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药物,具有杀虫和杀菌的功效。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或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通常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对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涉及到其主要成分——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二氯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

而异丙胺是一种胺类化合物,具有中和酸性物质并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

组合在一起,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还涉及到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主要通过干扰寄生虫或细菌的代谢过程来发挥作用。

在生物体内,细菌或寄生虫依靠代谢过程来生存和繁殖,而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可以干扰这些生物体的代谢通路,导致其死亡或失去活动能力。

另外,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还具有抗菌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它常用于治疗疟疾、阿米巴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此外,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还涉及到药物的选择性作用。

由于其对细菌和寄生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能减少对宿主的不良影响。

这使得它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原理主要包括其成分、作用机制、抗菌和抗寄生虫的作用以及选择性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增进对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认识和理解。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方法: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静滴,并以复方甘草酸二胺(甘利欣)治疗作为对照。

结果:治疗组46例,有效率为89.1%,对照组为65.9%,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资料与方法2006~2008年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3例,其中男57例,女36例,平均年龄38.5±9.1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和分型标准[1],且不合并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血脂水平、治疗前肝功能转氨酶指标及影像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治疗组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30天。

对照组用复方甘草酸二胺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30天。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脏B超、血脂(TG、TC)、肝功能指标(ALT、GGT)。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及大小基本正常;②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生化指标基本恢复,B超检查脂肪肝由重度恢复至中度或恢复至轻度;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生化指标未达有效标准,肝脏B超显示脂肪肝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结果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情况,由表1可见,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在ALT下降的同时,GGT、TG、TC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仅有ALT明显下降,GGT、TG、TC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临床观察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临床观察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临床观察作者:刘红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1期刘红(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五院哈尔滨 163000)【摘要】目的观察3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后的症状、体征、肝功以及超声等检查,观察肾功、血常规等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36例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12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1日1次,疗程1个月。

结果病人症状、肝功、以及血脂均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低。

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安全有效。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4(b)-0135-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选用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至2009年住院患者经过筛选,诊断符合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随机病历2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5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18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脂肪肝11例,病程5~10年,平均8.8年。

对照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0.2岁,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25例,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7例;中度慢性肝炎合并脂肪肝4例,轻度合并脂肪肝21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脂肪肝7例。

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肝功异常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120mg,加入5%葡萄糖300mL,中每日1次静滴;对照组:脂溶性维生素,加入5%葡萄糖300mL,中每日1次静滴。

8周为1疗程。

2组治疗期间适当应用其他护肝药物,未应用抗病毒药物。

1.3 观察项目(1)治疗前、治疗后4周、查ALT(谷丙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G(血脂)、ALB(血清白蛋白)、γ-GT(谷氨酰转肽酶),并根据病情需要查超声、血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等。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脂肪肝45例分析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脂肪肝45例分析
1 . 1一般资料
2 . 1临床疗效
治疗 组 4 例 患 者 中 ,显效 3 例 ( 6 6 %) ,有 效 9 5 0 6 .7 例
(0 0 2 . %),无效6 (33%) ,总有效 率达到8 . %;对照组4 0 例 1. 3 66 7 5
9例病 例均为 我院传染科 于2 1年3 0 0 月至2 1年 9 1 0 月期间治疗 的脂 1 肪肝 患者 ,其中酒精性肝 硬化6例 ,非酒 精性肝硬 化2例 ,均符 合酒 8 2
4 例 。 两组 患者 均 给 予保 肝及 降 酶药 物 治疗 。对 照 组 患者只 给 予上 述 治疗 ,治疗 组 患者除 上 述 治疗 外给 予 复方 二 氯醋 酸二 异 丙胺 治疗 。 5
结 果 治疗 组 4 5例 患者 的 总有 效率 达 到 8 . % ;对 照 组 4 67 6 5例 患者 的 总有 效率 达 到 6 . %。 治疗 组患 者 的总 有效率 明显 高于 对照 组 患者 44 4 ( 尸< 0 5 。 同时 治疗 后 , 治疗 组 4 .) 0 5例 患者 的 AL 、A T、G 、P 1 H 与治疗 前 相 比 ,均有 明 显 下降 ,而 对 照组 4 T S GT C I和 A I 5例 患者只 育 AT S L 、A T以有 GG T与治疗 前 相比 ,有 明显 下降 ( 尸< 00 ) 而 治疗 组 患者 各项 指 导的 改善 情况 与对照 组 相比 ,明显 优 于对照 组 患者 ( . ; 5 P < O 5 。讨 论 复 方二 氯醋 酸二 异丙胺 治疗 脂 肪肝具 有很 好 的疗 效 ,值得 在 I床 广泛 应 用。 .) O 临
伤 外科,0 11 () 1- 1 . 2 1,61: 3 14 1
[】 L e sHC, mbr S Isa it fteds l iif ua y d 2 e d Li i P . n tblyo it bo b lrsn - d i h at i emo i f h i l oa n r l oa n l rcue [] s sso ebmal lra dti l lra kefatr sJ. t e ma e J Bo e on ugAm) 9 463: 9 . n it r( J S , 8 ,()4 0 1

