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国际结算业务的重要角色。

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之间进行货币结算和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导致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损失风险。

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货币兑换和结算,而外汇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在汇兑过程中出现损失。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多种货币,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汇率套利和跨期套利的市场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市场风险对冲,积极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并且注意把握市场信息和动态,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评级下调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种交易对手进行资金结算和支付,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通常涉及到跨境交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国别风险和政治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与交易对手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价和结构化产品设计来规避信用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技术设施和安全保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控制程序,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失误。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支付或收款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贸易参与方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的分析。

一、汇率风险汇率是资金结算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往往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如果汇率波动较大,可能会导致货币价值的损失。

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贸易参与方可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汇率套期保值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和期权合约,锁定较为稳定的汇率;2. 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约定结算货币的选择权,以便在汇率波动较大时切换货币;3. 监测汇率变动,及时调整结算方式或货币选择。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买方或卖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而导致的损失。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贸易参与方可采取以下措施:1. 对合作方进行信用评估,包括审查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信誉等;2.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并约定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3. 使用信用保险或保函来覆盖潜在的信用风险;4. 分期收款或分批交货,以降低信用风险的规模。

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双方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可能导致合同纠纷无法解决或解决困难的风险。

为了防范法律风险,贸易参与方可采取以下措施:1. 在合同中明确选择适用的法律和仲裁规则,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 寻求专业法律咨询,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有效性和合规性;3. 在涉及较大金额的贸易中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或信用证等结算方式,以便通过银行机构的担保来降低法律风险;4. 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使用国际贸易术语(如INCOTERMS)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主要来源有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贸易参与方可以采取汇率套期保值、信用评估、合同约定、保险或保函、法律咨询等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防范措施,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 W TO 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间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不断增加。

为扩大市场份额,我国外贸企业除了采取价格竞争等手段外,纷纷以优惠的付款方式变相地给买方融资,由此带来了出口收汇风险的增加,致使部分企业收汇困难、资金流动缓慢、企业运作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主要使用三种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

随着出口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灵活多变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外贸企业增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由此也带来了进出口收付汇风险的增加。

本文在分析各种结算方式特点和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际结算;信用证;风险;防范前言在对外贸易中,结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外贸企业是否把握得当,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收到货款,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外贸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由于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的经济大环境恶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外贸企业对自己的市场拓展力度减小以及一些有着良好投资回报的项目选择和控制上变得非常谨慎,为了全面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口贸易的风险防范以及增加融资能力,因此,对我国外贸企业加强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且紧迫。

1国际结算概述国际结算的含义:是指通过银行办理两国间的货币收付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业务活动。

这个概念有三个要点:通过银行、两国间和货币收付。

国际结算分类:(1)国际贸易结算,是指由国际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货币收付或债权债务清偿业务;(2)国际非贸易结算,是指除有形贸易以外的活动引起的货币收付或债权债务清偿业务,也称为无形贸易结算。

国际结算特点:(1)国际结算是一项银行中介业务。

不同国家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都是通过银行中介实现的。

商业银行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的委托和申请,有权采取措施降低自身风险并收取一定费用。

(2)国际结算离不开国际金融。

国际结算中使用的主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因而总是要涉及外汇转移及外汇票据流动、货币兑换与汇率、外汇进出入管制、外汇风险等问题。

国际结算的风险及如何规避

国际结算的风险及如何规避

国际结算得风险及如何规避国际结算业务就是通过两国银行办理得由贸易或非贸易引起得债权债务得清偿,它以国际贸易为前提,又就是商业银行得一项基础业务类属中间性业务。

国际结算过程存在多重风险,但风险不等于损失,操作得当,风险可以预防,可以转化为收益;如不当,风险即会成为损失,同时,国际结算涉及到国家金融管理得有关法令、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惯例与准则、银行信誉、银企责任及业务得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比较复杂。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得进出口贸易与外向型经济将会有更快得发展。

这一切为国际结算业务得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随着金融体制得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得全面实施、经常项目下得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外金融机构得进入,从风险角度讨论与研究国际结算业务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得热点。

由于国际结算本身有国际性、科学性、融资性、知识性与惯例多、发展快等特点,使国际结算中产生得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范围得国际性与结算方式得结算工具有相关性、与融资活动得相伴性、形成原因得多样性、表现手段得欺诈性、防范过程得复杂性。

