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无偿献血前、中、后注意事项

无偿献血前、中、后注意事项(参考)
(一)献血前注意事项:
1.献血前应尽可能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吃油腻食物,不要饮酒,请不要空腹献血。
3.献血前三天如曾服用药物,请将服药情况告知体检医生,由体检医生判断是否适合献血。
4.献血前一周内,若有上感、发热或腹泻等不适,以及女生月经期间都应暂缓献血。
5.献血前多了解一些血液知识,以减轻心理压力。
(二)献血中注意事项:
1.采血过程中,全身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2.采血过程中应分散注意力,可以想一些其他事情、与采血护士聊会儿等,一般3~5分钟就可以结束。
3.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干等感觉时,应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三)献血后注意事项:
1. 止血。
献血后稍事休息,不要急起,手指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
2. 献血后的当天,保持穿刺部位干爽清洁,创口贴保持12小时。
3. 献血后,不必增加特殊营养,适当多饮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维持正常的饮食即可。
4. 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适当休息,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首次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

献血时的反应 ,为献血 者提供常规服务 。 1.2.2 心理护理 干 预(观 察组 ) ① 献血 前 :多数无 偿 献血 者 对献 血有误解 ,或并 没有科学 正确 的认 知 ,对 于每一位 咨询者 , 护士都要 以热情 的态度 回答 问题 ,积极宣 传献血 的相关 法律 法 规 ,向 咨 询 者 介 绍 献 血 的相 关 知 识 。对 首 次献 血 的 献 血 者 ,工 作 人员要为其提供 温 暖 、舒 适 的献 血环 境 ,安 抚献 血者 的不 良情 绪 ,使其 积极配合献血 。②采血时 :在 采血时护士要主动与献血 者沟通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 ;采血操作要 规范 ,动作要轻柔 ,避免 自身操作不 当为献血者带来 不适 感 ,以获得 献血 者的信 任和配 合 ;在 沟通过 程 中不探 听献 血者 隐私 ,遵 守 医疗人 员 的职 业操 守。③献血后 :采 血护士要 向献血者详 细 阐述 献血后 的相关 注 意事项 ,指导其 注 意饮食 和规 律休 息 ;帮 助献 血者 进行 自我 保 护 ,让首次无偿献血者认识 到 ,科学献血并不会对身体 造成不 良 影响 ,反 而会增强 机体的抵抗 能力 ;在献血结 束后 ,要 向献血者 表示感谢 ,让首次献血者感受 到无偿 献血 的光荣 。 1.3 评价指标 (1)献血 完成 率 :献 血完 成后 ,对 2组 献血 者 的献血完成情况进 行统 计 ,计 算 并对 比献血 完成 率 。(2)献 血 前 后 SAS评 价 情 况 :完 成 献 血 后 ,采 用 SAS(焦 虑 自评 量 表 )[3,41 评 价 2组献 血者 的焦 虑程 度 ,以 50分为分 界值 ,5O分 以下表示 无 焦虑 ,50分以上 表示 有 焦虑 症状 ,50~59轻度 焦虑 ,60~69 中度焦虑 ,70分 以上重度焦虑 。(3)护理满意度 情况 :在完成 献 血 后 ,设 计 满 意 度 调 查 问卷 ,问 卷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无 偿 献 血 者 对 采 血 人 员 服 务 态 度 、形 象 、服 务 质 量 等 方 面 的 满 意 度 ,满 意 度 评 价 分 为非 常满 意 、满意 、不满 意 3个等级 ,统计 3个等级 的人 数 ,将 前 两 项 评 价 等 级 人 数 所 占 百 分 比 相 加 ,得 出 最 终 的 总 满 意 度 ’ 。(4)献血后 的不 良反应发 生率 :统计 2组献血 者献血后 的不 良反 应 症 状 ,主 要 包 括 头 晕 、冷 汗 、心 慌 ,计 算 并 对 比 2组 献 血 后 的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 中 6341例首次无偿献血者 的各项 一 般资料和 2组对 比数据均纳入 Excel表格 和统计 学软件 SPSS 18.0中,对数据进行分 析和处理。其中计数 型指 标 (性别 、献血 完 成 率 、不 良反应 发 生 率 、护 理 满 意 度 )均 用 % 表 示 ,用 独 立 样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本血站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有1779人无偿献血,均为200ml/人,献血者均为部队官兵。
献血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对献血反应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解部队官兵在献血前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笔者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心理状况作以下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参加无偿献血者具有以下特征年龄优势18~55周岁,符合献血的年龄规定;文化素质高士兵大多数为高中毕业生,干部为专科及本科学历,接收新生事物快,通过对无偿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的讲解,很容易明白“血液可以再生,定期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道理;安全血液的对象入伍前后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是典型的低危人群;可以参加无偿献血的时间长,不仅在部队能参加无偿献血,而且复员及转业后,可成为一位定期献血者,他们参加无偿献血的时间可长达35年左右,对保证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