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名称: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规格:40mg/支组方结构:本品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和葡萄糖酸钠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生产企业: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51药理作用•1、对脂肪肝的影响:-a、消耗肝脂肪:本品体内分解为二异丙胺和二氯醋酸,前者在ATP活化作用下生成甲硫氨酸,后者代谢为甘氨酸, 在甘氨酸裂解酶作用下生成N5N10-CH2-FH4 (甲基四氢叶酸),同时供能。

二者均可提供甲基,促进胆碱合成,胆碱与肝脂肪作用,生晟卵祸脂,促进肝脂務分解。

b、转运肝脂肪:卵磷脂、肝脂肪、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脂蛋白易潦于血浆,从而将脂肪由肝内转运到肝夕卜,减少肝内脂肪集集。

•C、本品能降低动脉中的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减少肝脏对甘油的吸收。

同时列激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入血,从而有兹抑制肝脏甘油三碼的合成。

药理作用-2、对脂代谢的影响:本品通过抑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动员;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通过抑制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中的柠檬酸合成酶及乙酰辅酶A竣化酶的活性来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药理作用• 3、肝保护作用: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通过促进膜磷脂的序贯甲基化,增强肝细 胞膜的流动性,提高作为胆汁分泌和流动 之主要动力的Na+«K+-ATP 酶的活性,促 进受损肝细胞的功能修复,提高组织细胞 呼吸功能及氧利用率;提高脂肪酸的代谢 活性,加速脂肪酸的氧化,为肝脏功能恢 复创造条件。

适应症本品为护肝药,其主要用于:化。

2、用于脂肪肝,肝内胆汁淤积、机能障碍。

m ■+ m ^3 用法用重用于急、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 一般肝脏肌肉注射: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一次40mg(以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计),一日1〜2次。

静脉注射: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一次40mg(以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计),一日4〜2次。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西部医学2008年9月第20卷第5期MedJWestChina,September2008,V01.20,No.5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脂肪肝疗效观察李民,杨静,邱俊林(雅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四川雅安625000)1013【摘要】目的观察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7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甘草酸二胺治疗,疗程均为8周。

结果肝功能: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

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J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可改善肝功能,同时有明显降脂作用。

【关键词】二氯醋酸二异丙胺I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治疗【中围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511(2008)05—1013—02Theeffectofdiisopropylaminedichloroacetatecombinedwith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forchronichepatitisBwithfattyliverLIMin,YANGJlng,QIUJun-lin(ThePeopleHospitalofYa’an-Ya’仰625000.Sichu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iisopropylaminedichloroacetatecombinedwith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in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B)withfattyliver.Methods80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includingtreatmentgroup(42cases)andcontrolgroup(38cases).Thetreatmentgroupwastreatedwithdiisopropylaminedichloroacetateand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ResultsTheeffectwas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after8weeksoftreatment(P<0.05).ConclusionDiisopropylaminedichloroacetatecombinedwith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couldbeeffectiveonCHBwithfattyliver.[Keywords]Diisopropylaminedichloroaeetate,ChronichepatitisB;Fattyliver由于目前尚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肝的特别有效方法,我们采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

