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之一。
本文就中国工业经济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工业经济提供参考。
一、工业经济的现状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7%,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其次,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再者,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钢铁生产国和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都展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强大实力。
二、工业经济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工业经济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水资源等供给不足,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工资成本逐渐上升,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压力。
再者,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三、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制造业升级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将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其次,绿色生产将受到更多关注。
中国政府实施环保政策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工业生产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
再者,技术创新将成为工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四、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再者,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此外,建立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经营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项分析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经营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首先,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成本状况、资金状况等,从而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例如,当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良好时,可以适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入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当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差时,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
其次,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市场需求不足、产品质量问题、生产工艺不合理等。
通过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当企业发现销售额下降时,可以从产品质量、市场推广等方面入手,调整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销售额和盈利能力。
再次,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有助于评估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衡量,可以评估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前景。
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最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企业发展需要有长远规划和战略,而这些规划和战略需要建立在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全面分析基础之上。
通过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可以确定企业目前的位置和发展趋势,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并据此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长远发展规划。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概述工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篇报告旨在对当前国家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GDP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国际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这对于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三、工业生产情况分析(1)总体产能我国工业产能逐年提升,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释放,助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产业结构我国工业经济结构逐渐调整,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增长。
四、工业投资情况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工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
(2)技术创新投资我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资,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这对于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工业产销情况分析(1)产量我国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工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各行业产量相对均衡,为工业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2)销售工业产品销售稳定增长,内需市场和外贸市场双轮驱动。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国际贸易保持一定增速,为工业经济运行提供了市场保障。
六、工业经济效益分析(1)利润我国工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企业经营状况逐年改善。
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企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2)成本管理工业生产成本管理得到了改善,企业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对于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七、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内外需变化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动态变化,我国工业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控,同时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分析6

⼯业经济效益情况分析6规模以上⼯业经济效益分析2006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贯彻党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努⼒转变经济增长运⾏质量取得了长⾜的进步。
全县规模以上⼯业企业经济效益在历史⾼位运⾏,综合指数创历史新⾼。
⼀、⼯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情况1、⼯业利润增幅强势回升。
2006年规模以上⼯业利润总额18193万元,同⽐增长76.91%,从利润增长的趋势来看,增速保持在18.5%以上,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第⼀季度利润增速38.8%,第⼆季度利润增速速32.9%,呈⼩幅回落,三季度后逐步⾛⾼,第四季度⽐前三季度再升30个百分点,达76.91%,同⽐上升64.11百分点。
2、主导⾏业增幅较⼤。
2006年,⼤部分⾏业利润恢复增长或进⼊快速增长阶段,在29个⼯业⾏业中,有15个⾏业实现利润增长,利润增长⾏业较去年同期增加7个,其中:8个⾏业利润增速超过50%,分别为医药制造业增长11.5倍、纺织业增长9倍、⾮⾦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87.88%、烟草制品业增长212.97%、⽂教体育⽤品制品业增长157.61%、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79.49%、家具制造业增长73%、电⽓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62.48%。
从利润增量看,烟草制品业、⾮⾦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电⼒热⼒的⽣产和供应业、电⽓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业,是拉动⼯业利润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合计实现利润17783万元,平均增速达179.86%、拉动增长102.96个百分点。
3、私营企业利税增长强劲。
2006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利润和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业企业的⽐重为20.51%和27.60%,⽐上年同期提⾼2.99和16.3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税⾦总额分别为3732万元和11966万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7.14%和241.37%。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全年累计亏损额314万元,同⽐下降59.37%。
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保持⾼位。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工业经济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情况对整个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得异常重要。
通过对工业经济的深度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当前的经济形势,为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对企业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下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工业产值增长从整体来看,工业产值增长一直是评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近三年来,中国工业的总产值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具体来说,2018年工业产值增长约为6.2%,2019年则稳定在了6.1%左右。