上述性质得特点, 决定了国际结算得风险就是指在国际间货币收支调节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经营上与管理上得问题而引起得一系列可能发生得危险。

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寻找防范对策。

一、票据结算存在得风险及防范对策票据就是国际结算得重要支付凭证,它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得就是汇票。

目前使用得许多国际结算方式都就是汇票基础上发展起来得。

通过银行转让票据,使国际贸易双方得债权债务得以清偿。

因而票据就代表金钱。

正因为这一点。

国内外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票据做文章,利用假票据及有关银行支付凭证对我国进行诈骗。

其类型类有:1、伪造大额银行汇票导致得风险。

由于国外票据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再加上国内居民接触国外得外票不多,一些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伪造得银行票据进行诈骗。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港商交来500万元得银行远期汇票一张,?突б筇只愣遥街苣谕瓿伞R泄ぷ魅嗽?在验票时发现该汇票由某日本财务中心开出,受益人为河南某公司,付款期限为一年,指定美国洛杉矾大与银行付款,但汇票无银行汇票字样,也无银行承兑字样,经与大与银行北京代表处联系,确认洛杉矾大与银行没有这家单位开户也没有签发过或承兑这张汇票,证明系伪造。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作者:胡新平林根正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8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使得我国产业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被广泛运用,但在当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国际结算也面临着诸多的潜在风险。

在国际贸易流程中,国际结算处于核心地位,国际结算风险的防范与规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意义重大。

该文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结算面临的风险,并指出了防范风险的有效对策,以此提升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使得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

国际结算是在世界贸易经济的发展中应用而生的,操作较复杂,所以,各种国际结算方式存在许多的风险。

国际结算是指用货币清偿因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产生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的经济行为。

国际结算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汇款、托收和信用证。

每种结算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如何面对当今形势严峻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规避结算风险,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具有深刻意义的重要问题。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根据国际结算方式的划分,国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可分为汇款方式风险、托收方式风险和信用证方式风险。

汇款方式风险。

汇款结算方式是一种简单、快捷的结算方式,是指进口商通过银行将货款汇到出口商账户的方式。

从买方汇款时间来看,可分为现货后款和先款后货。

在汇款的结算方式下,银行只向进口商提供服务不提供付款担保,采用先货后款或先款后货的方式向出口方支付货款。

先货后款,即出口商先发货,待进口商收到货后付款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不利于出口商,因为出口商要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

先款后货,即进口商先将货款汇给银行,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货给进口商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不利于进口商,因为进口商要承担出口商不按合同规定运送货物的风险。

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与防范措施

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与防范措施

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与防范措施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信用不佳、单证不完备或不符合法律要求等因素导致买卖双方无法顺利完成货款、货物交付、结汇或退税等结算操作的风险。

为了避免单证风险的发生,买卖双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买卖双方应确保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

买方可以通过调查公司信用、财务状况和商誉等信息,了解卖方的资信情况,确保其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

卖方则可以通过考察买方的信用情况,包括信用报告、支付记录和行业声誉等,确保其有能力按时支付货款。

其次,买卖双方应确保单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单证包括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质检报告等一系列文件,它们是买卖双方进行结算的依据。

买方需要核实单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包括检查发票的真实性、提单的正确性和装箱单的完整性等。

卖方则需要确保单证的准确性和符合法律要求,以避免因单证问题导致的交易纠纷和结算风险。

再次,买卖双方应谨慎选择支付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有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买方可以选择开立信用证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付款在货物交付之前由银行代为保管和结算,减少支付风险。

卖方可以选择银行托收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收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双方还可以使用电子支付方式,例如电子汇票和电子账户等,这样可以提高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买卖双方还可以购买适当的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向买卖双方提供的一种保障,它可以为买方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付款风险和货物损失提供赔偿,为卖方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收款风险和货物购买方无力支付风险提供赔偿。

通过购买信用保险,买卖双方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信任和合作的机会。

总之,在国际结算中,买卖双方需要注意单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确保单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谨慎选择支付方式和购买适当的信用保险等措施可以帮助买卖双方降低单证风险,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结算的安全性。

同时,买卖双方还应及时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增加协作的机会和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我国面临的国际结算系统风险及其防范方法

