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课程考试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2)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经过符号中介,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社会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开放性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double contingency)的系统;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看待研究对象的眼光和视角不同。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被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

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所观察的视野更加宽阔。

第二章

1、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能动性和创造性

2、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3、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

文字

其产生有什么意义?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文字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有限的记忆力,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文化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4、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也由此诞生。

第三章

1、简述符号的的定义和分类。

符号:

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从社会传播的角度对意义的界定: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3、情景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

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

情景意义:

通常所说的语境,在传播学中叫做传播情境。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景意义

4、简述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

意义交换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

人的“自我”意识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所以,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互动过程。

第四章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5W”模式:谁(传播者)、说了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向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效果)。

意义: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

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

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

缺陷: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2、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第五章

1、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的期待,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重新加以组合。

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主要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第六章

1、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2、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意见表明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面对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群体压力并非绝对(信息压力,趋同心理)。群体中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影响力很大。

3、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的发生的三个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集合行为(collectiveb e h a v i o r):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等。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4、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更接近催眠暗示,表现为一味地盲信和盲从。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缺少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

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的过程。成员失去理性的自控能力,而对外部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

5、简述奥尔波特的留言流通量公式及其后来的修改变化。

R=i×a流言(rumour)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后期修改:

R= 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七章

1、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

(1)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和统一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

2、谈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革命性意义。

1.传播速度实时性

2.信息海量

3.信息形态多媒体

4.检索便利

5.传播交互性

6.范围全球化

意义:

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几乎“全能”的自身,还在于它正在推动传统大众传播的转型(与互联网传播融合,实现自身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3、试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什么是信息环境?理

解这个概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