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合集下载

最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电源设计报告

最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电源设计报告
为提高系统性能选择方案三,降压回路使用XL4016,升压回路以UC3843为核心,控制单片机使用STM32,有很高的工作速度、丰富的外围资源,可以很好地完成系统控制任务。
关键字:DC-DC交换;Buck;Boost;PWM控制
Abstract
The system isBuckandBoost parallel, to achieve two-way DC-DC exchange, STM32 as the core control chip.TheBuckBuckmodule uses the XL4016 switchBuckconverter chip, takes the c controls the feedback of XL4016, completes the closed-loop control, and realizes the constant current output.Boost boost module uses UC3843 as the PWM control chip, according to the output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signal to adjust the PWM signal, the closed-loop control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gulator output.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switch charge and discharge mode, can also be manually switch. The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over current and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and can measure and display the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双向DCDC变换器

双向DCDC变换器

30
1.3 1.5
1.8
2.0
2、充电电流变化率测试
实际值(A) 0.999 1.099 1.299 1.499 1.798 1.998
显示值(A) 0.999 1.098 1.298 1.498 1.797 1.999
(%) 0.1% 0.09% 0.08% 0.07% 0.11% 0.1%
U2(V)
压,确保电路的正常稳定工作。本设计采用芯片 LM2596 实现。
图 3.4 辅助电源电路原理图
3.2 程序的设计
3.2.1 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 1、程序功能描述 根据题目要求软件部分主要实现电路的控制和显示功能。 1)键盘实现功能:控制电路关断和电流步进值。 2)显示部分:显示电流值。
6
3.2.2 程序流程图
4
足要求。
3 电路与程序设计
3.1 电路的设计
3.1.1 系统总体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 3.1 所示,直流稳压源经过负载电阻与双向 DC/DC 变换
器连接后,再与电池组连接;同时对负载电路、电池组电路进行电流电压检测, 检测信号送入 MSP430 单片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产生 PWM 波控制双向 DC/DC 变换器的状态,外接 LCD 液晶屏显示电流和 4*4 键盘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电 池组充放电以及保护的功能。整个模块由直流稳压电源经辅助电源供电。
在负载与地之间串一个小阻值的采样电阻,串联电路中流过负载和取样电阻 的电流大小相等,通过采样电阻的电压计算出负载电流。但分压阻值太大影响输
1
出功率、测量时需要高精度的 AD 才能得到高精度电流。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从 负载输出端接电阻线上有很小的电阻,都会影响到电压的精度。 方案二:采用高端双向电流并联监测芯片 INA270

2017年全国电子竞赛设计报告(A题)

2017年全国电子竞赛设计报告(A题)

入的电流值控制。实现给电池充电的步进可调。 充电电流显示为 1.017A,代表充电电流恒定。
主要原理图如下所示:
(2)步进可调测量,并测试电流的控制
-1SI 1 Rm01R F 4 u Rm4.11+1SI 1C 3 Fu7.4C 2 Fu7.4C 1 Fu7.4C K KK0 84 502 1001R1R2R F n 3 331C D N 3 F D G K4.06R p K51.2 N A 0 7 G 2 R 621C A D N G A 43210 1111198 CB F N DNGPDNGPDNGPQERF PMOC 1 45KSD D N GN SWW 1 ACNYSSENIVSS 04355SPTU 7654321 D N G F A n 2 1 211C D N N E G A k 6 1 D 5R N G H A u 1 0 1L F n 0 0 101C D N G A 9 Fu7.4C
D
结论
满足基本要求,实现对电池恒流充电,充 电电流步进可调,电流控制精度不低于 5%,电 流转换效率高达 95%,并能实现过充保护功能。 在发挥部分,放电模式的变换器效率达到 95.4%,总重量保持在 500g 内。
6
需要保证各单体的相互电气隔离,因此必须选 用有隔离的 DC-DC 变换器,选用方案二。
2.理论分析与计算
2.1 定位方法
充电时,直流稳压电源给 Buck 模块提供 电源,在 2.5V 的参考电压下输入,通过 TPS 54560 降压,产生恒定电流对五节 18650 型串 联电池组充电,用 STM8S105C4 单片机对输 出电流进行采样、放大,并显示 OLED 液晶屏 上。手动切换开关,变换器处于放电状态,Buck 模块中的肖特基截止,在输出端接一个 30Ω的 负载,输出电压与芯片的 FB 端相连在用单片 机对负载两端输出电流进行采样、放大、显示。 将输出端反馈给 DC-DC 变换模块的 FB 端,使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电源设计报告图文稿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电源设计报告图文稿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 c d c电源设计报告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变换器(A题)2015年8月12日摘要本系统以Buck和Boost并联,实现双向DC-DC交换,以STM32为核心控制芯片。

