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生态浮岛技术
生态浮岛施工

1 生态浮岛施工1.1 种植准备1.1.1水域选择与规划1.1.1.1水域选择水面开阔,通风良好,日照充足。
1.1.1.2浮岛(浮床)区域规划综合考虑景观、水体水质情况进行布局。
1.1.1.3水体类型生态浮岛(浮床)规划水域水体为未污染水体或者富营养化水体。
1.1.2水质在布设浮岛前对目标水域开展水体取样,测定总氮、总磷含量,水体总氮、总磷含量测定分别按照GB/T 11894和GB/T 11893的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照GB/T 3838的规定执行。
1.1.3设施准备1.1.3.1设计选型生态浮岛(浮床)选择耐受性强、使用寿命长的有框湿式浮岛。
整个浮床由若干个浮床单体组成,浮床体边长为1m-5m,根据需要设计为三角形、四方形或者六边蜂巢型等形状。
1.1.3.2种植介质种植介质是由外被无纺布包裹、厚度为3cm-5cm的双层环保海绵制作而成。
1.1.3.3浮岛(浮床)组装根据设计需要的尺寸制作好浮体层,在浮体层里面填充制作成型的种植介质,将编织装饰层包裹于种植时,根部喷水保湿,并假植于湿润地块。
1.2 种植技术1.2.1种植时间生态浮岛(浮床)植物栽植在生长季节均可进行,植物越冬前或萌发初期为栽植适宜时期。
1.2.2配植模式根据不同水域形式,遵从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原则,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造景。
1.2.2.1宽阔水域以营造浮岛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注重远大宏观和连续的效果,植物种植以量取胜,增加体量大质感强的植物种类,选择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错位搭配,采用丛植、片植两种方式营造水上景观;1.2.2.2小面积水域注重植物姿态、色彩、株高等的单株观赏价值,采用丛植方式营造景观;1.2.2.3自然河流根据水体流道宽窄并结合河岸带植物景观进行配置,选择体量较小、株高较低的植物进行点缀。
1.2.3种植密度生态浮岛(浮床)植物的种植预先考虑水面总体空间的安排,在一定水域面积范围内种植适当数量的浮岛植物并使整个浮岛植物群落光合作用正常,健康生长。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生态浮岛资料

生态浮岛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城市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浮岛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浮岛是一种创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通过在水面上建造人工岛屿,与现有城市相衔接,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态浮岛的定义生态浮岛是指建设在水体上的人工岛屿,结合了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理念和技术,旨在创造一个生态友好、低碳环保的居住和生活空间。
生态浮岛通常由多个功能区组成,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绿化休闲区等,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
生态浮岛的优势1. 可持续发展生态浮岛采用了多种环保和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植被覆盖等,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提高空间利用率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生态浮岛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土地紧缺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的空间利用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改善生活质量生态浮岛的绿化休闲区和水域景观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生态浮岛的应用生态浮岛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日本等,在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时,都采用了生态浮岛的建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在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逐渐引入生态浮岛这一概念,希望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浮岛的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浮岛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人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态浮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在生态浮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空间,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浮岛不仅是一种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更是人类对于未来的畅想和追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
生态浮岛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浮岛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生态浮岛是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和人工材料构筑而成的浮动岛屿,它具有良好的生态修复功能。
生态浮岛通常以聚乙烯浮体为基础,表面由土壤、植被和其他生物材料覆盖而成。
生态浮岛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空间,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水质、稳定水体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的输入等多种功能。
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生态浮岛可以发挥以下作用: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
通过生态浮岛上的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微生物则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污染物质,从而提高水质的水平。
研究表明,在一些城市河流的应用实践中,生态浮岛可以显著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量,为水中生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生态浮岛可以增加水体的生态功能。
城市河流在长期的污染和开发利用中,水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下降。
生态浮岛的应用可以为水体提供一个独立的、相对稳定的生物栖息地,为水中的鱼类、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提供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增加水体的生态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在生态浮岛的周围可以观察到鸟类、昆虫等动物在觅食、繁衍的情景,生态浮岛成为了城市河流中的生态绿洲,提高了水域的生态景观价值。