由于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工业经济遭遇了严重的冲击。
尽管如此,中国的工业产值仍然实现了正增长,2020年的工业投产值同比下降了1.9%,而全球90%的国家工业产值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负增长。
二、工业投资状况工业投资是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根据《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月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9657亿元、51499亿元和565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3.7%和9%。
这表明,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的工业企业仍在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推进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三、工业利润水平一个健康的工业经济需要有稳定的利润收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65775亿元、66924亿元和735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1.7%和9.9%。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但总体来看,利润水平还是保持了稳步上升态势。
这对于各级政府制定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四、工业投入产出比工业投入产出比是衡量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越小,说明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越高。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投入产出比从1.22降至1.16,回落近6个基点。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概述工业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工业部门的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包括工业总产值、利润、就业、投资等指标。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措施。
一、总体概况我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截至2019年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7242亿元,同比增长5.7%。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增长较快,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但是,当前的工业经济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二、面临的问题1. 经济结构亟待调整:我国工业经济中,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制造等新兴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整个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
2. 研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仍然不足。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大,但长期以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依然不够。
3. 生态环境问题:在工业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是必须重视的。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环保投入不足,排放污染物较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趋势1. 发展高质量制造业: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高质量制造业。
这需要企业加大对技术进步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2.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加强数字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推进工业智能化,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联互通。
3. 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企业应加强环保投入,优化工艺流程,推广节能、低碳、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措施为解决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一直是其推动力之一。
本文将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工业经济的现状1. 工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工业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根据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之一,不仅是制造业大国,也是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2019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了31.6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8.2%。
2. 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中国工业经济正在经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目前,中国加快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步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力度。
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转型的趋势,中国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在制造业中,随着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高技术制造和服务性制造等产业正逐步崛起。
二、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1.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经济正在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时代。
未来,产业互联网将为行业提供更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2. 智能生产和自动化制造智能生产和自动化制造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工业经济正在推动着新型智能制造、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等方面的发展。
数据显示,这些智能制造设备的应用已经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3. 绿色工业经济的发展绿色工业经济是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
随着环境可持续性的日益凸显,中国工业经济也在逐步转型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模式。
近年来,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了环保监管力度,促进了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发展。
总之,中国工业经济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正逐步迈向更高层次,并在不断努力探索和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2024年工业经济运行总结

2024年工业经济运行总结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继续面临挑战,但中国工业经济在稳定增长基础上保持了良好势头。
以下是对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的总结。
一、整体发展态势: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5%,与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增速范围内。
这主要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特别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中国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二、结构调整与升级: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进一步实施了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战略。
国家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力度,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进展。
制造业升级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工业经济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三、创新驱动与科技突破: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突破。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在人工智能、超算、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绿色发展与环保治理: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和环保治理。
政府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废物处理等领域的发展。
环保治理力度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这使得中国工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国际合作与开放型经济: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继续推进对外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加大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同时,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吸引了更多外资投资。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之际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并在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79151 0.15271 -0.32188 0.62336 0.45
4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10383 -0.30088 -1.03038 -0.53347 0.2066 5
