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利尔环保问题未解 又陷财务困局

合集下载

浅谈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而相应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备受关注。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主动披露涉及环境保护的有关信息,是为了使会计信息用户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事务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评价,从而促使公司履行环保责任,稳定和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信息披露不及时在实际运营中,很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及时的情况。

这是因为公司在面对环保问题时,往往把环境问题视作次要问题,并不重视环境信息的披露。

而环境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导致了会计信息用户对公司环保情况的了解不足,也无法及时评估公司的环保工作。

2、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在披露环保信息时,往往只披露符合法规要求的最基本信息,而对于环保方面的投入、影响和预期效果等信息则往往被忽略或者模糊披露。

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用户无法对公司的环保投入和环保成效做出全面的评价,导致信息的失真。

3、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比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同公司在环保信息披露的标准、方式和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了会计信息用户无法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

这就使得会计信息用户无法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进行有效的环保风险评估,也导致了环境信息的不确定性。

二、对策建议1、加强环境会计信息管理针对上述问题,上市公司应该加强环境会计信息管理。

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信息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信息的收集、披露和审核程序,保证环境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披露。

2、严格披露规定,加强监管监管部门也应严格披露规定,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有效监督。

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环保信息的相关数据,同时对环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对不合规的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

【推荐】BOT会计处理玄机-不同处理差异巨大

【推荐】BOT会计处理玄机-不同处理差异巨大

BOT会计处理玄机:不同处理差异巨大一笔收入,两种入账方法。

最重要的是,这种操作将会导致各项财务指标发生异动,进而引发投资者的误判。

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诺尔”)在2012年3月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将BOT环保项目产生的金融资产长期应收款衍生确定收入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然而在前一段时间因被媒体曝光“毛利堪比茅台”的重庆路桥却将这类确定收入作为了主营业务收入。

面对类似的公共特许经营业务,为何两家公司的会计处理却是大相径庭、截然相反?不同处理差异巨大海诺尔根据公司与特许经营权授予方(政府)签订的特许经营权协议,约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一定期间内,公司可以无条件地自合同授予方(政府)收取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公司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以建造过程中支付的工程价款等实际支出与BOT协议金额孰低计入长期应收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长期应收款以摊余成本列示,并在持有至到期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特许经营权投资收益。

然而,面对同一属性的业务,重庆路桥关于嘉华大桥的特许经营权确定收入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海诺尔则是不尽相同。

重庆路桥将嘉华大桥的项目收益权做为长期应收款并以摊余成本列示,并在持有至到期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主营业务收入过桥费。

此外,在香港上市的光大国际采用了香港会计准则,即,光大国际将BOT项目收益权作为长期应收款并以摊余成本列示,并在持有至到期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财务收入。

处理玄机海诺尔的会计操作导致投资收益畸高。

其垃圾处理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特许经营权投资收益和运营期间垃圾直接处置收入产生的业务利润。

该公司在2011年/1-9月期间的特许经营权投资收益占全部业务利润的比例高达46%。

截至2011年9月30日,海诺尔投入运营的TOT项目特许经营权投资收益率(实际利率)平均为13.68%,而投入运营的BOT项目特许经营权投资收益率(实际利率)平均为21.98%。

603639海利尔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

603639海利尔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

海利尔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入为227,777.49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193,634.23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7.63%。

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为109,980.02万元,它是企业当期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约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48.28%。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能够满足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需求,经营活动现金净增加30,032.49万元。

企业通过增加负债所取得的现金也占不小比重,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20.63%。

这部分新增借款已全部用于长期性投资活动。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出为220,567.7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169,160.14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30.39%。

表明企业进行投资扩展,进行结构调整。

最大的现金流出项目为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占现金流出总额的42.16%。

三、现金流动的稳定性分析2023年三季度,营业收到的现金有较大幅度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2023年三季度,工资性支出有所增加,企业现金流出的刚性增加。

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入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投资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四、现金流动的协调性评价2023年三季度海利尔投资活动需要资金57,528.9万元;经营活动创造资金30,032.49万元。

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不能被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满足,还需要企业筹集资金。

2023年三季度海利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06.19万元。

投资活动的资金缺口是由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共同满足的。

五、现金流量的变化2023年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342.92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25,390.6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78.96%。

海力公司案例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海力公司案例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海力公司案例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海力公司是一家在生产和销售精密度量仪器和设备方面领先的公司。

然而,近年来,海力公司遭遇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公司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之处,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财务损失。

首先,海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公司的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市场竞争力下降。