Buck降压模块使用XL4016开关降压型转换芯片,通过单片机闭环实现恒流输出控制。

放电回路选择Boost升压模块,以UC3843作为PWM控制器,组成电压负反馈系统,通过调整PWM的占空比,实现稳压输出。

系统能自动检测外部电源电压变化,在负载端电源较高时自动切换成充电模式,反之切换为放电状态。

系统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功能,并可对输出电压、电流进行测量和显示。

关键字:DC-DC交换;Buck;Boost;PWM控制AbstractThesystemisBuckandBoostparallel,toachievetwo-wayDC-DCexchange,STM32asthecorecontrolchip.TheBuckBuckmoduleusestheXL 4016switchBuckconverterchip,takesthecurrentsignalintheoutput,co ntrolsthefeedbackofXL4016,completestheclosed-loopcontrol,andrealizestheconstantcurrentoutput.Boostboostmodul eusesUC3843asthePWMcontrolchip,accordingtotheoutputvoltagenegat ivefeedbacksignaltoadjustthePWMsignal,theclosed-loopcontroliscarriedout,inordertoachievetheregulatoroutput.Syst emcanautomaticallyswitchchargeanddischargemode,canalsobemanuall yswitch.Thesystemhasthefunctionofovercurrentandovervoltageprote ction,andcanmeasureanddisplaytheoutputvoltageandcurrent.Keywords:bidirectionalDC-DCconverter,Buck,boost,PWMcontrol目录双向DC-DC变换器(A题)【本科组】1系统方案系统要求效率,所以恒压输出、稳流输出都应采用开关电路,鉴于本题目要求的功能,系统主要由恒压控制模块、恒流控制模块组成,另为了灵活调整输出参数并实时监控系统工作状态,运用单片机控制技术,还有支持系统控制系统工作的辅助电源。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学生姓名:学科专业:电气指导教师: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开关电源逐渐由满足电力转换需求向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减小体积,提高工作频率的目标发展。

双向DC/DC变换器是典型的“一机两用”设备,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充放电场合的需求,因此设计了基于双向Buck/boost拓扑的变换器,当该电路正向使用时,即使用Buck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反向使用时,即使用Boost电路电池进行放电。

通过比较分析开关电源常用拓扑,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该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并对电路中的主要元件的器件选型进行了分析和总体设计,最后,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实物制作,并根据实际电路的情况对元器件参数进行调整,所设计电路基本满足要求。