-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1.21341 0.6617 1.09173 2.84234 0.1866 6
采用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个行业企业的综合主成分得分F:并进行行 业排名,最终结果见表6。现在用F1、F2、F3、F4分别表示四个主成分,那么综合得分F的表 达式:F = 0.4743*F1 + 0.2012*F2 + 0.1676*F3 + 0.1569*F4
表4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主成分及综合得分表
(1)对原来的 p 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变量在数量级或量纲上的影响;(2)根 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求出协方差或相关阵;(3)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4) 确定主成分,结合专业知识给各主成分所蕴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4]。
2.3 计量结果
运用 SPSS13.0 软件,通过对 8 个指标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和 KMO 检验,Bartlett 检验中,P 值为 0.000<0.01,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即各变量间具 有较强的相关性,KMO 统计量为 0.709,比较显著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并且几乎所有变量 的共同度都在 78%以上,因此提取出的这几个公因子对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强的。
累计贡献
43.942 62.588 78.118 92.651
表3 方差极大化旋转后的企业综合实力主成分载荷矩阵
Component
工业增加值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总资产贡献率 成本费用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产品销售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1 .933 .839 -.837 .085 .900 .600 .189 .170
经济学作为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各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往往强调效率的 重要性。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经济效益的好 坏不仅关系到自身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应从注重规模迅速转向质量 和效益方向。
4 -.191 .231 -.011 .984 .266 .094 .050 -.151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后,进行主成分分析,企业综合经济 效益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比重见表4,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选取标准,前 四个主成分均符合要求,累计贡献率达到92.65%。因此可以用这四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8个 指标来计量和评价工业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从各指标在四个主成分上的载荷数可以看出:
2 .139 .408 -.257 -.100 -.052 .554 .109 .953
3 .158 .173 -.119 .054 .132 .459 .967 .086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1.2 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 资金因素;二是从原材料、工资、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此外, 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 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1995 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0 项指标,中国国家统计局在 1998 年制定了一套新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 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 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 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 项指标[2]。
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反映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 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
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为研究样本,按行业进行综合评价。 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些企 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经济的水平。对其进行按行业进行综合研究,一方面能有效反应我国工业 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各行业的规模经济程度。 按照行业分类,我国经济统计部门将工业分成 39 个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 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等等。本文原始数据均取 自《中国统计年鉴 2006》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 2006》。
塑料制品业
-0.36442 0.18485 -0.20873 -0.23869 -0.2081 28
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0.0609 -0.21364 -0.07482 -0.09669 -0.0996 16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 -0.49121 0.39815 -0.17256 0.50723 -0.1022 17
品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3312 0.47285 -0.54704 0.1878 -0.1242 18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罗世兴,沙景华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E-mail:luoshixing@
摘 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按行业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 价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运营能力、生产效率、赢利能力和销售能力是构成企业综合经济效 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运营能力偏低是阻碍行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业企业,主成分分析,经济效益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57225 -0.2316 0.38166 0.40473 -0.1905 25
医药制造业
0.81768 0.55193 -3.23118 -0.95342 -0.1923 2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43973 -1.25604 2.35659 -0.89979 -0.2075 27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 -0.84375 0.91569 -1.14066 1.57934 -0.1593 22
工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19544 -0.19228 -0.34239 -1.02841 -0.1647 23
家具制造业
-0.39071 0.05957 -0.01362 0.01487 -0.1733 24
1.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1 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即企业 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 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 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 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 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1]。
-2-
表 2 主成分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主成分
1 2 3 4
特征值
3.515 1.492 1.242 1.163
方差贡献
43.942 18.646 15.530 14.533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 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经营风险的大小和长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31952 -0.54621 0.36522 0.47401 -0.1259 1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4463 0.54086 -0.1167 -0.04223 -0.129 20
金属制品业
-0.49305 0.28476 0.203 -0.07474 -0.1543 21
2.2 计量方法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测度的多个指标之间可能会因为存在彼此相关而增加分析的复杂性, 需要对指标集进行降维处理。Delphi 法、AHP 法、加权平均等方法存在主观片面性,而主成 分分析法应用范围广泛,已逐渐形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多指标评价技术[3]。
主成分评价是建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用其特征向量分量对乘权 规格化指标加权,最后用算术评价加权求多个主成分得分之和。主成分方法的步骤:
第一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成本费用率和 流动资产周转率,共五个指标。这五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的降低中间消耗能力、经 营风险的大小、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可以定义为经营效率主成分;第二个主成分载荷较大 的指标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定义为生产能力主成分;第三个 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指标是产品销售率反映工业企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能力,可以定义为销售 能力主成分;第四个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指标是总资产贡献率,反映工业企业资产的赢利能力, 可以定义为赢利能力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