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定义

合集下载

什么是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似乎涉及到所有国家、所有人和所有行业。

但是,什么是全球化?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话题并提供一些更深入的理解。

一、全球化的定义我们先从定义开始。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方式。

它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这种联系包括贸易、思想、文化、知识和技术等领域。

全球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但直到20世纪末期,全球化才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现象。

二、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为世界带来了许多好处。

世界经济更加自由和开放,这意味着更多的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随着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人们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想法和理念也更加多元化。

这为人们的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全球化的挑战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

尽管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但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和更大的压力,以获得更高的发展水平。

此外,全球化还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流失,某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可能会被全球化的趋势所淘汰。

四、全球化和未来全球化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全球化的进程持续加速,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并寻找着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性别、种族、文化和地理位置的不平等现象也是全球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未来,全球化将继续推动全球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并在全球各地带来更多机会和更大的挑战。

结论总的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不能简单地分为黑白两色。

它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对全球化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理解全球化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应对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随着科技和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全球化被认为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趋势之一,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等各个领域。

那么,什么是全球化?为什么全球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全球化的定义与背景全球化指的是对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度整合过程,在此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度不断加深。

全球化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人们在文化和知识交流方面提供了更多机会。

全球化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于世界各地的交通和通信设施不断发展,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变得越来越容易。

同时,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也逐渐变得普遍。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这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二、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推动了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

同时,全球化也加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

通过全球资源整合和共享,各国的经济都得以快速增长。

2.文化影响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接触更加频繁。

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途径,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外国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理解和沟通。

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全球化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带来了很大冲击,可能会导致文化多样性减少或消失。

3.政治影响全球化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更多机会。

另一方面,某些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也开始超越国家主权,对国家的主权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制约。

三、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1.挑战全球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全球资源的过度消耗、文化差异的加大等。

同时,全球化也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全球化概念

全球化概念

全球化概念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概念就成为了理论经济学的热门词汇,并且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和金融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

所谓全球化就是指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跨越国界。

按照这种定义,全球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二是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三是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

在这里,“生产要素”主要指的是劳动力、技术、资金和土地等;“金融资本”主要指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各种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国际间政府的优惠贷款;“跨国公司”主要指的是那些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投资的大型企业集团。

简而言之,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过程。

它的核心问题是,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

其中,“国际间政府的优惠贷款”以及“国际间政府的优惠贷款”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为它们有时候甚至会决定企业的去留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乃至国家的兴亡。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

1999年,也就是克林顿总统上任之后,美国政府突然对外宣布停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巨额贷款。

此前美国财长曾扬言,停止给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后,美国仍将继续获得基金组织提供的援助。

这一举动无疑令世界哗然,也引起了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找出新的途径解决当前全球化所带来的许多弊端, 2000年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年会,会议重申了在公平分配国际资源方面两家组织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作用的观点,并讨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

在此次会议上,各国纷纷同意扩大这两家组织的权力。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是有条件的,首先,这些援助只能用于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其次,还必须服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的四大原则:可信赖的货币,可兑换的货币,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使用的货币,以及灵活的汇率制度。

最后,还要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不能取代国家的作用。

如果说亚当·斯密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全球化的经济学家,那么罗纳德·麦金农则是较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经济学家。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近年来,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全球各地都在展开着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来发展经济、文化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全球化这个词汇,从很多方面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饮食、交通和娱乐方式都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

但是,全球化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本篇文章将会从全球化的定义、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关系角度来进行阐述。

一、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日益一体化的现象。

全球化追求的是一个没有贸易壁垒、没有文化障碍、没有隔离的世界,是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领域不断推动着各国的发展和合作。

二、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关系现代性是指由于工业技术发展、物质生产的高度发达,以及科技发明给传统文化传统方式带来的挑战,人类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现代性是一种对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态度,是一种渴求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并探索未知领域的强劲愿望。

而全球化就是现代性的一种表现,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多,他们也将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并提高了各国的生产效率,全球化也带来了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社会联系。

在全球化的现实下,现代性也不断在发展和演变。

过去的90年代,全球化还被认为是一种单向度的文化输出、跨国资本和商品输出,但是21世纪以来,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世界各地的地球村都参与到了全球化中,人们不再限于学习本土文化和语言,同时更愿意去了解和探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娱乐、文化、艺术和传播业等领域越来越重要。

