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 痛经

合集下载

2024版痛经医学PPT课件

2024版痛经医学PPT课件
注意事项 痛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同时 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 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6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 系建设
2024/1/28
27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痛经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症状、原因和诊断等 方面的内容,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痛经。
2024/1/28
01
02
03
04
生物标志物在痛经诊断和预后 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在痛经治疗中的 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医疗在痛经患者管理和 教育中的作用
个性化治疗策略在痛经治疗中 的应用前景
2024/1/28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痛经的病理生 理机制,为开发新药物 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
2024/1/28
瑜伽
通过特定的瑜伽动作和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建议在 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穴位按压
如按压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需注意按 压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22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8
23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患者易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盆 腔疼痛等问题。
疼痛性质
通常位于下腹部,可放 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多为痉挛性疼痛,伴有 胀痛或坠痛。
2024/1/28
疼痛时间
其他症状
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来 潮后不久开始,持续数
小时或数天。
9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乏力等全身
症状。
诊断方法及标准
体格检查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痛经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痛经_课件模板
诊断:
应与下面的症状进行相鉴别: 1.瘀血性痛经 瘀血性痛经是盆腔瘀 血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盆腔瘀血综合征 (又称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 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妇科慢性盆腔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 经产妇。 2.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 生育后及中年
内科学症状部分:痛经>>>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痛经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痛经>>>
身体部位: 女性生殖部位。
内科学症状部分:痛经>>>
科室: 中医科 妇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痛经>>>
简介: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 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者影 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 性痛经两种。经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发现 盆器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 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 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 肿瘤等。这一分类方法使临床工作者对两 类痛经有一较简明的概念。
内科学症状部分:痛经>>>
病因:
病因分类 一、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 见于内膜管型脱 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 曲、颈管狭窄、不良姿态及体质因素、变 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二、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常见的原因 见于子宫内 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形、阴道横隔、 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病
内科学症状部分:痛经>>>
病因:
2a含量的均值为4.5 nmol/L(434 pg/ mL)。痛经患者内膜中 PGF2a含量的均值 为 17.20 nmol/L/差异极为显著。在经 血出现48 h内释出 PGs最多,这与临床痉 挛性疼痛出现时间及持续情况完全一致, 而且应用PGs合成抑制剂如甲灭酸类、吲 哚蚓唑类衍生物(消

2.痛经

2.痛经

痛经-临床表现
实证 1. 寒湿凝滞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
血量少,色紫暗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 苔白,脉细或沉紧。 2. 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 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舌紫黯 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虚证 3. 气血不足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且有空坠 不适之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 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弦。
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等
痛经-病因病机
实证
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
脉络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
虚证 气血不足
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痛经-临床表现
主症
① 经期或行经前后
②下腹部(或痛引腰骶)
③周期性疼痛(可呈阵发性、痉挛性、胀痛伴下 坠感;或隐痛、坠痛喜揉按,或绞痛、灼痛、刺 痛拒按)
④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 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或四肢厥冷,或 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痛经-针灸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 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 则治其本”的原则。
治疗分两步:
经期
调血止痛以治标
平时
辨证求因而治本
痛经-针灸治疗
治法:寒湿凝滞、气滞血瘀者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 用,泻法;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 法。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通经止痛。(交会穴,远部取穴)
主穴
中级---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局部取穴) 次髎(或十七椎)---活血调经,暖胞宫。(经验穴) 地机---调血通经止痛。(脾经郄穴)

配穴

痛经

痛经
痛经
妇科病
01 病理
03 诊断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鉴别诊断
05 治疗
07 劳动保护
目录
06 预防
基本信息
痛经(dysmenorrhea)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 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2021年3月起,辽宁实施痛经假,用人单位应给予经期女职工劳动保护 。
谢谢观看
治疗
治疗
痛经在女性中是常见的症状,未婚前痛经待年长后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后,痛经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 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影响生活者应当予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以止痛,镇静为主。
1.一般治疗 (1)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 (2)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 (3)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1)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曼月乐环为首选。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有效率达90%以上。 (3)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加帕马溴、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4)磁热疗帖:通过对相关穴位的磁疗、红外温热熨灸,长时间激发经气,使组织温度升高,血流加快, 与
预防
预防
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再予解痉镇痛剂。 6.多喝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 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 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临床医学概论 痛经PPT课件