关键词:开关电源双向DC/DC 双向Buck/Boost STC12C5A60S2AbstractSince the 21st century,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h as developed rapidl y.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have gradual l y developed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power conversion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conversion, reducing the size, and increasing the working frequency.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portable devices, the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charge and discharge batteries are also increasing. Therefore, a converter based on a bidirectional Buck / boost topology is designed. When the circuit is used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the batter y is charged using t he Buck circuit. When used in reverse, the Boost circuit battery is used for discharge. By comparing and anal yzing the common topologies of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a detailed anal ysis of its working principle,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ci rcuit of the s y stem, and the anal ysis and overall design of the device selection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circuit, and finall 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The circuit is made in kind, and the component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it. The design ed circuit basicall y meets the requirements.Key words Switching power suppl y bidirectional DC/DCBidirectional Buck / Boost STC12C5A60S2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第2章拓扑的比较和分析 (3)2.1 主要设计内容及预期目标 (3)2.2 双向DC/DC变换器基本原理 (3)2. 3 双向DC/DC变换器分类 (4)2.4 拓扑的比较与选择 (5)2.4.1 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原理 (5)2.4.2 双向全桥变换器原理 (6)2.5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系统结构 (7)第3章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型 (8)3.1 主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型 (8)3.1.1 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电路设计 (8)3.1.2 开关管的选择 (10)3.1.3 电流检测电路 (10)3.1.4 电感的计算与材料选择 (12)3.2 控制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型 (14)3.2.1 控制芯片选型 (14)3.2.2 控制芯片简介 (15)3.3 驱动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型 (18)3.4 辅助电源设计 (19)第4章软件设计 (20)综合考虑,软件的设计语言选择C语言。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电源设计报告概论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电源设计报告概论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变换器(A题)2015年8月12日摘要本系统以Buck和Boost并联,实现双向DC-DC交换,以STM32为核心控制芯片。

Buck降压模块使用XL4016开关降压型转换芯片,通过单片机闭环实现恒流输出控制。

放电回路选择Boost升压模块,以UC3843作为PWM控制器,组成电压负反馈系统,通过调整PWM的占空比,实现稳压输出。

系统能自动检测外部电源电压变化,在负载端电源较高时自动切换成充电模式,反之切换为放电状态。

系统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功能,并可对输出电压、电流进行测量和显示。

关键字:DC-DC交换;Buck;Boost;PWM控制AbstractThe system is Buck and Boost parallel, to achieve two-way DC-DC exchange, STM32 as the core control chip.The Buck Buck module uses the XL4016 switch Buck converter chip, takes the current signal in the output, controls the feedback of XL4016, completes the closed-loop control, and realizes the constant current output. Boost boost module uses UC3843 as the PWM control chip, according to the output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signal to adjust the PWM signal, the closed-loop control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gulator output.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switch charge and discharge mode, can also be manually switch. The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over current and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and can measure and display the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Key words: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Buck, boost, PWM control目录1系统方案 (1)1.1 升、降压电路的论证与选择 (1)1.2 系统组成及控制方法 (1)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2)2.1 电路设计与分析 (2)2.1.1 提高效率的方法 (2)2.1.2 控制回路分析 (2)2.2 控制方法分析 (2)2.3 升压、降压电路参数计算 (3)2.3.1 元件选取 (3)2.3.2 电感计算 (3)3电路与程序设计 (4)3.1电路的设计 (4)3.1.1系统总体框图 (4)3.1.2 充电系统原理 (4)3.1.3 放电系统原理 (5)3.2程序的设计 (5)3.2.1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 (5)3.2.2程序流程图 (5)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6)4.1测试方案 (6)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7)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7)4.3.1测试结果(数据) (7)4.3.2测试分析与结论 (7)附录1:电路原理及实物 (8)附录2:主要程序片段 (9)双向DC-DC变换器1系统方案系统要求效率,所以恒压输出、稳流输出都应采用开关电路,鉴于本题目要求的功能,系统主要由恒压控制模块、恒流控制模块组成,另为了灵活调整输出参数并实时监控系统工作状态,运用单片机控制技术,还有支持系统控制系统工作的辅助电源。

