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4
青少年是否应该接受性教育的辩论辩题

青少年是否应该接受性教育的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应该接受性教育。
首先,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他们需要正确的性知识来指导他们的性健康发展。
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正确理解性别、性行为和性健康,避免性犯罪和性疾病的发生。
比如,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说过,“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性侵犯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
其次,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态度。
通过性教育,青少年可以了解到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但也需要负责任和尊重他人。
比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性压抑和性偏见。
”。
最后,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关系。
青少年正处于性成熟期,需要正确的性知识来指导他们的性行为。
性教育可以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进行性行为,避免意外怀孕和性疾病的发生。
比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关系,避免性行为的后果。
”。
综上所述,青少年应该接受性教育,这对他们的性健康和性成长至关重要。
反方,青少年不应该接受性教育。
首先,青少年接受性教育可能会导致他们过早接触性知识,影响他们的纯真和天真。
过早接触性知识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过早地进行性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说过,“过早接触性知识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过早地进行性行为。
”。
其次,性教育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性冲动和性压抑。
青少年正处于性成熟期,他们可能会因为接受了性教育而产生性冲动,导致不良的性行为。
另一方面,性教育也可能会让青少年产生性压抑,影响他们的性健康。
比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性教育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性冲动和性压抑,影响他们的性健康。
”。
最后,性教育可能会破坏青少年的家庭关系。
一些家长认为性教育应该由他们来进行,而不是由学校或其他机构来进行。
因此,如果青少年接受了学校的性教育,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健康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健康
作者:暂无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21年第3期
刘彦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很容易过分溺爱孩子。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这种过分的溺
爱是非常不正确的,想要孩子心理健康,那么必须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教最佳时期是12岁以前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
是家中的特殊人物,父母的爱是有原则的。
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
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
所以,家教的最佳
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
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在依恋期中,1-6岁最为关键。
可是,现在很多家长不太重视孩子“依恋情感”的发展。
建议孩子出生时由母亲亲自抚养,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青春期时父亲不要离开孩子孩子在6岁前依恋的对象是母亲。
而让孩子真正依恋父亲,应该是在青春期前后。
父母两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亲更多是生活照顾,父亲更多是行为榜样。
特别是孩子在6-12岁的这段时间当中,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应该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特别是孩子过了12岁之后,父亲一定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来源:当代健康报)。
家庭教育的六大理念

家庭教育的六大理念导语: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许多经验可以给我们知识。
但在家庭教育中,等父母有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机会已经错过。
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相关知识的宣传。
其中,家庭教育的理念极为重要。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性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
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
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
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
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
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
xx 年,发生在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他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岁时无故杀人。
人在幼年时,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
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
如果做父母的能够了解这些道理,就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他们的弱小和被动决定他的一切是成人造成的。
客观地讲,抚养人对被抚养者具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个性的决定权。
如果替孩子问一问大人:“我”(孩子)是怎么来的?就可以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一些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其实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
譬如,自杀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分宠爱给孩子形成的错误判断——既然你如此爱我,现在,我的要求再不合理你也要答应我;否则,我就用死来回应你。
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一些人认为,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结构,李玫瑾对此表示,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家庭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抚养。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对于家庭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亲自抚养幼儿子女。
0-12岁的孩子处于“依恋期”,父母与孩子长期、持续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依恋”心理,给孩子带来生命初期的愉悦记忆,这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础和资本。
父母亲自抚养,才有爱的言语滋润,才有父母与孩子的目光对视,而缺乏目光对视的孩子,往往伴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李玫瑾建议,父母在孩子3岁前主要实施情感抚养,4-6岁实施性格抚养,要学会在孩子6岁前对其说“不”。
李玫瑾说,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岁,定型期是12-17岁。
她说,在培养孩子性格的过程中,父母要克制其任性,防止其压抑,抵制其冲动,避免其自私和娇气。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家庭教育的六个重要理念