其次,海力公司在销售渠道和市场拓展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导致公司销售额下滑。

此外,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运营也存在问题,如管理层决策不力、财务管理不规范、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公司的业绩下滑。

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必须要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加强内部管理和运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环保法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与建议———以紫金矿业集团为例

新环保法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与建议———以紫金矿业集团为例

新环保法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与建议———以紫金矿业集团为例王立洁(云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摘 要]近些年来,环境污染的各类事件不断被曝光,比如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渤海蓬莱油田溢油环境污染事件、中船集团旗下9家公司环境污染事件等。

而如今,由于大家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因此,企业的环境保护备受众人的瞩目。

2015年1月1日我国实行新《环境保护法》,因此,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无疑转为大众关注的核心点。

文章将分析现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结合新《环境保护法》实行后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环保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对策[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29 2091 研究的背景中科院2014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因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损失占我们国家GDP的15%,而如今,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生态文明被初次写进了五年计划的任务中,国家倡导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同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一起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并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

由此可见,解决环境问题势在必行。

1 1 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2015年1月1日实行了新《环境保护法》,它经过了四次修改,最终才形成了这部新《环境保护法》,可以说这是环境法律的一次重要的变革。

新环保法确立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特别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

新环保法还新增了一些措施:比如“按日计罚”制度,罚款数额上不封顶;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新增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明确规定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总之它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1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治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且它的作用不容小觑。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方面的负面案例,往往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营、管理或投资中出现的不良财务行为,造成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财务负面案例:
1. 世纪华通公司会计舞弊案:
世纪华通公司是美国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

该公司的会计部门为了掩盖财务状况的恶化,通过虚构销售、夸大收入和利润等手段,操作财务报表,使公司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然而,在揭露后,世纪华通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并且几乎所有股东损失了他们的投资。

2. 安然公司欺诈案: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

然而,由于公司高管和会计师通过制造假交易和虚构收入的方式欺诈投资者,最终导致安然公司在2001年破产。

该案例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之一,使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3. 中兴通讯违反制裁案:
中兴通讯是中国一家著名的通信设备生产商。

然而,该公司被发现违反美国针对伊朗和朝鲜的贸易制裁政策,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禁运产品。

作为惩罚,中兴通讯被迫支付巨额罚款,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美国供应商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这个案例对中兴通讯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并对其国际业务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财务诚信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基石。

为了避免类似的负面案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同时,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应加强对财务行为的监督,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海诺尔环保高新技术成就垃圾发电项目

海诺尔环保高新技术成就垃圾发电项目

四川海诺尔环保的又一次涅槃四川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都是西南地区环保产业的领头企业,在近日举行的第18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四川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骆毅力董事长与甘肃省金昌市委副书记、张应华市长共同出席“金昌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签订了一份总金额4.7亿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这使得海诺尔又一次的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金凤凰”战略,海诺尔又一次涅槃据了解,该项目系四川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继广西钦州垃圾发电项目后的第二个出省大手笔投资建设的垃圾发电项目,是为甘肃省金昌市实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循环、城市循环”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海诺尔董事长骆毅力表示,“这是四川、成都实施“十二五”环保产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外地环保产业“金凤凰”既要飞来四川,四川环保产业“金凤凰”也要大胆飞出去。

此次时刻与甘肃省金昌市主要领导共同出席签署合作协议,体现了金昌服务,标志着甘肃省金昌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物尽其用,服务大众生活垃圾的处理,通常采用填埋焚烧等常见的几种方式,而如今的环保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需要处理到生活垃圾,更加看重的是垃圾的回收利用,据了解,海诺尔的该项目总处置规模1050吨/日。

采用炉排炉全焚烧发电工艺。

该项目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金昌市生活垃圾出路问题,能合理的节约土地资源,有效延长现有填埋场使用年限20余年。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处理垃圾38.3万吨,年发电量可满足金昌市20多万人的生活用电,为金昌市经济快速发展输送电力;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7.6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SO2)排放1000多吨/年,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16万吨/年。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甘肃省第一座采用炉排炉技术、实施垃圾焚烧发电的示范项目。

新闻链接:生活垃圾发电“垃圾作为一种生物质能,将其燃烧用于发电,可以有效节约化石能源,高安屯项目每年将焚烧53.3万吨垃圾,余热发电的同时也大大避免了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603639海利尔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603639海利尔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海利尔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3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38,030.69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39,127.36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2.80%。

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38,141.39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39,351.23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3.07%。

在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营业利润也在下降,企业减收减利,经营业务开展得不理想。