临床医学概论  痛经PPT课件
巧克力囊肿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灶 12 34
22
-
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解 痉为主,个别患者可配合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前列腺素抑制剂
布洛芬:每次300mg,每日2次,感到轻微 腹痛即服药,连服3天。
镇痛药 颅痛定60mg,疼痛时肌肉注射。
解痉药 阿托品0.5mg,疼痛时皮下注射。
疼痛发生的周期性 发生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即月经前1~2天开始, 或月经第1~2天,甚至在月经刚净时发生。
7
-
痛经的特点
• 疼痛的部位:
发生在小腹部或痛连腰骶部,有时放射至少腹部、 阴道、肛门或双侧股部。
• 疼痛特点:
呈阵发性小腹部绞痛、胀痛、坠痛,一般疼痛可持 续数小时甚至1~2天,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 呕吐,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产生晕厥等症状。
可影响经血通畅而导致痛经
14
-
中年女性
一般考虑是继发性痛经 由于某些妇科疾病而产生的 子宫内膜异位 引起痛经的妇科病主要包括子宫肌瘤、盆腔炎、
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等
15
-
诊断
痛经的诊断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病史
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地史——感受寒湿
色暗红,夹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第1、2天均出现下腹疼痛, 甚至晕厥,需服止痛药止痛,本次月经为9月29日,现经 量中等,色暗红,夹血块,下腹疼痛,伴恶心汗出,纳差。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腹平软,下腹部正中轻压痛,无反 跳痛。 肛检:子宫稍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压痛。 B超:子宫稍小。
诊断:痛经 5

痛经

痛经

痛 经目的要求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不属病态。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

中医传统的病名概念是概括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本节仅就原发性痛经进行阐述,继发性将在有关病种中进行介绍。

历史沿革*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 《诸病源侯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 《景岳全书·妇人归》“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病因病机痛经的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而痛”。

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诊断要点一、病史: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

三、检查:妇科检查:功能性痛经盆腔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鉴别诊断一、异位妊娠二、与急性阑尾炎(肠痈腹痛)相鉴别三、胎动不安四、堕胎、小产五、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辨证论治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痛 经

痛 经

寒凝:归来、水道---专治女子阴中寒 配穴 气滞:太冲---肝经原穴输穴,疏肝理气
合谷、次髎 气血不足:气海---任脉穴,暖下焦,温
养冲任 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 痛
次 髎
次髎
十 七 椎
十七椎
其他疗法
❖ 耳针:内分泌、 交感、神门、内 生殖器、皮质下、 肝、肾、腹。
❖ 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液,穴注体针之穴 位
❖ 3、气血不足: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经量少,质稀,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 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疗
治则:实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虚证—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关元—任脉穴,通于胞宫,交于足三 阴经,通调冲任,散寒行气
主穴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 止痛。(远部取穴)
地机---脾经郄穴,调血通经止痛 十七椎---活血调经(经验穴)
痛较轻;
❖ 寒证:绞痛,冷痛,得热痛减; ❖ 热证:灼痛,得热痛剧; ❖ 气滞:胀痛; ❖ 血瘀:刺痛,血块排出痛减。
❖ 分型
❖ 1、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 按,或伴乳房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 紫黑有血块,血块排出痛减,舌紫黯或 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 2、寒湿凝滞: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 长,舌苔白,脉细或沉紧。
❖ 2、注意经期卫生: 饮食有节:经前、经期忌食生冷、刺激性
食物; 生活调节:经前、经期忌游水、涉雨 ❖ 3、继发性痛经宜配合对因治疗
病例分析
❖ 杨X X、女、25岁。 ❖ 主诉:经期腹痛4年。 ❖ 患者自诉4年来,每逢月经来潮时,胸胁胀满,
心烦易怒,噫气不畅,两乳胀痛,少腹疼痛, 痛剧即呕吐,经期或前或后,经色紫暗且经 行不畅。舌苔薄白,舌质偏红有瘀点,脉弦。 要求:1.中医诊断证型