61家庭教育的六个重要理念“一眨眼,孩子都这么大了”,快节奏生活下,孩子的快速成长让不少父母发出感慨,伴随而来的一些身心问题也让他们措手不及。
因此,家长要学做“知心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六个教育理念。
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我们小时候都没人管,现在不都挺好?”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说,可当孩子真遇到问题时,就为时已晚。
因此,孩子成长中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心理养育越早开始越好。
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考虑自己在哪些问题上能调整。
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应讲究“同进步”,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改正错误。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心理学里有一个“感觉剥夺试验”,是把试验对象关闭在一个房间里,然后满足他所有的物质需求,但禁止交流,也不给他阅读权,结果没有一个人挺过1周。
这说明,当人被剥夺“感觉”之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心理抚养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孩子情感,而不是只给予丰富的物质。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心理抚养和人性教育是互通的,有些犯罪案例常常被大家评论到某些犯罪人员毫无人性,其实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家庭生活的,也有些罪犯智商很高,却缺乏人性。
这说明有些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人性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坚韧的性格,有助于他日后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规矩的人。
这些性格品质是生存、赢得机遇的基石。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爱你没商量”,但不商量其实就是不尊重。
“尊重”不只是说话要有礼貌,而是孩子在成长中要拥有一些必需的权利,即让他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命令他们。
当孩子不愿意练琴时,可以告诉他:“现在有2个小时自由时间,如果你尽快把曲子练完,就能下楼玩久一些;如果磨磨蹭蹭,玩耍时间就变得少了,你可以自己选择。
” (李 羽)教子有方 智慧引领,陪伴成长。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因此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
孩子有问题,责任在家长,这也是当今教育界、心理学界专家的共识。
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
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以及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可以说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
家庭教养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双刃剑。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年级结构:大一占68%,大二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长者尤其是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一种行为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父母的教养类型而对青少年的个性成长做出区分。
目前,在我们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种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和民主型。
1、娇纵型: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
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2、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
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
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
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青少年性教育辩论辩题

青少年性教育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性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青少年性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性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性侵犯和性骚扰。
同时,性教育也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早恋和性行为过早发生,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性教育还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性传播疾病和避孕知识,降低青少年怀孕和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青少年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不良后果。
“性教育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自己的尊重。
”这是著名作家鲁迅的名言,充分说明了性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适当的性教育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性传播疾病感染率和意外怀孕率,可见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反方,青少年性教育可能会引发过早性行为。
首先,一些反对者认为,性教育可能会让青少年过早接触性知识,导致他们过早地产生性冲动,从而引发早恋和早婚现象。
其次,一些人担心性教育会让青少年误解性行为的含义,导致他们对性的认知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他们认为应当避免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无论是否接受性教育,青少年都会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性信息,而性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信息,避免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因此,青少年性教育是必要的,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青少年性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性别,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早恋和性行为过早发生,降低性传播疾病和意外怀孕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青少年性教育,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两性关系中的性教育和健康

