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体会
造血干细胞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造血干细胞讲座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b1d12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9.png)
造血干细胞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第一篇:造血干细胞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今天下午六点半,早图书馆一层会议中心听了一场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的讲座。
介绍的是关于造血干细胞的一些常识以及中华骨髓库的一些介绍。
首先是肖勇老师上台发言邀请朝阳区红十字会的主人上台讲话,介绍了最经几年我们国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情况已经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的捐献者的情况。
最后上台的是今天的主讲人,唐亮老师。
年轻的唐老师以幽默的风格给我们做了今天的这场讲座。
唐老师首先从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开始给我们普及常识。
我敢肯定的说,唐老师说的这些内容我们大部分同学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今天算是给我们洗脑了。
唐老师还介绍了人体血液的基本知识,以及血液分为血浆、白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就是我们所说的造血干细胞。
最后呢,唐老师的一段话消除了我们大家的疑惑,大家可能都认为,把自己的血液捐献了自己是不是会损失什么,而事实上,我们不会损失什么,反而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
最后,唐老师还介绍了造血干细胞如何采集保存,以及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在等待采集期间的健康观察情况。
总之,今天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
了解了很多医学常识,让我再一次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所在。
希望学校以后能经常组织类似活动,让同学们从中获得一些基本常识。
最后,向在这次活动中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你们辛苦了!谢谢!第二篇:造血干细胞曲周县打响“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第一枪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患者最有效的途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对患者配对成功率和中华骨髓库数据的充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充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曲周县红十字会把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作为201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早谋划,积极安排,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最好。
2月24日,县卫生局主抓红十字工作的副局长武永海和红十字会秘书长胡海泉带领4名工作人员到大河道乡政府募集造血干细胞血样,由此在全市打响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的第一枪。
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经验交流

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经验交流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与的一次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经验。
去年,我在学校得知了一个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讲活动。
在活动中,我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救治血液病患者,为他们重获新生的希望。
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随后,我在一个认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机构注册成为志愿者,并进行了相应的体检和血样测试。
经历了这一过程后,我被告知成为捐献者的概率较小,但我并没有放弃,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人需要我。
终于,在几个月后的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接到了机构的电话,告诉我我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激动不已,立刻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在医院,医生对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我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复杂,但却可以给一个需要帮助的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捐献过程包括采集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的两种方式,医生根据我的健康状况选择了较为安全和无痛苦的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式。
手术当天,我感到既激动又紧张。
医生让我躺在手术台上,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们使用无痛的麻醉注射器为我局部麻醉,准备对我的静脉进行穿刺。
我感到一阵轻微的刺痛,然后采集装置开始工作,将我的血液借助机器进行筛选和分离,提取出造血干细胞。
整个过程并不痛苦,只是有些不适感而已。
手术结束后,我在医院休息了一段时间,以确保一切安全。
医生告诉我,我的捐献将会被送往需要帮助的患者身边,他们会通过输注我的造血干细胞来治疗血液病。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因为我知道我为一个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整个捐献过程结束后,我得到了一份感谢信。
这封信是患者的家人写给我的,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感激之情。
这封信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明白了我的努力和付出给别人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希望。