痛经(中西医)

痛经(中西医)

五、急诊处理
中药止痛剂 西药止痛剂 针灸治疗 穴位按摩
六、辨证论治
痛经辨证首先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 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 治疗: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寒 热 虚 实 气滞 血瘀
疼痛的性质
疼痛时间
绞痛、冷痛,的热痛减
灼痛,得热痛增
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痛在经后
疼痛剧烈拒按
痛在经前、经期
胀甚于痛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痛 减或刺痛
七、分型论治
肾气亏损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 喜按,伴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 肾虚的表现。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 汤或调肝汤。
气血虚弱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 质稀;伴气血虚的表现。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
6、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学说:29%~79%的子宫内膜异 位症患者存在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现象,致使腹腔液中雌 激素尤其是孕酮含量明显降低,难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种 植而发病。
未破裂卵巢黄素化综合征:是一种排卵功能障碍的类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LUFS占18%~79%,亦是其 发生不孕症的原因。此病症为卵泡发育且卵泡细胞出现 黄素化,患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 但成熟的卵子不能排出,无受孕可能。
体征
1)子宫后位固定,可以稍增大,若异位在子宫肌层, 子宫呈对称性或结节性增大,质较硬。
2)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及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 囊块,有轻压痛。
3)子宫骶骨韧带,子宫后壁或后陷凹处有米粒至蚕 豆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明显。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2.腹腔镜检查 3.实验室检查:CA-125、抗子宫 内膜抗体
同时加用一些止痛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妇科检查 月经期应行肛检。一般检查无异常。

