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基本笔画训练一
欧体楷书基本笔画精讲

欧体楷书基本笔画精讲
一、啥是欧体楷书
嘿,小伙伴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欧体楷书。
欧体楷书啊,那可是书法界的大明星!它是由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立的字体风格。
这欧体楷书呢,特点就是严谨工整、结构险峻,笔画刚劲有力,给人一种特别挺拔、精神的感觉。
二、欧体楷书基本笔画的种类
1. 横画
这横画呀,可不能随便一划拉。
它得有起笔、行笔和收笔。
起笔要顿一下,行笔要稳,收笔也要顿一下,这样写出来的横才有力度和韵味。
2. 竖画
竖画分垂露竖和悬针竖。
垂露竖就像个站得笔直的士兵,收笔的时候要像露珠似的圆润;悬针竖呢,就像根针直直地往下扎,收笔要出尖。
3. 撇画
撇画有短撇、长撇。
短撇要短而有力,长撇要舒展流畅,像大姑娘的裙摆一样好看。
4. 捺画
捺画可是欧体楷书里的大主角,它的起笔轻,然后逐渐加重,最后捺出一个漂亮的脚。
5. 点画
点画别看它小,作用可大了。
有侧点、竖点等等,形态各异,要根据字的结构来安排。
三、写好欧体楷书基本笔画的技巧
1. 多临帖
一定要多临帖,看看欧阳询大师是怎么写的,模仿他的笔法和结构。
2. 注意力度
写字的时候,力度的控制很重要。
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这样笔画才有层次感。
3. 保持耐心
别着急,一笔一划慢慢写,要有耐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好。
小伙伴们,欧体楷书的基本笔画是不是很有趣呀?只要咱们多多练习,一定能写出漂亮的欧体楷书!加油哦!。
硬笔书法之钢笔楷书28种基本笔画练习

