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题库有简答的.doc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答: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的定义是()A. 研究信息如何传播的学科B. 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学科C. 研究大众传播理论的学科D. 研究大众意识形态的学科答案:A2. 传播学起源于哪个学科?A. 心理学B. 社会学C. 哲学D. 文学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代表?A. 马克思B. 韦伯C. 霍夫斯特德D. 弗洛姆答案:C4. "二步流程模型"是哪位学者提出的?A. 赫尔佐格B. 卡茨和佩斯C. 朗费斯特和库尔特D. 德维恩和索伯斯基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研究方法?A. 实地观察B. 调查问卷C. 访谈D. 函数解析答案:D二、简答题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它关注信息在传播中的产生、传递、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包括媒体、受众、信息内容等多个方面。
2. 传播学的理论模型有哪些?答案:传播学的理论模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线性模型、两步流程模型、多步流程模型等。
其中线性模型认为传播是单向的,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过程;两步流程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中存在意见领袖的影响;多步流程模型则将传播过程划分为多个步骤,包括信息传递、接受、解释等。
3. 传播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案:传播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传媒行业、广告行业、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
在传播学的指导下,媒体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和内容创作;广告行业可以通过传播学的理论,制定更有效的广告策略;公共关系可以通过传播学的方法,提高品牌形象和声誉等。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所学习的传播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传播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答案略。
总结: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起源于哲学,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媒体、受众、信息内容等多个方面,其理论模型有线性模型、两步流程模型、多步流程模型等。
传播学考试题和答案大一

传播学考试题和答案大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过程D. 传播内容答案:C2. 传播学之父是()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威尔伯·施拉姆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库尔特·勒温答案:C3. 传播学中,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是()A. 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反馈B. 发送者、信息、媒介、接收者、效果C. 发送者、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D. 信息、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答案:B4.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是()A. 认知、情感、行为B. 个人、群体、社会C. 短期、中期、长期D. 直接、间接、潜在答案:A5. 传播学中,传播模式的“魔弹论”认为()A. 传播效果是直接且立即的B. 传播效果是间接且潜在的C. 传播效果是复杂且多样的D. 传播效果是有限且有条件的答案:A6.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提出的。
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伊莱休·卡茨C. 卡尔·霍夫兰D. 约瑟夫·克拉珀答案:A7.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提出的。
A. 诺尔·诺依曼B.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C. 伊莱休·卡茨D. 卡尔·霍夫兰答案:A8.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A. 媒体决定人们怎么想B. 媒体决定人们想什么C. 媒体决定人们做什么D. 媒体决定人们说什么答案:B9.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A. 媒体决定人们怎么想B. 媒体决定人们想什么C. 媒体决定人们做什么D. 媒体决定人们说什么答案:A10.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框架理论”认为()A.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B.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情感框架C.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行为框架D.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社会框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内容研究答案:ABC12.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 魔弹论B. 两步传播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沉默的螺旋理论答案:ABCD13.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答案:ABCD14.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A. 个人B. 群体C. 组织D. 社会答案:ABCD15.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A. 传播是什么B. 传播如何影响人C. 传播如何影响社会D. 传播如何被管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相关推荐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有两个要素a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B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3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为能量,物质,信息。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传播基本类型)-自我人际组织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a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的趋势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b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C传播是经济与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6学习传播学意义:一般意义a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b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探索大众媒介的运作规律,指导推进实际工作。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7广告学学习传播学的意义A广告传播理论是广告活动全面性的理论指导B有助于广告人面对环境的挑战C为制定广告传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符号★★★1、简述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中介物,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者D. 传播内容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谁提出的?()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霍夫兰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告知公众何事重要B. 塑造公众意见C. 引导公众行为D. 娱乐公众5.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传播到()。
A. 媒体到意见领袖B. 意见领袖到大众C. 大众到意见领袖D. 媒体到大众6.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是为了满足()。
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以上都是7.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三个阶段是()。
A. 认知、情感、行为B. 知晓、理解、行动C. 接受、理解、记忆D. 感知、态度、行为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体通过()来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A. 选择性报道B. 强调某些方面C. 使用特定的语言D. 以上都是9.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当个体感知到自己的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
A. 保持沉默B. 加入主流观点C. 改变观点D. 以上都是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高估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这个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戴维森B. 诺依曼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内容分析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
