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指导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患者发生化疗药外渗时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化疗药外渗时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化疗药外渗时的应急预案
1.治疗期间,患者因输注药物发生静脉炎但没有明显不适的可不予以处理。

2.化疗药物不慎漏出血管外,或患者出现任何疼痛或烧灼感,应立即停止注射,利用原针头接一灭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皮管内及皮下药液吸出。

3.化疗药物不慎漏出血管外应局部使用解毒剂,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作多点注射,常用的方法为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4.外敷:一般给予局部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扩散。

必要时给予氢化可的松、50%硫酸镁、中药金黄散、六神丸加蜂蜜等湿敷。

5.局部有破溃者,应按外科常规换药,每日1-2次。

6.若有严重的组织破坏或溃疡不愈,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注射化疗药物时,药物发生外渗现象,进入
周围组织或血管外的空间,导致药物浪费或引起局部反应。

为预防和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遵循以下团体标准:
1. 外渗预防:
- 注射前检查: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包装,确保无损坏或泄漏。

- 注射技巧: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注射器,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注射部位,消毒后干燥。

- 缓慢注射:慢速注射药物,以减少压力和药物喷射的可能性。

- 定期更换注射器:避免使用老化的注射器,以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2. 外渗处理:
- 停止注射: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 保持镇静:对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过度恐慌。

- 移动患者: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部位,相应移动患者的身体部位,使药物流出的部位最低点,避免药物扩散至更大范围。

- 抗毒性处理:根据药物的毒性,进行相应的抗毒性处理,如洗涤、冷敷、促进排除等。

- 调查报告:及时向医生报告外渗情况,并记录详细的病历信息。

3. 监测与随访:
-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局部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

- 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要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外渗急救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急救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急救措施:1.立即停止点滴,用空针吸出残留在针头或疑有外渗部位的药物;拔掉针头抬高患肢。

2.局部环形封闭封:可用0.9盐水+地米+利多卡因,在环形中间做环形封闭,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

3.局部冰袋冷敷局限受损区域48h,然后热敷。

奥沙利铂除外。

4.局部明显肿胀者可用硫酸镁湿敷以消除肿胀;5.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6.如已发生溃疡或水疱应进行外科处理;7.待炎症急性期过后可理疗以促进恢复。

•外周静脉输注时,外渗处理程序:①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

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

③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

⑤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

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

⑥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

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

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

•中心静脉(CVC)输注时外渗的处理程序:①一旦病人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胸部不适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

②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

③尽可能回抽渗出液。

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

④给予适当的解毒剂。

通过埋泵输注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

⑤同上述⑥—⑨步骤。

⑥必要时拍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并请外科会诊。

预防措施:1.先从远心端选择血管;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复;确认血管通畅后再加化疗药,化疗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血管刺激;如无特殊要求应调快注射速度。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快速处理:发现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药物输注,并立即处理外渗部位。

因为药物外渗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或其他不良反应,所以迅速处理可以降低患者的风险。

2. 保持药物稳定性:如果药物外渗的药物是稳定的,可以考虑将外渗的药物收集起来重新使用。

但需要注意,不同药物的稳定性有所差异,有些药物可能会因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降解,导致失效,所以在决定是否重新使用外渗药物前,需要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进行判断。

3. 外渗部位处理:药物外渗后,应立即清洗外渗部位,避免药物进一步渗入组织。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清洗液进行清洗,将药物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避免损伤皮肤和组织。

4. 监测患者症状:药物外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红肿、灼热感、肿胀或其他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5. 做好记录:药物外渗事件发生后,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外渗部位、处理方法等。

这样可以为日后的药物管理和患者安全提供参考。

总之,药物外渗处理的原则是迅速处理、保持药物稳定性、合理处理外渗部位、监测患者症状和做好记录。

具体处理方法应
视药物的特性和患者情况而定,应采取个体化的处理策略。

此外,药物外渗的发生可以通过规范的输液管理和观察技术来减少。

临床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

临床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方法1.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要保持镇静,立即停止输注,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min左右。

