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全集版本一、填空题1、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念、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分别是进化论、和批判学派。

4、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W模式”。

6、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续的桥梁和。

7、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8、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9、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有过程的方法和的方法。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1.赖特的“四功能说”2. 内向传播3.媒介——人体的延伸4、传播效果5、传媒接近权6.模式7. 人内传播8.郭庆光的大众传播定义9、媒介即讯息三、判断题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2、传播技巧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3、“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4、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5、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的特点。

()6、传播学的三个学派是: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交往传播的帕络阿尔托学派。

()7、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的集合体。

()8、《报刊的四种理论》由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合著,是研究传播体制的代表性著作。

()9、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四、简答题 10分×3=30分1、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体现在哪些方面?2、集合行为中(紧急事态下)流言的特点?3、组织传播及其功能有哪些?4、模式的功能有哪些?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都是哪些?6、人际传播的动机(意义)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题15分)1、请你结合实例理解分析“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论观点?2、结合实例分析“作为市场的受众”的观点,并且评价其优势和劣势(局限性)?3、请结合实例分析阐释“子弹论”(又名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的理论内容并评价其优缺点。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内容C. 传播效果D. 传播者2. 传播学中的“双重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威尔伯·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传播媒介的演变B. 传播内容的分析C. 传播效果的测量D. 个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答案:1. C2. B3. D二、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2. 描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某些事件,而非其他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认为哪些问题是重要的。

它强调媒体在塑造公众议程方面的作用,即媒体通过其报道内容的优先级,间接地引导公众关注某些议题。

2. “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受众是主动的媒体使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体内容。

该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个人需求,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娱乐消遣等。

三、论述题: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有效,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的算法依然能够影响用户关注的话题。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用户也更有可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源,从而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媒体消费,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内容碎片化也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困难,使得满足需求变得更加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需要适应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传播过程和效果。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信息传播B. 意义构建C. 传媒技术D. 社会心理答案:B2.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通过媒介传播信息称为()。

A. 线性传播B. 多元传播C. 双向传播D. 单向传播答案:D3. 市场营销传播的目标是()。

A. 增加知名度B. 增加销售额C. 宣传产品特点D. 形成品牌形象答案:B4. 在群体传播中,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渠道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D5. 社交媒体的典型特点是()。

A. 单向传播B. 多样性C. 受众被动D. 商业化答案:B6. 通过大量的媒介渠道和广告投放来达到传播目的的策略是()。

A. 效果导向B. 群众导向C. 资源导向D. 市场导向答案:C7.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通过评价、规划和预测等方法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是()。

A. 传播分析B. 传播规划C. 传播执行D. 传播评估答案:B8. 传播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其中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 自然环境B. 随机性C. 长期性D. 主观性答案:B9. 传媒监管的目的是()。

A. 维护媒体秩序B. 限制新闻报道C. 提高媒体收入D. 控制网络发展答案:A10.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

A. 忽视差异B. 适应差异C. 强制改变D. 否认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信息传递和意义构建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社会群体等。

2. 请解释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承担着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角色。

例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电视节目将新闻、娱乐等信息传递给观众。

3. 简要描述社交媒体的特点,并说明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0小题*3=30)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B)信息的共享。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3.1948年,XXX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4.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C)XXX。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B)偶遇抽样。

7.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B)线性模式。

8.XXX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B)传播内容。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A)社会关系论。

10.XXXXXX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C)自我中心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5=25)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

2.XXX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A)线性模式,(B)控制论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

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通过立法对XXX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A)广播电视法,(B)出版法,(C)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指的是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A.短期的预期效果B.短期的非预期效果C.长期的预期效果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2.人类的传播行为具有()。

A.可预知性B.非选择性C.主观性D.ABC都对3.()开创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传统。

A.卡西尔B.索绪尔C.莫里斯D.皮尔士4.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记者B.广播电视C.编辑D.传播媒介5.格伯纳认为每天看电视超过()小时的观众可称为重度观众。

