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_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能:________(2)讲信修睦修:________(3)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4)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5)矜、寡、孤、独、废疾者寡:________ 者:________(6)男有分分:________(7)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________ 作:________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________ 讲信修睦________ 矜、寡________ 男有分________4. 《大道之行也》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为:是B.选贤与能选:选拔C.男有分,女有归归:回家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语段【甲】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语段【乙】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练习题(6)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练习题(6)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小编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练习题(6),希望大家学习愉快!☆课文导读《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矜(ɡuān)货恶其弃于地也(w)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n)谋闭而不兴(xīnɡ)二、词语释义大道之行也:大道,言道之广大而不偏私。
行,意谓通达于天下。
幼有所长:按《曲礼》注,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故知十九岁以前通称幼。
有所长,指幼小者皆能长大成人,得到良好的教育。
矜:通鳏,老而无妻或丧妻者皆曰矜。
寡:五十岁无夫曰寡,今妇人丧夫皆曰寡。
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
独:老而无子曰独。
废疾:谓精神或体力不完全者也。
男有分:男人各尽其责做适当的事,各安其业。
女有归:女人嫁不失时,找到适合人家。
《辞源》:妇人谓嫁曰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货指资源,恶指讨厌。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力指包括体力与脑力的劳动力。
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大同:指理想社会。
三、语句解读1.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矜通鳏2.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以为子,意动用法)故外户而不闭(从外面,名词作状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老年人,壮年人,形容词作名词)四、作家作品《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即对礼的解说。
《礼记》的作者相传为孔子弟子、再传弟子和后学,最后由汉初戴圣编写。
五、背景探视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第22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综合练习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解释加点字词。
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 )。
选贤.( )与.( )能.( ),讲信.( )修.( )睦.( )。
故.( )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
货恶.( )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 )而不作...(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 ),故外户..( )而不闭.( )。
是谓大同。
【通假字】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多义】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异义】女有归.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归来,归属【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和答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和答案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稳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心为大家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练习题(1),供大家参考。
作家作品《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背景材料孔子是因为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大道之行也这番言论的。
文章主旨文章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蓝图,说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以及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神往。
写作分析全文分三个层次,先总论大同社会的纲领,再阐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大同社会美好的图景,构造很严谨。
文章第二层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首先说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然后说的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说的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个特征中前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说理很透彻。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清楚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
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文言词汇积累1、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推举。
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讲信修睦 (古义:培养。
今义:修改)孤、独 (古义:幼而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今义:孤单、单独)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归)大道之行也 (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大路)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选贤与能(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故外户而不闭(名词作状语,从外面)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均为形容词作名词,指老年人、中年人、儿童)4、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成为不必为己:为了【修】讲德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乱】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兴】谋闭而不兴:发生水波不兴:起【谓】是谓大同:叫做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故】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故外户而不闭:所以问题探究1、文中所提出的大道大同的含义各指?[解答]大道是孔子将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提醒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那么,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部编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1.解释词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盗窃乱贼而不作2.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3.填空。
(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中“大道“就是指。
“大同”是指。
(3)《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似的句子是(4)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意思相关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有两个成语出自《大道之行也》它们分别是、。
(6)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男/有分,女/有归C.货恶/其弃于地也D.是/故谋闭/而不兴5.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B.“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C.“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D.本文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二.简答题。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4.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有什么关系?8.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⑴废疾者(废疾:)⑴女有归(归:)⑴谋闭而不兴(兴:)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⑴故外户而不闭(闭:)⑴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⑴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⑴不独子.其子(子:)⑴矜、寡、孤、独(孤:)⑴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⑴⑴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二部分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1 《礼记》二则1.1.填空。
填空。
《虽有嘉肴》选自《《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又名《《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著的汇编。
论著的汇编。
《学记》是《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专著。
的专著。
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文字言简意赅,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选贤与.能()(5)矜.、寡、孤、独()(6)女有归.()(7)谋闭而不兴.()3.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A.是故谋闭而是故谋闭而.不兴不兴B. B. 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C.鸣之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能通其意D. D. D.故外户而故外户而.不闭4.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A.不知其旨不知其旨.也B. B.虽有嘉肴虽有嘉肴..C.C.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困.D. D.讲信修讲信修.睦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教学成效检测题(第五单元)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大道之行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大道之行也》答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12.略13.略14.成理成文即可.
〈杜甫诗三首》答案
1.略2.唐、《新安吏》《潼关吏》3.⑴山色不尽⑵聚集⑶心胸摇荡⑷终要,终当⑸值⑹简直⑺越过⑻多么⑼离开⑽还能够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6.A7.B8.C9.⑴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⑵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10.倍,则;完结;再11、A12、三男邺城戍13、二男新战死14、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15.(1)长安城(2)抓(3)简直(4)战争16.感时花溅泪,家书抵万金。17.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18.情;物;悲切;对偶、拟人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0.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2.津、人、邻、巾;in2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4、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25、邻居26、D27.⑴莲叶⑵荷花⑶菊花⑷梨花⑸早莺⑹新燕⑺白鹭⑻桃花28.C29.略30.诗仙、诗鬼、诗佛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