性教育在两性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为个体提供关于性和性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促进健康、负责任和满意的性行为。
以下是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1.提供正确的知识和信息性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准确、全面的性知识和信息。
它帮助个体了解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性发展,包括生殖健康、避孕方法、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个体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性健康。
2.培养健康的性态度和价值观性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健康的性态度和价值观。
它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性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生理需求,消除对性的负面观念和偏见。
通过正面的性教育,个体可以形成尊重、平等、互惠和同意的性价值观,避免性别歧视、性骚扰和性暴力等问题。
3.发展健康的性技能和沟通能力性教育还致力于培养个体的健康性技能和沟通能力。
它教授个体关于性行为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安全性行为、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等。
此外,性教育也强调良好的沟通与同伴、伴侣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以便能够表达需求、设定边界和寻求支持。
4.促进性健康和减少风险性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个体的性健康并降低相关风险。
通过提供有关性传播疾病、艾滋病、避孕和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性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做出明智的决策,减少感染风险并维护身体健康。
它还强调性健康检查和定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寻求专业医疗和心理支持的途径。
5.增强自尊和自信最后,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提供关于身体形象、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积极信息,性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身体认同。
这有助于个体在两性关系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建立健康、平衡的关系。
综上所述,性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提供正确的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态度、发展健康的性技能和沟通能力,促进性健康并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
这些目标共同助力个体在两性关系中建立健康、平等和满意的性生活。
性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上都能够享受和维护健康的性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我一直跟家长讲,我说其实呢,很多问题在于家长,我们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非常健全的、温馨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娇孩子的,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也是懂事的、可爱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要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家长社会的努力绝不能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
第四点就是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现在我们很多学校的老师喜欢的孩子就是学习好的,其实憨厚一点儿的、心地善良那更重要。
我经常说一句话,叫做三十岁之前看学历,四十岁之后看性格。
那么这后面我要讲性格,那么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什么?人性。
什么叫人性呢?说的土一点,这个孩子孝顺就是有人性,如果不孝顺,那这孩子就没人性。
什么叫没人性?就是不知道报恩,人性的东西有很多种,但最最基本的就是情感,如果一个人没有情感,那就特别可怕,在一个孩子教育当中,如果你不让他对你依恋,然后你不对他形成一种让他觉得你可近可亲,而且他真的特别在乎你,那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当然这个在乎也不能老让孩子憋屈,就我们这里头特别重要,你比如说我举一个二八站的一个专家的话,这是一个中学校长他曾经侥幸生存下来以后,写给所有老师的一段话,说亲爱的老师,我是一个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那毒气室是由学有专精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和大学生枪杀并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就这些人都学了很多知识,很能干,但是杀人的时候居然这么狠,所以他说那我们教育失败在哪儿?他说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能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
读、写、算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所以人性就是什么呢?就是对生命的怜悯和怜爱,就是不舍得伤害一个生命,而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动不动就把人干掉,当然这也跟我们的网络游戏有关,但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没有告诉孩子生命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告诉不了呢?因为我们觉得这事儿是哲学问题,太大,我们说不清楚。
你比如说大学生自杀,我曾经在2004年的研究马加爵的案子的时候,当时比较有名,然后很多地方请我去做讲座。
当时我去了一个中科院自动化所,这个所书记在接我的时候,他在路上讲,说李老师我们这儿犯罪的不多,自杀的不少。
说您给我们讲讲怎么不要自杀,我也没讲怎么不要自杀,我只是告诉大家生命特别可贵,不要特别轻易的杀害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
结果底下递上一张条子来,说李老师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为什么不能决定我的生命。
我看完这个条子,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我说你知道人是什么动物吗?人是最高级的动物。
可是你知道吗?最高级的动物在出生的时候他是什么状态?大家都知道,小蛇、小鸡孵出壳它就能站立、能行走,它能走、能站立就能吃,人呢?人生出来的时候,第一不能站,第二不能翻身,第三连头太都抬不起来,人什么本事啊?就会哭,除了哭什么本事都没有,他的吃喝拉撒睡、翻身、温暖,你不给他盖,他会冻死,你不给他翻身他非要长褥疮不可,
你不喂他,不给他喝水、不给他吃饭,他就能饿死。
什么意思呢?就人他一出生就赖在了另一个人身上,你不管我不行,因此一个人吃喝拉撒睡他必须得至少一年都得他妈来管,抚养人来管,他才能活下来。
因此我讲,我说人这种动物社会性决定他,他只要活下来他就欠别人的。
那我说你能走在街上,说我饿了,我进家饭店吃,我进去就吃,吃完就走,我说那饭店能让你走吗?肯定不能,因为你没交饭费,那一样啊,你从一出生长到现在,你吃了这个社会的多少,你说你吃你父母的,一样啊。
你能一抹嘴说生命是我自己的。
这说不过去吧?你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才是你的生命,因此我讲,如果把生命只作为自己的,这是我们生命教育没到位,你一开始就欠着这社会的,你先欠你爸妈的,紧跟着欠这社会的,因为你爸妈不种粮食,你爸妈不织布,那粮食和布都是别人织出来的、别人种出来的,所以你既然享受了,你就欠人家的。
因此像这些,我认为我们都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要给他掰清这个道理,你的生命不光是把你生出来,你是我一口一后喂大的。
你像我孩子在初中的阶段跟我吵架,我跟她急,平时我非常宽容,但是那天她跟我顶嘴,我跟她急,我急什么呢?我告诉她,我说我可以放下身段跟你平等,但你绝不能抬高身段跟我平等,为什么?我说我给了你多少,你给过我什么?说得我孩子哑口无言,高一,我说你说说吧,你给过我什么?你有什么资格想跟我平起平坐,最后她明白了,所以后来我就讲,我说父母说你的时候你就得听着,我说我就是骂你戳错了你也得听着,因为我有这资格,你没这资格,如果你想跟我叫板,你先把我的问题解决了。
当然孩子一般不会这样,但是如果你真给他讲明白这个道理,他就知道。
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的这个教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