A.2B.4C.6D.86.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

A.霍夫兰B.库利C.戴维森D.塔奇曼7.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的体现。

A.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B.记者C.编辑D.受众8.《空中水银剧场》改编自()的经典之作《世界大战》。

A.赫伯特·威尔斯B.奥森·威勒斯C.约翰·豪斯曼D.霍华德·古奇9.“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1959)这一定义强调传播是()。

A.“共享”B.“符号”C.“互动、关系”D.“目的”、“影响”、“反应”10.群体具有()特征。

A.目标共同性B.主体共同性C.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D.以上全部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1.人际传播的动机是()。

A.认识自我的需要B.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C.维持组织发展的需要D.情感沟通的需要12.客观世界中,信息的四大基本特征包括()。

A.客观性B.普遍性C.表达性D.流动性13.下列不属于传播学信息的研究范畴的是()。

A.DNA里的遗传信息B.电话线传输的电子信息C.动物求偶发出的生物信息D.新闻报道里的娱乐信息14.以下哪些观点和研究与大卫•莫利有关()。

《传播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传播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传播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填空题(每小题I分,共10分)1、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2、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3、沉默的螺旋4、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6、符号、符号、精神内容7、初级群体、次级群体、镜中我8、环境监视功能(了解)、社会协调功能(沟通)、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积累、保存)9、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10、内在的控制机制、名词解释:1、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2、个人意见表明的心理过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持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避免孤立,个人在表明自己观点的时候,一般会首先对周围“意见气候”环境进行观察。

发现自己属于多数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公开自己的意见;反之则屈从于社会压力转向“沉默”。

3、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4、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体态符号;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文化信息)5、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如听众、观众、读者等等。

二、简答题1、主我(I)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客我(me)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米德认为,人德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介质(信息)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2、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初级群体(primary gro叩)和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叩)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把群体分为两大类: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群体传播主要研究非组织群体传播。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网站传播有何特点?
2.网络是如何改变组织内成员原有关系的?
3.网络新闻传播效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评估?
4.商业性新闻网站有哪些成功经验?
网络传播学答案:
1.答:技术上相对复杂;
控制权强;
受众相对不确定;
有一定的互动性。

2.答: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
改变了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方式;
导致组织成员间关系的变化。

3.答:受众注意程度受众态度影响受众行为影响
4.答:传统媒体和相关管理部门人士的相对滞后;
信息超市;
非时政领域的原创报道对网民需求的更多满足;
网站整体机制与运营能力上优势。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 *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
B.信息的共享
C.消息的独享
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 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B.传播的5W模式
C.政治传播的概念
D.内容分析

4. 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流行文化
B.民间文化
C.精英文化
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
B.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机械抽样
7. 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
B.线性模式
C.申农一一韦弗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效果
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A.社会关系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结构论
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 ? 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社交性功能
B.游戏说
C.自我中心性功能
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5 小题 *5=25)
1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 为我所用
B 中西结合
C 尽量吸纳
D 批评为主
E 批判吸收
2 卡尔 ?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B 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C 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D 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
E 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 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
A 线性模式
B 控制论模式
C 社会系统模式
D 信息系统模式
E 电子模式
4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 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
B 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C 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 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 新闻法
B 广告管理法
C 诽谤罪法
D 保障隐私权法
E 证券交易法
三、名词解释(2小题*15=30)
1 •样本
2.社会关系论
四、简答题(1小题*15=15 )
1•传播学和新闻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传播学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B
3、 B
4、 D
5、C
6、B
7、B & D 9、 A 10、B
、多项选择题
1、AE
2、BCD
3、ABC
4、ABCE
5、ABCD 三、名词解释
1.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为了使样本能正确反映总体情况,样本的观察单位要有足够的数量。

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2.社会关系论:理论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

认为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
大众传播的效果。

四、简答题
传播学主要采用实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新闻学沿用传统人文学科的思辨型定性方法,并较多采用直观的分析法。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