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13.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包括()。
A. 线性模式B. 互动模式C. 系统模式D. 反馈模式14. 传播学中的“传播类型”包括()。
传播学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传播学简答题、论述题大全《传播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一、简答题:1. 信息的特征?答:1共享性,2扩散性,3传递性,4扩充性,5浓缩性,6替代性。
2. 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写出了《人民的选择》,其中提出一系列理论的假说,这些假说都是什么?答:《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过程中间,改变了原来投票意向的人只占8%,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因素。
研究者通过这项研究否定了早期魔弹论的效果观,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
其中包括: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或迄今所持有的政治态度)2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容加以接触)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可能产生的三种效果:1强化效果2“结晶”效果3“改变”效果)3. 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有什么区别?答: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前者是哲学思辨的,后者是科学实证的。
具体地说,批判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卢卡奇的“总体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总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之和,总体包含着部分所没有的东西。
用总体的眼光审视传播,才能洞察其在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联系。
传统学派采用的是实证方法,以“科学性”见长。
问卷调查,容分析,控制实验等研究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据一项理论假设,去寻找有关的实际数据,然后据此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证明或否定这一理论假设,简单地说,就是提出命题,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传播学复习题答案

传播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起点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过程D. 传播内容答案:C2.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认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
A. 被动的B. 主动的C. 选择性的D. 有选择性的答案:A3.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拉扎斯菲尔德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传播媒介B. 传播者C. 传播内容D. 传播效果E. 受众答案:ABCDE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包括()。
A. 魔弹论B. 有限效果论C. 两步流理论D. 螺旋沉默理论E. 议程设置理论答案:ABCDE三、判断题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
()答案:正确2. 传播学的研究只关注媒介对受众的影响,而不涉及受众对媒介的反应。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诺尔-诺依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大多数人的观点相悖,他们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以避免社会孤立。
这种现象会导致少数意见被压制,而主流意见则被放大,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沉默效应。
2. 描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由麦克库姆斯和肖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媒介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新闻事件,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事件的关注程度,从而在无形中设定了公众讨论的议程。
媒介的这种选择性报道不仅决定了哪些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影响了公众对事件重要性的认知。
五、论述题1. 论述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及其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
答案:框架理论是由戈夫曼提出的,它认为媒介在报道新闻时,会通过特定的框架来组织和解释信息,从而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在现代媒体中,框架理论的应用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上,例如通过选择性报道、强调某些信息、使用特定的语言和图像等手段来塑造受众的认知框架。
传播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中的“四大理论”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强大效果理论B. 有限效果理论B. 传播效果理论D. 螺旋沉默理论2.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麦克斯韦尔·麦克库姆斯D. 卡尔·霍夫兰3. 下列哪项不是传播媒介的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人际媒介D. 网络媒介4. “传播流”研究主要关注哪一方面?A. 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效果B. 信息的来源和内容C. 信息的接收者和解读D.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5. 根据传播学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A. 信息的清晰度B. 传播者的可信度C. 接收者的动机D. 传播媒介的普及率6. “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描述了哪种社会现象?A. 公众意见的形成过程B. 少数意见的消失过程C. 媒体对公众意见的影响D. 公众意见对媒体的影响7. 在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伊莱休·卡茨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弗里德里希·尼采8.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中主要用于解释什么?A. 新闻报道的结构B. 信息传播的渠道C. 信息接收者的心理过程D. 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和呈现9. 下列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10.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哪项需求?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所有上述需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传播学中的“强大效果理论”和“有限效果理论”的主要区别。
12. 描述“议程设置”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13. 解释“螺旋沉默”理论,并讨论其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适应性。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B2.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马歇尔·麦克卢汉C.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3.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个概念是用来描述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失真或变化?A. 信息过载B. 信息扭曲C. 信息反馈D. 信息选择答案:B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公众?A. 直接告诉公众如何思考B. 通过强调某些话题来影响公众的思考C. 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来影响公众的思考D. 通过改变公众的价值观来影响公众的思考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人际传播B. 组织传播C. 国际关系D. 公共关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答案:ABCD2. 传播学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A. 传播者B. 信息内容C. 传播渠道D. 受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A. 两步传播理论B. 媒介依赖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4.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些属于传播媒介?A. 报纸B. 电视C. 互联网D. 书籍答案:ABCD5.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通常具备哪些特征?A. 信息获取能力强B. 社会地位较高C. 影响力较大D. 社交网络广泛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主动选择媒介和信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欲望。
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2. 描述一下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现象。