我国面临的国际结算系统风险及其防范方法

我国面临的国际结算系统风险及其防范方法◎李 罛 冯冠霖内容提要 目前的国际结算系统主要包括SWIFT系统和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而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又主要是美元清算系统。

近年来,若干国家的银行相继被排除出SWIFT系统或美元清算系统,从而产生了国际结算系统风险。

在非极端的情况下,我国银行被排除出国际结算系统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为了防范国际结算系统风险,我国需要建立类似于SWIFT系统的报文传输系统以及完善人民币支付系统。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很长,我国可以考虑在必要时构建以黄金作为保证的“国际人民币”,以增强我国自己的国际结算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结算系统 SWIFT系统 美元清算系统 国际人民币〔中图分类号〕F83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7-0085-10一、问题的提出国际结算是指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货币收付行为。

国际清算是指对债权或债务的差额进行结算。

例如,A国银行对B国银行有100万美元的负债,B国银行对A国银行有80万美元的负债,经过国际清算系统的清算,80万美元的负债彼此抵消,A国银行对B国银行支付20万美元,这就是国际清算。

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是相互联系的两种行为,国际结算是国际清算的前提,国际清算是国际结算的完成。

从参与者来看,国际结算是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银行来清偿他们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国际清算则是银行之间通过国际清算系统来完成债权和债务关系的清偿。

国际结算系统是办理国际结算的体系,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际结算信息传送系统,二是相关结算货币的清算系统。

目前,SWIFT系统主要承担前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它的全称是世界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forWorldwideInterbank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s);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主要承担后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这些清算系统包括办理美元跨境清算的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办理欧元跨境清算的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2)和欧洲银行业协会建立的EURO1系统,办理英镑跨境清算的伦敦自动清算支付系统(CHAPS),办理日元跨境清算的外汇日元清 2022年第7期算系统(FXYCS)等。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1. 引言国际结算,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就是在跨国交易时,如何把钱安全、快速地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

就像我们买个东西,付款后期待它尽快到手一样,国际结算也是个急功近利的游戏。

不过,这里面可藏着不少风险,像是乌云压城,随时可能让你心惊胆战。

2.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2.1 汇率风险首先,汇率风险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时不时来捣乱。

你可能在交易时预计了汇率,结果到了收钱的时候,哎呀,汇率变动了,结果收到的款项少了,这可让人心痛得不行。

所以,聪明的商家们都会考虑汇率变化,提前做好打算,比如通过期货合约来对冲风险。

2.2 信用风险接着,信用风险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

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不熟悉对方的信用状况,很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发了货,结果对方没付款,这就跟做了一个美梦却被现实打醒一样,让人郁闷透顶。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大家一般都会选择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或者使用信用证这种工具,保证交易的安全。

2.3 政治风险再说说政治风险,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有时候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天气,今天阳光明媚,明天可能就阴云密布。

一旦发生政治动荡,贸易就可能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企业们得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及时调整战略,确保万无一失。

3. 防范对策3.1 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防范这些风险,首先得从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入手。

比如,使用信用证,不仅能确保付款安全,还能增强买卖双方的信任。

而采用电子支付,也能提高效率,让交易更加顺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听上去是不是很靠谱?3.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像个护航的灯塔,随时提醒你海上风浪。

通过市场分析、汇率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比如,定期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确保在交易中不会掉入陷阱。

4. 结语总之,国际结算虽然风险重重,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心中有数,就能在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国进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真正地融入世界经济潮流。

但在中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中,由于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导致国际结算诈骗时有发生、资金流动缓慢、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方式以最大限度规避结算风险、节约资金和简化手续,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风险防范国际结算业务是国际间进行的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的结算。

国际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每一种结算方式都有其潜在的风险,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方式以最大限度规避结算风险,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在国际结算的实际业务中一般存在以下几种风险:(一)汇付方式风险汇付,又称汇款,是指进口商主动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出口商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汇付方式可以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

预付货款,又称为“先结后出”,是进口商先将部分或全部货款汇交出口商,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运货物的结算方式。

这种方式显然对出口商非常有利,因为进口商要单独负责融资,并且负担出口商不按合同规定货运货物的风险。

货到付款,又称为“先出后结”,即出口商先发货,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付款的结算方式。