生态浮岛可以降低城市洪涝风险。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非透水面的建设,导致了城市地表径流的增加,城市的洪涝风险逐渐增加。
生态浮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加水体的抗洪能力。
其浮动的特性可以减缓河流的流速,减少河流的冲刷和侵蚀,提高河道的稳定性;生态浮岛的根系可以增强岸线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河岸的冲刷,降低城市洪涝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在生态浮岛的应用区域,可以观察到水面的波浪减小、水中的悬移质含量减少等现象,说明了生态浮岛的应用对降低城市洪涝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
生态浮岛可以改善城市河流的景观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河流成为了城市中重要的景观元素,其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摘要: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生态浮岛作为新的水质净化载体,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有着很多优点和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人工浮岛;生态修复人工浮岛也叫生态浮床或生态浮岛,是一种在轻质漂浮材料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喜水性陆生植物,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结构,主要由浮岛种植基质、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人工浮岛单元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近些年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较广。
人工浮岛可用于[1]:(1)具有大水位波动及陡岸深水环境的水域;(2)具有猛浪、高浊度和富营养化状况的湖区;(3)有景观功能需求的池塘和湿地水域等水体的生态修复。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是针对微污染的水域,通过浮岛上的植物和植物根系所形成的生物膜吸收水体中的N、P等有机物,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并利于植物。
微生物对各种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达到生态修复目的,人工浮岛是防止健康水生态系统在高环境灾变下退化的有力支撑子系统[2]。
人工浮岛植物生长在水面上,克服了水体低透明度、水深及风浪的不利影响,是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种补充技术,且人工浮岛的构建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景观效果好,一般配合其他的技术来予以集成提高湖泊生态修复的效果[3]。
在我国,人工浮岛大量应用于水体的生态修复,云南滇池草海生态修复、湖北省梁子湖、太湖五里湖工程[1]、武汉东湖、安徽巢湖、北京什刹海等等工程均有应用。
随着人工浮岛技术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与生物膜、曝气、填料等其他技术的集成,人工浮岛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形[4],发展出组合式的人工浮岛、微动力的生态浮岛、立体生态平台等多种形式,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需求的场合。
表1是对目前常见的各种浮岛的结构、成本、材质、施工难度做的一个对比。
表1 常见的浮岛对比表浮岛名称结构形式主体材质施工难度平均成本(元/m2)材质环境问题寿命1传统生物浮岛简单发泡塑料二次污染2年低低30~702棕丝椰丝竹筐浮岛复杂天然材料无3年高高380~5503废旧轮胎浮岛复杂废物利用二次污染3年高中220-3504一般塑料制品浮岛简单再生料二次污染2年低中180-2605塑料管框浮岛简单PVC或PPR可回收2年低中80-1506多年生抗风浪型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607复氧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4年低中260-3508园艺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809立体生态平台复杂聚酯纤维无15年低高1200-18001 0浮水植物浮床简单PET+不锈钢无5年低低50~801 1组合型生物浮岛复杂复合材料无4年高高350-450但是人工浮岛在设计和应用中还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1,5,6]:1.浮岛的稳定性浮岛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开阔水域的浮岛需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
水生态修复治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东北旺苗圃 庞颖,申振士,赵福荣,梁晶摘要:河湖富营养化和河道黑臭是我国水环境普遍现象,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生态修复技术相比传统的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成本低、效率高、运用灵活、更安全持久,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文章通过系统阐述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修复机理,分析各种生态技术在水体修复治理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或存在的问题,概述其应用与发展,以期对水体的治理和修复工艺选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6-0130-0004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大量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进入河道、湖塘,导致我国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水体水质日益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是我国水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蓝藻频发,水体蚊虫及病菌滋生,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当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大量有机物分解会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现象,水体含氧量低会引起的蚊虫及病菌滋生,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而缺氧条件下以厌氧微生物分解为主导,有机物中碳、氮、硫成分厌氧发酵分解成硫化氢、氨等物质溢出形成恶臭。
此外,水体悬浮物含量高引起的水体浑浊发黑根源,水体氮磷含量高会造成水体发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华现象,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引起的水体不安全等。