通过这次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经验,我体会到了无私奉献的力量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经历,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
干细胞治疗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干细胞治疗领域的工作已过去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逐渐熟悉了干细胞治疗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以下是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一、积极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自加入干细胞治疗团队以来,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会议、与专家交流等方式,我对干细胞治疗的理论基础、技术操作、临床应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严谨态度,确保治疗安全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筛选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干细胞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2. 严格操作规范:在采集、制备、输注干细胞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降低感染风险。
3. 密切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团队中,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1. 积极分享经验:在遇到技术难题时,与同事共同探讨,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2. 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帮助新同事:关心新同事的成长,耐心解答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进步。
四、展望未来,继续努力过去的一年,我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1. 深入研究干细胞治疗技术,紧跟国际前沿动态,为我国干细胞治疗事业贡献力量。
2. 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治疗水平。
3.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团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支持。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一段经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的放 化疗 预处 理后 ,把事 先 采集 好 的 自体外周 血造 无菌 室 ,打开 空调 、风 机 进 行 通 风 。通 风 3 d后 工
血 干 细 胞 回输 体 内 ,重 建 造 血 与 免 疫 的 过 程 … 。 作 人员 进入 层 流无菌 室 。
在 此过 程 中 ,由于病 人 接 受 了致 死 量 预 处理 ,骨 髓 1.3.2 移植 前 病人 的常 规准备 了解重 要 脏器 的
波 炉 消毒 ,水果 用 1/5 000高锰 酸 钾 或 1/2 000洗
1.2 方 法
必 泰浸 泡 30 min,用无菌 刀 削皮后 紫外 线 照射 后食
干细 胞 动员 采 用 大剂 量 化 疗 加 重 组人 粒 细 胞 用 。
集 落刺 激 因子 :急性 白血 病大剂 量 阿糖 胞苷 3 g,每 1.3.4 保 持无 菌层 流病 房无 菌环 境 工 作人 员 进
血造 血干 细胞 移植 lO例 ,现将 护 理体 会 总结如 下 。 前 2 d开 始 口服 氟 哌酸 、SMZco、甲硝 唑 、氟 康 唑 等
清 洁肠道 ;送 入 层流无 菌 室前 1 d理 发 、剪 指 甲 ,脱
1 材 料 与 方 法
去所 有 毛 发并 进行 1/2 000洗 必泰 泡洗 20 min。
e4oo mg/d,用 4 d,马法 兰 140 mg/In ,1 d)。
酒 精 ;拿 入无菌 室 物 品 ,用双 层包 布包 好 ,再经 高 压
1.3 移 植护 理
灭菌后 ,逐步 打开 包 布 递 入 ,不 能 高 压 消毒 的 物 品
1.3.1 病人 进入 层 流无 菌 室前 1周全 部房 间清 洗 需 用 18%过 氧 乙酸 熏蒸 或戊二 醛液 浸 泡 30 min后
造血干细胞捐献两年后的感言

造血干细胞捐献两年后的感言两年前,我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那些病友贡献了一份爱心。
每当想起那种无私的精神,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虽然能够给患者恢复健康只是我做的一件小事,但是作为一个老百姓,能够做出这样的小小贡献还是让我十分欣慰的。
可是,也为我带来了无尽的困惑,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只能单纯了付出而收获的心灵安慰,没有其他的利益可言?
通过我的努力,我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令我欣喜的是,每当我做出贡献的时候,我和病友的家属对我的感谢表达也越来越多。
将真挚的祝福和感激传达给我,他们用言语表达了他们对我爱心的肯定,这就是我至今为之欣慰的回报!
感谢上天赐予我大大的勇气,让我坚定地将爱心捐献给需要它的人们。
愿这种精神永存,无论在今后多少年,相信每一件爱心捐助,都能给患者带来健康和快乐!。
护士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总结范文

护士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总结范文尊敬的领导、同事们: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进修学习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此,我向领导、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我进修期间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也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现将我的进修工作总结如下:一、学习目标明确本次进修旨在提高自己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通过系统地学习,我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移植过程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移植护理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学习内容丰富在进修期间,我参加了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护理培训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习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最新进展、护理规范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我还深入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三、实践经验丰富在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临床实践,负责了多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练掌握了移植患者的护理流程、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方法。