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毕业设计

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毕业设计
按照双向 DC/DC 变换器的构成方法,双向 DC/DC 变换器可以由单向 DC/DC 变换器演变而来,按输入和输出之间是否有电气隔离,或功率开关器件的个数进行分类。
非隔离型双向 DC/DC 变换器有:Bi Buck-Boost、Bi Buck/Boost、Bi Cuk、等,这类变换器只能实现电流的双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电压的极性,故称为电流双向变换器,即在电压和电流为坐标的平面内,仅电流可正可负,变换器工作在第 I 和第 II 象限。电压双向变换器则只能实现电压极性的变换,电流方向不变,变换器工作在第 I 和第Ⅳ象限。桥式直流变换器既能实现电流的正与负,也能改变输出电压的极性,为四象限直流变换器。因而这种四象限直流变换器对直流电机电枢供电时,可以使直流电机在四个象限区域工作。
图1-3航空电源系统
1.3 双向 DC/DC 变换器的现状和发展
1.3.1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为减轻人造卫星太阳能电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美国学者提出用Buck/Boost型双向DC/DC变换器代替蓄电池充电器和放电器。此后人们对人造卫星用蓄电池调节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之进入了实用阶段。
理论上讲,将单向DC/DC变换器中的单向开关和二极管改为双向开关,则所有的单向拓扑均变为双向拓扑,加上合理的控制就能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双向DC/DC变换器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一个新分支,它是伴随着航空航天、电动汽车、电动船舶和新的无污染能源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需求是双向DC/DC变换器发展的动力,随着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无污染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被提出,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Keywords:Bi-directional DC / DC convertersBuck charging modeBoost discharge mode

双向DC-DC变换器

双向DC-DC变换器

双向DC-DC变换器双向DC-DC变换器摘要:以FPGA和TM4C123G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了双向DC-DC变换器。

本系统主要包括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电路、电压电流釆样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等,其中以Buck/Boost变换电路为核心,完成锂电池组的充、放电,采用闭环反馈系统,实时监测锂电池组的电压、电流,经过PID调节,控制输出PWM 波,从而控制Buck/Boost变换电路。

经测试,变换器可实现恒流充电, 且充电电流在1~2A内可调,步进值可设定,电流控制精度^.<0.12%,测量精度<0.192%,变换器充电效率〃点98.54%,放电效率//,>97.99%,且系统具有过充保护功能,阈值电压%=(24±0.032并,能自动转换工作模式并保持^2=(30±0.010)V O经称量,双向DC-DC变换器、测控电路与辅助电源三部分总重量为368g o此外,系统可识别充电、放电两种模式,并实时显示充、放电的电流与电压,人机交互性良好。

关键词:BDC;锂电池;PWM; PID;过充保护1方案论证1.1方案比较与选择1.1.1双向DC-DC 主回路方案一:非隔离式Buck/Boost BDCBuck 变换器和Boost 变换器的二极管换成双向开关后具有同样的结构,构 成Buck/Boost BDC,图1为其拓扑结构。

在Buck/Boost BDC 中,由于必和S 】均 可流通双向电流,因此电感L 中的电流一直保持连续状态。

当电感电流恒大于 零时,能量由%流向匕,是Boost 变换器,锂电池放电;当电感电流恒小于零 时,能量由匕流向%,是Buck 变换器,锂电池充电。

图1非隔离式Buck/Boost BDC 拓扑结构方案二:隔离式Buck/Boost BDC非隔离式Buck/Boost BDC 中插入髙频变压器便构成隔离式Buck/Boost BDCo 图2为其拓扑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双向DC-DC变换器(A题)学号:**********吕刚2015年12月30日摘要本设计主要由双向DC-DC变换电路、测控显示电路、辅助电源三部分构成,其中双向DC-DC变换电路降压部分采用XL4016开关降压型DC-DC转换芯片,最高转换效率可达93%,升压部分采用XL6019开关型升压/降压芯片,具有低纹波,输入范围广,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恒流部分采用PWM控制原理,形成一个闭环回路,控制电流恒定,恒压部分完全由硬件控制,单片机辅助控制的方式。

