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理论
注塑模具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模具设计1、塑件制品分析(1)明确设计要求图1—1为塑件的二维工程图图1—1图1—1该产品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有一定的配合精度要求。
(2)明确产品的批量该产品批量不大,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结构,浇口形式采用侧浇口,(3)计算产品的体积和质量使用UG软件画出三维实体图,软件自动机算出所画图形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塑件的体积V塑=13.85cm3塑件的质量M塑=ρV塑=1.04×13.85=14.4g式中ρ---塑料的密度,g/cm3.流道凝料的质量m2还是个未知数,可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估算。
浇注系统的质量M浇=ρV浇=8.6g浇注系统的体积V浇=8.30cm3.故V总= 2×V塑+V浇= 2×13.85cm3 +8.30cm3.= 36cm3 M总=2×M塑+M浇=2×14.4g+8.6g= 43g2.注塑机的确定选择注射机型号 XS—ZY—250主要技术规格如下:螺杆直径:65mm注射容量:250cm3注射压力:1300MPa锁模力:1800kN最大注射面积:500cm3模具厚度:最大350mm最小250mm模板行程:350mm喷嘴:球半径 18mm孔直径4m定位孔直径:125mm顶出:两侧孔径 40mm两侧孔距 280mm3.浇注系统的设计(1)主流道形式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从接触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未知的塑料流动通道,起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且有顺序的填充到型腔中,并在填充和凝固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各个部位,已获得组织机密、外形清晰地塑件。
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系统。
考虑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适应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尽量减少塑料熔体的热量和压力损失、避免熔料直冲细小型芯、便于修正和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便于减少塑料损失和减小模具尺寸等。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R 2= R 1+(1~2)㎜ D=d+(0.5~1)㎜.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20㎜, 取主流道小端直径D =Φ5㎜, 球面配合高度h=3-5mm 取h=4 mm主流道长度 有标准模架结合该模具的结构,取L=85mm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斜度为1°~3°d—喷嘴直径 1~5.00+=d d 40=d 5=d2o=α R=10(2)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在多型腔模具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起连接主浇道和浇口的作用。
注塑模具的设计及制造

注塑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注塑模具是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它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介绍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
一、注塑模具的设计1.产品设计分析:在进行注塑模具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即将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析。
了解产品的形态尺寸、材料特性、注塑工艺和生产要求等,为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2.模具结构设计:根据产品要求和注塑工艺,设计模具的结构。
包括模具的开合方式、定位方式、注塑道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等。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3.模具零件设计:根据模具结构设计,对各个零件进行详细设计。
比如模具芯、模具腔、滑块、顶出机构、定位销和定位套等。
零件设计要考虑到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等。
4.模具标准件选用: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标准件,如模具基础板、导向套和注塑嘴等。
合理选用标准件不仅可以减少设计工作量,还可以提高模具加工精度和降低成本。
5.注塑模具的通气设计:在注塑过程中,模具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不能有效排出,会导致产品缺陷。
所以,在模具设计中要合理设置通气孔和排气槽,以确保注塑过程的质量。
二、注塑模具的制造1.模具材料选择:注塑模具常用的材料有优质合金钢和工具钢,比如P20、718、2738等。
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产品要求、生产批量和制造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2.模具加工工艺:注塑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铣削、镗削、磨削、电火花和线切割等。
