件体现出来,并根据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绩效水平进行记分。

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

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pdf 49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pdf 51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初探.pdf 53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分析.pdf 57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df 59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pdf 三、发展篇 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的几点思考.pdf 企业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提升途径.pdf 68 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pdf 提升企业绩效管理质效的对策研究.pdf 70 71 67 63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现状篇 浅析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pdf 1 浅析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pdf 3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pdf 5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几个误区.pdf 7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研究.pdf 9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研究_1.pdf 12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探析.pdf 15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pdf 18 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调查.pdf 21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应对策略.pdf 73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策略研究.pdf 75 以持续沟通构建心理契约提升企业绩效管理.pdf 76 以内控制度提升企业绩效管理.pdf 80 以人为本提升我国企业绩效管理水平.pdf 83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国内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pdf 25 二、问题篇 论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pdf 27 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28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绩效沟通问题及相关对策.pdf 31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pdf 33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案.pdf 35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pdf 38 浅析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几个问题.pdf 40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pdf 43 浅析中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46

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绪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公司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公司绩效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1. 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设定、监控和评估绩效目标,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它涉及到员工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绩效改进等方面,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绩效的监控和管理,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绩效管理也是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三、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的现状1. 绩效管理模型研究目前,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BSC(平衡计分卡)、MBO (管理者目标责任法)等模型的应用和研究。

这些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指导。

2. 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研究绩效管理涉及到很多关键因素,如员工激励、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改进机制等。

目前,研究者们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3. 多维度研究传统的绩效管理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维度(如财务绩效),而现在的研究趋向于将绩效管理视角拓展到多维度,包括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地评估绩效。

四、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1. 弹性绩效管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弹性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加。

弹性绩效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在保证绩效的实现员工的弹性化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研究也将重点放在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上,探索如何通过调整企业文化来提升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绩效考核的引进在国外,罗伯特于世纪采用绩效考核美国军队引进该形式是在年,而该国政府是在年之后才引入的。

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绩效考核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组织。

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是美国学者奥布里,在这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年,斯坦利西肖尔最先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在《密执安商务评论》这本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将所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虽然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但是斯坦利西肖尔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全过程绩效管理世纪快进入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代表性观点。

首先罗杰斯等人的主要观点是绩效应该从整体进行管理,他们于年指出在政府里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计划、改进和考察。

他们认为绩效管理强调目标管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指向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组织内部的人员并不是其重点。

第二种意见认为绩效管理是对下属的工作及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年,安史沃斯和史密斯指出绩效管理是有计划、评估、反馈三个步骤循环的过程。

年,和指出绩效管理是由计划、管理、绩效考察三个步骤组成的。

他们认为绩效管理应该以人为核心,管理者应该经常与员工就组织目标、绩效考评等问题进行沟通。

第三种意见是第一种意见和第二种意见的归纳,即绩效管理既包括整体绩效管理,又包括下属绩效管理。

等人指出,绩效管理周期模型的关键是找准方向。

和指出,绩效管理周期模型注重具体的活动和时间安排。

这个观点认为绩效管理将雇员的工作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外绩效管理还激励雇员,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改善组织绩效。

此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绩效管理研究有很大的作用。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有所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个体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个是个体现在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个体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未来会达到的水平。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摘 要 : 企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 基 本特 征 出发 , 析 了绩 效 管 理 在 企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中的 作 用 , 讨 了以 企 业 可 持 续 发展 为 导 从 分 探 向的 绩 效 管理 体 系的 内容 . 以期 为 绩效 管理研 究提 供 一 个 新 的视 角 、
Ab ta t r m h a i e t r s o u ti a l e eo me t sr c :F o t e b sc a u e f s san be d v lp n ,山i a e k s a n lss o h o e f p roma c f s p p r ma e n a ay i f t e r l 0 e fr n e ma a e n n te e tr rs s s san b e d v l p n ,a d c ris a d s u so n e t r r e u ti a l e eo me t o e ld n g me ti h n e p ie u t ia l e e o me t n a r i s in o ne i s s s n b e d v lp n — r ne e c p s a i 【 p r r n ema a e n y tm, n te h p h t t l p o i ea n w p rp cie t h t d fp r r a c n g me t e f ma c n g me ts se i o e ta l r vd e e s e t t e su yo e o o h i wi v o f m n e ma a e n
Pe f r a c a a e e t r o mபைடு நூலகம்n eM n g m n
宋德 润 S n eu ; o g D rn 马跃 MaYu e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研究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研究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研究1. 引言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不只是简单地关注企业的经济绩效,更加注重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表现。

本文将探讨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的研究。

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企业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保持平衡,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

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保持经济效益的稳定和增长。

•环境保护原则:企业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环保措施。

•社会责任原则:企业应关注员工权益、社区福利和社会公益,承担起社会责任。

3.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3.1 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指导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关注企业的整体绩效,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2 增加企业的社会形象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通过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绩效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在社会中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润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3.3 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和社区等。

通过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期望,绩效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加企业的共识和合作。

4. 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4.1 确定绩效指标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确定合适的绩效指标。