答案:螺旋沉默是指在公共讨论中,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时,他们倾向于保持沉默,以免受到社会压力或孤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加强医患沟通D 、提局医疗技术
8道选择,4个名解,2道简答,1道论述
1、 以下哪项是非语言沟通:(B )
A 、口头
B 、音调
C 、书面
D 、图片
2、 患者患病心理过程的顺序是(A )
%1 谈判②否认③生气④抑郁⑤接受
A 、②③①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④②③①⑤
D 、②④③①⑤ 3、你认为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是什么? ( A )
A 、良好的职业道德
C 、改善基础服务设施 4、 社区志愿者服务弘扬的是(A )精神
A 奉献、友爱、互助、团结
B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C 奉献、友爱、互助、创新
D 无私、友爱、互助、团结
5、 患者及家属的第一需要是(B )
A 生命安全需要
B 伤病相关信息需要
C 关爱和归属需要
D 高质量生存需要
6、 为什么会有部分人出现医闹现象? ( E )
A 、患者家属素质
B 、患者的信仰
C 、医生技术问题
D 、患者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
E 、以上都是
7、 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 ( D )
A 、小组讨论
B 、讲座
C 、门诊咨询
D 、广告宣传 8、《熊朵朵医患沟通案》中,院方认为孩了的主要死因是什么? ( B )
A 、脑水肿
B 、癫痫发作
C 、脑缺氧窒息
D 、吸痰抢救时的体位不对 1、 当患者显得很不冷静的时候,到他正好会触发他的暴怒。
(B )
A 、抽烟
B 、碰触
C 、嚼口香糖或吃东西
D 、叹气 2、 焦点式提问的特点是什么(D )
A 、 患者回答起来,可能觉得不是很满足,即并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 、 患者是主动的,可以把自己最担心的话题拿出来日由诉说,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大 的满足。
C 、 收集患者信息来说是非常有效。
D 、 更加明确患者述说的内容,需要按照时间点或症状点来提问。
3、 如对一个因患高血压脑出血而昏迷入院的患者,医生首先应按什么模式加以处理? (B ) A 、“指导.合作”型
B 、“主动.被动”型
C 、“共同参与”型
D 、三者结合
4、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出有效的沟通可以通过:(E )
A、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B、语言和肢体语言的眠合
C、达成共同的协议
D、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E、以上都是
5、当患者向医生诉说“神经总是一跳一跳”这种不太确定的“幻象”,医生应该对患者持什么态度?( B )
A倾听B肯定C接受D安慰
6、大众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担任的角色?(C )
A、吸引眼球,夸大事实
B、代表人民立场,不同角度看问题
C、两者都是
7、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B )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8、《熊朵朵医患沟通案》中,家属方认为孩子的主要死因是什么?(C )
A、脑水肿
B、癫痫发作
C、脑缺氧窒息
D、吸痰抢救时的体位不对
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
热媒介:指的是能够“高度清晰”的延伸人体某个感官的媒介,“高度清晰”指的是媒介所提供的讯息非常充分、完善,不需要人们调动更多的想象,对受众参与度的要求较低。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或译为虚假环境、假环境,指的是大众媒介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不尽一致的一个媒介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感知,却常常被社会公众当做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
受众:传播学中的受众是社会信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里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传播的科学。
定性研究: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解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论。
刻板印象:所谓刻板印象或译固定成见,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枪弹论:是有关媒介一受众关系的一种机械而简单的认识模式,认为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一样,无法抵抗子弹的射击。
简述大众传播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1大众传播系统的开放原理②大众传播系统的非线性原理③大众传播系统的不稳定性原理④
大众传播的非平衡性原理⑤大众传播的序参数原理⑥大众传播的役使原理⑦大众传播的循环原理⑧大众传播的涨落原理符号和信号的区别是什么?
(1)信号活动是所有高等动物都具有的,它只能局限在固定的时空场合,离开了此情此境, 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
而符号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符号使信息具有超时空的意义,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社会的发展。
(2)符号表示信号无法表示的抽象概念,用以表述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范畴。
因此符号的抽象功能远远比信号高得多。
传播者的“把关”过程及其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过程:①搜集信息②过滤信息③加工信息④传播信息
因素:①政治、法律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文化因素④信息自身的因素⑤传播组织自身的因素⑥受众因素⑦技术因素⑧传播者个人因素
沉默的螺旋的影响方式:
①对什么是主导意见形成印成印象②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③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受孤立形成印象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自提出之后。
就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它进行探讨和验证,并形成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请论述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答:(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 E.麦库姆斯和 D. L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功能》。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忽视或掩盖对其他问题的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则倾向于关注和蛭大众传播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给各个问题确定的重要性的次序,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大众传播通过调动受众的注意力来安排问题的轻重次序,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左右人们观点和思路的目的。
(2)新媒介的技术特点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
新媒介传播的双向性大大改善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
方的互动性。
%1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新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木,将多样的传播功能融为一体,为人
们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提供空前便利,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高。
%1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丰富的媒介资源是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成果,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
源的状况得以改善,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有望成为能动的传播者。
%1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为跨国了,至全球传播提供了条件,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受更多变量的影响。
⑶“议程设置功能”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不足
%1受众地位的提高,传受双方互动性的增强、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便利使得受众的主动性
增强,媒介议程设置能力减弱。
%1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使得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成为能动的传播者,受众设置议程的能力增
强,媒体议程设置效果减弱。
在某些情况下,受众已经开始设置媒体的议程。
另一方面,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也使得大众媒体设置议程的难度增加C
%1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得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全球范围内信息共享,媒体I义程设置难度加大。
%1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尤其在新媒介条件下,受众兼具传播者的角色,源于民间、具有广泛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最终登上传媒议程的情况是常见的。
%1从一般意义上讲,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将它的效果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