不同的加工工艺需要选用不同的设备和工装,操作人员要熟悉模具加工过程和技术要求。
3.模具热处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和表面处理等,要根据模具材料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
4.模具组装和调试:在模具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和调试。
确保模具各部件的精度和配合度,在注塑生产前进行试模和修正,以保证产品质量。
总之,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对于提高注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注塑模具理论考试题库

注塑模具理论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 注塑成型是一种______成型方法。
A. 冷压B. 热压C. 注射D. 压缩2. 注塑模具中,型腔和型芯的配合精度通常要求达到______级别。
A. IT6B. IT7C. IT8D. IT93. 注塑模具的开模力主要取决于______。
A. 模具材料B. 产品重量C. 产品尺寸D. 锁模力4. 以下哪项不是注塑模具的组成部分?A. 型腔板B. 型芯C. 顶出系统D. 冷却系统5. 注塑机的锁模力通常以______为单位。
A. 吨B. 公斤C. 牛顿D. 帕斯卡二、多选题6. 注塑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
A. 材料选择B. 成型工艺C. 产品结构D. 成本预算7. 常见的注塑模具故障包括______。
A. 产品变形B. 产品缩水C. 模具磨损D. 模具生锈8. 注塑模具的冷却方式主要有______。
A. 空气冷却B. 水冷却C. 油冷却D. 电冷却9. 注塑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______。
A. 产品翘曲B. 产品粘模C. 产品气泡D. 产品色差10. 注塑模具的顶出方式有______。
A. 机械顶出B. 液压顶出C. 弹簧顶出D. 气压顶出三、判断题11. 注塑模具的型腔和型芯的配合精度越高越好。
()12. 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
()13. 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的控制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14. 注塑机的锁模力越大,成型的产品越不容易变形。
()15. 注塑模具的顶出系统只是为了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四、简答题16. 简述注塑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17. 解释什么是注塑成型的“三要素”,并说明它们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18. 描述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9. 阐述注塑机的锁模力对注塑成型过程的影响。
20. 列举注塑模具常见的故障及其可能的原因。
五、论述题21. 论述注塑模具的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具体的维护措施。
什么是DFM注塑模具的设计DFM要点(一)2024

什么是DFM注塑模具的设计DFM要点(一)引言概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是一种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本文将围绕DFM注塑模具设计的要点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FM设计原则。
正文内容:一、材料选择1. 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其熔融温度、流动性、收缩率等因素。
2. 增加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供应性,避免因材料不稳定导致生产问题。
二、模具结构设计1. 合理设计模具的冷却系统,确保产品快速冷却,提高生产效率。
2. 避免模具过于复杂,减少制造成本和模具维护成本。
3. 确保模具的刚度足够,避免因模具变形而导致产品变形或尺寸偏差。
三、产品结构设计1. 设计符合注塑工艺要求的产品结构,避免过于复杂的形状和壁厚不均匀等问题。
2. 考虑产品的装配性和模具的脱模性,减少脱模力和装配难度。
3. 考虑产品的设计可靠性和强度,避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变形等问题。
四、工艺参数设定1. 合理选择注塑机的射出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2. 设计合理的料斗和喂料系统,确保材料供给平稳、无堵塞。
3. 考虑模具的填充、冷却和脱模过程,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模具维护和改进1. 建立定期维护计划,保证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2. 收集和分析模具运行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改进模具设计。
3. 与模具制造商和生产工厂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解决技术问题和改进模具性能。
总结:DFM注塑模具设计要点包括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工艺参数设定和模具维护与改进等方面。
合理应用DFM设计原则可以提高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塑模具设计知识与精髓

