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特制订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1、在院感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业务院长副组长:院感科主任成员: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编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并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

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四)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多重耐药”的字样,并同时告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五)医务科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医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六)护理部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九)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

医院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机制及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机制及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协作防控多重耐药菌机制一、分工及职责:(一)临床科室:L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经医院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信息科等共同协作进行。

三、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的提示及评语: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护。

且每日应将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信息登记汇总,按要求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临床经管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后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各科院感管理小组应掌握本科室感染患者的动态,发现特殊感染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经管医师应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防止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所在病区及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落实《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七、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的每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进行审核,督导临床科室按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直至解除隔离;定期公布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趋势分析。

八、药剂科和医务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九、本制度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原《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医办字〔2013〕87号〕同时废止。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4.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附件1: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一)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良措施;(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一、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

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可同种病原体同室隔离。

仪器设备、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专人专用,使用后及时消毒;不能做到专人专用时,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完成后方可用于其他患者。

2、加强手卫生,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工勤人员、家属。

处理患者伤口、导管、被血液、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根据暴露风险选择戴口罩、防护镜、穿隔离衣等防护。

3、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及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做好清洁消毒处理,耐腐蚀的物品可用500mg/L的有效氯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患者解除隔离、转科或出院后对环境、设备仪器等物体表面实施终末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床旁收集放置橘红色标有“感染性医用织物”标识的专用包装袋内,禁止病区内清点,导致环境二次污染。

5、临床科室对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6、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时立即报本科室负责人,由科室感控小组核实后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报分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7、污物直接送污物处置室,不得暂存治疗室或其它场所,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垃圾袋收集,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监督,多重耐药住院病人外出检查或者转科时,应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并好记录。

9、将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督导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二、微生物室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MDRO目标菌病例应及时通报患者所在科室。

2、微生物实验室按WS/T312-2009《细菌耐药性监测》要求,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结果,每季度对全院及重症监护室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向全院反馈。

医院多重耐药菌多学科协作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多学科协作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多学科协作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1.成立多重耐药菌多学科协作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2.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应急预案等,并监督执行。

3.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院感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成员由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二、工作职责1.医务科: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组织多学科会诊,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2.护理部:负责监督临床科室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消毒灭菌等;组织护士培训,提高护士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

3.院感科:负责监测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分析耐药趋势;组织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负责培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

4.检验科:负责检测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及时报告耐药菌检测结果;参与耐药菌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5.药剂科:负责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趋势;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三、防控措施1.临床科室: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病例;落实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风险。

2.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检测能力,及时报告耐药菌检测结果;参与耐药菌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水平。

3.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定期组织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药剂科: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趋势。

四、培训与教育1.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多学科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认识。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有效落实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多重耐药感染率,预防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制定本方案: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协作管理1.1临床科室应加强感染患者标本送检质量管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标本,同时,应确保标本采集质量)。

对于检出的患者应做好隔离。

1.2检验科微生物室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应在化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注意隔离”提醒临床科室。

1.3检验科对于不合格标本应告知临床,并进行标本正确采集的宣教。

1.4感控管理专职人员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耐药菌患者进行跟踪监测,监督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15疑有耐药菌暴发流行时,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细菌同源性检测,感控管理科负责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1.6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公布全院及感染重点部门病原菌耐药情况和耐药变化趋势,每年对细菌药敏结果汇总与分析,并在医院质控简报上向医务人员反馈。

二、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科等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三、临床、医技科室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管理,组织本部门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

四、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患者的交班工作5.1各病房医师应熟知自己所管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定植情况,管床医师换班时应进行床旁交接。

5.2新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管床医师应及时通知护士长及科主任,并在次日晨会交接班时,由科主任向全科进行通报(周六,周日的集中在周一通报)。

通报内容至少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姓名,床号,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名称,感染部位,隔离预防要点(主要是接触隔离,手卫生,病房安置,环境清洁消毒等)。

5.3患者住院期间分离到不同多重耐药菌时,应分别在晨会交班时向全科医务人员通报(包括护工)。

5.4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消除时应在交班会通报接触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临沂恒任耳鼻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机制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控感科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监测情况反馈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建立起多部门协作制度,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运作和信息的畅通流动。

本文将论述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必要性多重耐药菌对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抗生素在多重耐药菌面前几乎失去了治疗效果,这意味着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如今变得无法阻挡。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约有超过70万人死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因此,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二、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原则1. 立法机构的参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管理措施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2. 卫生部门的领导:作为主导机构,卫生部门应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统筹管理和控制工作。

3. 医疗机构的配合: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前沿,必须积极配合并落实预防和控制策略。

4. 农业和畜牧业部门的监管:多重耐药菌在农业和畜牧业环境中的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农业和畜牧业部门应加强对相关防控措施的监管。

5. 教育部门的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三、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有关多重耐药菌监测、感染和防控的数据和信息。

2. 制定统一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各部门应统一管理流程和标准,确保各个环节的协作一致性和高效性。

3. 加强交流与培训:针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4. 加强科研支撑:各部门应加大对多重耐药菌研究的投入,提高对新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分析和防控能力。

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多重耐药菌是全球性的问题,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的效果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后,多重耐药菌管理将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MDT(multi disciplinary team )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

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

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院感科所面临的新课题。

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

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1、在院感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组:
组长:刘少春刁玉明
成员:王刚丛国艳张凤艳汤永华钱晓伟及临床主任
2、由院感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

3、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院感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4、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并同时告知院感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5、医务科主要协助院感科督促医生落实《桓仁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
防和控制措施,直到接触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6、护理部主要协助院感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桓仁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接触隔离。

7、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8、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桓仁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9、院感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

对不执行或者或未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院感科将给予严格的质量考核扣分。

10、检验科和院感科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将加强院感科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院感科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桓仁县人民医院
2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