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综述

2014.02学教育61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综述熊媛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100)[摘要]习得顺序的研究热潮兴起,与心灵主义学派反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背景息息相关。

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探讨语言习得顺序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期的研究重点。

一系列学者争相讨论了习得顺序研究中的种种热点问题及争论焦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梳理出英语及汉语中习得顺序研究的大致脉络。

[关键词]二语习得;习得顺序;语素;句法结构一、引言二语习得研究内容丰富,而其中的习得顺序研究一直是被广泛关注且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

领域内一些优质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然而人们对语言习得本质的认识和深化正受益于这些理论佐证,它有效推动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程。

本文力图回顾母语习得顺序研究、英语和汉语分别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相关的过程及结论,以及该研究热点存在的理论争议等。

二、母语习得顺序研究要研究二语习得顺序,就不能不先探讨关于母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最早对母语的习得顺序进行研究的是国外学者。

比较著名的有罗杰?布朗所作的关于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研究。

布朗的研究始于1962年秋,他以3名美国儿童为对象,进行了持续5年的研究,试图一探儿童对14个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情况。

他以所谓“平均句长”概念作为标准,将儿童语言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结果发现语素习得从第二阶段开始出现,其中一些语素的习得可持续到第五阶段。

同时,这3名美国儿童对14个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方面存在惊人的一致!如:最先学会的都是动词的现在进行时态,最后学会的是系动词的缩写形式。

布朗认为语素在语法和语义方面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习得顺序,与该语素出现频率无关。

他进一步认为,对于学习同一语言的儿童来说,母语知识的习得顺序基本固定不变。

此外,威莱尔斯.J 和一些学者采用横向研究方法,考察了21名英语儿童习得14个语素的情况,以这些语素使用的准确度作为标准来排列语素顺序,研究结论与布朗的研究相似,进一步证实了布朗的发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指人们在学习或使用第二语言时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别是理论层面、过程层面和方法层面。

在理论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到不同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实现的。

后来发展出了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过程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得到了关注,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参与社会互动来实现的。

在过程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这包括词汇习得、语法习得、语音习得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观察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表现来了解其习得过程,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和解释。

在方法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

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语言环境法强调学习者需要暴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以便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发展语言能力。

而近年来,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和移动设备上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领域,涉及到理
论、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2.共同的习得条件: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都受到认知、社会、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输入假设: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输入来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1.初始期: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语言规则的不熟悉,需要借助外语教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

2.中期:学习者开始积累语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但仍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3.发展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4.准母语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已经达到与母语相近的程度,几乎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1.基础能力:个体的智力、工作记忆、认知能力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学习策略: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对习得效果产生影响。

3.情感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习得过程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

四、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1.输出与输入平衡: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输入,同时鼓励学习者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输出。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语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4.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习得情况,并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所借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mother tongue)。

“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的语言,简称“二语。

3、第二语言习得: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也称之为:第二语言习得。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非目的语国家(作为外语)来学习目的语。

也称之为:外语习得。

4、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homsky (1965)认为,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是一种“潜在的”而不是一种“明晰的”语言知识。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母语者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由于各种非语言因素,不可能生成上面的句子。

母语者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所生成的语言仅仅是整个话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实际生成的话语有些可能是不合语法的。

也就是说,这些实际运用的话语并不一定能够反映那种理想的语言能力。

5、corder和selinker文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Corder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对语言教学、习得过程研究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Corder的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待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看法和态度。