常见塑料的成型收缩率
塑料名称
收缩率(%)
塑料名称
HDPE
1.5~3.5(2.0)*
POM
LDPE
1.5~3.0(1.5)*
PA6
PP
1.0~3.0(1.5)*
PA66
GPPS
0.4~0.8(0.5)*
SPVC
HIPS
0.4~0.6(0.5)*
TPU
ABS
0.4~0.7(0.5)*
PMMA
PC
0.5~0.7(0.5)*
使截面面 积S =πR 2 时应取的 尺寸
0.250D D=2R
热量损失
最小
0.217b
0.250d
0.239D
0.228D
b =1.1D d =0.912D
小
较小
0.250b
0.222D
b =0.886D
较大
0.250d
0.220D
d =0.879D
大
0.153d
0.216D
d =1.414D
更大
其中之规律。
如右图,这是一个传动蜗杆,传动部分要求光滑平整,
入水应放在左端面,产品单件重2g,最大外径φ11.5,
长21.00。
此产品需采用三板模、螺纹抽芯结构。通常以抽芯
机构为圆心,圆状分布。参考抽芯机构标准件,综合加
工、材料的强度,选择四件为一组,产品中心距离125,
如果以这四件组为一模,模胚应为2330大小,注塑机
B,排气方式 a.分 型 面 排 气。 b. 成 型 芯 排 氣。 c.中 心 頂 杆 排 氣 d.頂 針 排 氣
e.側 型 芯 排 氣
流道截面形状
名称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程

03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分型面设计技巧及注意事项
分型面选择原则
确保产品顺利脱模,减少溢料和 飞边,简化模具结构。
分型面设计要点
分型面应位于产品断面轮廓最大 的地方,便于脱模;避免在分型 面上设计小孔或凹槽,防止溢料 和飞边;分型面的设计应便于模
具的加工和装配。
注意事项
分型面的选择应避免影响产品的 外观和性能;对于复杂的产品, 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分型面进行脱
性能要求
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热处理稳定 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等性能。
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
精度要求
根据产品精度要求,确定模具的制造 精度和装配精度,保证产品的尺寸精 度和形位公差。
表面质量要求
模具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毛 刺等缺陷;分型面、型腔等重要表面 应达到一定的粗糙度要求,以保证产 品的外观质量和脱模顺畅。
分类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使用特点,注塑模具可分为单分型面 注塑模、双分型面注塑模、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 注塑模以及热流道注塑模等。
注塑模具结构组成
导向部件
浇注系统
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 穴等组成,用于将熔融的塑料从 注塑机喷嘴引入模具型腔。
包括导柱、导套等,用于保证动 模和定模在合模时的相对位置精 度。
压力调整技巧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压力调整技巧
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和背压是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关键压力参数。 根据产品的结构、壁厚和塑料的流动性,合理调整这些压力参 数,以确保塑料充分填充模具并补偿收缩。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针对飞边、短射、缩水等常见问题,通过调整注射速度、保压 时间和压力分布等参数,可以有效改善产品质量。
加工工艺流程梳理与规范操作指南
注塑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是什么

注塑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是什么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 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 、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 (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 、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六、孔1 、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 、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3 、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4 、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防孔针冲弯5 、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七、注塑模的抽芯、滑块机构及避免1、当塑件按开模方向不能顺利脱模时,应设计抽芯滑块机构。
注塑模具设计理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注塑模具设计理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塑料一般由树脂和添加剂组成的.2、塑料中加入添加剂的目的是改变塑料的使用性能、成型加工性和降低生产成本。
3、塑料按性能及用途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殊塑料。
4、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有收缩性、流动性、吸湿性、热敏性、结晶性、应力开裂和熔体破裂。