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应变能力对于护理移植患者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进修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与移植团队的其他成员沟通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各方资源,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通过参与团队讨论,我提高了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自我提升与反思在进修期间,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护理实践,发现不足之处,并努力进行改进。
通过不断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士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总结

护士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总结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血液病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护士,我有幸参加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修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将对本次进修学习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二、学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进修期间,我参加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哪些疾病,以及哪些疾病患者不适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2)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学习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法,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骨髓穿刺术等,以及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方法。
(3)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及处理:了解了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出血等,并学习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4)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要点:掌握了移植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
2.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的日常工作,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全过程,从患者入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输注,到患者的出院随访。
通过实践,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
三、收获与感悟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进修学习,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地掌握,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在进修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复杂的医疗工作,需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密切配合。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中,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担忧,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患者及家属的投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实践报告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实践报告说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个挺高大上的话题,听起来很复杂。
但说白了就是一种通过给患者移植新的造血干细胞,来帮助他们恢复免疫系统和血液功能的治疗方法。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换个引擎”,给身体换个“发动机”,让它能重新“启动”起来。
那护理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这整个过程中给患者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
像我之前在医院当护士,见过好多做过这个治疗的病人,真的,大家看着那么痛苦,心里也很难受,想帮忙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默默为他们祈祷,期盼他们早日康复。
讲到护理,首先得说说患者的心态。
你想,做了这个治疗,身体就像是重新“洗了个大澡”,免疫系统全新开始。
这时候,病人的身体特别脆弱,免疫力低,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侵袭。
护理的第一任务,不就是保护患者不受感染吗?想想就知道,别看现代医疗设备好,药物先进,患者的身体要是被一些小小的细菌给“打败”了,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
洗手啊、消毒啊,真的是忙到不行。
简直比保姆还要细心,每天都要检查患者的口腔、皮肤、血压,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做好防感染的每一步。
不过,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护理过程中的另一部分,更多的是陪伴与支持。
大家都知道,做过大手术的病人,最怕的就是孤单和焦虑。