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

(55.84+10.35)岁 ;病程 1 ̄8年 ,平 均病程 (5.86 ̄1.26)年 。观察 组 (P<0.05),见表 1。
男性 33例 ,女性 15例 ;年 龄 39~72岁 ,平均年龄 (56.03 ̄10.82)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水平比较(x±s)
岁 ;病 程 2-9年 ,平均病程 (6.02 ̄1.40)年 。两组临床资料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有可 比性 。 1.2纳入 、排 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 :符 合《内科学 》中 NAFLD临床 诊断标准闭;均知晓本研究用药方案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 除 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代谢性肝炎 、药物性肝 炎 、 病毒性肝炎者 ;合并严重感染 、酮症酸 中毒 、恶性肿瘤者 。 1.3方 法 1.3.1对照组 :给予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 丙胺(广东南 国药业有 限 公司 ,国药准字 H44025113)治疗 ,40mg/次 ,3次/d,温水 口服 。 1.3.2观察组 :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水 飞蓟 宾(天士力制
NAFLD患者 96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 、观察组 ,各 48 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 组 AST、ALT、TC、TG
例 。对 照组 男性 32例 ,女性 16例 ;年 龄 38—71岁 ,平 均年 龄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时间 组别
肝功能(u/L)
血]] ̄(mmol/L)
A【
AST
TC Biblioteka TG 观 察组 (n=48) 80.76 ̄10.12 76.66 ̄12.23 5.71 ̄1.42 2.91 ̄0.4l
治疗前 对照组(n=48) 78.23 ̄1 1.39 73.27 ̄10.59 5.69 ̄1.39 2.87 ̄0.38

分析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分析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分析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肖伟【摘要】目的:分析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患者血脂水平、肝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选取98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比两组血清学指标、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PCT、IL-18、TNF-α 水平均有所降低,IL-10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AST、ALT、TC、TG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肝功能,安全性高,可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水飞蓟宾;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水平;肝功能【作者】肖伟【作者单位】遂平仁安医院内一科河南遂平 46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干预,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与肝癌[1]。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能对脂肪肝分解进行促进,将肝内脂肪聚集减少,对胆固醇合成进行抑制,促使肝细胞能量代谢得到改善,对受损肝细胞功能修复进行有效促进[2]。

水飞蓟宾则能促使肝细胞膜处于稳定状态,对肝细胞酶系统形成有效保护,促使肝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肝脏解毒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为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有效治疗,促进肝细胞修复,本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联合应用了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与水飞蓟宾,并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29T10:44:31.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赵雷李玲来有雪
[导读] 本品可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赵雷李玲来有雪(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13)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32-01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方法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随机分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组28例和常规疗法对照组25例。

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TBIL、AST、ALT、TG的变化。

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外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次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6±1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1]:有肝功能损害、B超改变等,并排除酒精性肝病等疾病。

两组在年龄,肝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
治疗组iv.gtt.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一次。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

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前后观察TBIL、AST、ALT、TG的改变。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果见表1。

表1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x±s)
3 讨论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在体内分解为二异丙胺和二氯醋酸,前者在ATP活化作用下生成甲硫氨酸,后者代谢为甘氨酸,在甘氨酸裂解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四氢叶酸,同时供能。

二者均可提供甲基,促进胆碱合成,胆碱与肝脂肪作用,生成卵磷脂,促进肝脂肪分解。

卵磷脂、肝脂肪、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脂蛋白易溶于血浆,从而将脂肪由肝内转运到肝外,以减少肝内脂肪聚集。

本品尚能降低动脉中的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减少肝脏对甘油的吸收,同时刺激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从而有效抑制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

本品可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通过促进膜磷脂的序贯甲基化,增强肝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作为胆汁分泌和流动之主要动力的Na+-K+-ATP酶的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功能修复,提高组织细胞呼吸功能及氧利用率,提高脂肪酸的代谢活性,加速脂肪酸的氧化,为肝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本研究中,采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