5、塑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充满型腔的能力称为流动性.6、塑件的形状应利于其脱出模具,塑件侧向应尽量避免设置凹凸结构或侧孔。
7、设计底部的加强筋的高度应至少低于支撑面 0.5mm .8、注射模塑工艺包括成型前准备、注射过程和制品的后处理。
9、注射模塑工艺的条件是压力、温度和时间。
10、注射模塑成型完整的注射过程包括加料、塑化、注射、保压、冷却和脱模。
11、根据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塑料注射模可分为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双分型面注射模具、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带有活动鑲件的注射模具、自动卸螺纹的注射模具、定模设置推出机构的注射模具和哈夫模。
12、分型面的形状有平面、斜面、阶梯面和曲面.13、浇口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和圆形,一般浇口截面积与分流道截面积之比为3%~9%,浇口表面粗糙度不低于 0。
4µm 。
14、说出四种最常用的浇口形式是点浇口、侧浇口、直接浇口和潜伏式浇口。
15、普通浇注系统由浇口、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组成.16、标准模架有基本型和派生型两大类。
17、塑料模的合模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通常用导柱导向。
18、冷却水孔的直径通常根据模具的大小和注射机的锁模力来确定。
19、设计注射模的脱模机构时,推杆要尽量短,一般应将塑件推至高于型芯 10mm 左右.注射成型时,推杆端面一般高出所在型芯或型腔表面0.05~0。
1mm。
20、对于局部圆筒形或中心带孔的圆筒形的塑件,可用推管脱模机构进行脱模.二、判断题(× )1、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薄处.(×)2、注塑模具顶出位置应设置在脱模力较小的地方,如靠近型芯,筋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得:L m = ( 1 + 0 . 8 %) 50 − × 0 . 6 4 = 49 . 95
标注公差:49.95+0.6/3
圆整:50
+ 0 . 15 − 0 . 05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公式的补充说明:
1、此公式只适用于制品一般精度的场合; 2、系数X是可调整的。有资料介绍:
+ δ中
标注公差: D m 中
D 螺纹型环外径: m 外 = (1 + S cp ) D s 外 − 1 . 2 ∆ 中
标注公差: D m 外 + δ 中 螺纹型环内径: D m 内 = (1 + S cp ) D s 内 − ∆ 中 标注公差: D m 内 + δ 中
第四节 成型零部件设计
四、成型零件强度的计算 模具的强度和刚度。
第四节 成型零部件设计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学习塑料注射模具成型部件的结构及相关设计要求。 要求: (1) 掌握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及要求; (2) 掌握模具成型部件的结构设计及要求; (3) 掌握模具成型部件尺寸的计算; (4) 熟悉模具成型部件强度的计算; (5) 掌握模具排气槽的设计及要求。
δ 4、可动成型零件因配合间隙的变化引起的制品尺寸变化, J 5、安装误差,δ a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以上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制品的尺寸精度,制品将 出现的最大公差值为:
δ = δ Z + δC + δ J + δ S + δa
那么要使制品的尺寸公差在制品允许公差∆范围内,
δ Z + δC + δ S + δJ + δa ≤ ∆
Ls ( S cp max − S cp min ) 1 Ls ( S cp max − S cp min ) + ≤ x ≤ 1− n 2∆ 2∆ n:模具制造公差系数,可根据机床精度及零件尺 寸的重要程度决定,一般取4~6。 3、其他公式可参考《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计算简明 手册》张荫朗编。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三)螺纹型芯与型环的设计
(三)螺纹型芯与型环的设计
2、螺纹型环:成型制品的外螺纹; 制品内螺纹嵌件。 结构:整体式、组合式。
第四节 成型零部件设计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指的是型腔、型芯的径向尺寸、 高度尺寸。 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
1、模具的制造公差,δ Z δ 2、成型零件使用中的磨损量, C 3、塑料收缩率引起的误差, δ S
镶嵌式的缺点:
(1)分解过于零碎,提高模具成本; (2)必须均衡地提高各零件的加工精度; (3)因型腔、型芯数目的分解,不易维护和保养; (4)限制了零件的加工方法; (5)不易加工冷却水孔。
4、整体式、镶嵌式结构的优缺点
整体式优点:
(1)模具钢性好、坚固;
(2)零件数量少,容易组装; (3)制品表面无零件镶嵌痕迹; (4)易选材; (5)可缩小模具整体尺寸;
2、分型面的形状
曲面分型面
曲面分型面
一、分型面的设计
3、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1)分型面开设在制品轮廓最大处; (2)分型面的选择应使制品留于动模; (3)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制品的技术要求; (4)有侧抽芯的制品,应使侧向分型的距离最短; (5)分型面的选择应使制品表面光滑。
第四节 成型零部件设计
塑件尺寸 〈10 〉10~50 〉50~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 ∆ ∆ ∆ ∆