目前国内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如采用引水换水[1]、人工曝气[2]、机械除藻[3]、底泥疏浚和底泥覆盖[4]等措施改善水质条件和底泥环境,进而达到水环境修复治理的目的,见效比较快但其投资维护费用较高。
化学修复一般采用强化絮凝和化学沉淀的方法,但化学修复需要频繁更换化学药剂与给药投加量,使用成本比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
生态浮岛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及优势

生态浮岛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及优势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
生态浮岛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
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生态浮床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
生态浮床技术较其他水体修复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
1.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水域面积,将景观设计与水体修复相结合;
2.可选作的浮床植物的种类较多,载体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多用抗氧化材质,无污染,耐腐蚀,经久耐用;
3.浮床的浮体结构新颖,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不受水位限制,不会造成河道淤积;
4.跟人工湿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
5.生态浮床管理方便,只需要定期清理维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费保养费。
6.生态浮床净化效果好。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岛与人工湿地在同等面积条件下,生态浮岛的净水效率比人工湿地高出70%以上。
生态浮岛概念与原理

生态浮岛概念与原理
该法属无土栽培技术。
即把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以高分子材料等作为载体,种植到受污染的水体中。
通过以下途径修复水体环境。
(1)浮岛植物吸收和吸附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供给自身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氮、磷等物质后,可通过木质化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也可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货无毒性作用的中间代谢物;发达的根系释放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故加速了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
(2)植物根系增大水体接触氧化的表面积,并能分泌大量的酶,加速污染物质的分解。
由于植物能将氧气输送至根系区,植物根区还原态介质变成了氧化态,根取得状况为好氧。
(3)浮岛植物的克藻效用;一些植物能针对性地抑制相应藻类的生长,如芦苇对形成水华的铜绿微囊藻、小球藻都有克制效应。
(4)浮岛的日光遮蔽作用,通过能减弱藻类的光合作用,延缓书画的爆发。
(5)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而言的,通过减少COD( 化学需氧量) 、氮、磷的浓度来抑制赤潮的发生,提高水的透视度。
(6)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总之,人工浮岛技术是一种具有净化污染、修复生镜、恢复生态。
改善景观等多种功能的新型生态环境技术,在水体的综合治理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按工程合同入场要求,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③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前,完成设备场地和道路的平整工作。
④各类设备施工现场放置,空间布局要有序,线路、管路及材料布置无交叉。
⑤作好设备和其它物资的防雨、防潮、防盗和防破坏的相关措施。
5
四、材料要求
材料说明
水生生态浮岛/浮床主要由多个浮岛单元组成,每个浮岛单元由、、、以及 五部分组成。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浮岛单元 一体性完整,拆装维护方便。水生植物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
9.1工程材料一览表 浮篮 载体独立注塑成型
种植篮
6
五、机械配置
施工设备
施工需要船作为运输工具。
7
六、人员配置
人员配备
根据本技术施工工艺流程,每机组人员配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9.2人员配备情况表 工艺流程 位置选择 铺设 固定 播种 养护
人员配备
2
5
2
1
2
8
七、养护要点
养护要点
9.6.1种子繁殖,施工后可进行表层无纺布覆盖进行保墒。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水生动物的摄 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其中NH-2浮岛植物的根 系在水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能高效的降解水中的COD、氮 、磷的含量,而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浮岛 上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 “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加快生态修复进程。人工浮岛会吸引野生动物如昆
亿利生态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修复生态浮岛技术
讲解人:张新 日期:2015年5月20日
1
讲解内容
1技术简介
2工艺流程
3技术要点
4材料说明
2
一、技术简介
技术简介
生态浮岛技术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开发的一种以高分 子材料为载体,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可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岛 。主要由浮岛基质、固定系统和植物组成。
3
二、施工流程
工艺流程
在建造人工浮岛时,必须进行周详的考虑和规划,其中包括建造之前的准备 工作,实地的调查水质分析,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浮岛的建造目的,成 本的预算以及浮岛类型的选择方案等,进而指导建造工作,也有利于日后的 监测和维护。
图9.1 生态浮岛技术工艺流程图
4
三、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
8.3.1施工准备 ①按工程设计标准选择施工设备组配和设备放置场地。
9.6.2植被覆盖保护形成后2年内,注意对绿化草种组成人工调控。
9
八、适用条件及成本概算
成本分析
本技术成本主要包括铺设、固定、播种、养护的材料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综合单位面积(m2 )成本为300元。 9.9适宜区域 适用于水库、水电站、人工湖泊或湿地等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10
谢谢!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