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第二十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讲义新人教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讲义新人教必修

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2.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

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1-27 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1-27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文化创新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根本
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
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当前要用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武装头脑 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作用
继承传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
基本 推陈出新
途径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主体 人民群众
正是这种勤劳 勇敢精神,奠 定了中华民族 坚不可摧的立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
勤劳 世界的实践
勇敢 中表现出来 的不惧艰难 的精神
家;②业广唯勤;③天
道酬勤;④不畏强御; ⑤勇者不惧
业根基
指一个民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
①天行健,君子以
族所具有 创业实践中,自强不 自强不息;②富贵
自强 不息 的独立自 息精神逐渐积淀为 强、奋发 中华民族的内在气 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③
第二十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含义 一个民族为了实 现共同的理想和 目标,凝聚全民 族的意志、智慧 和力量,同心同 德、维护统一、 顾全大局的互助 合作精神
作用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 的精神,无论在国家 顺利发展、兴旺发 达的时期,还是在祖 国面临危难、生死 存亡的关头,都迸发 出强大的力量,使任 何征服或分裂中华 民族的企图都不能 得逞
文化与社 会的关系
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
竭的精神动力 ①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建设
培育“四有”公民

【教育专用】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新人教

【教育专用】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新人教

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展示]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2012、2013·选择)。

考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点拨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典例1 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

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的本质。

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③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①正确。

中国必将胜出,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因为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③正确。

②不选,优良传统的范围相对小,④不选。

跟踪训练1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

“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②强调的是勤俭节约;③强调的是认识的无限性,不符合家国情怀。

考点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典例2 “青年”与“爱国”,从来都不是相悖的关键词。

青年人只是想时刻表达自己的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立思考、个性创造与大胆想象,这恰恰是当代青年的最宝贵之处。

当然,当个性表达遇到国家与民族时,应以信念、理想与担当为前提。

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题干的主旨是青年人既要独立、个性,又要有爱国的担当,故③④正确。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课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课

知识拓展 蕴含民族精神的常见警句
内涵 典故、诗词、格言、史实等
团结统一 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④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爱好和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④中华民族 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⑤郑和七下西洋 勤劳勇敢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惟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暴。⑤勇者不惧
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本课时复习的重点,复习 时要与时事结合
(考点一)
1、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考点二)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点一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 作用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 自强不息的① ② 团结统一 精神支柱
1.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 下列古语含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 的是 ( A )
A B C 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团结统一
的关系
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 文化环境
文化与社会 的关系 社会主义先
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任何时候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 都不能得逞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勤劳勇敢
②天道酬勤 ③不畏强御 ④勇者不惧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典例1
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
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 内在的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 A.①② C.②④ 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B.①③ √ D.③④
与大胆想象,这恰恰是当代青年的最宝贵之处。当然,当个性表达遇到
国家与民族时,应以信念、理想与担当为前提。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权益 A.①② 统一的原则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 ④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解析
题干的主旨是青年人既要独立、个性,又要有爱国的担当,故③
考点突破
考向剖析
考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的精神 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
特点
发展 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
排精神等是其具体的体现
解析 答案
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 ④中国共产党在实
③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
跟踪训练1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
不可分的。“ 小家 ”与 “大国” 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 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 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以下名言诗句中 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也无涯 A.①② B.②③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C.③④ ③吾生也有涯,而 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①④ √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解析] A 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特征 等知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 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①正确。三种文化 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②正确。文化受环境影响,但不是由环境决定,③说 法错误。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不可能统一 ,④说法错误。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 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 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 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第26课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我们的中华文化
网络构建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考点透析
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仅供学习交流!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26课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我们的中华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认同感
第26课
基 础 知 识 回 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的空间跨度,即 内容多样,并且独树一帜。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兼收并蓄 (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________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 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 ________的认同和对其他民 族文化的理解。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 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说法错误。长征精神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②不合题意。③④正确 切题,故选D。
典例2 (2017福建漳州八校2月联考,16)纪录片《大国工匠》在电视台 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
4.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① 民族性 、鲜明的② 时代性 和先进性。 判断: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更彰显于近代中 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 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判断: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提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 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 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 爱国主义 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判断: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提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而非全部内涵。
爱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化干戈为玉帛”“礼之用,和
好 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 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贵”、郑和下西洋、中国积极
和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
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
平 力奉献的精神
勤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 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惟勤”“