经验公式 mm
∆ 3
[ 3 ( 1 + ∆ )] [ 5 ( 1 + ∆ )] [ 10 ( 1 + ∆ )] [ 15 ( 1 + ∆ )] [ 20 ( 1 + ∆ )]
四、成型零件强度的计算
(3)变形量小于收缩量 δ = t ⋅s t : 塑件的壁厚, 塑件的壁厚, s : 塑件的收缩率。 塑件的收缩率。 圆形结构 整体式 成型零件 组合式 矩形结构 圆形结构 矩形结构 侧壁 底板 侧壁 底板
强度计算公式 刚度计算公式 强度计算公式 刚度计算公式 强度计算公式 刚度计算公式 强度计算公式 刚度计算公式
整体式的缺点:
(1)排气不良; (2)有些部位要采用特种加工(电加工等); (3)制品不能做成尖棱。
二、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二)要求
1、材料:耐磨损、强度、刚度; 2、有足够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合理的加工工艺; 4、精确的成型尺寸; 5、符合成型的需要(有利于成型)。
二、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4 H 型腔高度尺寸: m
Z
2 = (1 + S cp ) H s − ∆ 标注公差: m度尺寸: m = ( 1 + S cp ) H s + 2 ∆ 标注公差:Hm−δ H 3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举例
设制品材料的收缩率为0.8%; 计算型腔的径向尺寸: 根据公式: Lm = (1 + S cp ) L s −
第四节 成型零部件设计
成型零部件:成型模具的零件。主要有: 型腔(cavity)、型芯(core)、成型杆等。
一、分型面(part line)的设计 1、分型面:分开模具取出制品的面。 沿制品的最大轮廓向外展开的面。
2、分型面的形状
平面分型面
2、分型面的形状
2、分型面的形状 曲面分型面
曲面分型面
(二)组合式圆形型腔底板厚度的计算
周边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 荷的圆形平板。 1、按刚度计算
h=
3
pr 4 ∆ 0 . 74 10 Eδ δ :
~
∆ 20 + 10 ∆
2、按强度计算
h = 1 . 22 pr [σ ]
2
四、成型零件强度的计算
(三)整体式圆形型腔侧壁的计算 受均布载荷的悬臂梁。 1、按刚度计算
c;
(一)、型腔径向尺寸的计算
以制品的平均尺寸计算:
∆ ∆ ( L s − ) + ( L s − ) S CP 2 2
=
1 Lm + + δc 2 2
δZ
略去小项,整理得:
L m = ( 1 + S cp
标注公差:
3 )Ls − ∆ 4
Lm
+δ Z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同理 3 L 得型芯径向尺寸: m = (1 + S cp ) L s + ∆ 标注公差: m −δ L
根据英国塑料联合会(BPF)规定:
δ δ
Z
C
1 ∆ 3 1 ≈ ∆ 6 ≈
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成型收缩率的影响:
实际收缩率与理论收缩率的差异; 塑料成型工艺的变化。
(一)、型腔径向尺寸的计算
设定:制品的名义尺寸,Ls; 模具的型腔尺寸,Lm; 型腔的公差值, δ z; 型腔的磨损量, δ 制品的公差, ∆ 制品的收缩率,Scp
(五)组合式矩形型腔侧壁的计算
受均布载荷的矩形框架
1 1、按刚度计算
3l1 5 phl1 s =[ ( − M 1 )]3 2 HEδ 48
W ( l1 + l 2 ) M1 = 12 ( l1 + l 2 )
2 2
2
1
W : 宽度方向上所受的力, 宽度方向上所受的力, W = ph
四、成型零件强度的计算
(三)螺纹型芯与型环的设计
1、螺纹型芯: 成型制品的内螺纹。 注意的问题: (1)成型后制品的收缩问题。制品螺纹长 度一般不超过螺纹直径的1.5倍;
(三)螺纹型芯与型环的设计
(2)密封问题。防止塑料挤入螺纹型芯,造成脱模困难;
(三)螺纹型芯与型环的设计
(3)定位问题。保证螺纹成型的垂直度、成型长 度;
2、按强度计算 侧壁每边都受到拉应力 和弯应力的联合作用。
(3)计算法: 型腔内的压力分为压实压力和推动压力。 压实压力:将已进入型腔内的熔体的密度增大。 推动压力:使熔体能充满型腔各处。 压实压力p1:1300 N/cm2 ~ 2000 N/cm2 推动压力p2:单位流程下的推动压力,N/cm2/cm。 与塑件的壁厚和流程长短有关。当型腔有转折时,每转折90 度,视为流程增大其壁厚的3倍左右。 型腔内的压力p P=p1+p2 L L: 流程长度,cm。
四、成型零件强度的计算
(一)组合式圆形型腔侧壁的计算
两端开口,受均匀内压的厚壁圆筒。 1、按刚度计算 s = r Eδ 1− µ + rp − 1 Eδ − µ −1 rp
E:弹性模量,碳钢:2.1X106Kg/cm2; µ:材料的泊桑比,碳钢:0.25。
二、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一)、结构 1、整体式
(一)、结构
整体式型芯
整体式型腔
(一)、结构
整体式结构
整体式结构
(一)、结构
2、镶嵌式:局部镶嵌,大面积镶嵌。
(一)、结构
镶嵌式结构
(一)、结构
3、镶嵌件的固定型式
(1)台阶加垫板; (2)整体嵌入式固定; 过盈配合固定 间隙配合固定 (3)销、螺钉固定式。
四、成型零件强度的计算
推动压力与壁厚、单位流程表
塑件 壁厚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每1cm流程所需 的推动压力 470 430 384 348 298 250 200 160 120 塑件 壁厚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8 每1cm流程所 需的推动压力 80 54 42 32 27 18 14 8 6
(一)组合式圆形型腔侧壁的计算
讨论: 1° 当 Eδ>(1+µ)rp时,上式才有意义。 此时δ在不发生溢料或溢料很小时,应尽量取大值。 2 ° 当Eδ=(1+µ)rp时,求得内径的临界值。 大于r按刚度计算,小于r按强度计算。 3 ° 当Eδ<(1+µ)rp时,公式无意义。此时应尽 量取大的δ值。 4 ° 当由上式算出的壁厚过大时,可考虑采用整 体式结构或斜面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