以上部分确保系统满足题目要求,实现恒流充电,恒压放电,过压保护功能,并且有着较高的转换效率。

在本次设计中恒压部分完全有硬件控制,硬件自身形成一个闭环控制回路,对电压进行调节使其恒定题目要求的精度范围。

单片机通过光耦电路的工作与停止,恒流部分由PWM调节占空比,使其恒流。

关键字电池充放电升压降压XL4016 XL6019 STM32目录一、系统方案 (1)1、双向DC-DC变换电路的论证与选择 (1)2、测量控制方案和辅助电源的论证与选择 (1)3、控制方法的论证与选择 (1)二、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2)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3)1、电路的设计 (3)(1)系统总体框图 (3)2、程序的设计 (5)(1)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 (5)(2)程序流程图 (6)3、程序流程图 (7)四、测试仪器与数据分析 (7)附录1:电路原理图 (9)附录2:源程序 (10)双向DC-DC变换器(A题)【本科组】一、系统方案本设计主要由双向DC-DC变换电路、测控显示电路、辅助电源三部分构成,其中双向DC-DC变换电路降压部分采用XL4016开关降压型DC-DC转换芯片,最高转换效率可达93%,升压部分采用XL6019开关型升压/降压芯片,具有低纹波,输入范围广,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恒流部分采用PWM控制原理,形成一个闭环回路,控制电流恒定,恒压部分完全由硬件控制,单片机辅助控制的方式。

以上部分确保系统满足题目要求,实现恒流充电,恒压放电,过压保护功能,并且有着较高的转换效率。

1、双向DC-DC变换电路的论证与选择方案1:由降压斩波变换电路(即Buck变换电路)和升压斩波变换电路(即Boost 电路)组成双向DC-DC变换电路,分别各使用一个全控型器件VT(IGBT或MOSFET),对输入直流电源进行斩波控制通过调整全控型器件VT的控制信号占空比来调整输出电压。

方案2:采用XL4016开关型降压芯片和XL6019开关型升压/降压芯片构成升压、降压电路具有低纹波,内助功率MOS,具有较高的输入电压范围,内置过电流保护功能与EN引脚逻辑电平关断功能。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考虑到时间的限制,选择了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2。

2、测量控制方案和辅助电源的论证与选择由于瑞萨单片机开发套件数量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了一款相对便宜,速度快,性价比较高的STM32103V8T6作为控制器,显示部分由于收到题目对作品重量的要求,选择了质量轻,分辨率较高的0.96寸OLED屏幕显示。

由于市场上所售开关电源模块的,纹波大的因素,所以辅助电源选择了一个较小的9V变压器,进行,整流滤波作为辅助电源。

3、控制方法的论证与选择方案1:采用PWM调节占空比的方法控制降压芯片的控制端,达到控制恒流和控制恒压的目的,采用PWM调节软件较为复杂,而且PWM调节较为缓慢,软件控制难度大。

方案2:恒压部分完全有硬件控制,硬件自身形成一个闭环控制回路,对电压进行调节使其恒定题目要求的精度范围。

单片机通过光耦电路的工作与停止,恒流部分由PWM调节占空比,使其恒流。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选择软件较为简单,硬件较为复杂的方案2。

二、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1、充电电路设计分析充电电路也就是一个降压电路,并且要求是一个恒流源,本次竞赛选取XL4016为核心降压芯片,其结构如图所示。

管脚定义如下典型应用电路如下2.2 放电电路设计分析XL6019是一款专为升压、升降压设计的单片集成电路,可工作在DC5V到40V输入电压范围,低纹波,内置功率MOS。

XL6019内置固定频率振荡器与频率补偿电路,简化了电路设计。

PWM控制环路可以调节占空比从0~90%之间线性变化。

内置过电流保护功能与EN脚逻辑电平关断功能。

典型应用电路如下2.1 充电电路设计分析充电电路也就是一个降压电路,并且要求是一个恒流源,本次竞赛选取XL4016为核心降压芯片,其结构如图所示。

XL4016降压模块电路图如下所示2.2 放电电路设计分析XL6019是一款专为升压、升降压设计的单片集成电路,可工作在DC5V到40V输入电压范围,低纹波,内置功率MOS。