钢笔楷书籍28种基原笔划之阳早格格创做汉字笔划书籍写的运笔顺序,普遍是横横撇的起笔较沉,面捺的起笔较沉;转合处要略顿笔,稍沉、稍缓;提战钩,启初要略顿笔、稍沉,我后渐渐转为沉快,支笔出尖;所有笔划皆是一笔写成,没有克没有及沉描.那些笔划正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更,果此,正在书籍写时,要注意多瞅察,把笔划形状写准确.(一)横:横绘要写稳固,果为横正在一个字中起仄稳效率,横没有服,则字没有稳.横有少、短之少横的写法,下笔稍沉、止笔背左较沉,支笔略背左按一下,所有笔划呈左矮左下、背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绘没有克没有及写成火仄,而应写成左矮左下,支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划变沉些,那样,瞅起去才隐得稳固.所以,人们常道的“横仄横曲”,没有是指横火仄书籍写,而是央供瞅上去稳固的意义.如共:短横的写法是,沉下笔,由沉到沉背左止笔约莫写到少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支.笔划稍背左上俯.如图:(二)横横绘要写笔曲,果为横绘正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闭键的支撑效率,横没有笔曲,则字没有正.横有垂露、悬针战短横之分.垂露横的写法,下笔稍沉,止笔笔曲背下较沉,支笔稍沉.如图:悬针横的写法共垂露,不过支笔时由沉到沉,出锋支笔,笔划出尖.睹下图短横,写法共垂露横,不过笔划较短,短横要写得短细有力.睹下图(三)撇撇绘正在一个字中很有化妆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减少字的好感,偶我还取捺绘相对于称起着仄稳战宁静沉心的效率.撇有斜撇、横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沉,由沉到沉背左下止笔,支笔时出尖.如图:横撇,下笔稍沉,由沉到沉背下止笔,止至撇的少度三分之二处,背左下撇出,支笔时出尖.如图:短撇,写法共斜撇,不过笔划较短.短撇正在字头出现时,笔划形态较仄,如“搞、反、禾、后、拾”等字;短撇正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划形态较斜,如“死、禾、得、墨”等字.如图:(四)捺捺绘细细明隐,书籍写易度较大.捺有斜捺战仄捺之分.斜捺,下笔较沉(沉降笔),背左下由沉到沉止笔,止至捺足处沉按笔,而后背左火仄目标由沉到沉提笔拖出,支笔要出尖.如图:仄捺,写法共斜捺,但是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而后再背有下(略仄一些)目标止笔.如图:(五〕面面绘正在—个字中便如共人的眼睛一般要害,是一个字的细神体现.面绘有左面、左面、横面战少面之分.左面,沉下笔,由沉到沉背左下止笔,稍按后即支笔,没有克没有及沉描,一次成绘.写面闭键要有止笔历程,万没有成笔尖一着纸便支笔.如图:左面,写法基原共左面,但是止笔目标往下略背左偏偏一些,支笔时要顿笔.如图横面,本质上是左面的变形,当面正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面的支笔处取底下笔划连交起去,果此,那种面形态比较曲.如图:少面,是正在左面的前提上变少,止笔应缓一些.如图(六)提提绘写法是,下笔较沉,由沉到沉背左上止笔,支笔要出尖.提绘正在分歧的字中角度战少短略有分歧.书籍写时该当注意辨别.如图:(七)横钩下笔写横.到起钩处,稍停背左上钩出,出尖支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八)弧直钩下笔稍沉,由沉到沉背左下弧直止笔,到起钩处略顿笔背左上钩出,支笔要出尖.书籍写时下笔处战起钩处上下应正在一条笔曲线上.如图:(九)戈钩下笔梢沉,背左下弧曲止笔,到起钩处进取钩出,支笔要出尖.写戈钩闭键是要脆持一定的弧度,大曲、太直皆市效率所有字的好感.如图:(十)卧钩下笔稍沉,先背左下(笔划由沉到沉),再圆转背左火仄目标止笔,到起钩处背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是没有宜过大.如图:(十一)横直下笔写短横,再圆转背左火仄目标写短横,支笔稍沉.如图(十二)横直钩正在横直的前提上,支笔时进取圆钩出,笔划比横直要少一些.如图(十三)横提下笔写横,到适合处略顿笔背左上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支笔处出尖.如图(十四)横钩下笔背左写横,止笔至起钩处顿笔背左下沉快钩出.注意钩没有宜太大,要把力量支到笔尖.如共:(十五)横合下笔从左到左写横,到合处稍顿笔再合笔背下写横.注意横要仄,横要曲,合要一笔写成,中间没有成间断.合处没有克没有及写成“尖角”,也没有克没有及顿笔过大,产死“二个角”.如图:(十六)横析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合背下,偶我稍稍背左倾斜一面,到起钩处略顿笔后背左上圆钩出,一笔写成.如图:(十七)横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背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背左上斜一面,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图:(十八)撇合先下笔写短撇,出尖顿笔后合背左上写提,注意合处要顿笔,支笔要出尖.如图:(十九)撇面下笔写撇,没有出尖顿笔后合背左下写少面,支笔较沉.注意上部撇战下部少面的角度要妥当.如图:(二十)横合直钩下笔写横,顿笔合左下写横,我后圆转背左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进取钩出.注意直处要圆转,底下的横要仄,钩要小,要出尖.如图:(二十一)横合下笔写横(有少、短之分),顿笔后背左写横,支笔较沉.注意横要曲,横要仄,一笔写成.如图:(二十二)横合合钩下笔写短横,顿笔合背左写横,再顿笔合背左下写横钩.注意横钩既没有克没有及太曲,也没有克没有及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二十三)横合提下笔写短横,顿笔合背下写横,再顿笔背左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二十四)横合合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合背左下写短撇,没有出尖,没有要太少,再合背左写—小短横,末尾合背下撇出,出尖.如图:(二十五)横撇直钩下笔写短横,转合处略顿笔后写短撇,交着笔尖没有离纸写小直钩,钩的目标往左上.如图:(二十六)横合合合钩下笔写短横,左边稍下些,略顿笔合背左下写短撇,没有出尖,没有要太少,再合背左写短横,再合背左下写直钩.注意末尾的直钩要稍有弧度.如图:(二十七)横合直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合背下写短横,再圆转背左写短横,支笔较沉.如图:(二十八)横合撇下笔写斜横,略顿笔合背左写短横,再顿笔背左下撇出,出尖.如图:。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