二、成本费用分析海利尔2023年上半年成本费用总额为218,086.14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182,300.9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83.59%;销售费用为9,836.9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51%;管理费用为14,651.4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6.72%;财务费用为-3,704.29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7%;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030.6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47%;研发费用为13,970.44万元,占成本总额的6.41%。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9,836.95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9,990.66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1.54%。

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在销售费用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有所下降,企业市场销售形势迅速恶化,应当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14,651.45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6,130.06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9.17%。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5%,与2022年上半年的5.74%相比变化不大。

企业经营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管理费用支出总体水平未见异常。

三、资产结构分析海利尔2023年上半年资产总额为598,307.5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301,494.36万元,主要以应收账款、存货、货币资金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44.36%、26.85%和18.69%。

非流动资产为296,813.15万元,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主,分别占非流动资产的63.22%、18.01%和6.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利尔环保问题未解又陷财务困局
■本刊记者王宗耀
经历了两次中止IPO审查的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利尔”)于2015年11月27日再度公布招股说明书,并正式进入证监会预先披露更新企业名单。

本次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资金约6.72亿元。

然而,海利尔长期以来一直因“假农药”、“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被媒体广为关注,虽然本次再度重启IPO进程,但《红周刊》记者在学习其招股说明书时却发现,该公司不仅未从诸多历史问题的“围城”中走出,且还陷入到财务数据困局之中。

采购数据混乱
海利尔主要从事农药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分为制剂产品类和原药及中间体类。

制剂产品生产所用的原药种类虽然众多,但每类原材料耗用占比较小,其中原材料吡虫啉、啶虫脒、百草枯、嘧菌酯、丙溴磷等,吡虫啉、啶虫脒等为其自产自用原药,而其他的原料药则需要采购;原药及中间体的原材料主要有咪唑烷、丙烯醛、丙烯腈、氰基乙酯、双环戊二烯。

在招股书中,海利尔详细介绍了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数量、采购金额以及占采购总额的比例。

对此,《红周刊》记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所提供的采购数据存在疑点,招股书采购数据与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采购现金流出情况并不匹配。

据招股书介绍,2013年海利尔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共计16464.04万元(该采购数据包含增值税),占当年采购总额的比例为22.25%。

由此可以推算出,该公司2013年
采购总额约为7.40亿元。

然而从其现金流量表来看,反映其采购现金支出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却仅为4.04亿元,而这其中还包括3364.74万元的当年新增预付账款(新增预付账款金额为期末金额减去期初金额),那么差额部分的数亿元采购是用什么方式支付的呢?
海利尔在招股书中表示,相对于现金结算,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对公司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融资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好,供应商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因此,公司结合自身资金收付和需求情况,在支付采购货款时,较多地采用了商业汇票的方式。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的商业汇票均为银行承兑汇票。

由此说明来看,上述差额部分应该是公司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所造成的,此解释似乎很有道理,然而记者却发现,实际情况却远非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海利尔在招股书中提供了报告期内,其向下游客户收取的应收票据金额和向上游供应商支付的应收票据金额,其中2013年以上两项金额分别为1.99亿元和1.72亿元。

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该公司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方式支付的采购款不应该超过1.72亿元。

另外,从其现金流量表来看,扣除新增的预付账款部分,该公司为采购所支出的现金约为3.70亿元,相比其7.40亿元的总采购额,2013年海利尔应该形成约1.98亿元的采购负债才对,然而该年度海利尔实际新增的应付票据为3618.63万元,新增的应付账款为4828.64万元,两项负债合计仅为8447.27万元,与1.98亿元的采购负债相比仍约有1.14亿元的采购负债差额,对此,海利尔又是用什么来支付的呢?
此外,海利尔2014年的数据也存在类似问题。

该年度,海利尔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
为17452.42万元,占采购总额的23.14%,由此可知其采购总额约为7.54亿元。

而这一年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却仅为3.92亿元,其中预付账款并未增加,相较上年度减少了385.73万元,由此可得出采购实际支出的现金约为3.96亿元。

另外,该公司向上游供应商支付的应收票据金额为2.11亿元,这意味着其现金流量表未能体现的采购支出金额不会超过2.11亿元,而照此推算,2014年该公司应该形成1.47亿元的采购负债才对,可实际上这一年中其应付票据新增金额为7249.91万元,而应付账款新增金额仅为2393.67万元,两项负债合计为9643.58万元,两者之间同样也出现0.51亿元的采购差额。

几年中,该公司总是出现大量采购没有相应的支出对应,更没有形成负债,对招股书中如此混乱的采购数据,其可信度又有几分呢?我们知道企业的产量、毛利率等诸多数据均与采购数据有关,在采购数据可信度不足的情况下,其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又有多少可信之处?固定资产数据存疑
此外,《红周刊》记者注意到,海利尔固定资产相关数据与其现金支出情况也不匹配,其中同样存在疑点。