Selinker关于“中介语”理论假设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对象,即“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这在当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6、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跨学科:1.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构成了心理语言学;2. L2习得与语言学的交叉反映了L2习得研究的语言学视角;3. L2习得与心理学的交叉反映了L2习得的认知视角;4. L2习得与心理语言学的交叉反映了上述四个学科(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学、SLA)共同的研究领域。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 年第 1 期 0
第二语 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冯丽 萍
提要
孙红娟
本 文对 习得 顺序 研 究
分析 学 习者的语 言样本是 语 言 习得 顺序研 究中的重要 方 法
中的样 本收 集 确 定 习得 标 准 样本 分析 三个 关键环 节 的 方 法进行 了总结 , 讨 论 了在 各 环 节 中 应 注 意的 问题 关 键词 最后对 汉语 习得 研 究提 出了方法论 上 的 建议 , 认 为 正确 的研 究方 法是 保证 汉 第二 语 言 习得 ;研 究方 法 ;习得顺 序 引言
( 199 6 ) 运用分 布分 析法对 该被试 的语 言发 展进 行重新 分析 发现 :A b r l e t o 的英 语 习得 并 未 出现 Gol 完 全停 滞 , 某些语 法结 构 (例 如否定 结构 ) 在某些 语境 中表 现 出了发展 (参 见 E h s 200 ) l 5
证研究 的信度与效度 每种任务都有其适用的条件, 同样的任务如果用不同的方法会反映学 习者不 同的语 言知识 结构 和加工 策略 , 并影 响数据 的分 析 和结果 的推论 E l (20 0 ) 曾 以 1 l i s 5 7
个 英语 句法 结构 的 习得 为 内容 ,对 常用 的研究 手 段 , 如 ( a ) 口头 模 仿测 验 (b 口头叙 述 测 验 )
的连 续统
的研 究结 果
连续统 的一端 是 随便 体 , 另一端 是严 谨 体
而这 种 风格 的不 同也 会影 响 语 言 习得
如 N r y & H a a s o (200 )对 三名英语 母语 者 习得瑞典语 所进 行 的纵 向调查 o b k n n 7
显 示 :习得 序列 与学 习者 的风格有 关 ,喜 欢 冒险者 ( r k一 er) 常常使 用 尚未 完全 掌握 的语 法来 s i t k a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上世纪80年代,Lightbown (1985)曾经谈 到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期望问题。 在当时,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还是一个新 学科,这个学科本身的发展不到20年。 学科本身还有许多自身的理论建设有待进一 步发展,许多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此,她认为,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期望过高。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1)L2学习者如何理解第二语言,如何用第 二语言进行表达的; (2)L2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经历了哪些阶段; (3)L2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如何产生的; (4)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因素有哪些; (5)L2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是怎样构成的; (6)第二语言习得涉及哪些心理过程; (7)L2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采取哪些策略。
三、参考文献



(6)蒋祖康 (199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David Nunan (2002)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William Wiersma (1986)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fourth edition) Published by Allyn and Bacon, Inc.. (9)王建勤主编(20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 习者语言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 (10)王建勤主编(20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 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 (11)王建勤主编(20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 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成熟的标志: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假设发展成为一系列的理论模式。

总之, 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母语和目的语母语: 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也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 也称目的语, 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 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 指儿童由您最先接触和习得的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的概念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 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三、习得与学习这一对概念用来区分, 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方式。

习得: 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方式。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 及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四、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依据学习者语言习得环境来区分。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目的语在该国家是工人的交际工具。

外语习得, 在课堂之外不作为交际工具。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获得方式和环境。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例: 你过来了吗?你说对的。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诞生那天起, 就与语言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2.区别: 一方面, 就研究对象而言, 母语者的语言系统;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另一方面, 研究目的不同,第三, 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分析和解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产生一、产生背景20实际70年代初,心灵学派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二、理论基础: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能力并不是通过对外在刺激的简单模仿获得的。

学习者语言习得能力是天生固有的,是通过一种普遍的语言习得机制获得的。

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

2.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

3.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

4.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

5.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三、第一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英语为母语的习得顺序研究1.纵向研究Brown (1973) 通过对三名英语儿童习得14个英语语素的研究发现,三名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遵循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2.横向研究Villiers J. and P.De Villiers (1973)通过对21个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横向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的英语学习者,有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

验证了Brown的结果。

四、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范围1.习得过程(the sequence of acquisition)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

2.习得次序(the order of acquisition)学习者习得过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不同次序。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概况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及结论1.Dulay and Burt (1973)被试:三组5---8岁的151名西班牙儿童。

调查内容:8个英语语素。

结果:三组西班牙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非常相似。

结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也存在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但这个顺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不同。

2.Dulay and Burt (1974)被试:两组6---8岁的儿童,一组是60名讲西班牙语的儿童,另一组是55名讲汉语的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产生
一、产生背景
20实际70年代初,心灵学派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二、理论基础: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能力并不是通过对外在刺激的简单模仿获得的。

学习者语言习得能力是天生固有的,是通过一种普遍的语言习得机制获得的。

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

2.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

3.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

4.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

5.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三、第一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
英语为母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1.纵向研究
Brown (1973) 通过对三名英语儿童习得14个英语语素的研究发现,三名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遵循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2.横向研究
Villiers J. and P.De Villiers (1973)通过对21个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横向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的英语学习者,有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

验证了Brown的结果。

四、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范围
1.习得过程(the sequence of acquisition)
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

2.习得次序(the order of acquisition)
学习者习得过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不同次序。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概况
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及结论
1.Dulay and Burt (1973)
被试:三组5---8岁的151名西班牙儿童。

调查内容:8个英语语素。

结果:三组西班牙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非常相似。

结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也存在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但这个顺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不同。

2.Dulay and Burt (1974)
被试:两组6---8岁的儿童,一组是60名讲西班牙语的儿童,另一组是55名讲汉语的儿童。

调查内容:英语11个功能词。

结果:母语为粤方言与母语为西班牙语的两组儿童,对英语的11个虚词的习得顺序是相似的。

结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不受其母语背景的影响。

3.Bailey, Madden and Krashen (1974)
被试:73名说不同母语的成人。

调查内容:8个英语语素。

结果:成人习得语素的相对难度一致。

结论:不同母语背景的成人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也非常相似,说明母语差别不影响语素的习得
顺序,年龄也不影响。