同时,全球化推进了现代性的发展,全球化的连通性使得一种文化得以传播到全球不同的地区,进而形成了跨界合作的局面。

同时,全球化的现实,也体现了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中的多元性,每个人都可以接纳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结语总体来说,全球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在不同层面上共同发展和演变。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Sourc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 Foundation, 2008
时间框架
全球化何时开始?
古代
现代时期
后现代
历史开始起
19世纪
二战以后
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险、战争与贸易 大众生产与消费 自由贸易
加速
殖民主义探险时期 工业革命
电讯系统与交通 技术
系统 形态
帝国主义 / 重商业 主义
帝国
帝国主义 / 资本主 义
民族国家
资本主义 / 公司 主义(团体主义)
经济集团
全球化的维度
1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世界经济通过全球生产、全球市场、全球金融的 安排形成全球化。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范围的运作引起新的国际劳动 分工,即制造业部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cut dow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 机构精简(Downsizing): cut down the size of the state bureaucracy
• 私有化(Privatization): cut down the public sector, sell it off to provide more space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 process (or set of processes) which embodies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ransactions -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extensity, intensity, velocity and impact generating transcontinental or interregional flows and networks of activity” (David Held)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经济视野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经济视野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经济视野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那么你对全球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全球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全球化的简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全球化带来什么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

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

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对应着这四个问题。

1、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

任何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

国际的市场化却不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

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谓国际市场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立法、司法和执法都归于一家,只有理想主义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去奢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

如果没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谓“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公义的治理。

2、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

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

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3、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

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

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

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

经济地理学 第七讲 全球化

经济地理学 第七讲 全球化

经济地理学第七讲全球化引言全球化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全球化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全球化的定义、发展及其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全球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世界上的事物和活动逐渐变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

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资本的流动,全球劳动力的流动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

二、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跨国贸易开始快速增长,国际资本流动也愈发频繁。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跨国公司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三、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扩大了经济地理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从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全球。

其次,全球化加速了地理空间的重构,边际地区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节点。

再次,全球化也改变了地理空间的结构,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最后,全球化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大城市成为全球化的中心城市,而中小城市承担着特定的地理功能。

案例分析: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贸易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工厂。

中国全球化进程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沿海地区为例,全球化带来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

同时,沿海地区受益于便利的港口和交通网络,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一、全球化的概念与特点1.全球化定义: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地的人们、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性社会经济体系。

2.全球化特点:a.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扩大。

b.政治全球化:国际政治合作与协调日益增加,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

c.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剧,国际间的文化传递和影响加强。

d.技术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加剧。

二、世界城市的概念与分类1.世界城市的定义:世界城市是指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和信息中心等多重功能的国际性大都市。

2.世界城市的分类:a.Alpha世界城市: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如纽约、伦敦、东京等。

b.Beta世界城市:具有地区性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如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等。

c.Gamma世界城市: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如中国的二线城市杭州、成都等。

三、全球化对世界城市的影响1.经济影响: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2.文化影响:全球化使世界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更加丰富,但也面临着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3.政治影响: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城市的国际政治地位,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治理的挑战。

4.空间影响: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新的城市区域和发展趋势。

四、世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b.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c.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d.促进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和谐。

五、我国世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1.我国世界城市的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宜居宜业的国际性大都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

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全球化指資訊科技發展迅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儘管在遠方的事,也覺與自己息息相關,因為現在的資訊太健全了,而且速度比以前快很,現在打開電腦就擁有無窮無盡的資訊,所以全球化之下都與自己關係。

不但是,以上的資料與我們息息相關外,還有時間和空間的拉近,「全球化」意思是指在一個時間和空間極度壓縮的世界,地球某一角落發生的事,迅即可以對遠方的人做成意義深遠的影響。

舉個例子:不論我們身在何方都可以吸萬寶路香煙、吃壽司、用微軟公司的軟件、接受針炙治療、看某本雜誌和買外賣薄餅。

在全球化之下對影響本地與經濟的文化,香港本土文化經濟活動一向很活躍。

惟自八十年代起香港過分倚重地產、金融業,近年商業零售業務又趨壟斷性擴充,以及政府城市規劃和小商小販管理等政策,都令本土文化經濟活動的生存空間日漸收窄。

香港本土文化經濟的特色是多元化的,既具有本土特色,又能維繫及發展社區資本的小本經濟活動。

這些小本經濟活動也是多元化的,包括小商和小販的經營,經營者會因應其本身的專長、財力等
因素,創建自己的業務,例如街頭擺賣傳統工藝、傳統小食,以及賣唱、占卜等等,百花齊放。