财务报表显示,海利尔2014年固定资产新增金额为822.85万元,无形资产新增金额为797.41万元,而依据招股说明书的介绍,该年度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在建工程的转固,因此在建工程与工程物资均出现减少。

综合看来,这一年其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和无形资产的增加金额共计1304.07万元。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反映该项资金流入情况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却高达4330.64万元,远远超过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增加金额。

相比2014年,该公司2015年6的数据就更显得可疑。

2015年6月,海利尔固定资产金额和在建工程金额相比2014年均出现减少,虽然其中有在建工程转固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影响,但变化最大的无形资产只仅仅增加了1346.68万元,而令人吃惊的是,在这半年中海利尔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却高达7037.29万元,如此巨额的现金投入到底流向了哪里?
如果说,这其中涉及到固定资产折旧,那我们将2014年和2015年6月数据综合起来或许就更能说明问题之所在了。

从2014年到2015年6月,海利尔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高达1.14亿元,而其固定资产原值从2.61亿元增加到了2.93亿元,仅增加了3200多万元,无形资产账面原值则从5181.93万元增加到了7514.03万元,也仅增加了2300多万元。

一年半时间投入了1.14亿元,而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原值却仅增加了5500多万元,两者之间相差数千万元,这不很奇怪吗?
环境污染问题屡罚屡现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环保问题一直困扰着海利尔,虽然屡次被罚,但历经数载,环保问题依旧是悬在海利尔头顶的一把剑。

据招股书披露,仅在报告期内,该公司主要控股子公司山东海利尔就曾因环保问题被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停产整治3次。

第一次整改始于2013年11月14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依法责令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停产治理的决定》,认定山东海利尔厂界存在异味污染,决定“责令公司立即停产,提出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经区环保分局、临港工业园管理办公室联合验收同意后方可投入生产”。

其后海利尔经过整改开车调试,然而,其整改显然
并不用心,其后的2014年1月3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具《关于依法责令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继续停产治理的决定》,认定山东海利尔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散发异味,造成空气污染,责令其继续停产整改。

直到2014年2月8日才恢复生产。

然而,海利尔的这次整改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因为在距第一次整改完毕还不到两个月,该公司就又收到了新的停产整改通知。

2014年3月22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具《关于依法责令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吡虫啉烘干车间停产治理的决定》,认定山东海利尔厂界存在异味污染,责令吡虫啉烘干车间立即停产整改。

此为海利尔披露的第二次整改,此次停产整改持续了一个多月,直至2014年5月12日才整改完毕恢复生产。

第三次整改发生在2015年4月30日,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具《关于依法责令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2-氯-5-氯甲基吡啶项目停产治理的决定》,认定山东海利尔厂界露天堆放2-氯-5-氯甲基吡啶废料,未按危险废物暂存规定采取防雨措施,现场堆放不规范,责令“2-氯-5-氯甲基吡啶项目立即停产,露天堆放的废料转移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治理完毕经园区、环保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

2015年6月13日此次停产整改完毕,山东海利尔2-氯-5-氯甲基吡啶项目恢复生产。

事实上,有关海利尔的环保问题并非只有招股书中披露的这三次,《红周刊》记者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网站发现,2015年9月23日,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因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未按规范化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被环保部门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改正并罚款7万元。

对于此次处罚,海利尔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予以披露。

同样,在2015年1月8日新华网刊登的《青岛40家企业查出1189项问题拒不整改者依法关闭》新闻中,海利尔药业名列第八。

对此,海利尔药业也同样未对外做任何披露。

另有资料显示,2013年6月青岛市城阳环保局对火电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核查中,曾对16家不合格企业进行了责令限期整改,其中,海利尔在内的5家企业制定了治理或搬迁计划。

另外,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2014年8月8日也曾发布消息指出,青岛市阳城区政府副区长李杰做客《行风在线》时就因为海利尔环境污染问题曾表示,海利尔药业已在西城工业园区征地准备搬迁,只是现在搬迁时间还不能确定。

然而在海利尔招股说明书中,却并未就因污染可能搬迁的问题进行披露。

由此看来,海利尔的环保问题可谓是一直存在且屡教不改。

然而,时至今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大气十条”、“水十条”已经推出,“土十条”的推出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企业如果还意识不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那么环保问题对海利尔来说将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一旦成功上市,随时都有可能因环保问题被停产或受重罚,从而将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