2.立即行局部封闭。

用NS20ml+地塞米松IOmg+2%利多卡因IO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lcm处进行局部封闭,1次/天,连续3天。

使用特效解毒剂或拮抗剂。

(详见抗肿瘤药物外渗后解毒剂的应用)3.冷敷。

适用于慈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外渗。

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使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药物摄取,以达到减轻渗漏范围的目的。

可以局部用冰袋冷敷(4℃〜6C)48〜72h,1次/6h,每次20〜30min。

4.热敷。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草酸柏等药物外渗后。

局部温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5.药物湿敷。

50%硫酸镁湿敷,如意金黄散+麻油,绿茶,六神丸+蜂蜜,仙人掌肉捣碎+冰片,喜疗妥或湿润烫伤膏局部涂擦6.马铃薯外敷法。

适用于各种药液渗出的外敷: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于肿胀处,用胶布固定,每b2h更换1次。

7.水泡的处理。

小水泡: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薄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

大水泡:伤口消毒,12号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黏贴水凝胶片状敷料8.溃疡形成的处理: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抬高患肢,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必要时手术治疗9,外科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进行化疗治疗期间,化疗药物意外地从静脉输液管路外渗出来,进入到周围组织或者皮肤中,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或意外中毒现象。

化疗药物外渗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制定出应急预案,有效地应对化疗药物外渗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1.安全第一:化疗药物外渗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制定应急预案的第一原则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2.及时有效:化疗药物外渗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因此应急预案需要具备及时有效的特点。

3.科学和合理:制定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应急人员的能力等。

4.全面覆盖:制定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覆盖,以保证应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内容1.事前准备①明确责任人员: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是危急情况下的救治行动,需要专人负责。

因此,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明确责任人员,各方人员要清楚在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和责任。

②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在进行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时,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如毛巾、敷贴、吸管、温水、药物解毒剂等等。

③现场监控的准备: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需要对现场进行严密的监控,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记录,需要准备现场监控设备和工具,以便及时的记录和保存现场信息。

2.事故的处理①快速处理药物外渗:在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积极处理药物外渗部位。

首先要用温水冲洗药物外渗部位,然后用毛巾或者纱布轻轻按压,把药物吸尽,避免药物不断流失,造成持续性的伤害。

②及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化疗药物外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下一步的救治措施。

③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解毒:化疗药物外渗会导致中毒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解毒,如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地塞米松等,以帮助患者尽快缓解中毒反应。

化疗药物外渗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经治医师和护士长。

2、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方法,评估穿刺部位,如
外渗药物的量、面积、皮肤颜色、温度、疼痛性质等。

3、立即使用0.5%的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行皮下封闭注射,外渗轻度
者,第一天封闭注射2次,间隔时间以6~8小时为宜,以后酌情处理。

4、记录药物名称、时间、渗出部位、量、渗出原因、处理过程等。

5、每天严密观察药物外渗处皮肤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
疼痛的程度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6、局部选用50%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体为宜;
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小时以上,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7、患者自感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任何方式的
热敷。

8、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清创、换药处理。

9、抬高患肢,减轻肢体肿胀。

患者下肢的药液外渗,应卧床休息,
床尾抬高15度。

上肢的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10、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
注射。

11、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
取得患者的合作。

12、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量的10%,在重新
输注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输注→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皮下封闭注射→记录过程→
观察皮肤情况→50%硫酸镁湿敷→禁用热敷→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抬高患肢→做好心理护理。