XL6019内置固定频率振荡器与频率补偿电路,简化了电路设计。

PWM控制环路可以调节占空比从0~90%之间线性变化。

内置过电流保护功能与EN脚逻辑电平关断功能。

典型应用电路如下三、电路与程序设计1、电路的设计(1)系统总体框图(图3-1)系统总体框图如图3-1所示,主要由辅助电源、测控电路、双向DC-DC变换电路等组成,辅助电源为测控电路供电,测控电路用于检测和控制双向DC-DC电路,以及电压电流的采集与控制。

(2)降压电路原理降压电路采用XL4016型8A,180KHz,40V,PWM降压型直流对直流转换器,最大效率可达96%。

输出1.25V到36V可调,8A恒定输出电流能力。

如下图3-2所示为XL4016降压部分电路图,通过对FB引脚的控制,可有效的实现电流及电压的控制。

该转换器外围器件少,低纹波,调节简单,内置短路保护功能。

PWM占空比0%到100%连续可调。

(图3-2)(3)升压电路原理图升压电路使用XL6019型220KHz、60V、5A开关电流升压/降压型DC-DC转换器。

可工作在DC5V到40V输入电压范围,低纹波,内置功率MOS、XL6019内置固定频率振荡器与频率补偿电路,简化了电路设计。

PWM控制环路可以调节占空比从0~90%之间线性变化。

内置过流保护功能与EN脚逻辑电平关断功能。

使用单片机控制EN引脚实现对升压模块开启与关断。

(图3-3)(4)测控电路电路原理图测控电路如图3-4所示,通过电阻分压滤波后,使用单片机ADC采样,得到输入、输出电压,以及电流和2.5V基准电压,使用TL431产生2.5V基准电压用于矫正。

恒压恒流控制使用单片机输出PWM,经滤波后使用LM358跟随,增强驱动能力,同时可减小输入控制端的能量消耗。

使用比较器比较设定值与输出值,再控制芯片的工作状态。

(图3-4)电源为减小高频干扰,辅助电源使用220V到9V普通变压器,经整流滤波后使用7812和HT7333分别输出12V和3.3V电压为LM358和单片机小系统板供电。

2、程序的设计(1)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1、程序功能描述根据题目要求,软件部分实现测量显示,切换模式,充电过压保护,控制调节系统。

2、程序设计思路(1)、首先进行,按键,OLED各个内设初始化;(2)、进行按键扫描;(3)、判断模式;(4)、进行PWM控制电流,让输出为横流模式;(5)、扫描按键;(6)进行打开光耦,让升压模块工作;3程序流程图1、系统总框图Vin/V out2、程序流程图四、测试仪器与数据分析4.1 测试仪器5位半数字万用表,4位半万用表4.2测试数据与分析当I1=2A,U2=30V时,测得I2=1.47A,U1=20V,由此计算效率为97%。

(4)放电模式下,保持U2=30V,计算效率,数据如下:当U2=30V时,I2=1.02A,U1=18.9V,I1=0.63A,由此计算效率为98%。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本次设计的双向DCDC变换器,各项指标均在题设范围内,是符合要求的。