1.2方法向参加无偿献血者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嘱其认真了解无偿献血的目的、意义和献血有关的生理知识,耐心解释所提出的各种咨询和疑问;并行献血适应性检查,认真填写健康情况咨询表。
2结果与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有1779人无偿献血,其中18-30岁200人(次)有精神紧张、恐惧多为心理和精神紧张承受能力有关,且青年人对恐惧和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较中年以上的人要明显;100人(次)造成疲劳或睡眠不足主要原因为训练强度较大,执勤站岗等工作影响。
30-50岁发生上述两种原因较青年组较小,考虑因年龄较青年组大,心理成熟,应变能力较强;其次为二次或多次献血者,具有献血经验。
3护理对策随着《献血法》、《献血条例》、《献血办法》的全面实施,“无偿献血,免费用血”、“一人用血,全家受益”等法规的落实,以“储蓄”心理无偿献血者增多,因此输血科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做好不同层次的献血前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更好地做好献血前宣传。
初次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初次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发表时间:2012-07-31T09:15:40.5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刘西芳[导读] 了解初次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刘西芳(山东省临沂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 276000)【摘要】目的了解初次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方法采用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70名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进行评定。
结果研究组献血前焦虑、恐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p<0.01),献血后焦虑、恐惧、强迫,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水平(p<0.05)。
结论初次无偿献血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关键词】无偿献血心理状态护理干预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实施公民无偿献血,使各医疗机构用血有了充分的保障[1]。
在无偿献血实际工作中,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本研究旨在了解首次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调查18-50岁(平均36.65±12.65岁)首次无偿献血者70名,其中男性42名,女性28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6人,高中文化程度39名,高中文化程度以下5人。
均无言语、理解和智能障碍,能配合测试。
1.2 方法采用SCL-90[2]对70名首次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和献血后2周内分别进行评定。
SCL-90量表包含9个因子,每个项目按1-4共4个等级计分。
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SCL量表评定结果用SCL-90量表评定,研究组在献血前焦虑、恐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表1研究组献血前SCL-90 量表评定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p<0.01用SCL-90量表评定,研究组在献血后焦虑、恐惧、强迫,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研究组献血后SCL-90量表评定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p<0.053 讨论随着献血模式由延续了几十年的个体供血和公民义务献血向公民无偿献血化转变,人们已开始关注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在无偿献血中的影响。
无偿献血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血动机 中, “ 奉献爱心”占3 2 . 2 %, 个人献 血类比例 最 高( 5 1 . 0 %) , 计划献血类最低 ( 1 7 . 0 %) ; 7种献血前 心理状 况四类献血 者均 存在 , 但具体 分布 有所差异 , 机制 有待研 究 ; 4种献血类 型的献血 动机 、 献血 前的 心理状 态及 继 续献血 意向比较 差异均 具有统 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 不同献血类型者的献血动机 、 献血前心理状 况和继 续献血意 向分布具有 一定差异和规 律 , 要 提 高二 次
47 77 —47 7 8.
张婉 , 史振宇 , 符伟 国, 等. 住 院 高危 患者下肢 深静脉 9 , 8 9 ( 4 5 ) :
31 76 —31 8 0.