4.Krashen 等(1978)
被试:70名4种母语背景的成年英语学习者。

任务:不同母语背景的成人在不同作业方式下(快速写作和充分写作)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

结论:不同作业方式下,成人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基本相同。

与Dulay和Burt的顺序一致。

rson-Freeman (1976)
被试:目的语为英语,母语为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波斯语,年龄层次不同,包括儿童、少年、成人。

任务:听、说、读、写、模仿五个测验。

结论:母语对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没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测验方式对习得顺序有一定影响。

说与模仿中得到的顺序与前人一致,而读、写测验中的顺序与前人明显不同。

6.克拉申的研究
1982年列出了九项英语语素习得“自然顺序”表。

第一组: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表示复数的-s/系动词to be(he is big)
第二组:助动词be(he is running)/冠词the,a
第三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态went
第四组:规则动词的过去时态-ed/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名词所有格词尾-s (the girl’s)
对语素习得顺序研究的评价
否定:
(1)正确顺序和习得顺序是否等价
(2)“双语句法量表”测验法值得怀疑
(3)缺乏普遍意义
英语语素习得顺序未必是真正的自然顺序。

仅仅凭几项语素习得的顺序难以说明这就是该语言习得顺序和内在大纲。

更为重要的是这类研究集中在英语的习得上,不包括汉语这样的非形态语言。

肯定:
(1)实证显示:儿童或成人的第一、或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某些语言结构的习得确实有序可循。

(2)对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

(3)“描绘出了一幅外语学习过程的新画面,使人们意识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

”(王初明)
二、句法结构习得研究
1.英语否定句习得(以Ellis的研究为例)
2.疑问句的习得顺序(以Cazden等人的研究为例)
(1)升调疑问句
He work today I writting on this book
What’s this
(2)不完全wh问句
What you are doing?
Where you work?What the time?
(3)主语-动词倒装问句
Are you a nurse?Where is the girl?
What is she’s doing here?
I know where are you going.
(4)区分简单式和嵌入式特殊疑问句的区别
I don’t know what he had。

Does she like where she lives?
3.关系从句
(1)关系从句的修饰名词短语的习得
①修饰宾语和主语的关系从句出现代词复指
I know the student who he singing.
but the one you gonna go it don’t have ice.
The old man who doesn’t have anything to do they take care of the dogs.
②不再使用代词复指,真正习得关系从句
Mary is a girl who is pretty.
(2)关系代词的习得
①无关系代词
I got a friend speaks Spanish.
②用普通人称代词代替关系代词
I got a friend he speaks Spanish.
③用关系代词
I got a friend who speaks Spanish.
英语句法结构的研究表明:
学习者在获得某个或某些语言项目时,会使用一系列的过渡形式和结构。

目的语规则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

不同学习者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

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存在有不同阶段重叠现象。

学习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旧语言形式并存的现象。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
(一)特定语法项目发展过程研究
(二)不同的汉语规则习得顺序研究
(一)特定语法项目发展过程研究(施家炜,2006)
1.“了”的发展过程研究
1993年,孙德坤的个案观察,母语为英语
1997年,赵立江的个案调查与测试,母语为英语
1999年,邓守信的语料研究,母语为英语
2000年,余又兰的调查研究,母语为英语
2.“把”字句的习得过程
1996年,熊文新的语料研究,中介语语料库
1999年,高小平的测试与问卷研究,母语为英、日、韩
2000年,余文青的情景表演研究,母语为日、韩、英
3.否定结构的习得
1997年,王建勤的“不”和“没”的研究,中介语语料库
1999年,王建勤的表差异比较的否定结构研究,中介语语料库
4.体标记的习得
1999年,杨素英、黄月圆、孙德金的语料研究
5.“得”字补语句的习得
2002年,孙德金的语料研究
6.汉语存在句的习得
1995年,温晓虹的问卷调查,美国学生。

(二)不同的汉语规则习得顺序研究(施家炜,2006)
1.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1997年,钱旭菁的选择与翻译问卷,日本留学生
2003年,杨德峰的语料库研究,母语为英语
2004年,杨德峰的语料库研究,母语为朝鲜语
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
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
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宾语
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
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
动词+趋1+宾语+趋2 (引申义)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
2.“把”字句的习得顺序
2001年,林栽浩的问卷测试研究,韩国留学生。

3.定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2000年,林勇明的问卷测试,泰国留学生。

4.单句句式的习得顺性研究
1998年,施家炜的22类现代汉语单句句式研究,语料库、测试、问卷调查与个案跟踪相结合的方法,母语为英、韩、日。

5.让步复句的习得顺序研究
2000年,刘谦功的作业分析、个案研究与群体对比结合的研究,母语为韩语、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