具体地讲,货到付款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售定,即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待进口商收到货物后,用汇款方式将货款汇交出口商;二是寄售,即出口商先将货物运至国外,委托国外商人在当地市场上代售,待货物售出后,被委托人将扣除佣金后的货款汇交出口商。

无论哪一种形式,货到付款方式对出口商不利,因为出口商既要单方面融资,又要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

(二)托收方式风险托收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

对出口商而言,由于托收方式是先发货后收款,如果是远期托收,出口商往往要货到才能收款,所以实际上是向进口商提供信用,而进口商只是在货款到期日才付款,因此出口方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1.进口商的资信较差造成的拒付。

托收方式下的进口商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或进口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商品价格下跌等情况,就会长时间拖欠出口商的货款,甚至拒付货款,即出现了进口商的“道德风险”。

2.因进口国原因造成的拒付。

因政治或经济原因,进口国改变进口政策,进口商没有领到进口许可证,或是申请不到进口所需的外汇,以致货物到达进口地而无法进口,或不能进口。

3.贸易术语选用不当的风险。

如果选用由进口方负责订船的贸易术语如FOB 条件,进口商有可能与其指定的承运人或货运代理联合,利用与货运代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取得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出口商会有丧失物权的风险。

(三)信用证方式风险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

但是信用证的国际结算方式也存在很多风险。

1.因软条款而导致的风险。

所谓“软条款”是指付款条件含糊不清,银行责任不明或难以遵从的条款。

“软条款”信用证虽然形式齐备,但以其所附条件的生效方式表现出它隐含的虚假性。

该信用证的根本特征是赋予开证行或申请人单方面的主动权,使得信用证可随时因开证行或申请人单方面的意愿而解除,成为一种可撤销的“陷阱”信用证。

常见的软条款有以下几种:(1)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收货人、装船日期等须待申请人通知或征得申请人同意,开证行将以修改书的形式另行通知。

(2)货物备妥待运时须经申请人检验。

申请人出具的货物检验书上签字应由开证行证实或和开证行存档的签样相符。

(3)货到目的港后须经申请人检验才履行付款责任。

(4)信用证暂不生效:本证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或待货样经申请人确认后通知生效。

这些软条款,有些是进口商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有些则是恶意欺诈的前奏曲,但无论其初衷如何,这些限制性条款都有可能对受益人的安全收汇构成极大威胁。

2.进口商利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绕过通知行直接寄出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骗取货物。

3.正本提单直接寄进口商。

有些目的港如香港、日本等地,由于路途较近,货物出运后很快就抵达目的港。

如卖方同意接受信用证规定“1/3 正本提单径寄客户, 2/3 提单送银行议付”的条款,则为卖方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因为3 份正本提单中任何一份生效,其他两份自动失效。

如果一份正本提单直接寄给客户,等于把物权拱手交给对方。

客户可以不经银行议付而直接凭手中的提单提走货物。

如果寄送银行的单据有任何不符点而收不到货款,银行将不承担责任。

实质上这是将银行信用自动降为商业信用。

4.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合格信用证,并拒绝或拖延修改,或改用其他付款方式支付。

此时卖方若贸然发货,将造成单证不符或单货不符的被动局面。

5.开证行倒闭或无力偿付信用证款项。

此时,出口商只能凭借买卖合同要求进口商付款,须承担商业信用风险。

二、如何应对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一)汇付方式的风险防范汇付方式是商业信用。

对于货到付款的出口商,能否按时收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

1.加强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

出口商必须先对进口商资信进行调查,在确定其资信良好的情况下再与其进行交易。

只有资信优良的客户才可以选用货到付款的方式。

2.可以采用福费廷或银行保函等方式来转嫁风险。

如采用福费廷,出口商不仅能转嫁商业风险、国家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给包买商,还可以获得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以减轻资金负担。

另外,货到付款可与银行保函配合使用,要求进口商开具银行保函。

如果进口__商到期拒付,由银行保函的开证银行承担付款责任,从而降低出口商收汇的风险。

3.预付货款的方式对出口商比较有利,但也不能大意。

出口商应待货款收妥后再将货物装运出去,千万不要因为装运期限已到而急忙装运货物。

如果装运期限已近,进口商仍未付款,出口商应在合理期限内催促对方付款,超出装运期限未收款的,则要求修改合同的装运期限。

(二)托收方式风险防范在国际贸易中,尽管以托收方式收款的风险较大,但是由于它对进口商比较有利,因此它可以促使进口商在互相竞争的卖方客户中,倾向于选择愿意托收方式结算的客户,促进成交,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为了保证收款安全,采用托收方式成交的出口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