吴凤琼 , 王义 阳. 下肢 深静脉 血栓形 成 高危 因素及预 防 护理进展 [ J ] . 中国现代护理杂 志, 2 0 0 9 , 1 5 ( 3 6 ) : 3 9 5 3—
成功招募的概率 , 必须在献血 时针对 不同类型献血者的心理特点 实施针对性 的护理措施 。
【 关键词 】 无偿 献血 ; 心理状 况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1 9 3 . 3 文献标识码 :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5 . 0 8 . 0 2 5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5 ) 0 8— 0 0 4 9—0 2
D V T知识 的掌握程 度也 随之 提高 , 护 理经 验可促 进外 科护 士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知识随着国家及社会组织对献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不得不说这是社会在进步、人文情怀在加深的现象,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献血是将自己的血液无偿捐献给可能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陌生人,但有时献血对于献血者来说并不是一场美妙的体验,他们可能是带着疑惑、焦虑、害怕等完成献血的。
既然献血者是在做如此高尚与伟大的事情,那么相关医护人员就要从始至终为他们的心理保驾护航,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献血体验。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心理护理知识。
一、和蔼可亲地解答有关疑惑当有献血者提出有关问题时,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给出专业化的解答,既不要拖延,也不要含糊其辞,更不能表露出烦躁、愤怒等。
在献血正式开始之前,献血者可向医护人员询问自己所疑惑的问题,如献血对自身身体健康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去医院输血却要付费,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等。
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被医护人员耐心、温和地解答,既不会被忽视、轻视,也不会受到貌似应付差事的对待。
相信在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献血者的恐惧感、不安感会有所减轻。
二、主动告知可能会出现的身体反应如果是第一次献血的人,医护人员还要主动告知在献血过程中及献血之后可能会有的身体反应,尽量减轻献血者的恐惧感、不安感。
首先要让献血者明白虽然献血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感,但对身体绝对无害的,同时能够更新血液,提升骨髓的造血功能,且绝对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
同时要让献血者明白即使有恶心、头晕、出汗等症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只是高度紧张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症状,只要在结束之后,稍稍休息一会就会有所缓解,并不需要特殊治疗。
三、让献血者简单认识采血器材与采血过程在采血正式开始之前,医护人员要告知或让献血者看到国家规定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的质量标准及此次所使用器材的一系列信息,如器材的生产日期、作用、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号等,让献血者放心、安心。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展。
Ps c o o i a na y i f u pa d b o d d n r e o e y h l g c la l s s o n i l o o o s b f r a d a t r b o d d n to n e e a t n r i g s r t g n fe l o o a i n a d r lv n u sn ta e y
b o d d n r .Th r p r in fr p ae o o s we e 4 5% i 0 9.5 . lo o o s e p o o t s o e e t d d n r r 7. o n20 8 5% i 0 0 a d 7 . n 2 1 n 1
d n t n n n u e a s c e s u d n t n M e h d Tee h n r fc o a i ,a d e s r u c s f l o a i t o s o o lp o e o a e~ t f c n e v e we e o— a e i tr iw r c n u t d t 1 5 u p i lo o o s Do o s c o o ia r a t n r e o d d a d a a o d c e o 6 0 n ad b o d d n r . n r S p y h lg c l e c i s we e r c r e n n — o
21 0 2年第 1 6卷第 1 期 2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n1 f l i I dc ei P at e o rao i c in rci C n a Me i n c ・1 ・ 9
无偿献血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2 5 5
无偿 献 血 者 心 理 分 析 与 护 理 对 策
2结 果
1 . 1一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无 偿 献 血 者 1 4 2 6例 , 其 中男 8 6 7名 , 女 5 5 9名 。 年 龄 2 1 ~ 5 5岁 ; 献 m者 全部为初次 献血 。将 1 4 2 6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 每 组 各
7 1 3例 。 两 组 无 偿 献 血 者 在 性 别 、 年龄、 学历 、 职业 、 献血 知识 知晓率等 方面相 比 , 差 异 无统计学意 义, 具 有 可 比性
1 . 2 方 法
对观察组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 1 . 3献 m 者 心 理 分 析
1 . 3 . 1埘 于 初 次 参 加 献 Ⅱ Ⅱ 的无偿献血者 , 既对 献 血 充 满 神 秘 感 , 又 因 为 缺 乏 献 血 相 关知识而产生紧张 、 恐惧 心理; 1 . 3 . z由 f传 统 意 识 的 影 响 , 认 为献 血 伤 元 气 、 伤 精血 等, 担 心 献 血 后 会 对 身 体 造 成损害 , 影 响 今后 的 生 恬 , 因而 产 生 紧张 情 绪 ; 1 . 3 . 3采血人 员服 务态 度不到 位 , 影响 献血者 热情 , 献 血时情 绪 不稳定 , 犹 豫 不 决 1 . 3 . 4采 I 缸者 穿 刺 技 术 不 够 娴 熟 , 或 者 不 能一 次 穿 刺 成 功 而 使 疼 痛 感 加 剧 , 引 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刘娟[摘要]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状态;护理作者单位:7100611 西安市中心血站供血科 (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体采科 (刘娟)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献血反应,特别是初次献血者和政府组织的计划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更高。
为了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1]、减少献血中的不良反应,笔者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其中男1800名,女1200名,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2.5岁;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1岁;所有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两组无偿献血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
1.3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心理状态分析 无偿献血者大多数为初次献血者,他们对献血抱着很大的热情,但同时又有一定的紧张和恐惧,笔者总结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献血前精神过度紧张,一方面怕献血对身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惧怕疼痛。
(2)献血者情绪不稳定或采血工作人员态度欠佳。
(3)穿刺原因造成穿刺部位红肿。
(4)看到有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后而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
(5)采血环境,由于无偿献血,采血车多停在闹市,人流、车流量大,而且采血车内人员嘈杂,环境温度等不够适宜。
(6)献血后护理不到位,出现出血及采血部位淤血等情况。
1.4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我们首先加大对义务献血的宣传力度,重点讲明献血对身体无害,对献血知识和献血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以消除和减少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的担心。