楷书技巧、字帖、视频三合一教材导航目录请点击标题进入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附示范视频)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附示范视频)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附示范视频)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附示范视频)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附示范视频)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附字帖、示范视频)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附字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附示范视频)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附示范视频)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附示范视频)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附示范视频)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附示范视频)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时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三位楷书大家,他们的字法度完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典范,初学毛笔楷书,多从唐楷入手。
因为颜体笔画肥厚,初者特别是小学生因手法不稳,动作幅度粗重,写瘦劲的线条比较难入手,所以选择颜体入门,比较实在。
为了使鉴赏力较低的中小学生对范本容易理解和把握,选择墨本字帖来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因为颜真卿楷书成熟时期的墨本作品在字的数量上稍为少些,这里选择《谭延闿临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里的墨本字作为范本来讲解和让中小学生临摹。
谭延(1880-1930),民国时期,在朝的显贵许多能写一手好字,但最著名的莫过于谭延闿、于右任二家.1912年加入国民党.1922年后追随孙中山,历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部长、秘书长。
智永楷书技法(千字文)

智永楷书千字文技法讲解讲解人:毕云扬第一讲:笔法训练一、文房四宝的认识二、如何执笔三、线条训练1、笔肚画线与笔尖画线2、中锋与侧锋3、露锋与出锋4、提按与粗细5、手腕的运动训练6、手指的运动训练四、笔毫的运动方式1、直入法与切入法2、侧入转中锋3、几种收笔的方式4、翻笔5、圆转6、折笔第二讲:智永千字文八个基本笔画训练横、竖、折、撇、捺、点、钩、提第三讲:笔画归类与分析(拓展训练)1.横与横变化2.竖与竖的变化3.折与折的变化4.撇与撇的变化5.捺与捺的变化6.点与点的变化7.钩与钩的变化8.提笔第四讲:如何读贴与临帖第五讲:集字联句创作一、文房四宝的认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学习书法不但是工具要选择好,而且要选择与古人性能相近的工具。
一、笔:古人对笔有不同的称呼,特别在战国时期,如楚国称“聿”,吴国称“不律”,燕国称“弗”,只有秦国称做“笔”。
秦始皇统一了列国,才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做笔,一直沿用到现在。
毛笔是由笔杆、笔头、笔套三部分组成,其中笔头最为关键,决定了毛笔性能的优劣。
古人比喻好的毛笔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也是判断毛笔好坏的四个标准,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健:即笔腰弹力。
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透”、“亮”,要“一点如漆”、“湛入小儿目睛”。
初学者可选用厂家生产好的墨汁,因为实惠、方便。
三|、纸:上古无纸,直接书刻在兽骨、金石之上。
汉以后,纸张才逐渐推广,多为麻纸张,唐宋以后都用宣纸,清人多用生宣。
初学,临摹可用毛边纸或元书纸,写作品可用半生熟的宣纸。
四、砚:俗称砚台,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
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
柳公权楷书基本笔画