出口商交易前必须选择好可靠的交易伙伴,即使是多次打过交道的客户尤其是中间商,也应经常调查和考察其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对不同进口商按其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信额度。

2.必须了解有关国家的银行对托收的规定和习惯做法。

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例和海关及卫生当局的各种有关规定,以免违反进口地习惯或规定,影响安全迅速收汇,甚至使货物遭没收、罚款或销毁。

对一些采用与托收惯例相悖的地区性惯例的进口商,应采用即期付款交单成交,不接受远期付款交单,以防止进口地银行将远期付款交单做成承兑交单的风险。

3.贸易术语尽量选用CIF 或CIP 贸易术语成交。

在CIF 或CIP 条件下,由于由出口商安排货物的运输,指定运输公司,出口商容易控制货物的所有权。

且CIF或CIP 价格条件是由出口商投保并掌握保险单据,这样货物运输途中一旦发生损失,可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4.及时采取保全货物的措施。

为了避免进口商拒付时,代收行无法处理单、货,出口商最好在国外设立自己的机构或事先找好代理人,又称需要时的代理,并且应在托收指示中明确其权限,即在货物遭受拒付时,由其代为接单并代办货物的存仓、保险、转售或运回等手续。

5.与其他结算方法结合使用。

托收可以与银行保函、信用证等方式结合起来,利用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作为托收支付方式的补充手段来减轻进口商违约的风险。

(三)信用证方式风险防范信用证决不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支付方式,银行信用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商业风险,必须注意对信用证项下风险的防范。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广交会和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以便心中有数,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免错选贸易伙伴,自食苦果。

同时,出口企业也要对开证银行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对不了解的开证行或认为资信欠佳的开证行,可要求开证行委托资信良好的银行在信用证上加具“保兑”。

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风险,为业务的顺利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外贸业务人员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是防止风险的关键。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业务人员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贸易做法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业务上如果不熟,碰到问题看表面而不看实质,对风险缺少充分的估计,盲目乐观,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3.仔细核实信用证。

信用证应以合同为依据开立,其具体内容应与合同中有关条款相一致。

但在实际业务中,由于进口商的失误、疏忽或故意在信用证上做文章为自己谋利,使得信用证内容和合同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

出口商如果不履行信用证的条件,则其汇票的兑付不能得到保障;若履行信用证条款,又会使自己受损。

所以,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以后,必须对照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核。

审核信用证是出口商与通知行的共同责任。

出口商主要审核信用证的内容是否与合同一致,尤其是收取货款的内容。

通知行主要审核开证行的资金情况、信用背景、付款责任、索汇路线、信用证的真伪等内容。

4.认真缮制单据。

提交与信用证要求完全相符的单据是出口商获得货款的前提条件,所以,出口商应严格按照信用证要求缮制各种单据,并严把单据质量关,确保提交单据的种类及其内容表述与信用证规定完全一致,以期按期结汇。

总之,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给了买卖双方更大的安全保障。

但在具体信用证业务操作中,要清醒地认识到信用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预防在先,以利于业务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 2000 年,P194—241.[2]陈苏东.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P111—147.[3]徐莉芳,王晓博.国际结算与信贷[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年,P83—158.[4]白利威.国际结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P47—109.[5]束孝宇.全程系统防范托收结算中的风险[J].集团经济研究,2006 第8 期,P195—196.[6]张文剑.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9 年第3 期,P31—32.[7]胡先明.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比较及利弊分析[J].湖北: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 年第8 期,P165—166.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在国际商业结算规模,除了汇款、托收、信用证作为首要结算体例以外,国际保理和银行保函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国际商业和国际承包工程结算中,出格是银行保函以其信用水平高,运用规模普遍,针对性强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惹人金融、商业、劳务和经济勾当中,并阐扬着主要的保证浸染,使国际结算手段更矫捷,资金划拨更快捷,平安更有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