医院各类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医院各类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用各类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长春新碱、威克
渗漏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
2.拔出留置针。
3.用1至3ml生理盐水稀释150u透明质酸酶,并用
25号针头皮下注射于渗出部位周围。
4.热敷15-30分钟, 72小时内每天4次。
5. 抬高患肢至少48小时。
透明质酸酶应避免通过静脉使用。
忌在渗出部位加压。
6.忌在渗出部位加压。
避免静脉应用透明质酸酶。
丝裂霉素渗漏处理
1. 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
2.按医嘱在10ml生理盐水里加入2ml(100mg)VitB6及2ml(100mg)氢化考的松,缓慢静脉注射。
3. 根据医嘱给予1-2ml 50% 二甲亚矾局部渗漏部
位涂擦,每6小时一次,连续使用7-14天。
各班周工作重点周一来自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主管护士
查急救车
公休座谈
健康宣教
实习护士、新护士专科知识讲解
查本组各班病历
护士长查病情了解
护理班
测身高、体重、血压
大换床单,衣服
清洁心电监护仪、输液泵、血压计
检查病历前后顺序、床头牌
六洁、全面整理病房卫生
换药室
大换无菌物品
彻底清洁卫生
补充物品
大换无菌物品
收拾单子月末钉一次,彻底检查过期物品。
3. 局部冷敷6-12小时
刺激性药物渗漏处理(搏来霉素、5-Fu、氮烯咪胺、异环磷酰胺)
1. 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
2. 2%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5~10ml或50~100mg
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
3. 局部予以冷敷6-12小时
4. 抬高患肢48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指导处理原则药名处理方法局部封闭方法局部封闭药物
发泡性药物
阿霉素
表阿霉素
吡喃阿霉素
1、局部封闭
2、冷敷24小时
3、美宝软膏涂抹
4、海普林软膏涂抹
5、99℅二甲亚砜涂敷于外渗
部位,1次/6 h,连续14天
20ml注射器换7
号针头从穿刺
点下方1-2cm处
扇形皮下注射
生理盐水5-10ml+10%
碳酸氢钠或8.4%硫代
硫酸钠2ml+2%利多卡
因2ml+地塞米松5mg 长春瑞宾
1、局部封闭
2、冷敷24小时
3、海普林软膏涂抹
同上同上
多西紫杉醇
1、局部冷敷
2、药物湿敷
强的松5mg 15片
云南白药 12粒
甲硝唑0.2 15片
消炎痛25mg 10粒
碾碎后用75%酒精调成糊状,
涂于患处,每日二次
同上同上
长春新碱
长春地辛
长春花碱
柔红霉素
1、局部封闭
2、冷敷24小时
3、湿热敷或药物湿敷
25%或50%l硫酸镁湿敷
同上1、生理盐水
5-10ml+2%利多卡
因2ml
2、透明质酸酶300 u
加生理盐水1~2
ml
刺激性药物吉西他滨
氟尿嘧啶
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
足叶乙甙
卡铂
博莱霉素
顺铂
卡氮芥
氮烯咪胺
咪托蒽醌
1、局部冷敷24小时
2、涂抹美宝软膏
3、涂抹海普林软膏
4、如意金黄色湿敷
5、25%或50%硫酸镁湿敷
(注:局部冷敷后选择一种药物
涂抹或湿敷)
奥沙利铂1、涂抹美宝软膏
2、涂抹海普林软膏
3、如意金黄色湿敷
4、25%或50%硫酸镁湿敷
注:选择一种药物涂抹或湿敷
备注:冷敷外渗24 h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酌情给予冷湿敷。

方法:每次20~30 min,间断冷敷。

热敷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用法:温度40 ℃~50 ℃,24 h持续使用。

药物湿敷
(1)采用三黄汤加味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取得良好效果。

(2)使用维氏油外涂,涂抹范围大于外渗局部3 cm左右,间隔4~6 h涂药1次,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再涂药。

(3)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

(4)喜疗妥软膏适量外涂,每日4次。

(5)也可涂湿润烧伤膏每日数次。

常用抗肿瘤解毒剂
药名解毒剂用法
ADM(阿霉素) 氢化考的松50~200
mg
静脉(局部)、皮下(局
部)、外敷(局部)
VCR(长春新碱)VP-16(足叶乙甙)8.4%碳酸氢钠5 ml。

皮下(局部),每个数
小时重复
MMC(丝裂霉素)10%硫代硫酸钠4 ml
与注射用水6 ml混合
静脉(局部)、皮下(局
部)各5 ml
维生素C 1 ml(50
mg/ml)
静脉(局部)
备注:应用解毒剂可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