你可以想象一下,患者躺在病床上,周围是嘈杂的设备声音和消毒水的味道,再加上自己的身体虚弱,情绪难免会低落。
这个时候,护理人员的作用就不仅仅是给药打针了,更多的是要做患者的心理安慰师。
有时就是简单地和患者聊聊天,聊聊天气,讲讲笑话,甚至偶尔聊聊那些好笑的八卦新闻,做个“开心果”,让患者在痛苦中找到一点温暖和笑容。
你看,很多时候,治疗不只是药物和手术的事,心理上的支持,甚至比药物还要重要。
不仅如此,患者在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身体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精心护理。
因为新移植的干细胞需要时间适应,患者的血液指标会波动得非常厉害,常常会出现白细胞低、贫血、出血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的汇报尊敬的院领导及各位同事:本人非常荣幸在主任和院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于今年2月底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在临床业务、治疗理念、科研合作和思维开拓方面有了一次极大的提升,所思所感向领导汇报如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包括实验室诊断中心及临床中心,其中临床中心共有13个病区,包括移植仓内病区4个,移植后病区5个,化疗病区4个,共有床位372张。
实验室诊断包括中心形态室、分子和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和移植免疫学实验室。
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每年移植病例接近900例,超过美国最大的癌症中心MD.Anderson(年均400例),骨髓移植诞生地美国Fred.Hutchison癌症中心(年均350例)等欧美著名骨髓移植中心。
一直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都仅限于HLA基因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进行,我国以“独生子女家庭”为社会主体的现状使同胞相合供者日渐匮乏;中华骨髓库等非血缘供者库捐献成功率仅11%。
因此,供者来源缺乏是HSCT领域长期未解决的重大难题。
而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提出的为解决供体缺乏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方案”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大,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1年内并发症多,在半年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中,发现北大人民医院之所以能创新性提出“北京方案”,并保证高移植存活率,与其严谨的工作精神、完备的临床管理制度、科研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
一、极其严谨的工匠精神“移植无小事”,这是常挂在北大人民医院血血研所的各位老师口中的一句话。
临床工作中,患者的每一项异常结果都会得到最及时的处理,每一个不适主诉都会得到极大的重视。
刚开始进修学习时,我还颇不以为然,觉得上级医生过于紧张,稍有病重患者就会“鸡飞狗跳”,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临床工作中细节的处理正是移植高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科室管理层的严格要求:血研所每周三上午实行所长查房制度,参加人员包括本院移植病区的医生、研究所、进修生及实验诊断中心的老师。
形式是先在示教室进行幻灯汇报,本院医生发言讨论(类似病例讨论的形式),然后所长去床边看病人,半天时间的查房病人数5~8例左右。
黄晓军所长是前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
他对各级医师要求非常严格,查房时,他的问题常令上级医生们冷汗连连:为什么这个病人现在才提出讨论?偏离治疗规范的原因何在?你对得起病人千里迢迢来诊吗?扪心自问,如果这个患者由其他医生管理,会比你更好吗?现在已经讨论了下一步方案,你能保证患者顺利出院吗?有些问题初听不免苛刻,但无形的压力也令所有医生绝不敢对患者掉以轻心,对自己的每一个治疗决策都要周详考虑。
2.上级医生身为表率,极其敬业:带组医生可能是刚晋升不久的主治医师,也可能是有丰富经验的主任医师,每位老师对细节的追求都到达极致。
每天所有的治疗组上下午都会各查房一次,下午的查房详细程度不亚于上午,当天的异常检查结果,需要处理的绝不会留到第二天。
如遇上午出门诊,通常都会在7点到达科室,8点前准时查房完毕。
下午即使看完门诊已经19点了,查房也是绝不会省略的。
北大人民医院研究所实行所谓的“患者负责到底制度”,即使患者已出院,在院外期间发生任何需要处理的情况,曾经的带组医生都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常常可以看到带组医生主动要求加患者家属微信,并给患者家属留电话号码,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快速有效的指导,从而最大的保证了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减少移植相关死亡率。
这样的工作习惯已经深入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所有医生的骨髓和血液,因此并不会听到因为影响个人生活所带来的抱怨。
另外,上级对住院医生的执行力要求也非常高,当天需要加做或急做的检查、要追的结果、要请的会诊,必须完成,不接受任何解释。
二、完备的管理制度1.力保治疗方案的规范和一致性:血研所共有13个病区,出院总人数占全院的1/8,治疗组众多。
为保证治疗方案的统一,血研所制定了详细的流程,规定了在各种情形下的检查及治疗方案,并规定何种情形下需报告病区主任决策,何时需要提请全所讨论,而且能够严格执行。
这样不仅避免了各位教授各行其是,对于住院及进修医生来说,也更容易明确下一步的治疗方向,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回顾性分析资料时,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及有说服力。
2.疑难病例讨论、联合查房制度(讨论中衍生临床课题、连续查房):每周三上午的所长查房也是疑难病例讨论的时间。
主管医生会精心准备简洁的幻灯,患者的检查数据用表格或动态曲线呈现,力求详细完整的体现患者的重要检查结果;还需要附有最新的文献复习。
参加人员包括所有移植部门的本院医生、进修医生、研究生、形态室、分子和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移植免疫学实验室的人员。
血液科与实验室联系紧密,共同的讨论常使各部门人员收益匪浅。
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也是产生科研课题的时候,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所长会当场指定人员进行所里既往资料的总结,同时初步提出前瞻性对照研究的设想。
另外,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点,所有的病例都坚持连续查房,也就是对于上次讨论过的病例,此次也必须拿出来汇报,直至出院为止,从而为当初治疗决策的转归有了更好的追踪了解。