柳公权的楷书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提、折等,这些笔画是构成柳体楷书的基本元素。
其中,点分为侧点、撇点、竖点和长点等,其特点是起笔较重,收笔时逐渐加重,以营造出一种端庄、沉稳的氛围;横分为长横和短横两种,长横的起笔和收笔都较重,而短横则略带弧度;竖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起笔较重,收笔时逐渐加重;撇分为直撇、短撇和弯撇三种,起笔较重,收笔时逐渐变轻;捺分为斜捺和平捺两种,起笔较轻,收笔时逐渐加重并有一定的弧度;钩分为竖钩、弯钩和卧钩等,其特点是先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或右弯曲,收笔时或向上或向右上方出锋;提可分为长提和短提两种,其特点是起笔较重,收笔时逐渐变轻并向右上提笔;折分为横折和竖折两种,横折的转折处较方正,而竖折的转折处则略带弧度。
这些基本笔画是构成柳体楷书的基本元素,掌握这些笔画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是学习柳体楷书的基础。
同时,这些笔画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化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智永楷书技法(千字文)

智永楷书千字文技法讲解讲解人:毕云扬第一讲:笔法训练一、文房四宝的认识二、如何执笔三、线条训练1、笔肚画线与笔尖画线2、中锋与侧锋3、露锋与出锋4、提按与粗细5、手腕的运动训练6、手指的运动训练四、笔毫的运动方式1、直入法与切入法2、侧入转中锋3、几种收笔的方式4、翻笔5、圆转6、折笔第二讲:智永千字文八个基本笔画训练横、竖、折、撇、捺、点、钩、提第三讲:笔画归类与分析(拓展训练)1.横与横变化2.竖与竖的变化3.折与折的变化4.撇与撇的变化5.捺与捺的变化6.点与点的变化7.钩与钩的变化8.提笔第四讲:如何读贴与临帖第五讲:集字联句创作一、文房四宝的认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学习书法不但是工具要选择好,而且要选择与古人性能相近的工具。
一、笔:古人对笔有不同的称呼,特别在战国时期,如楚国称“聿”,吴国称“不律”,燕国称“弗”,只有秦国称做“笔”。
秦始皇统一了列国,才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做笔,一直沿用到现在。
毛笔是由笔杆、笔头、笔套三部分组成,其中笔头最为关键,决定了毛笔性能的优劣。
古人比喻好的毛笔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也是判断毛笔好坏的四个标准,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透”、“亮”,要“一点如漆”、“湛入小儿目睛”。
初学者可选用厂家生产好的墨汁,因为实惠、方便。
三|、纸:上古无纸,直接书刻在兽骨、金石之上。
汉以后,纸张才逐渐推广,多为麻纸张,唐宋以后都用宣纸,清人多用生宣。
初学,临摹可用毛边纸或元书纸,写作品可用半生熟的宣纸。
四、砚:俗称砚台,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
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
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楷书(毛笔)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 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 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 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 转弯。2、锋向要跟踪 。由于转弯幅度大,所 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 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 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 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 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 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 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 。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 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 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 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4 、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 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 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 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 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 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 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 ,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 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折 折钩弧钩的书写(视频)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 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 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 ,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 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 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 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 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 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 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毛笔颜体楷书笔画教程

蹲笔,运笔方法象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在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 动作,即是用蹲笔法,所以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驻笔,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 开始,为时很短的转换间隙,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 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 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裹锋:用笔法之一。指书写时整个笔锋保持圆锥状的用锋方法,与“平铺”
相对而言。其效果线条凝练,富有立体感。作险笔时,因易陷与软弱之弊,故尤 需裹锋而行。
抢锋:指的是行笔至笔画尽处,提笔离纸时突然前冲用力的同时提笔离纸
回收的回锋动作。意似折锋但力度、速度、空间逥旋度与之不同。抢锋的进退速 度和空间逥旋度较大,而力度较小,笔势虚,而折锋相反,其使用方法则视势而 定。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血法》中说:“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捺以匀之,抢 以杀之、补之。”
3、右手执笔,略偏右,勿超出肩宽。 左手手掌心向下平放,按住纸,起到安定 平稳的作用。
4、写小字用枕腕法,写中字用提腕法, 写大字或行草用悬腕法。
颜体概述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