版高考政治(人教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第二十七课

版高考政治(人教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第二十七课

■知识点击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 地位
个方面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作用意义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 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017·高考天津卷,T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 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 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 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解析] 举办该展览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 年,继承革命传统,长征精神是长征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 表现,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时代精神和推 动文艺繁荣,B、C、D 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D。刚健自强、“愚公移山”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③正确;这种自强不息 的精神,体现了不同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④正确; ①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强国梦想的 指导思想,②错误。
3.(2018·郴州模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 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广阔胸襟;有“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勇者担当;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毅韧性; 有“论必做,做必成”的务实品行;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的伟大志向。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进题组】 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 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 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中( )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C。对联强调“只知有国”,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爱国情操,①入选;对联强调“益坚其志” ,体现了自 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④入选;②③与材料没有直接 关系。
2.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 莫如自强” 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 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 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 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 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梦想的指导思想 A.①② C.②③ )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方
面,我们要明确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我们 也要看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真题透视】 (2015· 高考北京卷,T27)“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 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 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 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 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赵一曼烈士家书
剖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祖国 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剖析: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 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 的具体内涵。因此,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形式虽然 不同,但其内容有相同之处。
解析:选 B。题干中“学生” “工人”等爱国方式不同,体现了 ②;题干中“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爱国的内涵不同,体 现了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错误;④不符 合题意,不选。
5.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 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 利的行动上。”这说明爱国主义(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
3.(2018· 郴州模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 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广阔胸襟;有“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勇者担当;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毅韧性; 有“论必做,做必成”的务实品行;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的伟大志向。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 )
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解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体现了自强不息,A 符合题
意;B 古语的涵义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 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没有体现爱好和平的精神内涵, 不选; C 古语的涵义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 而不争名利,没有体现勤劳勇敢,不选;D 古语指向维护人民 群众的利益,没有体现团结统一,不符合题意。
【真题透视】 (2017· 高考天津卷, T8)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
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 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 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 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 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 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 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 关系。
考点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真题透视】
(高考指数:★★)
(2015· 高考安徽卷,T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 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B C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B.①④ D.③④
④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解析: 选 D。 刚健自强、 “愚公移山”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③正确;这种自强不息 的精神,体现了不同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④正确; ①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强国梦想的 指导思想,②错误。
【跟进题组】 4.战争年代,爱国就要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和平时期,爱国 就要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是学生,就要学业报国;是工人, 就要产业报国;是商人,就要商业报国;是干部,就要敬业报 国。这表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②不同的人爱国的方式可以不同 ③爱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在不同时期有共同的要求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案]
C
■知识点击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地位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 个方面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作用意义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 新时期 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主题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答案]
A
■知识点击 民族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 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 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
【跟进题组】 1.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 世纪 70 年代,强 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 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 精神”;90 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 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 精神( )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解析:选 C。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同,这表明雷锋精 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旺盛的生 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未反映;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错误。
①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 中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将自 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注
民族秉性
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重吸收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 错误;我国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外来文化,④错误;②③ 符合题意,入选。
①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 而是具体的
③文化总会打上特定时代的烙印
的内容和形式总是统一的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D。材料主要说明,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以特定的文 化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②③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题意; ④中“总是统一的”表述错误。
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答案]
A
■考法指导 纵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 有以下特点: ①从诗词选择看, 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 ②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古诗词 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 更能启迪人的思想, 陶冶人的性情。 此类试题主要用“蕴涵” “启示” “表明” “说明” “反映” “体 现” “依据”等词语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道理的理 解和把握。
[2015· 高考全国卷Ⅱ, T39(2)]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 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 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 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解析] 举办该展览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
年,继承革命传统,长征精神是长征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 表现,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时代精神和推 动文艺繁荣,B、C、D 不符合题意。
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 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知识点击 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 义建设的历程之中。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