3.年轻医师培养制度(导师制):在大多数医院,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分配来的年轻医生,通常完成日常临床工作即可,有关业务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基本是“修行靠个人”。
在北大血研所,所里会为每个住院医生指定导师,通常是病区主任或少数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授,加入课题组继续完成新的课题。
导师对已经留校的住院医生通常要求更为严格,住院医生不仅需要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还需要整理、上报各种临床数据,每个月就自己承担的课题也需要定期汇报,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发表一定水平的文章。
另外,在某些病区,还坚持住院医生每日小讲课制度,由病区住院医师轮流,在早交班后利用10分钟的时间,采用直接口述的方式,无需制作幻灯,主要是针对临床中每天遇到的某个具体问题的文献复习,反应非常及时。
如:某个患者昨大便培养出鼠伤寒杆菌、或出现了一例感染性休克病人抢救,今天就会进行鼠伤寒杆菌相关知识或感染性休克诊治指南的介绍。
日积月累,对住院医师的临床经验的提高帮助很大。
4.上传下达请示制度:下级医生由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担任,由于经验参差不齐,而且移植患者病情变化快,大多数情况需要及时汇报上级。
每一个治疗组、每一个病区、所有的住院进修医师、上级医师都建立了相应的微信工作群,用于交流不同的工作内容。
每天患者的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各种其他化验,都由住院医师详细的抄写在一览表中,异常的结果用红笔标出,并标记↑或↓符号,表示与前一次检查的动态变化;上下午分两次拍照,尽快发给上级医生,从而保证所有异常结果得到最快的、无遗漏的处理。
在非工作时间,为了保证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决策尽可能准确,每晚11点前,患者的情况值班医生处理后,还需上报给管床的上级医生,进一步请示。
每晚六点,所有病区的白班医生、夜班医生、二值汇集,进行详细的交接班,二值对交班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在交班结束后到各病区巡视危重患者。
血研所二线值班老师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常常令我惊叹。
5.危重患者医护沟通制度:每周二、五,在早上交班后,上级医生会轮流对各自治疗组的危重患者,就诊断、危重原因、当前治疗、值班医生及护理需关注的事项进行介绍,首先可以保证住院及值班医生对病区里的所有危重患者有详细的了解,其次从医生的角度向护理人员解释病情,提出护理要求,从而尽可能保证医疗安全。
6.小讲课制度:临床小讲课是教学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血研所每周两次,每周一的“午间道”和每周三下午的病例汇报。
讲课都会得到很认真的执行,时间为一小时,周一备有午餐,边吃边听,从不取消,而且准备很充分,引用很多文献,很少走形式。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完成任务式的小讲课需要改善。
三、科研思维的锻炼及课题的产生大多数临床医生,包括我自己,常常觉得没有科研条件和时间,而且平常见的都是被研究透了的普通疾病, 因此没什么可研究的, 论文没什么内容可写。
北大血研所则常常会在日常工作中展示,什么是临床科研?概括的说,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示过程、说明道理,科研与临床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在血研所,病例讨论时,也常常是科研思维碰撞、见证科研课题产生的时候。
例如,对于移植后并发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呼吸科或ICU的医生倾向于大剂量(1g/d)的甲强龙冲击,而血液科医生认为患者因服用免疫抑制剂处于免疫低下状态、甲强龙使用剂量较小。
在病例讨论中,有ICU治疗成功后转回血液科的患者,在发现两个科室用药习惯不同后,疑问就提出了。
对于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所长就会当场指定人员进行所里既往资料的总结,同时结合实验室老师的意见,初步提出继续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的设想。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研究者必备的要素之一是自信, 缺乏自信是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的头号敌人,这一点在我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深刻的体会。
北大血研所从不盲从国外的研究结果,在他们眼里,血研所是全国最好的移植中心,与国外的移植水平相比也分毫不差。
血研所针对国内缺乏相合供者的特殊情况,提出自成一体的北京方案,提出“人人有供者”,在供者的选择顺序、预处理方案、移植后排异的预防方面,均总结自己的数据,根据自己的研究数据,不断完善方案,并对传统移植方案提出挑战。
虽然我们是地区级医院,但是姿态决定一切, 如果一个人始终认为自己不行, 那么其发展也将极其有限。
缺乏自信不是谦虚, 而是愚昧。
当然,仅有自信是不够的,广泛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我们开展医学科研的基石。
四、对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发展的设想1.造血干细胞移植DRGs基准点数高,属于值得重点发展的高难度技术根据佛山市DRGs分组的基准点数,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准点数占总分组点数值为2464.55(以现在的佛山市DRGs基准点数分析),占总分组点数第二。
新的医保赔付办法使移植摆脱了严重亏损的状况,也体现了移植在血液科的高水平技术价值。
2.竞争激烈,推广应用新的半相合移植技术在以往,我院是佛山地区唯一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医疗中心。
而随着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和南海区人民医院搬迁新病区,血液科床位均有扩张。
今年6月,顺德第一人民医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完成6例移植手术,南海区人民医院也拟近期开展。
周围医院的竞争,也敦促我们尽可能的挽留病人,提高移植水平。
其中我此次学习的半相合移植技术,正是解决移植供者匮乏、扩大移植患者适应症的重要方法。
3.规范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管理是当务之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属于15个“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之一,根据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的科室需要具备多项条件,包括百级层流病房床位数、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培训合格的执业医师、存活率、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比例等,并要求数据真实完整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