除了关注企业的经济绩效外,还需要关注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文章在对绩效管理内涵、企业绩效管理实施中存在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性地总结出了企业绩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0 引言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对完成组织目标,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绩效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开展和实施,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仲理峰,时勘(2002)从适应变革的人的心理行为的角度,介绍了绩效的基本概念、管理绩效的必要性、绩效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1]。

冯英浚等提出开展绩效管理的困难主要在于现有的绩效评价测算出的结果往往含有评价对象之间客观条件优劣的影响,仅仅体现了它们的实力,难以反映人们主观有效努力程度,并提出了管理有效性的概念及测算它的二次相对效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2]。

戚海峰等(2010)通过对多家实施绩效管理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绩效管理四个环节的关键“软因素”,即“承诺”、“教练员”、“管理者素质”、“管理者的艺术”[3]。

综观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实施上,在笔者检索到的文章中,还没有对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

本文是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绩效管理进行研究。

1 绩效管理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首先从理解绩效的含义入手。

1.1 绩效的内涵。

绩效(Performance)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
①绩效是一种结果。

Benrardin(1984)把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里,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

也就是说,结果绩效可以用产出、任务、目标、指标等词表示。

②绩效是一种行为。

这一观点是由Campbell等(1993)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绩效是员工自己控制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

③绩效是“关系-任务”的综合。

1993年,Borman和Motowidlo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二维模型,指出当员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被视为任务绩效;而员工表现出某种态度、责任等行为方式的时候,就是关系绩效。

概言之,在企业管理中,绩效就是指那些经过评估的工作方式、行为及其结果。

1.2 绩效管理的内涵。

顾名思义,绩效管理就是管理绩效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诞生了许多关于绩效管理含义的不同观点。

综观他们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
观点一: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
观点二: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
观点三:绩效管理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

在他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概括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2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许多企业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绩效管理。

尽管部分企业在理念上喊着战略绩效的口号,而实际操作中绩效管理仍旧与战略脱节,更没有将绩效管理与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等方法与工具结合起来协同管理企业的战略。

上海佐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企业战略绩效管理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56家企业中,有810家推行绩效管理,约占94.5%,绩效管理的普及程度非常高;但是推行战略绩效管理的(即真正实现战略与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上对接的)仅有254家,占实施绩效管理企业总数的31.4%。

2.2 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国内还有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看作是检查和监控员工工作的手段。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和绩效评估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过程,上级向员工下达目标任务后就认为完成了绩效计划(在图1中高达46.40%的企业的绩效计划由管理人员制定);在绩效评估时上级按自己的主观了解对员工进行评估,缺乏上下级之间平等的沟通、意见的反馈和对员工的指导(在图2中有46.30%的企业的年度考核由管理者直接评定)。

这就造成员工被动参与到绩效管理中,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没有合理运用绩效评估结果。

如果企业能合理利用绩效评估结果,将对绩效管理良好的激励效果。

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很欠缺,目前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还比较单一。

在所有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中,仅有22%的企业真正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来发放浮动奖金或固定薪资调整,仅有不到13%的中国企业综合运用绩效管理结果(即广泛运用于发放奖金、职位调整、薪资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确定培训需求)。

图1:绩效计划的制定
注:图中A代指:员工制定,管理者根据情况进行调整;B:管理人员制定,员工在形式上参与,但不起真正作用;C:管理人员制定,再与员工商量;D: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商量制定;E:没有制定。

数据来源:
图2:绩效考核的方式
注:图中A代指:完全是员工自评,管理者不调整;B:先员工自评,然后由管理者调整;C:主要由管理者直接评定;D:管理者与员工商定评定;E:由熟悉的同事或下属评定;F:不熟悉的同事和下属也会参与评定。

数据来源:
3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由前文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中还存在着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缺乏员工参与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的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思路进行改进,站在更加科学、合理的高度来看待绩效管理,基于此,本文概括出了未来绩效管理的几个发展趋势。

3.1 战略性绩效管理将成为主流。

所谓的战略绩效管理,就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形成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培育,大多数企业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家们现在也认识到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企业已经把绩效管理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战略性绩效管理有助于企业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绩效,实施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是企业能否从平庸到优秀和卓越跨越的分水岭。

3.2 越来越重视阶段性绩效管理。

这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

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成长阶段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对绩效考核的需求不同,考核的重点和方法也不能一样,如在创业期强调个人绩效,而一旦到了成熟期,企业的考核若还按原来的方法推行,就很可能不利于企业转型和发现新领域。

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出不同的绩效管理方案。

3.3 将各种战略绩效管理工具进行整合运用的趋势上升明显。

相关统计表明,高达70%的中国企业准备将目标管理(MBO)、关键业绩目标(KPI)、平衡计分卡(BSC)等战略绩效管理方法多整合在一起操作,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简化;而单独采取某一种方法而排斥另外一种方法比例明显较少。

另外,我国企业对目前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的愿望也十分强烈。

在佐佳企业管理咨
询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企业战略绩效管理调查报告》受调查的中国企业中,80%企业认为需要学习新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改进、提升目前的战略与绩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大学管理评论,2002,5(3):15—19.
[2]冯英浚,王大伟,丁文桓,任柏明.绩效管理与管理有效性[J].中国软科学,2003,5:132—136.
[3]戚海峰,赵晓明,杨阳.绩效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软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7):214—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