附录1:电路原理图9附录2:源程序#include<reg52.h>#include <intrins.h>#include <I2c.h>unsigned char ReadADC(unsigned char Chl); //AD采样,有返回值void DAC(unsigned char Data); //DA输出void delay(unsigned char j); //unsigned int datpro(void); //电压采样数据处理void led(int g,int a); //数码管显示void out_AD_led(); //输出采样电压1void DA_out(); //DA输出控制sbit key_1 = P3^4;sbit key_2= P3^5;sbit duan=P2^6;sbit wei=P2^7;sbit in0 = P3^2;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 ,0x07,0x7f,0x6f,0x00};unsigned char num=102; //DA数模输出变量初始值int main(){while(1){DA_out();DAC(num);out_AD_led();}}void out_AD_led() //{led(1,datpro()/1000);led(2,datpro()%1000/100);led(3,datpro()%100/10);}unsigned char ReadADC(unsigned char Ch) // 读取AD模数转换的值,有返回值{unsigned char Data;Start(); //写入芯片地址Send(AddWr);Ack();Send(0x40|Ch);//写入选择的通道,本程序只用单端输入,差分部分需要自行添加//Ch的值分别为0、1、2、3,分别代表1-4通道Ack();Start();Send(AddRd); //读入地址Ack();Data=Read(); //读数据Scl=0;NoAck();Stop();return Data; //返回值}unsigned int datpro(void) //{unsigned int dianyah,dianyal;unsigned int dianya=0;unsigned char x;for(x=0;x<6;x++){dianya=ReadADC(1)+dianya;//输入通道选择通道}dianya=dianya/6;dianyah=dianya&0xf0;dianyah=dianyah>>4;dianyal=dianya&0x0f;dianya=dianyal*20+dianyah*310;return(dianya);}void DA_out() //{if(key_1 == 0){delay(10);while(key_1 == 0);num=num - 1;}if(key_2==0){delay(10);while(key_2==0);num=num + 1;}}void DAC(unsigned char Data) // {Start();Send(AddWr); //写入芯片地址Ack();Send(0x40); //写入控制位,使能DAC输出Ack();Send(Data); //写数据Ack();Stop();}void led(int g,int a) //{if(g==1){P0 = 0Xfe ;wei = 1;wei = 0;P0 = table[a];duan = 1;delay(2);duan = 0;}if(g==2){P0 = 0Xfd ;wei = 1;wei = 0;P0 = table[a]|0x80;duan = 1;delay(2);duan = 0;}if(g==3){P0 = 0Xfb ;wei = 1;wei = 0;P0 = table[a];duan = 1;delay(2);duan = 0;}P0 = 0Xf7 ;wei = 1;wei = 0;P0 = 0x3e;duan = 1;duan = 0;}void delay(unsigned char j) //{unsigned int i;for(;j>0;j--)for(i=0;i<125;i++);}#include <intrins.h>#define AddWr 0x90 //写数据地址#define AddRd 0x91 //读数据地址sbit RST=P2^4; //关掉时钟芯片输出sbit Sda=P2^0; //定义总线连接端口sbit Scl=P2^1; //时钟信号void Start(void) //启动IIC总线{Sda=1;_nop_();Scl=1;_nop_();Sda=0;_nop_();Scl=0;}void Stop(void) //停止IIC总线{Sda=0;_nop_();Scl=1;_nop_();Sda=1;_nop_();Scl=0;}void Ack(void)//应答IIC总线{Sda=0;_nop_();Scl=1;_nop_();Scl=0;_nop_();}void NoAck(void) // 非应答IIC总线{Sda=1;_nop_();Scl=1;_nop_();Scl=0;_nop_();}void Send(unsigned char Data) //发送一个字节{unsigned char BitCounter=8;unsigned char temp;do{temp=Data;Scl=0;_nop_();if((temp&0x80)==0x80)Sda=1;elseSda=0;Scl=1;temp=Data<<1;Data=temp;BitCounter--;}while(BitCounter);Scl=0;}unsigned char Read(void) // 读入一个字节并返回{unsigned char temp=0;unsigned char temp1=0;unsigned char BitCounter=8;Sda=1;do{Scl=0;_nop_();Scl=1;_nop_();if(Sda)temp=temp|0x01;elsetemp=temp&0xfe;if(BitCounter-1){temp1=temp<<1;temp=temp1;}BitCounter--;}while(BitCounter);return(tem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