以本土文化為特色的小本經濟活動,不失為本港失業者其中一條出路,因為只需少量資金,就可以創業和維持經營。

小本經濟本身就別具本土特色,若再與本土文化旅遊、風物觀光等緊密結合起來突顯本土特色,就能提供大量低增值、但可容納很多人手的就業職位,同時亦可為本港旅遊業帶來新的面貌。

拋開技術進步因素,眾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種基於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識形態。

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歷史潮流。

對眾多的反對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種基於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識形態。

反全球化就是反對擴大貧富差距,反對霸權。

意識形態傾向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然而,筆者在這裡不想談論意識形態,只想就事論事。

全球化由主要由跨國企業所推動,其目的當然是為了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高的回報。

縱然有些人會奢望,只要全球經濟增長,窮人也能分得一杯羹,然而,過去的經濟發展,反而令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世界貿易組織、七大工業國組織等皆為少數富有國家所主導,目的當然是為了該國的經濟目的
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是最受廣泛討論的。

傳統上經濟活動都是以
國家為單位來進行的。

但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這個傳統的界限被打破了。

傳統上,企業一般都從本地籌集資金,聘用本地的勞工從事生產,並以本土市場為主要銷售對象。

但在全球化的架構裡,國家的界限已被企業的跨國營運能力所突破,出現所謂「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趨勢。

這裏從人力市場、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去歸納市場一體化。

簡而言之,就是種種的經濟活動,令市場以全球為基礎來運作。

政治全球化
傳統上,政治活動比經濟活動更局限於國界之內,但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政治也起了根本性變化。

一方面,由於很多企業和社團都有能力以全球為基礎來策劃和組織活動,個別國家政府對本地企業和社團的管制能力也就相對削弱;另一方面,由於國際活動的增加,國際政治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活動平台。

個別國家的政策,往往受國際組織所左右。

文化全球化
在以西方媒體主導的文化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力量其實不可忽視。

本土對西方文化的吸收與反抗,也是文化全球化活動中的重要一環。

全球化下西方主導的文化傳播
文化的全球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傳播媒介的發展,特別是所謂電子媒介,如電視和互聯網。

透過傳播媒介,世界各地都可獲得大量的即時資訊
西方的跨國企業勢力龐大,再加上在跨國性傳播媒介佔有壟斷性優勢,所以文化全球化往往是西方文化往世界各地傳播。

我們常常聽到的所謂「麥當勞化」、「文化帝國主義」,基本上都是指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單指向(美國)的向世界各地傳播其思想標準與行為模式。

本土文化的吸收與反
其實,本土文化從來不是被動的接收西方文化。

美式足球是在美國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也不見得在世界其他地方流行起來。

在融和的一面,例如中國和日本等,在接收西方的產品或資訊時,往往會加以消化,給予這些新事物一種新的本土文化意義,使之成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也會將本土文化的特色,反向傳輸往西方,當中日本的壽司和印度的咖喱都是明顯的例子。

在反抗和衝突的一面,例如中東的穆斯林文化,在西方文化向各國傳播的同時,採取排斥的態度,其中的「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反西方觀點,就形成了文化衝突,更有演變成武力衝突的危機,其中「911事件」就是一個例子。

結論
為了“經濟效益”,人們從遼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走入了城市。

他們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賴,但只有依靠斤斤計較、彼此競爭、相互傾軋才能生存。

城裏的人們看上去沒什麼不一樣,可每個人都從骨子裏在追求與眾不同。

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裏脫穎而出。

殘酷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義觀的人,他們崇拜資本所帶來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資本本身。

人們很自然便忘記阿富汗貧民的生命與世貿大廈裏的生命是平等的。

他們會為紐約2000多條“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蠟燭,但絕想不到為阿富汗那4000多個“野蠻的”殉葬者焚一炷香。

人類可以公然聲稱自私自利和弱肉強食是其本性,並能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如此的人類,只好用鋼鐵製造的防盜門來取代分隔家庭的籬笆,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來取代調解鄰里糾紛的長老。

當貧窮遼闊的地球村變成了繁榮細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國家利益”理所當然地成為國際關係的最高準則,武力也自然成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