其次,在采血过程中,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特别是穿刺时,尽量选择献血者感兴趣的话题,指导献血者将头偏向一侧,以免目睹穿刺针加重紧张与恐惧。
尽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减轻对疼痛的反应。
第三,献血前对无偿献血者的睡眠及饮食情况进行了解,对暂不适合献血的献血者劝其改期献血,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第四,通过各种培训,提高采血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在采血过程中保持采血通畅,尽量减少采血时间。
第五,献血后充分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对献血者的爱心及奉献精神给予鼓励并代表受血者向他们的爱心奉献表示感谢,同时告知献血者可能有困倦感和疲劳属于正常反应,指导献血者保持正常饮食,48h内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多喝水,使无偿献血者有一个温馨愉快的献血经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共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献血者机体不能适应时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当这一系列反应出现时[2],若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旦刺激超过阈值,就会发生献血反应。
无偿献血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我们在采血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一方面要重视生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3],同时对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无偿献血者均来自社会各阶层,职业、文化层次等均存在很大差异,表现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献血前、后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一方面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促使他们再次献血具有积极的意义[4-5],并有利于发展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
我们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大大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从两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共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采血过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加强献血对身体无害的宣传,积极提高操作技能,通过一系列护理手段控制高危因素的影响,以帮助无偿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无偿献血活动当代医学 2012年11月第18卷第31期总第294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Nov. 2012,Vol.18 No.31 Issue No.294参考文献[1] 张孟红,杨海燕.对机采献血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48-3249.[2] 刘丽静,周淑珍.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现场处理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4(3):67.[3] 柴世学.现代医院护士的角色类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53-154.[4] 赵廷秀.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J].亚太传统医学,2007,10(3):84-85.[5] 乔清伟.驻马店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0):162-163.整体护理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孙玲 李修军[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整体护理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合格率为92.5%,对照组为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胰岛素;糖尿病;整体护理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31.090作者单位:271117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雪野中心卫生院 (孙玲 李修军)胰岛素治疗为临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酮症酸中毒、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感染者。
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34~65岁,平均年龄为(46.2±7.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35~67岁,平均年龄为(42.9±7.1)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包括胰岛素泵强化应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干预 1型糖尿病患者因终生需采取胰岛素注射治疗,认为自身疾病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
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就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其明确糖尿病的可防可控性,采取合理的治疗,并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配合适宜的锻炼及科学的膳食即可与正常人一样。
2型糖尿病患者,需向其讲明胰岛素注射并无依赖性,以增强患者信心,促进疾病康复[2]。
1.2.2 胰岛素应用期间干预 (1)注射时间及剂量:掌握各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高峰时间及持续时间,合理安排进餐及注射时间,中长效胰岛素注射于餐前1h实施较为合适,普通胰岛素注射于餐前30min实施较为合适。
用餐不固定时需适当调整,剂量需准确,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2)注射部位:需做好注射部位的选择,避免组织增厚或萎缩使药物吸收不良,通常选择在臀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腹部。
并注意位置轮换,以免形成硬结和疤痕。
(3)饮食指导:依据患者具体活动量、现有体重、正常标准体重,对每日的饮食量进行计算,以使能量消耗与摄入的热量平衡。
在注射胰岛素时间需控制总热量,选择高纤维素、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饮食。
适当补充新鲜蔬菜和维生素A、C,避免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4)低血糖干预:活动量过大、进食不足或胰岛素剂量太大,均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多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发生。
长效胰岛素多在夜间,即注射后14h,普通胰岛素多在注射后2h,需提高警惕。
低血糖发生时通常以情绪不稳、饥饿、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头晕等为主要症状,需立即进食饼干、糖水等高糖食品,必要时给予50%葡萄糖注射[3]。
1.2.3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感染: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易出现皮肤感染,故护理人员需重视对患者卫生情况的观察,特别是做好口腔、会阴部皮肤等部位的清洁工作,保持干燥,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日常清洁习惯,若有发热情况发生,立即通知医生有效处理。
(2)糖尿病足:嘱患者使用宽松鞋、袜,袜子宜为棉布或羊毛,防止足部受压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保持足部清洁。
(3)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长期受到高糖损害,易引起肾小球硬化,出现系列病理变化,如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使毛细血管基膜增厚、肾增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