常见原发性痛经的子宫位置
B超子宫后倾后屈 子宫位置的示意图
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疾病
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 灶
2.卵巢巧克力囊肿 3.子宫腺肌症与卵巢
巧克力囊肿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灶 12 34
西医治疗
•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解 痉为主,个别患者可配合手术治疗。
•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有一系列精神症状,包括全身乏力
,易疲劳,精神紧张,抑郁、忧虑、烦躁、神经过敏、 失眠等。
诊断—检查
• 全身检查
了解神志、面容、对答情况,注意有无贫血貌,心肺体征是 否正常,血压是否正常。
• 腹部检查
下腹平软,可有压痛,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无扪及包 块,移动性浊音(—);若有反跳痛,应考虑有无炎症或腹 腔内出血情况。
少女痛经
• 经血排量多、分泌量大,子宫肌纤维强烈痉挛性
收缩
• 子宫内膜整块脱落、或子宫颈口较狭窄,子宫过
度屈曲,使经血不能顺利流出
• 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很大 • 身体虚弱缺少锻炼,又对疼痛颇为敏感,且耐受
力差
• 内分泌紊乱
年轻女性
• 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
• 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 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 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地史——感受寒湿
之邪。 • 有无经期产后不节房事或不禁房事,摄食不洁史——感受湿热
之邪。 • 有无妇科手术史——损伤宫颈管或炎症致宫颈口粘连狭窄;或
子宫肌瘤剔出史。
诊断—症状
系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 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 连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初潮后数年方出现。
痛经的分型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普通痛经 疼痛开始于1~2年后 下腹部或者背痛,中度至重度 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弱 生育后可能完全缓解
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病变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内生殖器畸形、盆
• 病因治疗
•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
生殖器官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
痛经,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转归与预后
功能性痛经预后良好
预防与调护
1、注意经期、产后卫生,减少痛经发生。经期保暖 ,避免受寒;保持心情愉快,气机畅达,经血流畅; 注意调摄,免为外邪所伤;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 物,生冷之品。 2、避免行经期间剧烈运动和过重体力劳动。
临床医学概论 痛经
•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
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 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例介绍
李某, 女 , 16岁,学生,无性生活史。于2012.9.30来诊 。
主诉:经行第2天,下腹剧痛1小时。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2天,经期5~7天,量中, 色暗红,夹血块,每次月经来潮第1、2天均出现下腹疼 痛,甚至晕厥,需服止痛药止痛,本次月经为9月29日, 现经量中等,色暗红,夹血块,下腹疼痛,伴恶心汗出 ,纳差。
• 腹痛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 • 以小腹疼痛为主,也有部分患者,经期小腹疼痛连及
腰骶,放射至肛门或两侧股部。 • 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 疼痛难忍者,甚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至晕
厥。
冬季痛经
• 冬季出现、加重
与冬季体质相对虚弱、不良生活习惯等相关 • 受寒着凉,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子宫肌痉挛是痛 经的主要原因
• 药物治疗
• 前列腺素抑制剂
• 布洛芬:每次300mg,每日2次,感到轻 微腹痛即服药,连服3天。
• 镇痛药
• 颅痛定60mg,疼痛时肌肉注射。
• 解痉药
• 阿托品0.5mg,疼痛时皮下注射。
• 性激素治疗
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
西医治疗
• 手术治疗
• 扩张宫颈术
• 用于宫颈口狭窄病例。用 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口从 6—8号,利于经血通畅, 适用于已婚妇女的治疗。
• 表现
多发于二、三十岁 经期延后、经量少 痛经,腹部加热后缓解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在月经期前有不少健康妇女都有某种不舒服感觉和情绪
改变,主要为盆腔沉重感,钝性腰背痛,头痛,乳房胀 痛,全身乏力,疲劳,抑郁,神经过敏等,称为经前不 适。
• 其典型症状开始于月经来潮前7~14天,渐加重,行经前
2~3天达高峰,行经后明显消失。
查 体 :生命体征平稳,全腹平软,下腹部正中轻压痛,无反 跳痛。
肛检:子宫稍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压痛。
痛经
• 定 义 :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
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 厥者,称为“痛经”。 有 3 0 ~ 7 0 % 的 发 生 率 。
• 经前或经期仅有小腹或腰部轻微的胀痛不
腔炎、肿瘤 早于月经便出现,比原发性持续时
间长
病理生理——
• 由于子宫尚未发育完全,宫颈内口或宫颈管狭窄,
子宫位置过度后倾后屈,经血流通不畅,使子宫 必须加强收缩才能排除经血
• 子宫肌痉挛性收缩,导致组织缺血引起疼痛 • 在大量经血排出后疼痛即消失,因而痛经多发生
在经期的第一、二天
病理生理——
• 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过度 • 子宫收缩异常 • 子宫发育、位置异常 • 血管加压素的释放 • 精神、神经因素 • 遗传因素 • 内分泌因素等
适,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则属经期 常见生理现象。
痛经的特点
• 疼痛发生的时间
有规律的周期性出现,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反复 发作。
• 疼痛发生的周期性
发生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即月经前1~2天开始 ,或月经第1~2天,甚至在月经刚净时发生。
痛经的特点
• 疼痛的部位:
发生在小腹部或痛连腰骶部,有时放射至少腹部、阴道 、肛门或双侧股部。
• 疼痛特点:
呈阵发性小腹部绞痛、胀痛、坠痛,一般疼痛可持续数 小时甚至1~2天,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 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产生晕厥等症状。
痛经的分型
• 原发性痛经—
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者。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 素(PG)有关。
• 继发性痛经—
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 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
,可影响经血通畅而导致痛经
中年女性
• 一般考虑是继发性痛经 • 由于某些妇科疾病而产生的 • 子宫内膜异位 • 引起痛经的妇科病主要包括子宫肌瘤、盆腔炎、
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等
诊断
痛经的诊断从病史、症状、检查三方面入手。 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